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喜喇嘛開示 使你的心成為大海
察查你的心。如果你完全相信一切的喜悅都來自物質,而且盡其一生去追求,你就會為嚴重的謬見所控制。這種態度並不只是聰明才智的問題。當你第一次聽到時,你也許會想,"哦!我沒有那樣的心態,我不完全相信外在的物質會帶給我安樂。"但是更深刻的檢視你心中的鏡子,你會發現在聰明才智之下,這樣的心態確實存在,而且你日常的作為顯示,在內心深處你的確相信這樣的謬見。現在花一點時間檢視你的內心,看看你是否受到這樣低劣的心態影響。
這樣強烈相信物質世界的心,是狹窄、有限的;沒有任何空間。是病態、不健康的,或者以佛教的術語來說,是二元論的。
在許多國家,人們害怕行為異常的人,諸如使用毒品的人。他們制訂法律反對使用毒品,設立嚴密的關防,逮捕走私毒品。且讓我們更進一步的審視。吸食毒品的問題,並非來自於毒品本身,而是來自人的心。更加可以理解的,恐怕是心理的態度─受染汙的心─使人吸食毒品或沉淪於其他自我毀滅的行為,但是相反的,我們對毒品本身大驚小怪,而完全忽視心的角色。這也是嚴重的謬見,比一些吸食毒品的人,更加糟糕。
錯誤的知見遠比一些毒品更加危險。毒品本身不會廣為擴散,但錯誤的知見會到處蔓延,並且在整個國家衍生困難和不安。這一切都來自於心。問題是我們不瞭解心的心理本性。我們僅僅注意到人們所得到的物質;我們完全沒有覺察到愚昧的想法和受染汙的謬見始終是蠢蠢欲動。
一切心理的問題都來自於心。我們必須對治心,而不是告訴人們,"哦!你不快樂,是因為你覺得虛弱。你所要的是一部馬力足的新車,或是一些其他物質的擁有。"告訴人們購買東西就會快樂,並非聰明的建議。人基本的問題是心理的不滿足,而不是缺乏物質的擁有。當這樣成為心理問題和如何治療病患的的方法時,佛陀的心理學和西方所採用的,有很大的不同。
當病人回來說,"哦,我買了你建議的車子,但是我仍然不快樂,"也許醫生會說,"你應該買一輛更昂貴的"或者"你應該選更好的顏色。"即使病人離開並照醫生說的去做,他仍然會不快樂的回來。不管一個人的環境有多少表面的改變,他的問題並不會消除。佛教的心理學建議,不要經常以另外一個困境來取代現有的困境──這樣只是把問題改變成另外一個問題,接著又變成另外一個問題,然後又是另外一個,永無休止──暫時的完全放棄車子,看看會發生什麼。把問題轉化成另外一個問題,無法解決困難;僅僅是改變而已。雖然改變可能常常足以愚弄人們,以為情況變好了,然而其實不然。基本上,他們仍然遭遇同樣的事情。當然我不是說全都是這樣。我只是試著說明,人們如何嘗試以物質的方法來解決心理的問題。
辨認心的體性。以人類來說,我們總是在尋求滿足。藉由瞭解心的體性,我們能夠在內在滿足我們自己,或許即使外在也可以。但是你必須瞭解你自己心的體性。我們非常清楚的瞭解感官世界,而對我們內在世界,卻完全的茫然,在內在的世界裡,錯誤的知見經常起作用,使我們為不快樂和不滿足所控。這就是我們必須要察覺的。
因此,一定要確立,你沒有被錯誤的知見所役使,以為只有外在的東西可以給你滿足,或者讓你的人生變得有價值。如同我前面所言,這種信念並非僅僅攸關聰明才智──這種妄念根深蒂固深植於吾人的心。諸多最強烈的慾望,深深埋在我們的理智之下;這些慾望總是遠比理智本身更為強烈。
有些人可能會這樣想,"我基本的心態是健全的,我沒有信仰物質;我是一個宗教的修學者。"僅僅學一些宗教的心理學或教義,是不會讓你成為一個注重心性的人。很多大學教授在知識上能夠清楚的解說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但是這樣也不能夠讓他們成為注重心性的人。他們對精神層面好奇的人而言,更像是旅行中的導遊罷了。如果你不能把你的話轉化為親身體驗,你的學問無法幫助你自己,也不能幫助他人。能夠在知識上解說宗教和把知識轉化為精神上的經驗,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你必須把你所學習的,轉化成你自己的經驗,並且瞭解不同行為,所帶來的結果。