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幻覺 生命的奧秘
生死的幻覺 第2章 生命的奧秘
生死的幻覺
佐欽白瑪格桑法王
第2章 生命的奧秘
壽、命、識三者當中的「壽」,指的是當身體和生命聚合在一起時,存在於體內命脈中的氣與元氣的結合體,這個像口水一樣的東西裏面有意識的依所「熱體」,和「氣」之精華猶如馬尾毛絲一樣的物體,當馬尾毛絲狀的物體破裂、傾斜或彎曲以後,就會產生多種疾病和遭遇各種災禍;如果它沒有破裂、傾斜、彎曲或毛絲狀的物體較長的話,就會延年益壽。當以上物體能正常發揮作用的時候,我們就稱其為「壽」。
壽、命、識三者之中的「命」,指的是當心識在身體之中而且五蘊圓滿具在的時候。這裏,我們還可以簡單地理解「命」為壽存在或生命活動尚在的所有時段。
壽、命、識三者之中的「識」,指的是主導眼、耳、鼻、舌、身的六聚之主——意識。如果眼、耳、鼻、舌、身五識為五扇窗戶的話,那麼意識就像關在房中的猴子,雖然猴子只有一隻,但人們可以從五扇窗戶中看到五隻猴子,同樣地,雖然意識只有一個,但是它在向外輻射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五根五識。
壽、命、識三者具足的身、根、意三物的聚合體,我們就稱其為「活的生命」,也叫「有情生命」,而依靠雙足站立並且能說話、能理解的有情生命,我們就稱其為「人」。如果缺少前面三物(身、根、意)中的任何一物,或者是前面諸物不圓滿具足的話,我們就不能稱其為「有情生命」。離開命的身體是屍體,離開身體的意識叫做中陰輪回有情。
所謂的身體,是父母精卵結合之物成熟長大以後,由三十六種汙穢物質或者說由白色皮囊以及鐵等多種物質聚合而成的。只要有生命在身體之中,身體的成長發育變化是非常明顯的,這一點無需在此作更多的說明。這裏,我們應該仔細研究一下存在於壽命之中的深密「心」或「意識」,說其有,我們無法從有色身體的內外、上下和中間看到它,說其無,我們又無法證明這個能知能曉的「心識」根本不存在。我們還應該分析研究非常深密地存在於心識之中的心性無有念想的本原本體,以及在心性幻化所現的清淨佛土乃至汙穢地獄中能體受苦樂的「心識」,還有這個心識造業後所經受的業因和業果之奧秘。
假如說身體和心識是同時出現的,那麼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像油燈和燈光,當身體消亡的時候,心識也會隨之滅亡,這個過程如同燈滅光盡。可能有人會這麼想,既然身體是從父母血肉中分離出來的,那麼心識也只能是從父母心識中分離出來的。這樣想的結果便是一對父母有多個心識,或者是父母的心識分成了幾部分,這就出現了很多錯誤和漏洞。如果說這一切是無因之果,一個心識可以憑空產生多個心識,那就猶如空中蓮花和石女生子,是永遠不可能的;如果說這一切是什麼樣的因造就了什麼樣的果,那麼無色無形的心識之因只能是前世的同類心識流,除此之外無法找到另一個前因;如果說心識之因不是前一剎那的心識流,那麼一個有情身體的消亡就意味著少了一個心識,也就是說從此少了一個投胎轉世的心識,這樣有情眾生將會越來越少,最終輪回中不再有眾生。
如果我們能夠知道輪回有情的總數的話,那就可以掌握眾生心識的數量,我們也就可以清楚地瞭解輪回中是否出現了新的心識。但是,靠我們現在的根識,不僅不能知曉眾生的總數,而且也無法知道宇宙世界到底有多大。除了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地球以外,其他眾多星球聚集在一起所構成的大世界,還有一根頭髮上擁有的微塵數量之世界,等等這些數不勝數、無窮無盡的世界,不僅無法用我們的眼睛看清楚,而且無法用我們的心意去思量,因此,這一切也就說不清楚,道不明白。如果我們倒立看人,將會發現人人都在倒立著走路,我們要是對這樣的視覺信以為真的話,那麼還有比這個更大的欺騙嗎?所以說,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聚合之物,其究竟真諦便是法性不可思議。
我們應該分析研究一下自我們從母胎中出生到現在,我們常見的山河大地、土石房屋等所有流動和非流動的物體,以及四大和合之物中具有心識的各種動物,都是從因緣中產生出來的?還是從無因無緣中突然出現的?
