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閱讀尺

宣化上人開示錄(一)

宣化上人開示錄(一)

 

宣化上人講述

尋聲救苦念觀音 觀音菩薩與我們是兄弟 彌陀佛七開示 什麼是佛法 禪七的規矩 以妄制妄參話頭

認真修行莫放逸 清潔空氣的電療法.魔是來幫助你修道.菩提達摩祖師來中國.坐禪的姿勢

參話頭.參禪的境界.參禪能控制生死.修行要忍耐.參禪是開悟的方法.妄想不斷不能開悟

開悟要印證才算數.善惡不離一念心.天竺取經的玄奘大師.參禪要迴光返照.禪堂是選佛的道場

什麼是無心道人?.參禪是行六度波羅蜜.要修無相的功德.虛雲老和尚出家的因緣.宣化老禪師出家的因緣.果佐行者出家的因緣.果舜行者出家的因緣.修道的六大宗旨.久參自然會開悟.修道不要爭第一

修道目的為成佛.停止你的妄想吧!.入定不是睡覺.《楞嚴經》是偽經嗎?.要修般若波羅蜜多.修道人不可打妄語.修道人要受苦.去妄心存真心.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參禪要克服痛關.怎樣才夠資格參禪?

一身病苦從何來?.貪著境界會招魔.四禪天的境界.參禪的祕訣.金剛王寶劍斬妄想.淨極光通達

修行如何開智慧?.出乎意料之外.古德經驗之談.世界佛教的中心.修道修的是什麼?.要供養無心道人

在美弘法如火中栽蓮.令人驚奇的怪事.修道不可錯因果.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世界為何有戰爭

萬佛聖城中選聖賢.修行如同做生意.糊塗生命糊塗人.人死只有業隨身.業和情.眾生教、人教、心教

 

 

 

尋聲救苦念觀音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五日開示於觀音七

 

從無量劫以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經過有百千萬劫這麼長的時間,也沒有遇到過觀音法會,所以我們的習氣毛病絲毫沒有減少,而無明煩惱一天比一天多。現在既能遇到觀世音菩薩法會,這也可以說是在無量劫以前所種的善根,到今天才成熟,所以才能參加這樣微妙不可思議的法會。如果你沒有善根,沒有德行,是沒有機會讓你打觀音七的,所以要珍惜這七天的寶貴時間,不要打妄想,虛度光陰。如果盡打妄想,雖然參加這個法會,也等於沒有參加一樣,因為你不會得到什麼好處。

 

雖然,這法會才開始兩天,可是我知道有人已經見到菩薩、見到光……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現前。又有人將要開五眼。所以沒有得到好處的人,應該生大慚愧;不要以為自己沒有得到好處,其他人也是這樣子,不是的。

 

金山聖寺,也可以說是沙裏澄金的工廠。誰想要真修行,就不能離開金山聖寺,想再找修行的地方,就不容易找了。金山聖寺裏的人,皆是有道心的修行人,縱使在極度艱難困苦的環境下,也要用功修行。

 

修道的法門,有八萬四千那麼多種。每一種法門,你都要明白一點,不要單單知道一種而已。若能每一種法門都知道一點,久而久之,就把所有的法門都明白了。單單只明白一個法門,就不容易體會佛法深如大海的境界。就好像愚人「以管窺天」,還以為天只有管口那麼大而已。你要是不用竹管子,且看天究竟有多大?所以學佛法,不要單單知道一種法門,應該法法皆通,法法皆明。現在打觀音七,是佛法中的一部分。你如果沒有修過這個法,就一定要來試驗一次,不要沒有試驗,就不修了。如果能圓滿打完這七天,對你身心定有好處。諸位千萬不要當面錯過,失之交臂!

 

菩薩是修六度萬行。六度:

 

(一)布施:自己要布施給其他人,不是要其他人布施給自己。

 

(二)忍辱:現在是打觀音七的時候,就看你能不能忍。要是能忍,就能圓滿的打完觀音七。要是不能忍,就一天到晚打妄想。譬如:「我等一會兒,要到某一間餐廳去大吃一頓。」或者想:「我在此處念觀音,有什麼用?簡直是胡鬧,趕快跑!」這都是沒有忍。沒有忍的人,不能修道。你修坐禪也可以,念佛也可以,念觀音菩薩也可以,這都是一樣的法門,根本上沒有什麼分別。

 

無論什麼法門,只要你有忍耐心,都會有所成就。你要是沒有忍,什麼法門也修不了。沒有忍耐心,常常覺得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好,事事不如你的意。那麼,你能修什麼呢?道是沒有我見,沒有我執。如果有所執著,就永遠不能修道。有人說:「我要參禪」,你要參禪,更需要有忍辱心。

 

(三)持戒: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四)精進:即不懶惰。

 

(五)禪定:我們念觀世音菩薩,就是求觀世音菩薩幫助我們獲得禪定。

 

(六)智慧:有了禪定,就生出智慧。所以六度是有連帶關係的。

 

有人說:「我喜歡專門修禪定」,那麼我告訴你如何修禪定,就是一進入禪堂,不論怎麼樣,也不能出禪堂一步。有人說:「假如有病了,怎麼辦?」有病你就病,有病也要參禪!要是死了,怎麼辦?死了也不可以抬到禪堂外邊去。參禪的人死了,就把他的屍體放到空的坐單底下。縱使發臭了,也放在那兒,不往外抬。人死了,也不准出去。有人說:「那不等於監獄一樣嗎?」等於監獄?你難道不覺得你現在是在監獄嗎?每一個人都在監獄裏,不過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你的自性想出也出不去,想回來又不能回來。出去了,不能回來;回來了,不能出去,這是自由嗎?每個人的身體就是個監獄,只是你不了解。

 

我們現在坐禪,一進禪堂,就不准出禪堂的門口。誰一出去,香板就往頭上、背脊打下去,這就是打七。打觀音七,也是一樣不准出禪堂。誰一出去,就要捱打。誰叫你來的?有人說:「我是看到公告,所以才來。」可是公告上面,並沒有寫來了就可以走。走,可以的,但是要付大家的伙食費,才可以走,否則是不可以走的。為什麼呢?因為你一走,旁人看你走,也跟著走了。你也走,他也走,大家都走了,這叫做破壞道場。為了避免你破壞道場的罪,你需要負擔大家的伙食費。如果你付不起,那就最好不要走!

