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務,發心為首
修行要務,發心為首
在開始實修任何大乘教法時,最重要的是觀察一己的發心與動機是否為菩提心。菩提心的對象是如父母般的眾生。
為什麼說眾生就像父母一般呢?這是因為我們無始以來在輪回中漂流無量劫,在生生死死的洪流中,在受胎的四種方式。卵生、胎生、濕生與化生—其中除了化生不需仰仗父母親外,其他的方式一定是藉由父母親賜與我們生命的。而這些眾生在作我們父母親的時候,除了賜與我們珍貴的人身寶外,同時也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提供我們最好的衣食、護佑及教育等一切所需,對我們實有難以言喻的恩德。
累劫父母們心裏想要的是安樂。哪怕是一點點的食物,也希望是好的食物;所不想要的是痛苦——即便如星星之火觸身的痛苦也不想經歷。但是安樂之因是善行,沒有善行之因便不可能有安樂之果;痛苦之因是惡行,不棄舍惡行之因便不可能有遠離痛苦之果。累劫父母們雖希冀安樂卻沒有種下善行之因,畏懼痛苦沒有捨棄惡行之業。這種對離苦得樂之道一無所悉的昏昧情形,就好像一個沒有眼睛的人,獨自無依地走失在廣大的荒漠中一般,茫然地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由於過去無數生以來所累積福德善因的緣故,我們現在得到暇滿的人身寶。我們要留意的是,一般的身體不能夠稱為人身寶。唯有正確地依佛法來做實修的人身才可稱之為人身寶,否則,只能稱之為普遍人的身體。此殊勝的暇滿人身寶,就好像黎明時的星星一般地稀少。因為唯有仰仗暇滿人身寶我們才有機會證得佛果,其他的身體不論是天、龍、幹達婆、地獄、餓鬼、畜生等都不能夠證得佛果。因此之故,現在我們得到殊勝人身寶的時候,一定要痛下決心,正確地實修正法。
我們大家都是佛弟子,只追求自己的快樂而漠視他人利益不是佛弟子應有的行徑,因此我們應當趨入殊勝的大乘菩提道。所謂的大乘,並不是因為自己身體非常高大,或所住的房子非常的寬廣,才被稱為大乘。大乘之所以被稱為大乘是因為行者在因地修行時心量非常地廣大,所以得到果位成熟時,威德與成就也自然地極為殊勝。
譬如在無量的諸佛菩薩眾中,蓮花生大士、觀世音、阿彌陀佛等,衪們的攝受力與加持力特別地強大。就所有佛菩薩而言,衪們證得佛果這一點上是相同的,但是由於這幾尊佛菩薩的大悲、大願有不共殊勝之處,因此利益眾生的時候就自然地顯現出超勝的力量來。譬如在一塊肥沃的士壤上撒下種子,將來果實當然會長得非常地碩大甜美;如果土地只是普普通通的話,將來所結的果實也是普普通通的。因此,在實修之初,具有廣大的心量是極為重要的。
貝諾法王
上一篇(調伏自心) 回目錄 下一篇(彌陀宏願深如海 果感淨土妙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