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推薦
以老祖宗的方法對抗破壞性情緒
佛教具有悠久的歷史,對於人類的心靈、破壞性情緒的起源與克服之道,自有一套高深的理論;中國文化則是將這個古老的傳統延續到現代社會。現在西方的科學家與思想家開始以虔敬的心態研究此一傳統,希望為現代社會的種種問題尋找解答,而這次我們舉行了為期五天的會議探討「破壞性情緒」與克服之道,最後並整理成書,就是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達賴喇嘛一直不遺餘力地引領佛教與科學的對話。他本身對科學懷有濃厚的興趣,自一九八○年代以來與多位傑出學者進行過多次的對談,探討的主題非常廣泛,從量子物理學、宇宙論,到醫學與大腦科學無所不包。經由這些交流,西方科學家對佛教的智慧多了一份尊重,發現佛教不只蘊藏深刻的倫理知識,更能提供另一種世界觀來豐富他們的科學研究。
達賴喇嘛自承,「一個宗教領袖對科學這麼有興趣或許有些奇怪,但佛教一向著重探究事物的真相,因此我們應該關注現代科學家透過實驗與測量所獲得的成果,因為這就是經過證實的真相。」
他又說,「佛教從兩千五百多年前就開始鑽研人類的心靈。幾個世紀以來,許多修行者致力探究人類如何克服破壞性情緒,也等於是在進行一種『實驗』。他們根據個人的知識,修得重要的(甚至是非凡的)經驗,或可稱之為實驗的『成果』。」
在達賴喇嘛的大力促成下,現在已有一些重量級的科學家運用尖端的腦部測量科技,來研究佛教禪修者,這些研究的初步結果也記錄在本書裡,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堪稱成果卓著。參加實驗的西藏修行者展現出高度的泰然、正向情緒、同理心、富感染力的隨和性情,這些都是西方科學家在實驗中不曾見過的。由於初步的結果相當成功,接下來將安排後續的會議在美國主要科技學府麻省理工學院舉行,屆時達賴喇嘛將與更多的科學家討論未來的研究方向。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次的科學實驗為中國與西藏文化裡悠久的靈修傳統提供了具體佐證。過去佛教高僧大師的教傳只能靠習佛者個人去體驗,現在科學終於提供了客觀的新證據。科學證明人類可以藉助老祖宗的方法對抗破壞性情緒,本書的主旨就是要探究這方面的運用與意義。(《EQ》作者丹尼爾‧高曼序文/ 時報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