 

你們各位都是有緣才到金山聖寺。要是沒有緣,連金山聖寺的門口也沒法子進來。既然是有緣,大家不妨作為觀音法會中的朋友。大家手拉著手,一起向前開步走。到什麼地方呢?到每個人心中想要到的地方。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幫助其他人。為什麼我要這樣說呢?因為我怕你們走錯路。

 

觀音菩薩與我們是兄弟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六日開示於觀音七

 

我們天天念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菩薩是什麼意思呢?「觀」是觀察世間所有的聲音。觀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眾生的心,看哪一位眾生的心沒有妄想。空了,就得到開悟。所以說「十方同聚會,皆共學無為。」十方的善男信女聚集在一起,共同修無為法。

 

念觀世音菩薩,也是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這種無為法,就是叫你不要打妄想。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念你,彼此互念。就好像你想你的親戚,你的親戚也想念你。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以來,就是法眷屬,法親戚。從什麼地方說起呢?從阿彌陀佛那兒論起。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觀音菩薩的師父。觀世音菩薩是幫助阿彌陀佛弘揚淨土法門的助手。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就是法兄弟。觀音菩薩是還沒有生到極樂世界眾生的哥哥,而眾生是弟弟。如此說來,我們是很近的親戚,所以我們想念親兄弟,親兄弟也想念我們。我們是觀音菩薩的弟弟,觀音菩薩是我們的哥哥。有人說:「觀世音菩薩怎麼會是我們的哥哥?那我們不是太高攀了?」觀世音菩薩不僅僅拿我們當弟弟看待,也拿所有眾生當弟弟看待。不然的話,他為什麼要尋聲救苦?為什麼眾生有困難,他要幫助呢?因為他看一切眾生,有如手足一樣,是他的骨肉。所以他才不怕一切艱難困苦,而救度娑婆世界的受苦眾生。所以各位不要忘了自己的法兄弟。我們念一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念我們。我們叫一聲「觀世音菩薩」,裏面包含的就是哥哥。觀世音菩薩就叫一聲我們這些未來的菩薩,未來佛小弟弟。你要是能這樣看觀世音菩薩,更應誠心,更應該親切地念自己的法兄弟,不要空過。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不要低著頭念,要抬起頭來,表示一種勇猛精進的精神,不要現出頹喪不振的樣子。觀世音菩薩看你這麼有精神,便即刻對你說:「快拉著我的手!」然後和你一起走向極樂世界。

 

又有人在打妄想:「觀世音菩薩怎麼一天到晚看看看?為什麼我就不可以看?」你的看和觀世音的看,有所不同。觀世音菩薩是看裏邊,你是看外邊。觀世音菩薩是看自性,他的自性和每位眾生都有電波。哪個眾生在打什麼妄想,他都知道。他是往裏看他的電波,和你看的不同。因為有的眾生離他很遠,雖然他有千手千眼,但要看無量的眾生,也是不夠用,也看不過來。所以他要迴光返照,反聞聞自性,看看自性的眾生,哪一個正在受什麼樣的苦?他就去救度這個眾生。可是你是向外看,把自己根本的智慧都忘了。所以你這個看,和他那個看,是不同的。還有人又打一個妄想:「法師啊!您講這個開示,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為什麼我不相信呢?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是兄弟,可是觀世音菩薩是聖人,我們是凡夫。凡夫怎能和聖人稱兄道弟呢?這不合乎邏輯學,所以我不相信。」好!你不相信,你講的也是有道理,可是你這個道理,是屬於凡夫的知見。因為你沒有深入經藏,所以你的智慧不能如海。

 

《華嚴經》上說:「菩薩作是念。我與眾生無始以來,互為兄弟,互為父母,互為姊妹,互為夫婦。」你說你不相信,這是因為你不明白《華嚴經》的道理。再者,不但菩薩看我們是眾生;成佛之後,他看眾生,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既然佛看眾生都是父母親,那麼我說觀世音菩薩看眾生是兄弟、是姊妹,這又有什麼不合理呢?你說你不相信,是因為你沒有這種智慧,沒有知識。要不然,就是你所見太少了,所以才變得那麼愚癡。我講什麼,你都不相信。佛為什麼要度眾生?因為他看「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他的父母在六道輪迴中受苦,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度眾生,希望他的父母離苦得樂。

 

我們天天念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現身在你面前,你又不認識。所以我們眾生是很苦惱的,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現身在你的面前,你也不認識呢?就是那個當面關,也就是你的考驗。你念觀世音菩薩,要學觀世音菩薩的樣子。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也要學他的大慈、大悲、大願、大力。無論誰對我們不好,我們都應該不動心。誰罵我們,我們都要忍;誰打我們,我們也要忍;甚至誰把我們殺了,我們也要忍,並且要認帳。為什麼要認帳?假如我往昔沒有罵過人,他也不會來罵我;我往昔沒有打過人,人也不會打我。為什麼有人罵我、打我、殺我?因為我往昔在愚癡的時候,也罵過人、打過人、殺過人,所以今生遇到這種境界,要把往昔所欠的債務還清了。以前不明白的時候,就好像賴債不還;現在明白了,就應該老老實實的承認這筆債務。我們能承認這筆債,就能見到觀世音菩薩,就和觀世音菩薩有真正法眷屬的關係。所以,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不要一見到人,就看別人的不對,你盡找別人麻煩,是自己苦未了,苦根未斷盡。所以各位要認識境界,徹法底源。學佛法,必須要會運用佛法。要是不會運用佛法,無論你修到什麼時候,佛法仍是佛法,你還是你自己。如果你會運用,那就和佛法打成一片,而不能分開。

 

忍,是最要緊,即是叫你忍你所不願意忍的事情。譬如我不願意挨罵,可是有人罵我,我都歡喜。我不願意挨打,可是有人打我,我更歡喜。我不願意被人殺,生命是很寶貴的,可是有人要殺我,這是了脫我一生的業障,是我真正的善知識。所以各位啊!學佛法要倒過來學,修道也要倒過來修。怎麼倒過來呢?就是你不願意的事,也要願意。可是你所不願意的事,也不是要你讓給旁人。你要是和一般人一樣,看不破,放不下,我、法二執不空,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那麼麻煩就現出來。若能退一步想,那麼任何事自然海闊天空。

 

我們學佛法,不要往高深的地方去學。所謂「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用直心來修行。你念觀世音菩薩,不要存一種貪心。不要說:「我念觀世音菩薩,會發財。」這是辦不到的。你要是沒有貪心,反而會得到,一旦有這個貪心,反而得不到。你念觀世音菩薩,也不需要向外宣傳說:「我到某某地方打過觀音七,你沒有打過,你不如我。」不要打這種妄想,不貪名,不貪利,也不貪享受。