所學的哲學思想,由於你沒有把握到關鍵,因而無法幫助你的心,就可能比一杯茶更無用處──至少茶可以讓你解渴。研讀不作起用的哲學思想,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我希望你們瞭解'精神的'(spiritual)這個字真正的意思。其函意是去找尋、去探索心真正的體性。外在並非是精神的。我的念珠不是精神的;我的衣袍也不是精神的。精神的是心的意思,注重心性的人探尋精神的體性。透過這樣,他們得以瞭解他們身語意所作所為的影響。如果你不瞭解你所想所作的業果,就無法成為注重心性的人。只是知道一些宗教哲學不足以讓你注重心性。
進入注重心性之路,你必須開始去瞭解你的心理狀態,以及你的心如何覺察事情。如果你全然只在小事情上著墨,你狹窄瑣碎的心,將無法讓你享受人生的喜悅。外在的能量是非常非常有限,如果你讓你自己為其所控,你的心本身將如其一般有限。當你的心是狹窄的,細瑣的事情就很容易擾亂你。且讓你的心成為海洋吧。
我們聽到信仰宗教的人經常談論道德。什麼是道德?道德即了知心的體性之智慧。自動自發瞭解自己體性的心,是道德的,或是有建設性的;由這樣的心所激發的行為,也是有建設性的。狹窄的心其基本的體性是無明的;因此狹窄的心是負面的。
如果你知道自己心的心理體性,沮喪會自然而然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沒有敵人和陌生人,一切眾生都成為你的朋友。揚棄狹窄的心;讓智慧接納你。檢驗你自己的心,看看這樣是不是真的。即使你獲得全世界可提供的每一種可能的感官愉悅,你仍然無法滿足。那就表示滿足來自於內在,並非來自任何東西的外在。
有時我們讚嘆現代的世界:"科技的進步難以想像;多麼奇妙啊!這些東西
我們前所未有。"但是退一步並且想一想。很多東西我們不久前認為是神奇的,現在卻對我們不利。我們開發來幫助我們生活的東西,現在卻危害我們。不要只注意周遭的環境,但要儘可能廣泛的去探查;你會了解我正在說的事實。當我們首次創造出物質的東西,我們心想,"喔!這是有用的。"但是逐漸的,此外在的能量向內轉變,並且毀滅它自己。此即是地、水、火和風等四大種的體性。這就是佛教的科學所教導我們的。
你的身體亦不例外於此規則。只要你的大種相互配合,你的身體就成長的很好。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大種變得和它們自己不調和,最後毀滅你的生命。為何會這樣發生?由於物質現象有限的體性之故:當他們的動力耗用殆盡之後,他們就瓦解,猶如我們周遭可看到老舊崩落的建築物一般。當我們的身體生病且衰老,就表示我們內在的能量衝突不調和。這就是物質世界的體性;這與信仰無關。只要持續生為血肉之軀,就將會遭遇老病死,不管你相不相信。這是世俗身體自然的演化。
然而人的心是完全的不同。人心是有無限開發的潛力。如果你能夠,即使在不起眼的方法裡,發現真正的滿足來自於你的心,你將會了解你可以無限的擴展這個經驗,並且了解發現永恆的滿足是可能的。
這實在非常簡單。你可以馬上為你自己審查看看。你在何處得到滿足的感覺?在你的鼻子?你的眼睛?你的頭?你的肺?你的心?你的胃?滿足的感覺在哪裡?在你的腿?你的手?你的大腦?不!是在你的心。如果你說是在你的腦子裡,為何你不能說在你的鼻子裡,或是你的腿?你為什麼區分?如果你的腿受傷,你會向下摸摸那裡,而不是在你的頭裡面摸。總之,無論你經歷什麼痛苦、喜悅或者其他感覺,全都是心的表白。
當你說,"我今天過得很好,"即表示你的心裡存有過得不好的記憶。心沒有製造標籤,就不會有好或不好的經驗。當你說今晚的晚餐很棒,即表示你的心裡存有不好吃晚餐的經驗。沒有不好吃晚餐的經驗,你就不可能說今晚的很棒。
同樣的,"我有一個好丈夫,""我有一個差勁的太太,"純粹也是心的表白。有人說,"我不好"其人不一定不好,說"我很好"的人,也不一定很好。也許說"我是一個多麼好的丈夫"的人,就是因為他的心,為紛擾負面的自大心所充斥。他狹隘的心,蒙蔽的堅信他很好,實際上卻使他太太遭受很大的困難。那麼他怎麼是一個好丈夫呢?即使他供給他太太衣食,而他太太必須每天與他的自大生活在一起,他怎麼能夠是一個好丈夫呢?
