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札昂林巴.蓮師心願任運成就大法會 2024年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護國息災藥師佛延壽除障祈福法會
 
 
 
 
 
 
 
弘揚佛法 行銷規劃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心靈.心理.管理搜尋
地區:
分類
精選顯密資訊
  PLIBC
雪謙寺 
SMTB
寧瑪巴噶陀大圓滿虹光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台灣蒙藏文化中心
喇嘛網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知識創新:充實成長動能的根本   
轉寄 列印 迴響 閱讀尺
加入會員
更新日期:2012/01/16 17:50:22
新聞單位 :

學習次第 : 進階

【經濟日報╱社論】

我國經濟當前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是經濟成長動能的不足。依主計處估計,2008年第二季至2012年第二季間的四年平均年經濟成長率僅3.6%,與馬總統承諾的6%相差甚多,且這項依國內生產毛額(GDP)計算的經濟成長率,還因包含資本折舊快速增加,及貿易條件實際上已惡化等因素,而可能高估了人民所得的增加。再依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的結果,2010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27.36萬元,略高於2007年的27.33萬元,但扣除物價漲幅後,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反而減少約3.5%。由此看來,我國經濟成長的動能顯然不足。

要提升經濟成長,政府財經官員及幕僚多會直接想到採用凱因斯式政策,也就是由政府增加支出來增加全國總需求,並帶動生產和國民所得的成長。但是,歐美日債台高築的現象及其所造成的傷害,已證明這種凱因斯式的政策就像興奮劑一樣,雖能改善短期的成長,卻會破壞長期的體質和動能。

以我國2010年所得來看,當年各級政府債務增加了5,853億元,也就是每個人民平均分擔的政府負債增加了2.54萬元。把這增加的負債,由前述可支配所得扣除,每人真正得到的僅24.82萬元。相比2007年,政府負債增加404億元,扣除新增負債後,每人真正的所得仍有27.16萬元;再加計物價上漲率的因素後,2010年人民真正的所得比2007年減少約13%。這樣的統計顯示,凱因斯式的政策雖然讓所得和成長率的統計數字一時好看一點,或者使人民一時的感覺好一點,但實際上只是用舉債的方式透支未來的所得,絕非長久之計。

提升所得和成長率的第二個重要方法,是提高民間消費的成長率。這和增加政府支出一樣是所謂擴大內需的政策。不過,由於我國民間消費占所得比重已高於一般先進國家,藉更高的消費成長率或更低的儲蓄率來擴大內需以提高經濟成長率,也不是可長期依賴的方法。如果像某些國家藉信用擴張來增加消費,則和政府舉債消費一樣不妥,美國的次貸風暴是前車之鑑。比較可以增加民間消費的合理政策,乃是發展人民本來就需要,卻因法令或其他因素而仍未能完全實現的消費。

增加民間投資則是常見而且較合理的方法,因為正確的投資不只可以提高當前的經濟成長率,也可以提高未來的生產能力,由供給面增加未來的經濟成長率,因此應是政府提升成長動能的主要方法。不過,民間投資也不是全都有利。基於投機泡沫而投資的房屋建築,只會炒高房價並留下空屋,造成財富分配的不公及未來營建相關產業的不景氣,甚至金融機構的呆帳,因此不是政府用來提振經濟成長的方法。此外,企業為出售價格偏高的股票而做的投資、因為一窩蜂盲目跟隨別人而做的投資,以及為奪取其他企業既有市場而做的投資,都有可能造成投資的浪費或過度競爭,政府也不可隨便鼓勵。

政府最該鼓勵的投資,是會具有國際競爭力且能在國內創造新就業機會的投資。如果這類投資能夠增加,則未來的生產和出口都能增加,其所創造的就業及所得,能進一步帶動國內的消費和投資,而形成更多的成長動能。因此,政府鼓勵投資的政策應以這類投資為重點。

我國所得和工資水準仍低的時代,廠商很容易就知道我國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是以勞工密集為主,因而政府只要以減稅和自由化等政策,國內外業者為了獲利,很自然會朝那些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投資,並利用國際市場的機會來發展。但在目前我國工資已高且面對全球化競爭的情況下,我國的競爭力已不能靠低成本,而要靠獨到的知識和經營能力。但這兩類競爭力並非自然存在,而是要人們特意努力才能創造出來。因此,現在只靠自由化、減稅、對外招商,及給予外商優惠等,已不足以帶動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投資。

由此看來,提升我國成長動能最根本的策略,是營造出讓民間能夠發展獨到知識和經營能力的環境和誘因。創造出夠多這類能力,我們才能有夠多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產業和新成長動能。若缺乏這類能力,增加政府支出、提高消費、無方向地招商投資,甚或鼓動泡沫經濟,都無法長期維持經濟成長的動能。

【2012/01/16 經濟日報】





上一篇(換個「健康」的好工作) 回目錄 下一篇(新年新計畫)

全球慈智部落格
戒行及金剛乘十四根本墮 -朗欽加布仁波切
大悲自救苦解脫觀音菩薩
大圓滿《普賢上師言教》儀軌內容
中區全國供佛齋僧大會
心類學「識」或「心」的研究

贊助網站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大同大學教育網
維基百科-藏傳佛教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