卓彌大譯師
卓彌大譯師生平、事業簡介
卓彌大譯師·釋迦也協(釋迦智),(西元994—1078)系於癸巳年生於芒喀(宋太祖淳化四年)。時當阿裏王伯柯贊之長子劄喜哲王(吉祥積)避居在後藏拉堆(今昂仁一帶)輔政,而後藏戰事方息的時候。此時,正值西藏佛教後宏期之初,且從多康學佛回來之盧梅等十人中,藏地代表—洛敦·多傑旺秋(金剛自在),亦於此時在後藏修建敬貢寺,從此寺傳出弟子二十四人。
劄喜哲有三子:即伯德(吉祥軍)、峨德(光軍)、吉德(樂軍)。他們三兄弟深信三寶,維護正法,並派人到洛敦大師座前請求說:“請慈悲地派給我們一位堪布和一位阿闍黎,以建寺度僧,振興佛教。”洛敦大師於是派了門徒釋迦宣奴(釋迦童)和阿闍黎也協准珠(智進),多傑嘉森(金剛幢)及比丘七人,沙彌兩人,居士一人等,前往拉堆,妥善地建立僧團,此時是大譯師仁欽桑布(寶賢)年近五十歲;卓彌即於此時出家。
堪布和阿闍黎等商議:拉堆距離印度不遠,若想在這裏發展佛教,光大法門,最好選派一些人到印度留學,於是集合了僧徒三百余人,選派了卓彌釋迦智和達諾·宣奴准珠(童精進)、堪甲波等幾個聰睿青年,攜帶了許多黃金,前往印度求學,時約宋真宗八、九年。
他們先前已在西藏學了一些梵文,出發後先到尼泊爾住了一年,在辛底巴(寂靜)和那洛巴大師的弟子—尼泊爾的班智達辛哈班遮(靜賢論師)座前精習梵語、聲明,並聽受了一些密法班智達在言談中說:“印度超戒寺有精於六門的六位善巧師,號為六莊嚴:即東門辛底巴(寂靜論師)、南門阿根旺秋劄巴(語自在稱)、西門的協饒穹勒洛卓(智慧生)、北門的倫若班欽(那洛巴)、中央仁欽多傑(寶金剛)及蓮納西(吉祥智)等人。”
因此卓彌和達羅兩人,便前往印度超戒寺,在辛底巴座前親近(注:辛底巴曾以施放不動明王大食子於恒河,而擊沉了背叛瑪哈波羅王的伽那從土耳其所發兵的船,因而聲名大躁);並與其他諸師也結了一些法緣。但是達羅比較注重朝山拜佛,後來前往菩提迦耶金剛座,並且在那裏住下,並未再求學,所以在佛學方面沒有較大的成就。
當卓彌將赴印度時,堪布和阿闍黎二師曾囑咐說:“由於戒律乃佛陀聖教的根本,你們應聽受,而般若波羅蜜多是佛陀的心要,你們也當聽受;尤其密法是佛陀聖教的心髓,你們更應當聽受。”於是卓彌便依師所囑咐,在超戒寺六賢門座前,首先聽受戒律,其次聽講般若波羅蜜多,並多次聽受密法,而得經續要義,成為大善巧師。
在超戒寺主依辛底巴座前八年,卓彌圓滿學習後,在南印度底威扣提,得到著名的一面二臂立像自生觀世音菩薩(喀薩巴里)授記,而使他與一般教典學者有別。卓彌繼而來到東印度,見到有一位比丘,以木母女神無形的一隻手接受化緣財物,心生驚異!於是向比丘頂禮並繞行多次後,請求攝受,比丘名般若因劄如箕,藏語稱為雪饒旺波色瓦(智王明顯論師),他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中毗瓦巴的三傳弟子,亦稱威拉金剛。卓彌在東印度四年,主要就是依止般若因劄如箕,專門學習密法,得到了灌頂、密續講授,以及諸授決要的廣大教授,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法,便是無上瑜珈部“道果”教授。“道果”是西藏佛教中很重要的一個密法,薩迦派日後就是以傳承“道果”教授而聞名,而般若因劄如箕所傳諸法,較之辛底巴所傳諸密法,更能使卓彌生起廣大信心。