答案很顯然:所有的物質都是因緣聚合後產生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綠苗要從種子中生出來,而且不同的種子會生出不同的果子,這一切最終都脫不出外在緣起現象的範圍。同樣地,所有動物以四種出生方式出生的時候,同類之因會生出同類之果,而不會出現人生狗或狗生人等錯亂現象,所有同類出生的有情也無法超出內在緣起現象。
既然外在世界與內在情器都是四大聚合之物,那麼為什麼其中還會有外在世界無生命與內在情器有生命的區別呢?
原因在於心識的存在。所謂的近取心識,就是當身體消亡的時候其不消亡,只有當心識在身體中的時候一個活生生的動物才能在世間活動著,而且其心裏是明瞭清醒的。但是,當心識脫離乘坐的氣流時,心識就會融入內在的虛空或投進別的身體,那時變為屍體的身體就成了無生命的物體,和土、石等物體沒有任何區別。因此,除了身體之外,還存在一個心識或業債的背負者是毋庸置疑的。
身體就像一個即將坍塌的土石堆,心識就像土石堆上即將遠飛的一隻鳥,當因緣聚合發生作用致使土石堆坍塌的時候,上面的鳥便會飛走。另外,就算土石堆因緣不具足而暫時不坍塌,鳥也有可能遇緣飛走。從這個比喻說明中我們知道,當身體由於老化或病變而死亡的時候,心識便會離開身體,去到它處。此外,就算身體還沒有具備因健康原因而死亡的因緣,即使身體既健康又充滿青春活力,但是,如果遇上偶然發生的災禍逆緣,心識仍然會去向它處。
心識到底有沒有前因呢?
答案是肯定的,心識的前因就是前一剎那的心識,由前一剎那的心識作為「近取因」而生出了後一剎那的心識,心識的最初前因便是俱生無明。
當最初前因具備智慧生命之風以後,三界眾生在心風的動搖中產生了二取心念,在二取心念中產生了我執與我所執之心,由此貪戀諸法而墮入輪回迷妄中。有了迷妄以後,由貪欲和嗔怒之心造出了煩惱罪業,因此眾生就要經受無邊的痛苦。
所謂的「業」,是指能產生各種後果的前因。
誠如佛祖所說「業生萬物世間」,各種業因可以產生各種業果。積累福慧善業可以得來快樂妙果,反之積累罪惡之業就會招來痛苦後果,我們都曾經親身體會過這種現象。當今世界在很多地方出現了能夠回憶前生前世的人,他們能詳細具體地說出他們的前世是什麼人、在什麼地方……這一切正在證實生死輪回的存在。當我們知道的確存在生死輪回以後,就可以正確認識業與果的關係。
關於從前世中產生後世和後世要從前世中產生的問題,佛祖釋迦牟尼用八個比喻作了說明。
第一個比喻是上師念誦經文後徒弟學會念經。師徒二人六根俱全、能誦經文、能聽能記是其中缺一不可的三要素,這裏面上師是此生的比喻,徒弟是往生的比喻,誦經是心識相續的比喻。
第二個比喻是一盞油燈點燃另外一盞油燈。油、燈心和燈具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三要素,第一盞油燈是此生的比喻,點燃的另外一盞油燈是來生的比喻,第一盞油燈點燃另外一盞油燈的過程中先有第一盞油燈是非恒常往生的比喻,後一盞油燈要依靠前一盞油燈的點燃才能出現燈光是由因緣而生的比喻。
第三個比喻是鏡中影像。明鏡、臉和光線是其中缺一不可的三要素,這三要素具足以後鏡中才會照現臉影,這個比喻說明有了此生才會有往生,以及此生萬物不會轉移到往生萬物中且又真實存在一個往生。
第四個比喻是從印模中塑造出小佛像。這個比喻說明此生的所作所為能夠塑造相應的往生。
第五個比喻是火晶點火。火晶、陽光和草木是聚光點火時不可缺少的三要素,這個比喻說明有情眾生將會從不同的世道投生到另一個不同的世道。
第六個比喻是種子發芽。種子、土地和濕潤是能夠發芽的主要要素,這個比喻說明眾生不會斷滅不生。
第七個比喻是提起酸味就會流口水。酸料、品嘗和提起酸味是能夠流出口水的要素,這個比喻說明經歷過的業緣可以產生往生。
第八個比喻是空穀回音。發出聲音、沒有其他的大聲音和空穀是其中缺一不可的要素,這個比喻說明只要因緣具足和沒有其他的阻礙就會投胎受生,而且非一非異。
這八個比喻全面闡述了從此生到往生的流轉過程,其中從無明、行、識到出生、老死等以十二因緣的流轉在世間輪回投生的經過,都作了詳細的比喻說明。
今生今世,可以見到由於前世業因不同而得到的不同結果,由於前世所作的善惡不同,今世人們所經歷的貧富苦樂也不同,往生的去向則要看今世的造業和所作所為。今世多行佈施,往生就會享受榮華富貴;今世多行偷盜搶劫和吝嗇,往生就會貧窮困苦;今世珍護戒律,往生就會容貌俊美;今世渝違戒律,往生就會面貌醜陋……如此眾多的因果事例不勝枚舉。總而言之,今世是人往生不一定還能做人,今世窮困往生不一定依然窮困。
也許有人會有疑惑:有的人奸滑狡詐而且專做殺生等罪業,但他們的生活卻過得幸福快樂;而有的人正直善良而且多積福業,但他們的日子卻越過越苦,這是為什麼呢?