 

念觀世音菩薩,就要平平常常的念,不要企求一切。不要像有人念觀世音菩薩,說:「我沒有兒子,要求觀音菩薩給我兒子。」有人又要求個女兒。有的男孩子,念觀世音菩薩是為求得一個美麗的女孩子。有的女孩子,就要求得個男朋友,這是不可以的。念觀世音菩薩,應該把這些骯髒的念頭去除,不要有貪瞋癡的心。譬如:天天穿衣,不要管它好不好,只求其不冷就可以了;天天吃飯,也不要有一種貪美味的思想。要是有這種妄想,那你就沒有真心念觀世音菩薩。要是真心念觀世音菩薩,怎麼還會想吃好?穿好?早已經把什麼都忘了。什麼都忘了,才能和觀世音菩薩合而為一。

 

我們每位眾生的心裏,都有一位觀世音菩薩。你現在所念的,是念自己心裏的觀音菩薩。有人說:「我向心裏找,怎麼連個心都沒有?」如果你連個心也沒有,那就不要念觀世音菩薩了。因為那就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是沒有心,他不打一切妄想,沒有貪瞋癡。他也不計劃今天要穿好的衣服,或吃一點好的東西,享受一點好的供養。他是一切無著,一切不求。他所做的是度眾生。他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成佛道,而無所求於眾生。他希望眾生能真正明白佛法,沒有貪瞋癡。我們念觀世音,不要一天到晚打妄想:「早上沒有吃東西,晚上又沒有茶喝,這太苦了!受不了,快跑!」這真是沒有出息的修行人!

 

彌陀佛七開示

一九七九年冬開示於萬佛聖城

 

娑婆世界的人,都歡喜快樂,不歡喜苦惱;地獄的眾生,歡喜苦惱,不歡喜快樂;餓鬼歡喜瞋恨,不歡喜慈悲;畜生道歡喜愚癡,不歡喜有智慧,所以牠才跑到畜生道去。

 

我們雖說歡喜快樂,不歡喜苦惱,但卻不知道怎樣才能沒有苦惱;天上的眾生,也是歡喜快樂,不歡喜苦惱。在佛和菩薩的境界上,沒有苦惱,也沒有快樂,苦樂俱忘。眾生多數是顛倒,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將黑作白,將白作黑。究竟他知不知道這是顛倒呢?知道的,雖然他知道,他仍然去做不對的事;明明知道不合法的,他專門去做;知道什麼是對的,他卻不去做。

 

譬如,念佛時去喝茶。喝茶有特別時間,不是隨時隨地可喝。用念佛的時間去喝茶,是躲懶偷安。念佛念的倦了,便去喝一杯茶休息休息,懶惰一下。若要真心念佛,怎會想起去喝茶?早就把喝茶忘了。何況喝牛奶?什麼都忘了。真正在念佛,吃飯了沒有也不知道,更何況喝茶?

 

有人說:「念佛太危險了,連飯也不知道吃了沒有。」這就是功夫。真正用功的人,吃飯沒吃飯他不知道,穿衣沒穿衣也不知道,睡覺沒睡覺也不知道––什麼都忘了。是白天?不知道;是黑夜?不知道。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一切都空了。一切都空了,怎會想起要喝茶、要喝牛奶?<

 

金山禪寺有位法師便不敢喝牛奶。一喝牛奶,慾念便高升,他控制不住,於是不敢喝。我們吃東西只為維持生命,以食物作藥品。不吃東西會死亡,所以吃一點維持生命;並不需要什麼營養的食物來滋補身體。營養一多,麻煩就大了。修念佛法門,就要時時刻刻都在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沒有停止的時候。醒時也念,睡覺時也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拉也拉不斷,扯也扯不斷,用劍斬也斬不斷。它的力量,比鑽石還堅固。你沒有任何方法能破壞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才叫做「念佛三昧」。

 

念佛是這樣,念經也是這樣,持咒也是這樣。在這情形之下,想打妄想也打不起來。修行並不容易的,看果真(三步一拜的恆實法師)為什麼他發願不喝牛奶?因為他知道牛奶的厲害。一喝牛奶,便有一股牛性;牛性來了,比老虎還要厲害。凡是對身體有營養的東西,你若不缺,身體若不虧,都不能用的。用了,就有很多麻煩,所謂「過猶不及」,太過和不及都是不好的。

 

娑婆世界的眾生,一舉一動,都是貪,都是瞋,都是癡。世間法,他用貪瞋癡去修行;出世法,他還是用貪瞋癡去修行。修行,他貪著開悟。坐了兩天半禪,想要開悟;修了兩天半法,想要有神通;念了兩天半佛,便想得到念佛三昧!你看這貪心多大,都是貪心鬼的表現。

 

修行,要把它看作各人的本分。不需要貪,久而久之,功德自會圓滿,菩提果也會成就。本來應該成功的,貪多卻嚼不爛,吃飯要一口一口吃,把一碗飯統統塞到嘴裏去,擠到口裏一點地方也沒有,你說怎樣吃?嚼也嚼不動,更嚥不下去。吃飯是最簡單的比喻。這叫「貪多嚼不爛」。

 

修行,要行所無事,不要有貪心,不要我想如何如何?我想開悟,我想得神通了。那會這樣快?把種子種到地下,要等它慢慢長出來;時間到了,它自然成熟。古人說:「鐵杵磨成繡花針」,功到自然成,但你不要怕費事。時間久了,自然會磨成針。所以修道,就要去毛病。什麼是毛病?你歡喜喝茶,這是毛病;歡喜喝牛奶,這是毛病;歡喜打妄想,也是毛病。如果一切貪圖自在,用功便不相應。用功,是不怕苦、不怕難、不怕疲倦,才會有成就。這裏要向你們諸位道歉!因為我歡喜說笑話,所以你們胖的人,聽我說了以後,不要急著去減肥。要不然又頭上安頭,弄出很多麻煩來。

 