卓彌三赴印度,拜著名論師,遍學密法,獲得了三種傳承的“道果”,以及二百四十種密續、灌頂的疏釋後,並在尼泊爾南方住了整整十三年,以研習這些教法。且在喀什米爾拉巴岡波(羅月枯)廣譯《時輪金剛本續》及疏釋,當他返回西藏時,堪布、阿闍黎和許多僧眾紛紛從遠道來迎接他。
學成回藏後,卓彌首先是以對於許多治病法門的知曉且善巧者而聞名;堪布、阿闍黎及僧眾也對此法門很歡喜,接著他在拉孜、薩迦一帶建立了牛古壟寺,繼而翻譯了《歡喜金剛第二品》等的三種密續;及其他許多密法;辛底巴所著“具清淨論”也由他作了極善的翻譯,無上瑜珈部母續諸密典因此在西藏地區興盛起來。
由於卓彌對於梵文相當精通,同時翻譯了不少顯密佛教經典,所以人們便稱他為卓彌大譯師,譯著之餘,他同時也宏揚密法,並講說許多教法,門徒極多。
當卓彌大譯師駐錫柳溝隆和拉哲山岩,有一次朗湯嘎波的牧人迎請他到牧區去住的時候,接到了噶雅達拉班智達將來到西藏,並請他前往迎接的信,噶雅達拉是毗瓦巴所傳另一法脈之四傳弟子,曾多次親見本尊,具有能將鈴杵置於虛空中的能力,並且能將他自己的神識以奪舍法遷入他人身中,已得圓滿之解脫。
卓彌大師來到貢塘迎接班智達(指噶雅達拉),隨助師駕,沿途中又廣學聽受了許多教法,迎請班智達到柳溝隆後,預定在那裏住五年之久,卓彌大師與班智達約定,若班智達所有大寶佛教著作盡都傳授,他願供養黃金五百兩,結果經三年即已圓滿傳完教授,班智達說:“我要走了。”卓彌大師請求說:“五年約限未到,請住下。”於是班智達應允請求,從他在宋仁宗慶曆元年入藏起,共計住滿了五年,而卓彌大師也圓滿了五百兩黃金的供養,噶雅達拉班智達大喜而允許說:“經教著作在西藏,我以後不傳他人”,繼即返回印度。
卓彌大譯師和噶雅達拉班智達的相遇,是班智達的上師—大成就者阿伐都底早已授記的。在三年之中,圓滿了全部“道果”《珍貴教言密訣寶露》的傳授;而使他的心子卓彌,成為了一位擁有無量五明知識和口耳傳承法脈的大班智達,但卓彌大師自五十二歲起,聽受此甚深無二《歡喜金剛續》灌頂要門,歷時三載,卻直至六十三歲間始傳出此法。
他們師徒還翻譯了《喜金剛幕桑布劄》(歡喜金剛續)、《熱裏》(勝樂)、《阿熱裏》、《金剛幕》、《三補劄》、《四阿熱裏》等母續部的修法,及《密訣寶露》諸法要,並傳授了後來失傳的《四座》法。
後來以弘揚龍樹傳承之“密集”教法聞名的廓譯師,再度迎請噶雅達拉從卓謨來時,再度和卓彌相遇,又請返道西上,最後班智達(指噶雅達拉)在阿裏由季覺迎請去了,當班智達第三次抵達後藏時,卓彌已圓寂而未得見;而噶雅達拉為貢欽色若兩方面的事,來到喀熱時,以三百五十歲的高齡在那裏圓寂。