要知道業與業果之間的關係深密難測,但是業的不會自動消失的特性是不容置疑的。業有很多種類,有現世現報之業、來生受報之業、順後受報之業、能引果報之業、圓滿果報之業、異熟果業、增上果業等多種多樣。多行罪惡之業的人看起來暫時過得還快樂,那是因為他們前世福業的果報還沒有結束,當福果受完以後,他們便要接受罪業的果報。今生多行善業而受苦的人,是因為他們正在承受前世罪業的果報,當惡果受完以後,他們一定能夠得到善業的果報。鳥飛得很高的時候雖然看不到它自己的影子,但是當鳥落到地面時影子一定會伴隨出現,而影子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它自己,同樣,我們所造諸業的果不會報應在土地中,也不會報應在石頭上,總有一天一定會報應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此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當我們知道一個心識能夠相繼投生為各種有情並會體受多種苦樂以後,也許有人會想:既然一個心識能投生到各種不同的有情體內,那麼就像投胎轉世中各有情互不相同那樣,心識是不是也有著很大的變異呢?會不會同一個心識分別投生在狗的身體裏和在人的身體裏時,就像彼此之間的行為有著極大的差異那樣,狗的心識和人的心識也有根本的不同呢?造業者的心識和體受業報者的心識是不是完全不一樣呢?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不僅人和狗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六道輪回中的有情彼此之間的思維和見解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當福業和惡業在前世的心識中留下習氣以後,根據業的好壞而成就善趣之身或惡趣之身時,其行為習慣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當投胎生為老鼠的時候,我們便會好偷;而當投胎生為貓的時候,我們就會好殺。另外,把前世的習氣帶到後世中的人也不是沒有,這裏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當一個母親生下分別來自六道輪回的六個兒子時,他們雖然是一家人,但是根據從前世帶來的習氣的不同,這六個兒子在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前世為天的兒子顯得美貌和氣;前世為阿修羅的兒子顯得粗暴和嫉妒心強;前世為人的兒子顯得聰明和忍耐力小;前世為畜生的兒子顯得愚鈍和忍耐力強;前世為餓鬼的兒子顯得醜陋和欲望大;前世為地獄有情的兒子顯得醜陋並且總是一副苦相。如此諸等同樣是血肉之軀的人群中,由於前世投生之道和習氣的不同,其等流果使後世的人們性格和言行有著很大的差異。
而一個心識分別投生到各種不同的有情體內時,心識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因為投生之道和習氣不同,所以使各世各代的行為習慣產生了很大的差異,當生為馴獸的時候就喜歡吃草,而當生為猛獸的時候就喜歡吃肉。
生在中陰世界的有情,前半生的所見所聞都是前世的身體和言行,後半生的所見所聞則是來生的身體和言行。至於引業和滿業等各類業因如何生出業果,以及業因的詳細分類和由此產生的業果只有佛祖一人知道,沒有遍知智慧的人是無法全面闡述其詳細情況的。
在造下各種業後體受各種不同的果報時,心識會不會死去呢?