如果你能夠了解人類問題的心理相狀,事實上你會對他人生起真正的慈愛心。只談到慈愛心無法幫助你滋長你的慈愛心。有些人讀過有關慈愛心的文章上百次,但是他們的心卻背道而馳。慈愛心不只是哲學,不只是文字,而是知道心如何起作用。因此只有靠你自己才可以滋長慈愛心;因此只有靠你自己才可以成為注重心性的人。否則雖然你可能以為自己是注重心性的人,然而卻只是知識上的認為,像自大的人以為他自己是一個好丈夫一般。那是想像的;僅僅是你的心虛構的。
把寶貴的人生致力於去掌控瘋象般的心,和指引強而有力的心理能量,是非常值得的。如果你不能駕馭你的心理能量,混亂紛擾藉由你的心,將持續肆虐,你的人生將會是完全的虛擲荒廢。儘可能聰明的善待你自己的心。讓你的人生不虛此行。
我沒有其他的事要講,但如果有任何問題,請發問。
問:我了解你所說有關了知自心的體性,會帶來安樂,但你用'永恆的'(everlasting)這個字眼,是不是說如果你完全了知你的心,你就能夠超越肉體的死亡。是這樣的意思嗎?
答:是的,沒錯。但這樣不是全部。如果當負面的身體能量生起時,你知道怎麼辦,你就能夠把它轉化成智慧。在這樣的方法下,負面的能量消化其自身,並且不停止的抑止你精神上的神經系統。那是可能的。
問:心是身體,或身體是心?
答:你指的是什麼意思?
問:因為我覺察是身體。
答:因為你覺察是身體?你覺察這條念珠嗎﹝手執念珠向上﹞?
問:是的。
答:念珠成為心嗎?因為你覺察到?
問:這就是我正在問的。
答:喔,這是個好問題。身體和心關係非常密切;當某事影響你的身體,也會影響你的心。但不是說肉體其肉與骨之相關的體性是心。你不能這樣說。
問:什麼是佛教的目的:證悟成佛,同胞愛,博愛,超意識,證悟真理,成就涅槃?
答:前面提到的全部:超意識,是心完全覺醒的狀態;博愛,基於了悟到遍及全世界的一切眾生都想要離苦得樂,而不會有偏見或成見。目前,我們二元論、謬見的分別心執著:"這是我的好朋友,我要為我自己保有她,不能和他人分享。"而佛教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去除這樣的想法,就是博愛。當然,究竟的目的就是證悟成佛。簡單說,佛陀為我們開示心的體性之目的,是要我們成就實現一切你所提到的。
問:但那一個才是被認為是最高或最重要的目的?
答:最高的目的是證悟成佛和博愛的滋長。狹隘的心難以實現這些成就。
問:西藏的繪畫,如何顯示禪思狀態或不同心理狀態的顏色?