全世界都充滿天災人禍,黯淡無光。這表示人類的生命都有危險。這種殺人的戾氣,前所未有。我們知道的有原子彈、氫氣彈、核子武器,現在還有鐳射。這些殺人的利器,一旦使用起來,人類可能同歸於盡。所以,時到今日,唯有依照佛法修行,才能消滅災禍於無形。全世界充滿黑氣,黑業瀰漫。哪個地方真有修行人,哪個地方的災難就少一點。若遇很多人聚在一起修行,共同的力量,便能消災化劫,無形中把暴戾之氣,改為祥和之氣。可是必先要腳踏實地,躬行實踐,依照佛法修行。大家拿出真心來念佛。念一句佛,虛空裏便有一度光明。若能懇切至誠地念佛,這光明便遍照三千世界,令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氣化為吉祥,把染污、暴戾、災難的空氣改變過來。

 

萬佛聖城是世界上最光明的一個地方,因為萬佛放光,遍照寰宇。你在萬佛聖城,就是打妄想,比起在世界上做最大的功德,還有功德。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萬佛聖城的人,人人向善,就是打妄想,多數打善的妄想,很少打惡的妄想。所以萬佛聖城,可以說是世界的太陽,世界的月亮,遍照大地,令一切眾生普獲清涼。所以住在萬佛聖城的人,皆是往昔種諸善根,發過願,願意改造這個世界,令世界的災難,化為烏有。所以,在萬佛聖城的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往正確的去做。不要同流合污,不要像一般人。萬佛聖城裏的住眾,都是很善良的人;若有劣性眾生,早晚他不能存在,早晚他會自己遷單。

 

萬佛聖城,在西方從地湧出,將來全世界所有的佛教徒,聚會一起,共同在此地修行,共同研究佛法。令佛教發揚光大,既然能在萬佛聖城出家修道,將來一定會成佛。為什麼?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你先到了萬佛聖城,會先得道。後來的,便會晚一點。有些人來到萬佛聖城,覺得住不下來,因為他們感到這城市沒有很多活動,很呆板,沒有很多娛樂。但你應該知道,只向外求娛樂,反把你真正的快樂耽誤了。在這世界裏,要找假的,會把真的丟了;要找真的,先要放下假的。不能又想修出世法,又放不下世間法。腳踏兩頭船,又要到江北,又要過江南,是辦不到的。

 

現在打佛七,要一門深入,憑著真心、誠心、虔心,修念佛法門,不要空過一時一刻。要知道一寸時光,一寸命光,不用功,便增長罪業;真用功,便增長善根。要老老實實地念佛,才不致浪費光陰,生命才有點價值。

 

什麼是佛法

 

什麼叫佛法?佛法,就是世間法;不過是世間人所不願意行的法。世間人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出發點無非是自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而佛法,是大公無私,是為了利益他人。

 

學佛法,一舉一動都要為他人著想,把自我看輕了,捨己為人,不令他人生煩惱,這就是佛法。一般人往往對於這一點認識不清楚,所以在佛教圈裡爭爭吵吵、煩煩惱惱、是是非非,跟一般世俗人沒有兩樣,甚至於有過之而無不及。一邊學佛,一邊造罪業;一邊立功,一邊損德。這樣,對佛教不但沒有利益,反而有大害。這就是佛所說的:「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

 

身為佛弟子,在佛教裏這麼自私自利,看不破,放不下,怎會與佛法有所相應?學佛的人要:

 

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要徹底瞭解佛教的真理,自己必須先要修忍辱、布施,才能有所成就。必須要「翻過來」,這也就是與世俗的人有所不同,不要同流合污。修道,就是要「倒過來」,什麼意思呢?即是「好事給他人,壞事與自己。」捨棄小我,完成大我。

 

你們皈依我的人,都是我身上的血和肉。無論把哪一塊肉割去,都是很痛的。無論哪一個地方流血,元氣都會受損傷的,所以你們要互相團結。為了要使佛教發揚光大,就要吃人所不願意吃的虧,受人所不能受的侮辱。心量要放大,行為要真實。如果不向真的去做,佛菩薩是知道的,不能欺騙佛菩薩。大家要檢討己過,痛改前非,真正認識自己以往的顛倒、不合理的作風。要老老實實,忘記自己,而為整個佛教、整個社會服務。

 

本來,在世界上,無論哪一個團體,哪一個社會,都是錯綜複雜,互相勾心鬥角。在金山聖寺、萬佛聖城、金輪聖寺,以及隸屬法界佛教總會下的所有道場,都要把這種情形改善。當然,不能馬上改得很圓滿,可是也要一步一步做去。改到最圓滿、最徹底、最究竟的地步,然後,還要念玆在玆,保存這種良好的行為、志願,去推展佛教,令佛教發揚光大。這是每個佛弟子應有的責任。佛教若不興旺,乃是因為我本人沒有盡到責任。不要把責任推諉到他人身上。若能這樣,不久的將來,佛教一定能發揚光大,推行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身為佛弟子,天天求佛庇佑,不外求佛幫助我,或者助我發財,或者助我升官,或者助我開智慧──只知道求佛幫助自己,但沒有想想我們對佛教有什麼貢獻?是不是拿出真心來?就在這處要常常迴光返照。皈依時發菩薩四宏誓願: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問問自己:「我度了眾生嗎?」若度了,不妨再多度一點。若沒有度,便趕快發心度眾生。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是無窮無盡的,但要把它反過來,化為菩提。反過來沒有?若還沒有,則快點把它反過來。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自我檢討:有沒有學佛法?有沒有為佛教出點力?是不是學了死死板板的佛法,不懂得活用,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天下間沒有比佛道更超脫、更究竟的法門。我有沒有真正發願去成佛?不但是自己成佛,還要度一切眾生成佛!

 

且看,釋迦牟尼佛往昔「三衹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為半句偈而捨生命,這種精神是多麼偉大!為法之誠,多麼高超!大家要效法這種精神。

 

在洛杉磯的金輪聖寺,我每個月去一次,差不多有三、四年了。我覺得你們每個人沒有從佛法得到真正的利益,沒有真正體會到佛法偉大的精神。還是把自己劃到佛法的外邊去,未能深入。要想佛教興盛,首先要從自己身上做起,要獻出真心,為佛教犧牲、努力,不要在小圈子裡混。應以法界為體,虛空為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每個人果真能這樣,那麼佛教就會發達。

 

禪七的規矩

一九七四年一月六日開示於三藩市金山禪寺

 

法界佛教總會,成立於一九六八年。該會的前身,就是佛教講堂。自從成立之後,每一年都舉行佛七和禪七數次。所以,都在無聲無息中過去了。很少人知道法界佛教總會所屬的金山禪寺在打佛七或禪七。

 

