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淺釋
妙法蓮華經陀羅尼品第二十六淺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七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陀羅尼譯為總持。就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也可以說總三業(身口意)清淨,持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自在。又可以說總心持身。總心可得法華三昧,持身可得法華陀羅尼。
怎樣能總身口意三業清淨?就是身不犯殺、盜、淫三惡,口不犯妄語、綺語、惡口、兩舌四惡,意不犯貪、瞋、癡三惡。不犯這十種惡,而行十種善,三業就清淨了。
怎能持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自在妙用?若能三業清淨,六根門頭自然而然獲得清淨。清淨之後,自然獲得六根互用的境界。
陀羅尼又譯為咒。咒能生善滅惡,保護行者吉祥如意。咒好像皇帝的詔書,臣民一定要遵守。又好像軍中的口令,軍中的人皆知曉,否則就要受處罰,或者有性命的危險。
這一品是敘述藥王菩薩、勇施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十羅剎女等發願說咒語,以神力來護持妙法蓮華經。令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在惡世中,不受天魔外道、惡鬼邪神的侵毀。
此品在法華經二十八品中,屬於第廿六品,故為陀羅尼品第廿六。
爾時藥王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華經者。若讀誦通利。若書寫經卷。得幾所福。
釋迦牟尼佛說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後,正在這個時候,藥王菩薩,即時從座位站起來,衣搭左肩,而露右肩,這是表示身恭敬。合雙掌,面向佛,這是表示心恭敬。乃對佛說,這是表示口恭敬。請法的人,一定要三業清淨,才能表示必恭必敬的真心誠意。
藥王菩薩說:「世尊!假使將來有善男子善女人,他們發心受持(受之於心,持之於身)妙法蓮華經,或者讀(對經而念),或者誦(會背佛經)妙法蓮華經。不但通達義理,而且讀誦的速度甚快。全經不錯一字,不漏一句,這就是通利。或者恭恭敬敬書寫妙法蓮華經卷,或者規規矩矩講解宣說妙法蓮華經卷。這樣的法師,所獲得的福報能有多少?」
佛告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於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釋迦牟尼佛告訴藥王菩薩說:「在未來的時候,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相等那樣多的諸佛,你認為怎樣呢?他們所得的福報多不多呢?」藥王菩薩說:「世尊!很多!很多!無法計算。」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是經。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讀誦解義。如說修行。功德甚多。
釋迦牟尼佛又對藥王菩薩說:「假使能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能在妙法蓮華經中,受持一首四句的偈頌,或者讀之,或者誦之,或者瞭解義理,為他人說,或者依法修行,所得的功德,比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諸佛的功德,還要多呢!」
爾時藥王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與說法者陀羅尼咒。以守護之。即說咒曰。
這時候,藥王菩薩聽完釋迦牟尼佛脫法之後,乃對佛說:「世尊!我現在應當給講說讀誦修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說陀羅尼神咒,來守護這位法師,令他身心安穩,令他專心講解。」乃即刻說出下邊的神咒。咒是諸佛的密語,有降伏天魔外道、惡鬼邪神的妙用。古時,譯經有五不翻的規定。1、祕密不翻:如咒語。2、尊重不翻:如般若、菩提。3、順古不翻: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4、多含不翻:如比丘、阿羅漢。5、此方無不翻:如菴摩羅果。咒不翻的原因,是要保持梵音,才能收其功效。只要把音念正確,便有不可思議的境界。關於咒的意思,不需要詳知。
