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摘自2011年元月號《創新發現誌ideas》】
「日本人的主食是什麼?」一般人理所當然應該幾乎會回答:「米飯!」實際上以麵包為主食的家庭相當多。米飯和麵包長期以來一直在日本人的飯桌上競爭著主角的地位。最近有一個新產品讓這兩種食品融合起來,提出新式食生活建議。此產品正代表著現代日本人對飲食生活的意識演變。
日本人「內食(uchi-shoku)」的習慣,就是節制去餐館吃高價餐來抑制家庭開支,代之在家裡享用較佳飯菜。趁這一熱潮,受到熱烈支持的產品之一,正是「家用麵包機」。
創新概念引發需求
麵包的味道好壞相當依靠新鮮度,一些超市特地在店裡設置烤麵包,並標示出爐的時間,讓顧客品嘗剛剛出爐麵包又鬆軟又熱呼呼的滋味。家用麵包機的重要訴求,也就是讓顧客能在家裡隨時品嘗新鮮麵包,又飽享親手做的樂趣,來提高「內食」的精神富足感。
在這個熱潮當中,有一款新型麵包機上市,獲得熱烈歡迎,這就是家電廠商三洋電器所研製的「GOPAN」。
很多麵包機價格為2萬至3萬日圓左右,相較之下「GOPAN」價格高到接近5萬。儘管如此,廠商去年7月發表此品將上市之後,訂貨就蜂擁而至,因而把發售預定從10月初拖一個月,等到11月才開始銷售。但訂貨數一直逐漸攀升,上市後三周就超過了到2011年3月為止的預定生產數5.8萬台,生產根本趕不上,廠商不得已暫停接受訂貨。
這款熱貨可以用「大米粒」做麵包。以往也有一些麵包機可以用「大米粉」作為原料,但米粉生產成本較高,且較少在一般超市銷售,不如小麥那樣容易方便購買。因此米粉麵包機一直沒有獲得太大歡迎。
三洋電器從幾年前起持續研製用米粒替代小麥麵粉的技術,最大問題是米粉很硬,使得內裝的磨粉工具很快磨損,碎片甚至可能混入麵團裡。經過幾年研究發現,解決方法就是把米粒在水裡泡軟之後再磨碎,做出糊狀麵團。
「GOPAN」的做麵包方法與一般小麥麵包機差不多,除了大米之外,把麩質、砂糖、食鹽、酥油、酵母等材料都放入麵包機,啟動開關就能自動粉碎大米,和麵、發酵、烘烤這些一連串工序,約四個鐘頭就能製成土司麵包。據說,大米麵包有一種獨特的Q感,用戶評價也不錯。
那麼,用大米代替小麥這個構思從哪裡來的?背景應該是,日本人對自己國內糧食供給現狀抱有的危機感。
在日本消費的食品很多依賴進口,例如豆腐、味噌、納豆這些典型日本料理,原料大豆大多就是進口品。還有小麥也不例外,日本人飯桌上麵包,已有相當的優勢,加上烏龍麵、掛麵、鍋貼等家常食品以及各種點心都需要的小麥麵粉,多半也是進口的。
重新關注國產食品
最近,全球經濟情況激烈動盪,這些重要進口材料價格不穩,尤其這幾年屢次大幅漲價,讓日本人意識到目前國內糧食自給率非常低,必須有某些對策。
在這些情況下,日本人自然而然地開始重新關注日本傳統主食──大米。
一般認識大米是日本實現自給自足的唯一食品,此點也引起很多日本人期待的原因之一。
米製食品變化多樣
但日本人日常吃大米的比率長期以來逐漸下降,如今有不少人對更喜愛麵包。所以,如果可以讓大米麵包普及的話,就會對日本糧食自給做出很多貢獻,又不會對現代人生活方式帶來太大影響。
「GOPAN」熱潮的背景必定有日本人下意識抱有「要貢獻社會」的願望。這個產品的推銷文件裡寫有一個估算數據,說一個日本居民每個月吃一塊(340g)大米麵包,日本糧食自給率能提高1%。
大米麵包被關注的同時,有關廠商和商店陸續開始提供「以大米換小麥」的新款食品。在一些超市已經設置大米食品專櫃,除了大米麵包之外,還銷售用大米做成的烏龍麵、義大利麵、拉麵等麵條,還有比薩餅、熱香餅的速成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