因為我們對外不宣傳,不攀緣,而是老老實實在修行。如有人知道願意來參加,我們歡迎之至!但是我們絕對不到外邊化緣,叫人幫助,對人家說:「我們金山禪寺在打禪七,有一些無心道人在修行,你們應該來供養,則功德無量。」我們從來就沒有做過這樣的宣傳。

 

在中國打佛七的時候,善男信女所樂捐的功德香油錢,足夠道場一年的開銷,有時還有盈餘。在打禪七時,有很多善士發心供養而結緣,這個法緣,源源而來,米、麵、油、醬等等收入很多。在美國,佛教剛開始,一切要往好的方向去做,要將過去的陋習剷除,所謂「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們不採取任何方法來化緣,所以這種緣就沒有了。如果會用方法,也許會化得更多。

 

我們為什麼不去化緣?因為我們要老老實實認真修行,聽佛菩薩的安排。佛菩薩和天龍八部護法善神,看我們用功修道,自然會有感應,如果我們不認真修行,就是有人來供養,也應該生大懺悔心。所謂「三心不了,水難消;五觀若明,金也化。」我們要是存有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這三種心不能了,那麼,施主即使只供養一杯清水,也難消受。如果能把五觀的道理明白了,就是吃金子(金,譬如珍貴的食物),也能消受得起。什麼是五觀?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今天晚上開始打禪七。我們金山禪寺的禪七,和中國各大叢林的禪七不同。他們打禪七是「打食七」,在晚上一定要吃麻油包子;就是鎮江的金山寺和揚州的高旻寺也不例外。有很多禪和子,專到有麻油包子吃的寺廟去打禪七。哪個地方包子好吃,就到那裏去打禪七。他們不選擇寺廟而選擇包子的大小,所以有的寺廟以麻油包子又大又香為號召。並不是我誹謗出家修道人,放不下吃,的確是如此。

 

我們金山禪寺沒有吃麻油包子的規矩,就是連小吃也沒有。在中國打禪七時,有很多居士來供眾,這一炷香,你供養四個桂圓;那一炷香,他供養兩個花生糖,或者餅乾,或者鍋粑。總之,每炷香,都有人來供養。令無心道人生出貪吃的心來,吃得肚子滿滿的,無法靜坐。我們這裡就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和他們不同。

 

我們從早晨兩點三刻鐘開始行行坐坐,坐坐行行,到晚上十二點鐘休息。我們是修苦行,是苦幹,是苦煉,行人所不能行的事情。可是,如果不將「生死」二字掛在眉梢上,反覺得睡眠不夠,坐在那裏,正好入睡覺三昧;如果是這樣子,永遠不會有所成就。

 

我們要「捨死忘生」來打禪七,要認真用功打七,必須要得到自己應得的才受用。不要隨波逐流,看人行我也行,看人坐我也坐,看人睡我也睡,這樣是不可以的。浪費時間,對自己無益。

 

我在以前曾經參加過幾個地方的禪七,在任何地方都沒有被監香者打過香板。為什麼?因為我不睡覺。白天在禪堂裏坐,晚上也在禪堂裏坐,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坐在禪堂,也不知道什麼叫休息?什麼叫睡眠?就是一秒鐘的時間,也不隨便放過去,時刻用自己應該用的功夫,時刻把功夫提起來。

 

你們各位都是善根深厚的人,都是聰明有智慧的人,應該把這事情看重,不可敷衍了事。尤其今年的禪七,一定要有人開悟。如果沒有人開悟,等打完禪七,每人要打一百香板。你們覺得能受得了一百香板的話,就不要開悟。要是覺得受不了,那麼,就要開悟。若是有人害怕被打香板,現在還沒有開始打禪七,可以退出。既然參加之後,一定要有始有終,不可退出。

 

禪堂的規矩,是已經告了生死假。就是有人死了,只能將屍體放在坐單底下,不許往外抬,況且又沒有人死,更不可隨便退出去。

 

我們在這裏要立生死的門庭,不是生就是死,不是死就是生。

 

捨不了死,就換不了生;

捨不了假,就成不了真。

 

這是金山禪寺的門庭。所以今年的禪七,大家要努力再努力,無論如何,要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如果不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那麼,誰也不要想走出金山禪寺的大門,就把你關在監牢裏,這是今年大概的規定,希望大家遵守規矩。

 

以妄制妄參話頭

一九七五年九月開示於三藩市金山禪寺

 

現在開始打禪七。在禪堂裏不念佛,在佛七不參禪。現在是坐禪,行也是禪,坐也是禪,站也是禪,臥也是禪。總之,行住坐臥都是禪。從前參禪人,沒有什麼念頭,這叫無念。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參禪,就是參一念不生。到了明朝以後,就採用參話頭。現在所有的禪堂,都是參話頭。話頭有很多種,有的參「念佛是誰?」有的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有的參「如何是沒有了?」等等。

 

參禪,就是不打其他的妄想。譬如參「念佛是誰?」總想念佛是誰?其實這也是妄想,但是用一個妄想來控制一切妄想,這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辦法。甚至於念「阿彌陀佛」,也是以妄制妄。就是念佛這一念,也是不對的。參「念佛是誰?」這一念,也是沒有的,但由這一個妄想就能把其他的妄想都制住了。這是參禪的一個道理。

 

參禪的人,「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不執著在一切境界。參禪參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外不知有物,內不知有心。」到這個時候,與法界合為一體,才能豁然開悟。切記!不要被聲塵所轉,東望西看,心不專一。參到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四相的時候,便能把生死的根本斷了。面見釋迦牟尼佛,才知參禪的好處。

 

從無量劫以來,一直到現在,才幸運遇到打禪七的法門。一定要特別專一,至誠懇切,好好用功,不要把寶貴的光陰空過,不要打好吃、好衣、好住的妄想,所謂「一寸時光,一寸命光」,時光和命光一樣的寶貴。古人云: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失落寸金容易得,光陰過去難再尋。

 

這就是說,一般的光陰就這樣的寶貴,何況在打禪七,時間的光陰更為寶貴。不知道在哪一分鐘?或哪一秒鐘?就是開悟的時候;所以分秒必爭,不可空過。希望參加禪七的各位!要勇猛精進,不可放逸。要忍一切苦,才得一切樂。忍人難忍,受人難受,這才是修道的精神。

 

認真修行莫放逸

 