安爾 曼爾 摩禰 摩摩禰 旨隸 遮梨第 賒咩 賒履多瑋 羶帝 目帝 目多履 娑履 阿瑋娑履 桑履 娑履 叉裔 阿叉裔 阿耆膩 羶帝 賒履 陀羅尼 阿盧伽婆娑簸蔗毗叉膩 禰毗剃 阿便哆邏禰履剃 阿亶哆波隸輸地 歐究隸 牟究隸 阿羅隸 波羅隸 首迦差 阿三磨三履 佛陀毗吉利奏帝 達磨波利差帝 僧伽涅瞿沙禰 婆舍婆舍輸地 曼哆邏 曼哆邏叉夜多 郵樓哆 郵樓多憍舍略 惡叉邏 惡叉冶多冶 阿婆盧 阿摩若那多夜
世尊。是陀羅尼神咒。六十二億恆河沙等諸佛所說。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為侵毀是諸佛已。
藥王菩薩說完前邊神咒之後,又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這個陀羅尼神咒不是我所說的,乃是過去六十二億恆河沙數那樣多的諸佛,他們所說的神咒。假使有天魔外道、惡鬼邪神等,來侵毀受持法華經的法師、讀誦法華經的法師、解說法華經的法師、書寫法華經的法師。那麼,就等於侵毀六十二億恆河沙數諸佛一樣的罪。」
時釋迦牟尼佛。讚藥王菩薩言。善哉善哉。藥王。汝愍念擁護此法師故。說是陀羅尼。於諸眾生。多所饒益。
這時候,釋迦牟尼佛讚歎藥王菩薩說:「善哉!善哉!藥王!你有憐愍的心,為擁護受持法華經法師的緣故,所以說出這個陀羅尼神咒。這個神咒對於將來的眾生,有很大的利益。」
爾時勇施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亦為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說陀羅尼。若此法師。得是陀羅尼。若夜叉。若羅剎。若富單那。若吉蔗。若鳩槃荼。若餓鬼等。伺求其短。無能得便。即於佛前而說咒曰。
在這個時候,又有一位大菩薩,名號為勇施菩薩。他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也發心,擁護讀誦法華經的法師、受持法華經的法師、解說法華經的法師、書寫法華經的法師。故說此陀羅尼神咒,令這位法師得到神咒的保護,身心得到安穩。」
或者有夜叉,譯為捷疾鬼;或者有羅剎,譯為食人鬼;或者有富單那,譯為臭味鬼;或者有吉蔗,譯為起屍鬼;或者有鳩槃茶,譯為魘寐鬼;或者有餓鬼等。這些鬼專門找人麻煩。如果世間人陰多陽少(多做惡事),他們就來侵害。如果世間人陰少陽多(多做善事),他們就遠遠離開,不敢接近,所謂「邪不勝正」。
這些惡鬼尋求受持法華經人的短處,始終找不到機會,所以不能得其方便,欺負受持法華經的人。
勇施菩薩為擁護受持法華經的人,故在釋迦牟尼佛的座前,說出下邊的神咒。
座隸 摩訶座隸 郁枳 目枳 阿隸 阿羅婆第 涅隸第 涅隸多婆第 伊緻 柅韋緻柅 旨緻柅 涅隸墀柅 涅梨墀婆底
世尊。是陀羅尼神咒。恆河沙等諸佛所說。亦皆隨喜。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為侵毀是諸佛已。
勇施菩薩說完神咒之後,又說:「世尊!這個陀羅尼神咒,不是我說的,而是過去恆河沙數相等的諸佛所說的。諸佛不但說此咒,而且隨喜、擁護此咒。假使有天魔外道,惡鬼邪神來侵毀受持法華經的法師,就等於間接侵毀恆河沙數諸佛一樣的罪孽。」
爾時毗沙門天王護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為愍念眾生。擁護此法師故。說是陀羅尼。即說咒曰。
在勇施菩薩說完持此咒功德之後。這時毗沙門天王(護世四天王之一,即是北方多聞天王),乃向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也憐愍護念眾生,擁護受持法華經法師的緣故,而說這個陀羅尼神咒。」即說咒曰:
阿梨 那梨 那梨 阿那盧 那履 拘那履
世尊。以是神咒。擁護法師。我亦自當擁護持是經者。令百由旬內。無諸衰患。
毗沙門天王又稱:「世尊!我用這個神咒,來擁護受持法華經的法師。我本身也應當擁護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令在百由旬四周之內,沒有一切的衰敗患難。」
爾時持國天王在此會中。與千萬億那由他乾闥婆眾恭敬圍繞。前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羅尼神咒。擁護持法華經者。即說咒曰。
在毗沙門天王說完前邊願力之後。這時候,東方持國天王,在此法華會中,和千萬億那由他那樣多的乾闥婆(嗅香神)眾在一起,恭敬圍繞,前來到佛所。合掌對佛說:「世尊!我也用陀羅尼神咒,來擁護受持法華經的人。」即說下邊的神咒曰:
阿伽禰 伽禰 瞿利 乾陀利 栴陀利 摩蹬耆 常求利 浮樓莎柅 頞底
世尊。是陀羅尼神咒。四十二億諸佛所說。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為侵毀是諸佛已。
持國天王說:「世尊!這個陀羅尼神咒,是過去四十二億諸佛所說的。假使有天魔外道、惡鬼、邪神,來侵毀受持法華經的法師,就等於侵毀四十二億諸佛一樣。」
爾時有羅剎女等。一名藍婆。二名毗藍婆。三名曲齒。四名華齒。五名黑齒。六名多髮。七名無厭足。八名持瓔珞。九名□帝。十名奪一切眾生精氣。是十羅剎女。與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屬。俱詣佛所。同聲白佛言。
在這個時候,有十位羅剎女。1、藍婆:譯為結縛。2、毗藍婆:譯為離結縛。3、曲齒:牙是彎曲形。4、華齒:牙如花形。5、黑齒:牙是黑色。6、多髮:不但頭上的髮多,就是身上毛長如髮。7、無厭足:貪而無厭,沒有知足的時候。8、持瓔珞:手中總是持著瓔珞,永不放開。9、□帝。10、奪一切眾生精氣。羅剎女是食人的惡鬼。她們貌美而妖豔,可是性情凶殘,定力不足的人,遇到她們,被誘惑著迷了,不到一百天,精氣殆盡,就被食噉。可是,這十位羅剎女,已經改邪歸正,作為護法善神。
人的心中有七滴甜水,養精氣神。如果被鬼噉一滴,令人頭痛;被鬼噉三滴,令人悶絕,不省人事;若被鬼噉七滴,精氣神盡,令人死亡。一心讀誦妙法蓮華經,那麼,一切惡鬼邪神聞聲而逃,不敢來找麻煩。
從前在中國,如有法師講經時,就有許多善男信女來供養。為什麼?因為聽法師講經,在無形之中,獲得無量的功德,又可以消災延壽,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有些法師,雖然出家,但是目不識丁。不會念經,更不會講經,所以對信徒提出謬論:修行就修行,何必講經,何必聽經。這簡直是瞎人眼目,這是魔子魔孫的思想。如果出家修行,不聽經等於盲修瞎煉,始終得不到要領。就是修到塵沙劫,也不會有所成就。譬如煮沙終不成飯。修行人不學教理,修來修去,還是糊塗人。多麼可憐!
這十位羅剎女和鬼子母,以及其子和眷屬等,一起來到佛的處所,大家異口同聲地向釋迦牟尼佛說:
現在請鬼子母的公案。她自己生了一千個兒子,非常愛護。可是她心理變態,專偷世間的嬰兒,作為她們母子的食物。這件不幸的事情,被釋迦牟尼佛知道了,為感化鬼子母改惡向善,乃用神通將鬼子母最小的兒子抱來佛所,佛用缽盛而覆之,即翻扣在桌上。小鬼子嚇得大哭,喊媽媽救命。
鬼子母從外邊回到家中,不見心愛的小兒于,心急如焚,到處尋找,盡虛空遍法界,也找不到小兒子的影子。但她有天耳通的本領,聽到小兒子的哭聲。於是尋聲來到佛所,看見小兒子被扣在佛缽下,她用盡神通力來翻佛缽,但是不能翻過來。就急速回家,領來九百九十九個兒子,大家協力來翻缽,也不能翻過來。無計可施,乃向佛懇求,放了她的小兒子。她說:「世尊!您是最慈悲的聖者!為何將我兒子放在缽裡?豈不是沒有慈悲心嗎?」佛很慈祥地說:「妳說我沒有慈悲心,難道妳有慈悲心嗎?」她說:「我是鬼,根本不需要有慈悲心。」佛又說:「妳的想法錯了。妳有千子,尚憐一子。他人只有一二子,妳還要食之,妳作何感想?」鬼子母一想,佛所說的道理,覺得很對。於是對佛說:「我從今以後,不再食人之子。可是我們母子吃什麼?」佛說:「不要憂慮!我令弟子每日上供時,要施食,呼喚妳名:『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於是鬼子母皈依三寶,抱著小兒子萬分喜悅回去了。從此以後,成為護法善神。
世尊。我等亦欲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師短者。令不得便。即於佛前而說咒曰。
「世尊!我們願意擁護讀誦、解說、書寫、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消除他所有的困苦患難。假使天魔外道、惡鬼邪神來尋求法師的短處,給法師添麻煩,我們擁護法師,令一切魔鬼不得其便來擾亂法師的身心。」即在佛前,說出下邊的神咒。
伊提履 伊提泯 伊提履 阿提履 伊提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樓醯 樓醯 樓醯 樓醯 多醯 多醯 多醯 兜醯 冕醯