因為心識是無形的,所以它不會死去,但是心識是會發生變化的。
要知道,最終體證正覺佛果就是心識得到了昇華,或者是心中除滅了迷妄和障垢,並且功德圓滿。總的來說,輪回是無始無終的,但是從有情個人的角度而言,迷妄是有邊際的。從上面的正覺佛到下面的小蟻蟲,所有聖尊和眾有情的心中都具有如來佛種,如來藏就像菜籽當中的油份那樣遍及所有有情。
這樣分析和研究之後,我們最終還是要回到佛祖開示的真諦——空性離戲不可思議的本原之中。我們若能堅定地信仰真諦金剛聖言,那麼絕對無誤的真理將會帶給我們不變的信心;我們若能堅信法性不可思議的本性,那麼離戲內在的光明將會在心中展現出來,並且可以在今生今世入登無滅永恆的聖果妙地。
有關因果法義,佛祖釋迦牟尼在經中作了如下釋說:「造下何等之業因,得來類同異熟果,縱曆百千萬之劫,業亦不會消失無。」另外還雲:「善業能夠得快樂,惡業會生諸痛苦,如此善業與惡業,所生諸果悉明瞭。」所以,斷除殺生就會長壽無病;斷除偷盜就會富足發財;斷除邪淫就會得到美麗賢妻並且家庭和睦;斷除妄語就會得到別人的讚譽並且美名遠揚;斷除離間語就會得到別人的喜歡並和周圍的人群和睦團結;斷除惡語就會經常聽到善言妙語,從而得到快樂;斷除綺語就會令人相信你說的話,成為一言九鼎的人;斷除貪欲就會萬事如意;斷除嗔怒就會深得人心並給人友好安祥之感;斷除邪見就會在生生世世具足正見。以上十善是把有情帶入快樂善道的寶馬良車,與此相反,如果大行惡業的話,根據發噁心力度的不同會令其墮入地獄、餓鬼或畜生三惡道中的某道輪回之中。
體受業果中的等流果是:殺生就會短命;偷盜就會窮困;邪淫就會敵眾;妄語就會受到別人的誹謗;說離間語就會敵多友少;說惡語就會經常聽到不堪入耳的話;說綺語就會說話無人相信;有貪欲就會事與願違;有嗔怒就會常有恐懼;持邪見就會愚昧無知。
體受業果中的士用果是:前生和後世有行為相同的現象,比如前世殺生的人今世也喜歡殺生。
體受業果中的增上果是:業果出現在與造業者有關的其他事情上,比如殺生的人看病吃藥用處不大;偷盜的人不能發財致富;邪淫的人所到之處都不乾淨;打妄語的人身上有臭味;說離間語的人投生於高山峽穀之中;說惡語的人落入沙漠和荊棘叢中;說綺語的人遭遇四季變化不正常的現象;有貪欲的人付出多、得到少,還會好事變成壞事;有嗔怒的人會遇上食物中毒;持邪見的人會遇上耕作無收成。以上增上果有的會出現在今生今世,有的會出現在來生來世。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惡業就像毒物一樣能夠毒害所有的有情,造惡業的人就像明知是毒藥還要去吃。因此,所有渴望得到快樂的人都應斷滅惡業,厲行積累福德的十善業,從而依次登入下士、中士和上士三次第解脫妙道,直至最終登上寂滅涅槃之恒久快樂解脫果位,做到和傳說中的有界仙女一樣。
從前,在印度有一個地方,國王明耀的弟弟力友生下了聰明善良的女兒——有界仙女。有界仙女長大以後,嫁給另一個王國中的瑞受大臣的第七個兒子,成了瑞受大臣的賢德之媳。
有一天,當地國王的皇宮上空掉落了一隻鳥從海島上銜來的稻穗,國王下旨要所有的大臣把穀子播種在地裏,有界仙女也加入了播種者的行列。結果,大臣們所種的都沒有收成,惟獨有界仙女所種的稻穀得到了大豐收,豐收後的穀子被患病的皇后吃了,結果皇后的病完全好了。
有一次,一位懷有敵意的鄰國國王派人送來兩匹一模一樣的母馬,要當地的人辨認出哪一匹是母馬,哪一匹是馬駒。當所有臣民都無法做出正確選擇時,只有有界仙女想出了辦法。她把兩匹馬分開拴在兩個地方,給一匹馬喂了草料,而沒有喂另一匹,這時有界仙女發現母馬用嘴把草料送到馬駒的嘴邊,讓馬駒吃到了草料。
另外,有界仙女還把兩條粗細和花色都一樣的蛇分別放在兩塊細布上,根據公蛇盡力爬出布面與母蛇睡在一起的行為,辯認出了公蛇和母蛇。她還把粗細和形狀都一樣的圓木放在水裏,根據頂部上浮和根部下沉的現象辨認出了圓木的根和頂。結果,兩個彼此懷有敵意的國王成了好朋友,有界仙女的聰明才智也得到了國王的肯定和讚賞。
此後不久,有界仙女有了身孕,九個月以後她生下了三十二隻蛋,這些蛋成熟後破殼出來了三十二個俊美可愛的小男孩。當這三十二個小男孩長大成人後,個個都是力大無比的勇士。有一天,佛祖釋迦牟尼來到了有界仙女家中,當三十二個兒子聽了佛祖傳法以後,除最小的兒子以外其餘三十一個兒子都體證了初果(預流果)。