我們第一個暑期班(一九六八年)在佛教講堂開課。當時有很多人從西雅圖來參加,為期九十六天。功課很忙,每天沒有休息的時間,只有在星期六放半天假時,有的就去洗衣服,有的就做私人的事。《楞嚴經》就在那時講的,計劃在暑期班的期間把它講完。最初每天講一次,講了一個時期,覺得時間不夠,於是乎增加一次,每天講兩次。後來又怕講不完,再增加一次,這樣,每天講三次,到了最後,每天講四次。在這個暑期班的期間內,勉強將這部《楞嚴經》講完,功德圓滿,迴向眾生。

 

《楞嚴經》講完之後,就有五位美籍青年出家,三位比丘、兩位比丘尼。這是美國最先有人出家,受具足戒的開始。以後每年都有暑期班,繼續有很多人來學習佛法,也有人出家做比丘和比丘尼。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金山禪寺的宗旨,重質不重量,只要實實在在修行,研究佛法,就是一個也不算少,何況不止一個。

 

金山禪寺出版一本英文雜誌,定名為《金剛菩提海》(編按:目前是中英對照,改名為《萬佛城金剛菩提海》),是月刊,刊登佛法要義,令西方人曉得佛法的來龍去脈,而對佛法有個正確的認識,不再誤解佛教是迷信,是崇拜偶像,是消極悲觀者,是社會的寄生蟲。令一般人知道佛教是自由平等,沒有種族、國籍、地域的界限,一律是佛弟子,以提倡世界和平為目標。佛教從有史以來,沒有發生過戰爭,因為佛教的戒律,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不但不殺人,就是其他的動物也不殺,而且還要放生,保護一切動物的安全,所以沒有戰爭。

 

金山禪寺是在沙裏澄金。若是金子,來到金山禪寺,等於回到自己的家裏。雖然不講話,但是讀書很方便,沒有人來打閒岔。天天研究佛法,這是很好的環境。美國人很多,但真正發心來到這裏研究佛法,來聽經學法的有多少呢?所以,成佛是一個一個成的,不是一群一群成的。世界上無論什麼,都是以少為貴。我們金山禪寺研究佛法的人數雖不多,但在這世界上卻是最貴重的,將來各位把佛法學會了,都可以到各處去弘揚佛法,利益眾生。令一切眾生早成佛道,這是我對各位的期望。

 

這次來參加暑期班的人,每一個人都必須要遵守時間,不要浪費光陰,中國有句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時間是最寶貴的,最重要的。今年暑期班的同學,在這裏要努力學習佛法,不要把寶貴的光陰空過去,一定要學點真正的道理。

 

現在有一件事情,想對各位說一說,本來我不想說,可是不能不說。什麼事情?就是出家人一定要尊重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低賤,又不可以貢高我慢,要時時刻刻反省和檢討,有過改之,無過勉之。絕對不可散漫,不可放逸。你們大家既然跟我出家學道,凡是我所見到的,一定要講出來,糾正你們的毛病。如果不講,那是我對不起你們各位。我將所見到的事說出來之後,你們聽不聽?改不改?那是你們個人的事。我把做師父應負的責任盡到,問心無愧。你們可不要墮地獄的時候,才來埋怨師父。「啊!我師父當初為何不嚴教?如果好好教我,我怎會墮地獄?」

 

現在我把要說的話說出來,出家人切記!切記!不可以干涉別人的自由,不要影響別人的行動。自己不修行,不要妨礙他人修行;自己不持戒,不要妨礙他人持戒;自己不修德行,不要妨礙他人修德行。如果有這種思想和行動的人,一定要糾正過錯,改惡向善。出家人,時時刻刻自己管自己。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合乎戒律,不荒唐,要認真。不可隨隨便便,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佛在入涅槃時,告訴阿難尊者說:「以戒為師」,這是出家人的座右銘。

 

我們在吃飯的時候,要存三念五觀。「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吃了不修行,披毛戴角還。」這是多麼危險!所謂「袈裟底下,失去人身。」所以,出家人處處要嚴守戒律。我們在生死未了的時候,慾心未斷的時候,時刻不能懈怠,處處不能馬虎。所以普賢菩薩說: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又說: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我們出家人,一分一秒也要愛惜,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如此的寶貴,不可浪費時間。每人要用功修行,精進再精進,才能有所成就。凡是用功修行的人,沒有時間說話,沒有時間打閒岔。關於這一點,我希望每個人都要注意。我見到不修行的人,非常痛心。這豈不是辜負當初出家時所發的願嗎?這種口是心非的出家人,焉能為僧寶?盼望各位自己尊重自己!

 

清潔空氣的電療法

 

禪宗這一門,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也就是頓教。頓教,是由漸教勤修而成的,所謂「理可頓悟,事須漸修。」我們現在行住坐臥,就是漸修。等到有一天,真正明瞭,豁然開悟,就是頓。頓也沒有離開漸,漸也幫助頓。

 

一般修行人,他修什麼法,便說什麼法是最好的,是第一的,要不是第一,他就不會歡喜它,也不肯去修行。你要是真明白,一切法都是佛法,皆不可得,便沒有什麼可執著的。

 

打禪七,是調身調心。調身,令身不亂動。調心,令心不打妄想,常常清淨;心能常清淨,則盡虛空遍法界都在自性裏邊。自性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也就是本來的佛性。

 

我們從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世世生生,都被邪知邪見迷染得太深了,所以不容易明心見性。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要打禪七。打七叫「剋期取證」,定下一個時間,在這個時間之內,一定要得到好處。

 

在用功方面,一定要求個明白。你要想真正明瞭,首先要學一個不明瞭。在禪堂裏用功,用的是什麼功?不知道。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間不知有人。從早上到晚上,做的是什麼事?不知道。吃的是什麼飯?不知道。穿的是什麼衣?不知道。就是昏昏沉沉,什麼也不知道。這叫「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就是說養成世界上最笨拙最愚癡的人,這時便會生出巧妙來。

 

此時,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都通了,都明白了,徹底的開悟了。學到什麼?也不知道,好像傻子一樣。可是,就在此時,奇怪的事就出現了。

 

打禪七,就是要把你那些小聰明、小智慧都收起來,不要覺得自己什麼都明白、什麼都懂。如果你覺得什麼都明白,你就是沒有真正明白佛法的人。所謂「大智若愚」,外表看來,好像什麼都不知道,可是心裏什麼都明白,這也就是小事糊塗大事明白,這種人才有大成就。我們在禪堂裏,人家跑就跟著跑,人家坐就跟著坐,東西南北都不知道。這時候,才能轉過身來,真正的明白,真正的了解。明白什麼?明白自己的本地風光。了解什麼?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

 

在禪堂裏,要用功修行,少說廢話,不要浪費時間。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坐禪確實是這樣寶貴,不知在哪一分鐘就能開悟,所以要分秒必爭,任何時間也不能放過。若是到廁所,方便之後,即刻回到禪堂,繼續打坐;到齋堂去,吃完飯之後,立刻回到禪堂打坐;喝完茶之後,即刻回到禪堂打坐。總而言之,不放棄開悟的機會。不知哪個時候,就是開悟的時候;換句話說,行香、跑香、坐香,都是開悟的良機,不可錯過!