雖然卓彌大師對精髓教授無比地尊敬和極度地珍惜,而令他在傳授時有猶豫,不願輕易示人;但總的說來,他仍傳授出諸密續和許多教授要訣,而使“道果”教法衍生出十八種法脈,其中全部“道果”法及經教著作,除傳授給拉准噶裏,仲·垛巴敦穹和色敦日(1030—1118)三個人外,未傳其他人,而拉准噶裏未傳弟子;仲·垛巴敦穹從柳溝隆來到拉堆的南邊,在那裏也很快逝世,所以此教授也未能發展,是以色敦日在擅長於此道果教法的三人當中,堪稱其唯一的心子;他待奉卓彌上師十七年,將身、語、意完全供養給上師,而得到如無底之瓶般的無漏教法。
卓彌上師經教的教授,雖是未得全部傳出,然而獲得其一部分“道果”傳授的有傑貢色窩,辛貢若窩和鄔巴仲波伽等三男弟子,及堆謨多傑措(金剛海),桑謨袞勒,肖謨江吉和恙謨朗喀等四女弟子,這七人都依止修持而獲得成就。獲得全部“道果”經論圓滿講授的有拉哲的江烏噶拉,肖區的劄哲索納巴,昌窩的哲敦袞卻嘉補,薩迦寺的貢噶寧波,阿裏人色尾領波等五人,均以長於本續而聞名,上述系就其最上諸大弟子而列出的,至於為出家和在家眾說法,其數則極為眾多而無法詳述。
如噶居派祖師瑪爾巴(1012—1097)譯師也是卓彌大師的弟子,他在十五歲時前去拜見卓彌大師;拜見時,瑪爾巴獻上兩隻犁牛所馱之紙,言明自己想要學法,求賜灌頂及口訣,但由於卓彌大師重法的緣故,弟子每向他請求傳授一種密法,必須供養很多錢,即使想見到一小教授要訣,也須要極大的代價;因此,卓彌大師並未滿瑪爾巴所願,而瑪爾巴在卓彌座下三年,所學的也僅是梵文和印度口語。
瑪爾巴在卓彌大師處,三年就完全學通了印度口語,但他與卓彌大師無緣長聚,因此生起前往印度求法之心,瑪爾巴心想:“即使我為獲得無我母四灌頂而長隨卓彌上師,也須十五頭母犁牛作為供養才成,若要獲得一發母的恩准加持,也非得獻上一頭公犁牛或母犁牛不可,沒有供養,就無法令自心充滿正法,即使我有所須的供養而完全獲得所求的正法,我也不能說我是從一位大學者處獲得這些教法,何況我每次想借‘空行母不共金剛歌注釋續’來看一看,卓彌上師都不肯,我現在應該多獻供養使上師高興,再把剩下來的東西換成金子,然後帶著我應得自父母的那分財產去印度學法。”
由於瑪爾巴和大學者那洛巴及其他印度大師的因緣開始成熟了,於是傑尊媽金剛瑜珈女給他啟示,要他去見那洛巴,瑪爾巴便將自己所有的財物都供養了卓彌大師,以免上師不快,他自己只留下一匹馬和柚木馬鞍,準備前往印度求法,但即使他日後成就後,亦未忘卓彌師恩,瑪爾巴曾說:“吉祥柳溝隆寺中,譯師卓彌上師前,學習聲明和誦語,恩惠非小當盡知。”
另一位元西藏後宏期在傳播新密續上,有大貢獻的廓·枯巴則譯師也對卓彌大師之法視為最上,而由彼寺院前來親近。起初從卓彌大師學法後,欲求灌頂教授因無多金而不得,於是廓譯師乃三赴印度,接觸許多著名論師,並長期跟卓彌過去的老師—靜賢,學集密龍猛派教授,後以此法之弘傳而著名,布頓大師即是紹此法脈,大宏此法而開展出夏魯一脈之人。而阿底峽尊者、噶雅達拉大班智達都是布頓大師所拜過的老師。廓譯師譯有《勝樂金剛空行續》、《四座續》、《大幻化續》和《歡喜金剛續》等。
此外,寧瑪派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三素爾”之一的素爾波且(1022—1062),也曾向卓彌獻黃金百兩向他學習“道果”教授。