答:不同心境的心感受到的顏色也不同。我們說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看到紅色。這是個好例子。其他的心境觀到其各自的顏色。有些情形,人們情緒憂慮不安,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正常工作,觀想某些顏色圍繞著,能夠幫助他們穩定下來。當你生氣時,看到紅色,那個顏色是在內在或在外在?想看看吧。
問:你說為了要認為某某是好的,在心中就得有不好的概念,實際的含意為何?
答:我是說當你視事情為好或不好時,那是你心的詮釋。對你不好的,不一定對我是不好。
問:但是對我不好的仍然是對我不好?
答:你說對你不好,是因為你心中稱之為不好。
問:我能夠超越它嗎?
答:是的,你能夠。你必須問並且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稱之為不好?"你必須問主觀上是怎麼樣,客觀上又是怎麼樣;問外在的情勢如何,內在的情勢又如何。這樣你就能夠了知事情的實相是在二者之中,不偏不倚的心就在二者之間。那就是智慧。
問:你幾歲進入僧院出家?
答:六歲。
問:什麼是涅槃?
答:當你超越錯誤的知見及紛亂的心,並且成就完整無缺、永遠圓滿的智慧,你就得到涅槃。
問:每一種宗教都說其方法是唯一可以達到開悟的。佛教認為一切的宗教都出自同一個來源嗎?
答:回答這個問題有兩個方式:絕對的和相對的。宗教強調開悟的成就,可能講的是同一件事,但是他們不同的是他們的方法。我想這是有幫助的。但是有些宗教可能根基於錯誤的知見。舉例說,幾千年前,有一些古老的印度傳統信仰相信太陽和月亮是神。其中有一些仍然流傳著。從我的觀點看,這些觀念是錯誤的,但我仍然說他們是好的。為什麼?因為即使哲理上他們不正確,但他們教導成為一個好人應有的基本道德,以及不要危害他人。給予其信眾可能性,讓他們自己能夠發現錯誤,"喔,我以前相信太陽是神,但是現在我知道我錯了。"因此,每一種宗教都有好的一面,並且我們不應批評,"這是全對,那是全錯。"
問:據你所知,西藏人民目前生活如何?他們能如同以前一樣自由的繼續他們佛教的宗教信仰嗎?
答:他們沒有自由,而且是完全禁止任何宗教的修行。中國當局全然反對任何與宗教有關的事情。僧院被破壞,經典被燒毀。
問:即使經典被燒毀,老一輩的人仍然把佛法記在腦海裡,或者是他們已經忘光了嗎?
答:不可能忘的,不可能把他們的心與如此強有力的智慧分開。所以佛法保存在他們的心裡。
問:一切的宗教,例如印度教,教導他們的跟隨者避免惡行,修行善行,以及善的業果會因之而來。然而依照佛教而言,善業的累積有助於一個人成就佛果位嗎?
答:心理的成長並非碰巧就有徹底的改變。染污是慢慢、慢慢的除去或淨化。是逐漸的演變。需要花時間。例如有些人不能接受佛教博愛的教導,要令他人得到你自己想要得到的安樂。他們認為,"要我像愛我自己去愛他人,對我而言,這是不可能的。"對他們來說,要他們了解博愛或開悟,是很花時間的,因為他們的心為錯誤的知見所盤據,沒有容納智慧的空間。但是慢慢、慢慢的,人們透過宗教的修行,他們就能夠被引導到完美智慧的境界。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不同的宗教對人類而言,是須要的。身體的改變容易,但是心理的成長需要花時間。舉例說,醫生對病人說,"你的體溫很高,所以幾天不要吃肉,只吃乾的餅干。"接著病人開始康復,醫生就會慢慢的在病人的飲食,再加入難消化的食物。這樣醫生逐漸帶領病人找回健康。
問:當西藏的比丘和比丘尼往生時,他們的身體會消失嗎?他們會把他們自己的身體帶走嗎?
答:是的,他們會把他們自己的身體放在肩袋,攜帶到下一世去...我開玩笑的!那是不可能的。然而,有些行者他們的身體融入智慧裡,確實會消失。那是可能的。但是他們不會把他們自己的身體帶走。
問:由於我們的心會矇騙我們,沒有一位上師,我們無法發現真理,佛教的寺院是否設計一系列的教育,使得每一位出家人讓他們的同儕在知識的獲得後,繼續下一步?就像你現在正在作的,並且你教導他人是為了要學習嗎?