 

清朝的雍正皇帝,有一次召見高旻寺和尚天慧禪師到北京去,和他談論禪理,問他還識玉琳國師的宗旨嗎?他沒回答。皇帝便命他在宮裏的禪堂坐七天,一定要參出答案來。否則,要斬他的頭。在六天之內,他參不出究竟的答案。最後一天,急得他跑禪堂,跑來跑去跑昏了頭,撞到大柱上,頭上起了一個大疙瘩。這回清醒了!得到標準的答案,於是他來見皇帝,雍正知道他已認識玉琳國師的宗旨,他也所以開悟了。從此之後,才立下跑香的制度。

 

在禪堂裏,就是行香、跑香、坐禪、參話頭。行香就是快走,跑香就是慢跑,坐香就是坐禪,參話頭就是思惟一句話。例如,參「念佛是誰?」一心一意參這句話,參到一心不亂、一塵不染的時候,就是開悟時。這些方法,是用來禁止妄想。沒有妄想,就能開悟。

 

坐禪的目的,是要開悟。開悟之後,就有超人的智慧。所以,祖師們研究以毒攻毒的辦法,用參話頭來控制妄想,也就是用一個問題控制多個問題。參什麼話頭?參「念佛是誰?」你在什麼時候把「誰」找到了,知道究竟「念佛是誰?」到那時候,你才是真正明白。明白什麼?明白顛倒是非要遠離。在《心經》上說:「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些過程,要經過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就。講多了,打閒岔,還是規規矩矩腳踏實地去用功修行。

 

有一點大家要知道,在《三字經》上說:「貴以專」,無論做什麼事情,你能專心一意去做,最後一定會成功的。我們參話頭也是這樣,只想一個話頭,白天想,晚上想,吃飯想,睡覺想,走路想,坐下想,非想到海枯石爛不停止。換句話說,就是「不開悟不休息」。想一個問題是真理,想多問題是妄想。

 

有這麼樣兩句話,說的很有意思:「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這是形容坐禪的功德,就是說坐禪的人,在須臾之間,能清靜片刻,能修靜慮的功夫,就比造恆河沙數,那樣多的七寶塔的功德還要大許多倍。因為造那樣多的七寶塔,不過是供養佛舍利(靈骨)。如果能靜坐一須臾,這是造佛的真身。所以說靜坐一須臾(很短的時間),勝造七寶塔。靜坐片刻就有這樣大的功德,如果天天靜坐,那種功德非算數所能算出來的。你能在一須臾之間不打妄想,清淨其心,久而久之,你的心便能湛然常寂。

 

我們在禪堂裏靜坐,不但對自己的功德是無量,就是對全世界人類的功德也是無量。有人說:「我們的功德,怎能給全世界人類呢?」現在全世界的人,因為爭名奪利,所以殺氣騰騰,自私自利,你爭我奪,搞得世界烏煙瘴氣。人類鬥爭堅固,一天比一天厲害,一天比一天危險,一天比一天嚴重。如果再不設法挽救世界的危機,總有一天,地球會爆炸的。地球怎會爆炸呢?因為現在科學突飛猛進,大國研究殺人的武器,一日千里,互相比賽。例如核子武器、死光武器等等,一旦戰爭發生,這些武器便會將地球毀滅,到那時候,真正的末日就到了。

 

我們在禪堂裏,用功修道,在無形之中能把這些殺氣消滅,世界便沒有危險了。怎樣消滅呢?因為空氣被污染,有許多毒素存在,無論是直接的,或是間接的,都會影響眾生的健康,威脅眾生的生命。你們看看,現在奇奇怪怪的疾病,越來越多,使醫生束手無策。因為空氣被污染了,混濁不乾淨,充滿毒氣。我們修道人,要用電療把空氣消毒,什麼是電療?就是靜坐,從靜坐中放出智慧光,這個智慧光就是電,這種電波放到空氣中,有殺菌的作用。把混濁的空氣變成清潔的空氣,這叫電療世界之病。

 

現在有人懷疑這種道理是不可能的。靜坐怎麼會把空氣給消毒呢?現在來講一個故事:在宋朝有位大文學家,名叫蘇東坡,當時有位大禪師,名叫佛印。兩人是道友,常有往來。有副對聯:「出入有僧皆佛印,往來無客不東坡。」證明他們的感情是很融洽的。

 

有一次,蘇東坡居士作一首偈頌:「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送給佛印禪師評論,因而引起二人的辯論。我們現在看這首偈頌中的「毫光照大千」,用這句來說明道理。這毫光就是電療,照大千就是消毒。毫光能把大千世界混濁有毒的空氣,消滅得一乾二淨,乃至絲毫的毒素再也不存在。

 

你能以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你的一分空氣毒;他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他的一分空氣毒;大家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大家的一分空氣毒。大家同心協力來幫助世界電療這個病,這世界污濁的空氣,就會越來越少,光明的空氣,也會越來越多,久而久之,空氣便能完全轉為清淨。要知道污濁空氣就是毒素,光明空氣就是智慧。

 

現在的空氣為什麼會污濁呢?因為一般人不知道修行,不會使用電療,所以空氣越來越污濁。我們修道人要負起責任,使空氣清潔。不但自己要勇猛精進地坐禪,還要勸親戚朋友來坐禪。坐禪的功德是無量無邊,對身心有不可思議的好處,如果他們不相信的話,教他們試一試,不久即可得到不可思議的好處。大家努力坐禪,毫光照大千,空氣的毒素,自然被消滅了。

 

各位注意!只要把妄想停下來,就會放出智慧光明,這種毫光能照大千,有消毒作用,你們會有無量功德,這種功德,能使全世界人類都得到好處。什麼好處?就是把空氣的毒素毒菌消滅,人類便再不會患絕症──這是間接得到的好處。

 

魔是來幫助你修道

 