而卓彌大師的時輪金剛傳承則傳與劄貢周確雪(金護)及卓敦而形成卓派,卓派以實修著稱,並有完備之灌頂講授及要門;卓派時輪金剛傳承後由布頓大師集大成,對夏魯派,格魯派影響極大。
除上述弟子曾向卓彌大師求學教法,卓彌大師並且授記夏瑪江色兄妹能使教授發展,後來夏瑪兄妹倆果在色敦日座前,求得“道果”經教教授,而且親自修行得到成就,並向他者作廣大利益,而使教授宏揚。卓彌大師雖有許多弟子,其“道果”教法亦衍出十八種法脈,教敕和風範規章;然而成為經論和教授二者的大教主,領得口訣要旨,並大興“道果”教授的,即是吉祥薩迦派的創始人—薩千·貢噶寧波,卓彌大譯師也因此被推崇為薩迦派創始人之一。
卓彌大師不但具有博聞、精通許多顯經密續和教授的功德,並已於生起、圓滿二次第獲得穩固,具有化身的能力,而且能以風息之力於虛空中跏趺坐,還成就了遷識與奪舍的力量。這些力量本應是以令他即身成就大手印的最高境界,他自己亦本願于臨終時不舍肉身而成佛;但因諸弟子在淨治焚化遺體等工作時的過失,對緣起略有未合,故未如其預示,在八十五歲壽終時,立即以死轉為道用,而在中陰時獲得大手印的成就。
總的說來,雖然藏地甚深般若波羅蜜的弘揚,系依大譯師仁清桑波(寶賢)翻譯出《般若八千頌》、《般若二萬五千頌光明論》、《般若八千頌廣釋》等許多經論法典,並作講授而來;但布頓大師仍推崇西藏佛教後宏期,般若之宏揚,乃是從卓彌的恩惠而來,大譯師寶賢在密法方面,所翻譯的大都是如《攝真實性》、《密集法類》等瑜珈勇士的父密續,而以密宗諸續部的各方面來說,卓彌大師是極善巧,而且複具有修各本尊身像之法;他建立了講說父續、母續等許多經續教法之端,特別是廣大弘揚諸《瑜珈續部廣釋》及諸儀軌作法等,所以對佛法作了極大的發展,其說修教法以無上瑜珈部母續為主。
卓彌大師和佛教從阿裏傳入衛藏的“上路宏法”有關,無論從施主本身或是從佛法來源而言,都是屬於上路的;但是他本人的老師又屬洛敦·多傑旺秋一系,是佛教徒多康進入衛藏地區並得以復興的“下路巨集法”系統的人,所以卓彌大師在朗達瑪滅佛後的佛教復興活動中應另行歸類。
卓彌大譯師藏文譯著目錄
1.《呼金剛根本續第二品》又名《歡喜金剛大瑜珈生起次第智慧母續部》,若干品缺。
2.《空行母不共金剛歌注釋續》同上(之喜金剛續部),同上(若干品缺)。
3.《多數密續共通注釋續吉祥桑布劄後續》同上,同上。
4.《吉祥秘密金剛續》(關於勝樂金剛“惹裏續部密經”),若干品缺。
5.《秘密能斷續》同上,同上。
6.《秘密不可思議續》同上,同上。
7.《等虛空續》同上,同上。
8.《大虛空續》同上,同上。
9.《空行母綱律儀》同上,同上。
10.《寶鬢續》同上,同上。
11.《大三昧耶續》同上,同上。
12.《大威力續》同上,同上。
13.《智慧秘密續》同上,同上。
14.《智慧鬢續》同上,同上。
15.《智慧焰續》同上,同上。
16.《大寶焰續》同上,同上。
17.《明月鬢續》同上,同上。
18.《日輪密續》同上,同上。
19.《智慧王續》同上,同上。
20.《空行秘密續》同上,同上。
21.《秘密焰續》同上,同上。
22.《秘密甘露續》同上,同上。