答:是的,寺院是類似這樣,並且教學相長也是真實的。但是為什麼我們須要上師,是因為書本上的知識僅僅是枯燥的資訊,而且如果遺忘的差不多了,猶如風嘯嘯吹過林木。我們需要一把鑰匙,把知識注入經驗,來統合知識和我們的心。接著知識成為智慧以及解決難題的妙方。例如,聖經是一本很好的書,包括一切很棒的方法,但是如果你沒有訣竅,聖經裡的知識無法進入你的心。僅僅因為讀了一本好書,並不一定表示你將獲得其中所蘊含的知識。增長智慧是有益於你的心之唯一方法。
問:你說得到開悟是一種漸進的過程,但是無疑的,你不可能已開悟和未開悟同時並存。因此,不能說開悟是突然的嗎?
答:當然,你說的對。你不可能開悟和無明並存。成就開悟,是一種漸進的過程,但是一旦你開悟了,就不會再退轉;當你的心到達完全覺醒的狀態,你經歷到的當下,你就永遠保持開悟。不像迷幻藥的經驗──當你情緒高昂時,你就快活似神仙,當藥效退了,你就掉回你往常沮喪的自我。
問:我們能夠在此生經驗到永遠的開悟,在我們仍活著,尚未死亡之前?
答:是的,這是可能的。在此生...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的話。
問:喔...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
答:是的...那是關鍵: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
問:為什麼我們需要一位上師?
答:為什麼你需要一位英文老師?是為了與人溝通。在菩提道上也同樣,要與人溝通。甚至世俗的活動像購物,我們必須學會語言,才能和店家溝通。如果在菩提道上,我們需要老師,當然就需要一位能在道上指引我們,如在許多未知的事情像過去世和未來世以及意識較深的層面。這些是全新的經驗;你不知道你正往哪裡走,或者會發生什麼事情。你需要有一個人確定你走的路是對的,而且不會走火入魔。
問:是誰教導第一位上師?
答:智慧。第一位上師是智慧。
問:哦,如果第一位上師並沒有一位屬於人類的上師,那為什麼我們須要一位上師呢?
答:因為是無始,而且是無終。智慧是宇宙之智慧,智慧是宇宙之意識。
問:生起博愛會帶你邁向開悟,或者必須先開悟,然後生起博愛?
答:你先要生起博愛。接著你的心成就平衡的體悟,不落二邊。你的心到達平衡的狀態。依佛教的術語來說,你超越了二元論的心。
問:在菩提道上,心只會緊抓著你,就某些觀點而言,為了更進一步的修行,我們必須放棄我們的心,這是真的嗎?
答:你如何才能夠放棄你的心呢?我開玩笑的。放棄你的心是不可能的,當你生為一個人,過我們所謂的平常生活時,你有你的心;當你成就開悟時,你仍然有你的心。你的心總是跟著你。你無法藉著說,"我不想要有一顆心,"而輕易的驅逐你的心。依照業力而言,你的心和你的身體是牢接在一起。以智力上來說,放棄你的心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的心是一種物質現象,或許你可以,但是你的心並不是。
問:喇嘛會有身體上的疾病嗎?如果有,你們用什麼方法來克服?你們會利用醫療的力量嗎?
答:是的,有時我們會利用醫療的力量;有時我們會以持咒的力量;有時我們禪修。其他有些時候,我們會作薈供(puja)。你知道那是什麼嗎?有些人以為那只是儀式的唱誦和搖搖鈴罷了,其實不只是那樣。薈供在梵文的字面意義是"獻供";但是其蘊含的意義是智慧,一種心裡覺醒的狀態。所以如果你的智慧跟著回響,"叮,叮,叮,"那是很好,但是如果你的智慧沒有跟著回響,你聽到的叮叮叮,只是外在的聲響,那是沒有智慧的。
問:你正在所說的,在西方唯物的哲學範疇之內,我們的問題與物質比較沒有關係,而與我們對物質的心態比較有關係。
答:當你說心態的時候,你有沒有考慮到心理的傾向有無要抓住物質的東西?