寧上我頭上。莫惱於法師。若夜叉。若羅剎。若餓鬼。若富單那。若吉蔗。若毗陀羅。若犍馱。若烏摩勒伽。若阿跋摩羅。若夜叉吉蔗。若人吉蔗。若熱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至七日。若常熱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夢中。亦復莫惱。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十羅剎女及鬼子母等,對佛這樣地說:「世尊!我們寧願這些鬼坐在我們的頭上,或者在我們頭上拉屎放尿,也不在乎,都能忍受。可是不准許他們去擾亂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不論是夜叉、羅剎、餓鬼、富單那、吉蔗、毗陀羅(紅色鬼)、犍馱(黃色鬼)、烏摩勒伽(黑色鬼)、阿跋摩羅(青色鬼)、夜叉吉蔗、人吉蔗、熱病。或者一日,或者二日,或者三日,或者四日,乃至七日,或者常熱病,或有男形鬼、女形鬼、童男形鬼、童女形鬼,乃至在夢中,也一律不准這些鬼來干擾及惱害這位法師。」即在釋迦牟尼佛的座前,說出下邊的偈頌。
若不順我咒 惱亂說法者 頭破作七分 如阿梨樹枝
如殺父母罪 亦如壓油殃 斗秤欺誑人 調達破僧罪
犯此法師者 當獲如是殃
假使這些惡鬼不依順我的神咒,他們去侵毀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或者惱亂解說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那麼,他的頭自然分裂為七片,好像阿梨樹枝一樣,墜落在地上,破碎成為七段。又如同弒父、弒母、弒羅漢一樣的大罪,必墮落無間地獄。又好像壓油殃一樣,造業深重。古時印度壓油時,先將芝麻打碎,故意令其生蟲。等蟲子長大,一起壓榨出油,油汁特別多,油味特別香。所謂「謀財害命」,千千萬萬的生命,被壓榨而死。又好像沒有商業道德的生意人,專用大斗小秤來欺騙主顧,將來一定墮地獄。好像調達,即是提婆達多,他是佛教的叛徒。他犯了破壞僧團的罪,又犯了出佛身血的罪,又犯了弒羅漢的罪,又犯了唆使何闍世王弒父囚母的罪。總之,犯了五逆之菲,所以活生生墮入地獄。如有人侵毀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就會獲受這種的災殃。
諸羅剎女說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當身自擁護受持讀誦修行是經者。令得安隱。離諸衰患。消眾毒藥。
十羅剎女說完前邊偈頌之後,又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們也應當擁護受持法華經的法師,讀誦法華經的法師,修行法華經的法師,書寫法華經的法師,解說法華經的法師,流通法華經的法師,令他得到安樂,身心輕安,離開一切衰患,消除一切毒藥。無論如何強烈的毒汁,皆變成甘露水。」
佛告諸羅剎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擁護受持法華名者。福不可量。何況擁護具足受持。供養經卷。
釋迦牟尼佛告訴十羅剎女說:「善哉!善哉!妳們能擁護受持法華經之名字的人,所獲得的福報,已經不可限量。何況妳們又能擁護具足受持法華經的法師,所獲得的福報更是無量無邊。妳們又能誠心誠意用香華來供養法華經卷,所獲得的福報也是不可說。總而言之,擁護法華經,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旛蓋伎樂。然種種燈。蘇燈。油燈。諸香油燈。蘇摩那華油燈。薝蔔華油燈。婆師迦華油燈。優缽羅華油燈。如是等百千種供養者。
供養法華經卷,或用各種的花,或用多種的香,或用瓔珞,或用華鬘,有時供養末香、塗香、燒香,有時供養幢旛、寶蓋、伎樂,有時燃多種的燈,有酥油燈、香油燈、蘇摩那(善意)華油燈、簷蔔(金色)華油燈、婆師迦(夏生)華油燈,有時燃優缽羅(靈瑞)華油燈,像這樣用華、香、燈,來供養法華經卷,約有百千種之多。
□帝。汝等及眷屬。應當擁護如是法師。說是陀羅尼品時。六萬八千人。得無生法忍。
釋迦牟尼佛叫一聲:「□帝(羅剎女的名字)!妳們及眷屬等,應當發願心、真心擁護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這陀羅尼品說完之時,有六萬八千人,獲得無生法忍。何謂無生法忍呢?就是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於心,也就是了知諸法本來是空寂,安住在無生無滅的理境,所謂「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上一篇(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回目錄 下一篇(妙法蓮華經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