23.《屍林莊嚴續》同上,同上。
24.《金剛王續》同上,同上。
25.《智慧思想續》同上,同上。
26.《貪欲王續》同上,同上。
27.《空行律儀續》同上,同上。
28.《空行秘密續》同上,同上。
29.《能怖摧壞續》同上,同上。
30.《大焰鬢續》同上,同上。
31.《金剛成就續》同上,同上。
32.《幻綱律儀續》同上,同上。
33.《大力智慧王續》同上,同上。
34.《屍林殊勝莊嚴續》同上,同上。
※ 關於大手印明點類密續
35.《金剛阿惹裏密續》,若干品(缺)。
36.《瑩潔無塵續》同上。
37.《日肯阿惹裏密續》同上。
※ 關於觀世音密典的論著
38.《喀薩巴里觀音修法》(一面二臂立像自生觀音),瑪麥哲耶喜(燃燈智者)若干卷(缺)。
※ 關於“金剛幕續”的釋論
39.《金剛幕》合解,納波巴大師著,若干卷頌(缺)。
※ 諸阿闍黎所著喜金剛法門論典類
40.《喜金剛修法》,措傑多傑(蓮花金剛)著,若干卷頌(缺)。
41.《喜金剛獨勇修法》,劄金正(羅侯羅)著,若干卷頌(缺)。
42.《喜金剛根本現觀廣略二論》,享遮菩提王和措傑多傑(蓮花金剛)著計二種。
43.《喜金剛密灌頂解說》,略納巴著,若干卷頌(缺)。
44.《現觀次第六十四相等》,若干卷頌(缺)。
45.《喜金剛如燈焰端秘要》,措傑多傑(蓮花金剛)著,若干卷頌(缺)。
46.《二臂喜金剛修法》,若干卷頌(缺)。
47.《喜金剛贊二十頌》,措傑多傑(蓮花金剛)著,計二十頌。
※ 關於勝樂金剛“金剛空行續釋”的論著
48.《阿那巴底修法》納波巴著,若干卷頌(缺)。
※ 關於“道次第”法類的論著
49.《大乘道次第》,格讓多傑(賢卻金剛)著,若干卷頌(缺)。
50.《生智秘密教授》,嘎雅他薩嘎雅達惹著,若干卷頌(缺)。
與《大瑜珈續》相連續的《智慧續》法類的論典中喜金剛法類相關論著。
51.《喜金剛續釋鄔波羅底細》,彌吐達哇著,若干卷頌(缺)。
參考書目
1.《布頓佛教史》(上、下)布頓著,郭和卿譯,1981華宇
2.《薩迦傳承史》,秋吉崔津仁波切著,黃英傑譯,1990
3.《青史》,廓諾·迅魯伯著,郭和卿譯,1988,華宇。
4.《印藏佛教史》,劉立千編譯,1946,成都初版。
5.《佛教密宗百問》,李冀誠,丁明夷著,1991,佛光。
6.《西藏佛教史》,許明銀編著,1988,中央文物供應社。
7.《西藏密宗史略》,王輔仁著,1985,佛教出版社。
8.《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常霞青著,1991,淑馨出版社。
9.《西藏佛教史》,法尊法師編著,1978,佛教出版社。
10.《薩迦道果略說》,土觀呼圖克圖著,吉祥獅子雜誌第二卷第六期,1989。
11.《大譯師瑪爾巴傳》,繆樹廉譯,法露雜誌二十期,1986。
[資料來源]
《佛所行處—薩迦派上師略傳》黃英傑編著 1995年4月
上一篇(貢唐倉大師 金座法王歷史回溯) 回目錄 下一篇(薩迦班智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