問:喔,外在的東西存在,但是他們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外面,並且我們的意識同樣是這樣感受。我認為當我們死的時候,物質留存,並不是為了我們,不是為了個人。
答:我同意你的想法。當我們死的時候,外在的東西依然存在那裡,但是我們對物質的詮釋和投射,就會消失,是的,那是對的。
問:那麼為什麼和唯物的哲學完全相反?為什麼你說外在世界是虛幻的,當我們的意識離開之後,物質世界繼續存在?
答:我說外在世界是虛幻的,因為你感受到東西的存在,僅僅是你心的想法。看看這張桌子:問題在於你認為當你走開時,你對這張桌子的概念依然存在,這張桌子以你所看到的樣子繼續存在。那並非是真實的。你對這張桌子的概念消失了,但是桌子另一個概念繼續存在。
問:我們如何才能辨認具格的上師?
答:你可以以你自己的智慧來辨認,而不只是盲從某個人。儘可能的去觀察,在接受上師的指導之前,仔細的查核,"這個上師對我是否合適?"在西藏,我們有這樣的訓誡,不要選擇上師就像一隻狗抓住一塊肉一般。如果你給一隻餓狗一塊肉,牠就狼吞虎嚥一般馬上吃完。可能的精神上之領導人物、老師、上師,或是無論你怎麼去稱呼他們,在接受他們的指導之前,非常非常仔細的觀察是極為重要的。記住我先前所說的,錯誤的知見和受汙染的教義比毒品更為危險。如果你遵循精神上不正確指引之謬見,就會有惹禍上身的結果,不僅浪費此生,以及來生多世。無法幫助你,反而會帶給你大災難。在選擇精神上的導師,請務必要明智謹慎。
問:因為你來自西藏,不知是否聽過Lobsang Rampa這個人?他詳細的寫了很多本有關西藏的書,雖然他自己不曾到過那裡。現在他已經死了,但他曾說,有一位西藏喇嘛的靈魂進入他體內,這就是他能夠寫這些書的原因。這可能嗎?如果不可能,他怎麼能夠寫這些書?
答:我不認為這種靈魂附身是可能的。而且你應該更仔細的去查看他所寫的;在他的書中,有很多錯誤。例如,當他說到喇嘛開智慧眼這件事,他說可以以外科手術來完成。這是不正確的。智慧眼是精神上洞察力的一個隱喻,由有智慧之鑰匙的喇嘛來開啟。而且已親證的人不會說自己已親證,尚未親證的人才會提到他們的證悟。
問:喇嘛,什麼是二元論的心,"審查"是什麼意思?
答:從你出生到現在,有二件事一直使你的心錯綜複雜;一直有二件事,從來不只是一件。無論何時你看到一件事,你的心自動本能的與其他的事情相比:"這個好不好?"這二件事嚴重的擾亂你的平衡狀態。這就是二元論的心在作祟。接著回答你其他的問題。當我說審查,是指你應該詢問你的心,看看是否是健康的。每天早上,審查你的心理狀態,確定一天當中,你不會變得煩躁不安。這就是我說"審查"的全部意思。
問:如果每一件事都由業力決定,我們如何知道我們的動機是否正確,或者有無條件選擇的機會?
答:清淨的動機不是由業力決定。清淨的動機來自於瞭解知識的智慧。如果你的心裡沒有瞭解,是難以有清淨的動機。例如,如果我不瞭解我自己自私的本性,我就無法幫助他人。只要我不瞭解我自私的行為,我總是會以自己的問題來責備他人。當我知道我自己的心,我的動機就會變得清淨,並且我會誠摯的奉獻身語意諸行來增長他人之福祉。
謝謝!這是很好的問題,而且我認為清淨的動機是就此作為結束的好問題。非常謝謝你們!如果我們有清淨的動機,我們會睡得很好,有甜蜜的夢,並且非
常快樂,所以非常謝謝你們!
1975年3月27日
於澳洲墨爾本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