沒有體證初果的小兒子,有一天騎著大象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在一條河流的橋上遇到了國中另一位大臣的兒子正坐在馬車上迎面而來。當他們倆在橋上相遇的時候,互相都不願意讓對方先走,這時有界仙女的小兒子動了怒氣,他伸手把大臣的兒子和馬車一起從橋面推到了河裏。大臣的兒子從河裏爬出來,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中,向父親哭訴了自己的遭遇。父親聽到兒子受欺的消息非常生氣,為了報復,他想出了一個計策。他做了三十二根鑲嵌了寶石的手杖,每根手杖裏面都藏有一把利劍,然後把三十二根手杖送給了有界仙女的三十二個兒子。
有一次,當那位懷恨在心的大臣在國王身邊的時候,看到有界仙女的兒子們正拿著自己送的手杖在玩耍,於是立即報告國王,說有界仙女的兒子們想謀害國王,如果國王不信,可以把他們的手杖打開看一看。當國王打開手杖時,發現了裏面所藏的利劍,於是下令砍下了三十二個兒子的頭,把頭全部裝入箱子送回到有界仙女家中。
當箱子送到有界仙女家中時,有界仙女正在家中供養佛祖和隨行眷眾,得知國王送箱子來,她還以為國王把供養佛陀的供品送到了自己家中。她正要打開箱子的時候,佛祖擋住了她的手,佛祖要求有界仙女先供齋飯,然後打開箱子。
佛祖用過齋飯後,宣說了微妙法寶,有界仙女當場證得了不還果。得到不還果的有界仙女在佛祖面前許下了四個承諾:一、所有佛祖身邊患病比丘的全部衣食資具由她供養;二、所有偶然到佛祖身邊求法比丘的衣食資具由她供養;三、所有服侍患病比丘者的衣食資具由她供養;四、所有前去他方的比丘的路費由她供養。佛祖釋迦牟尼聽後說道:「善哉!善哉!你所做的四個承諾功德廣大,堪與供養如來佛相比。」
待佛祖離開家裏以後,有界仙女打開了國王送來的箱子。當她看見裏面裝著自己三十二個兒子的頭時,她並沒有因此痛苦或不高興,得證了不還果的有界仙女,已經斷離了貪嗔等煩惱。但是,有界仙女的親人們對此卻非常生氣,他們招兵買馬組織力量,準備與國王決一死戰。國王聽到這個消息害怕了,於是來到佛祖的身邊避難,而對方的兵力把祗陀林包圍得水泄不通。當時,阿難請求佛祖把發生這一切的業因宣說出來,佛祖說:「從前,這三十二個兒子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一起偷了一頭牛,把牛牽到一個孤獨老太婆的家中,在那裏宰殺後平均分配牛肉,老太婆因為得到其中的一份而心生喜悅。那頭牛知道自己將被宰殺時,心裏詛咒在場的人說:『今天宰殺我的業果將來在你們身上報應時,願你們一定被殺死。』當時的牛就是今天的明耀國王,當時的三十二個偷牛賊就是今天的三十二個兒子,當時的孤獨老太婆就是今天的有界仙女。他們所造之業的異熟果令三十二個偷牛賊被殺了五百次,令因宰牛心喜的老太婆做他們的母親五百次而受盡痛苦。」
佛祖繼續宣說道:「她和他們生為高貴種姓,具足權力受用,並且能與佛陀見面,都是因為從前飲光佛降臨世間的時候,一位具有虔誠信仰的老太婆買來妙香和油燈,來到路口的佛塔前供養。當時,三十二個人正路過佛塔,他們看見老太婆塗妙香和供油燈有困難,於是走過去幫助她做了供養佛塔的善業,那三十二個人還和老太婆一起在佛塔前發願:『由此功德願我們在來生結為母子,生在高貴種姓和具足受用的家庭,能夠得見佛陀並聽到微妙法音,並且永不分離。』因為當初這個發願,結果到今天全都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聽佛祖這麼一宣說,包圍的眾兵頓時消了怒氣,個個臉上都現出了和善的笑容。知道今天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前世的業果以後,國王和眾兵也成了好朋友。
從以上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在佛、法、僧等殊勝福田中積德等善業,或者殺生、看見殺生心生隨喜等惡業,都會有不可避免的業果要去體受。另外,在臨死之際發願,具有很大的威力,因此,要充分把握好這個機會。
以上是因果不滅的簡要說明,希望有緣信眾能夠從中明白因果法義。
上一篇(生死的幻覺 昨天和明天的盡) 回目錄 下一篇(生死的幻覺 無常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