在前邊所講「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你坐在禪堂裏,打這個妄想,靜坐一須臾,就有功德,勝造七寶塔,想來想去,連一須臾的時間也沒有靜坐,那麼,一點功德都沒有。為什麼?好像認指為月一樣,只見手指不見月,還說功德無量!無量!坐在那裏念無量!又說,我能毫光照大千!我能毫光照大千!這種境界不是用想的,也不是用說的,而是去行的。

 

你能真正清淨入定,那時才能毫光照大千。不能入定,胡思亂想是沒有用處的,想來想去都是妄想,和事實相差十萬八千里。又在想,我怎麼樣能入定呢?我怎麼樣能開悟呢?如果打這個妄想,怎麼樣都入不了定,怎麼樣都開不了悟。為什麼?你只在皮毛上用功夫,不在般若上用功夫,竟向外找,不向內求,永遠找不到的。

 

各位,你們應做電療醫生來幫助這個世界,拯救空氣污染中的眾生。成就空氣清潔中的佛,那麼,大家現在要靜坐,不要打妄想。這一點,希望你們要明白,要了解。現在我把清淨空氣的電療法告訴大家,你們不妨試一試,看看效果如何?

 

今天是禪七第二天,你們所用的功夫有沒有上路?是上正覺的路,也就是菩提路。你們參「念佛是誰?」有沒有提起來?你們的妄想是不是放下了?若是沒有提起「念佛是誰?」趕快把它提起來。好像「貓捉老鼠」一樣,聚精會神在等待;又好像「雞孵卵」一樣,一心一意在想小雞;又好像「龍養珠」一樣,謹慎專一地保護,能念玆在玆來研究,才能有成就。

 

我們是持「日中一食、夜不倒單」的戒律。這種苦行敢說是世界第一家,尤其在打禪七的期間,每天坐十二小時,走六小時。這樣辛苦,需要營養,所以在中國,從前打禪七的時候,每天晚上每一個人可得兩個大菜包,皆大歡喜。我們這裏沒有這種規矩,所以吃中飯時要加菜,叫大家吃飽一點,有力氣跑香。佛教的戒律,規定「日中一食」,就是在正午的時候吃飯,一天只能吃一餐。到後來就改為過午不食,就是過了十二點鐘以後,不可以再吃飯。可是在早晨可以吃粥,這是因為沒有超過中午,所以不是犯戒。

 

在禪七期間,如果沒有吃飽,那麼,跑香、行香、坐香,都沒有力氣,就會生退轉心。怎樣生的?參禪的人,到了晚上,肚子發牢騷,批評你太自私,只知道修行,只知道開悟,對它一點也不關心,令它受痛苦。說你修的是什麼道?一點慈悲心都沒有,於是乎就不和你合作,所以使你容易生出退轉心,不願意修行了,前功盡棄。所以在禪七的期間,一定要吃飽,才有精神求智慧解脫。

 

今天講「打禪七吃包子」的故事,這是真人真事,不是虛構。在中國寧波天童寺,該寺方丈叫密雲禪師,他是個明眼善知識。該寺的維那師父,也是個明眼善知識。不過,這個維那的慈悲心太多,那個方丈的慈悲心太少。方丈和尚是「摩訶薩不管他」的作風,維那師父是「菩提薩埵愛管他」的作風,兩個人的思想不同,所以作法是對立的。

 

在打禪七的時間,大家勇猛精進打坐,求智慧解脫。這位慈悲的維那師父,在晚上看大眾肚子餓,沒有食物,無精打彩地坐著;有的昏沉,有的掉舉,不是睡覺,就是坐小。本來坐時是三尺高,現在是一尺半,為什麼?因為肚子餓,挺不直腰,所以叫坐小。這種現象一旦發生之後,就沒有法子繼續維持下去。

 

維那一看這種情形,便發慈悲,為照顧大眾的健康,所以用神通力,在定中到廚房偷鍋粑,每個人分一塊。等開靜時,大眾睜開眼一看,在膝上有鍋粑,就偷偷吃了。人是鐵,飯是鋼,馬上就有精神了,跑香時,也不覺得疲倦,不像餓的時候,跑也跑不動,要在旁邊休息。這位慈悲維那,偷了兩天鍋粑,給大眾當點心,不料在第三天,被方丈和尚發現他偷鍋粑,於是被遷單了。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在第三天早晨,管理廚房的和尚,發現鍋粑不見了,以為被老鼠偷去了,因為職責的關係,乃向方丈和尚報告這情形,請示方丈和尚。老和尚說:「那麼,就捉老鼠吧!」到晚上,方丈和尚在定中觀察,發現維那在定中又去廚房偷鍋粑,於是把維那的身體放在凳底下。等維那回來一看,自己的房子不見了,仔細的尋找,在凳下找到,於是把身體拖出來。這時,方丈和尚說:「你在做什麼?你這個大老鼠,敢到廚房偷鍋粑,現在你犯戒,你知道嗎?犯戒是要被遷單的,明天你走吧!我們這裏不留你了。」

 

這位被遷單的維那說:「您遷我的單,是可以的。可是我有一個要求,請您答應我。」方丈和尚說:「你要走了,還要求什麼?」維那說:「參禪的人,一定要吃飽飯,才能用功修行。如果吃不飽,的確不能修行,所以我到廚房偷鍋粑,是為大眾,不是為我自己。希望方丈和尚發點慈悲,每天晚上,每人分兩個大包子,若能這樣做,我就向和尚叩頭頂禮。我走之後,也不會打妄想。」

 

方丈和尚一想,這話很有道理,便說:「好吧!答應你的要求,滿你的願。」從此之後,每逢打禪七,晚上每人可得兩個包子吃。這位維那師父問方丈和尚:「我應到何處?」方丈說:「你到四川去,到那裏去建道場,因為那地方的護法和你有緣。」於是他用神足力,來到四川看見有一個地方,有兩棵大桂樹,枝葉長得非常茂盛,於是在樹下打坐。後來被當地的護法居士發現,認為他是老修行,是有德行的高僧,於是便在桂樹下建一所寺院,命名為「雙桂堂」。他就在此堂傳法授徒,後來有很多參禪者開悟,他也成為開山的祖師。

 

參禪,好像人飲水一樣,冷暖自己知道。用功有上路自己知道,用功沒有上路自己也知道。用功上路的人,應該繼續努力,沒有上路的人,更不可懶惰。在打禪七的時候,要把一切放下。所謂「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什麼?提得起「念佛是誰?」放得下什麼?放下所有的妄想,能把所有的妄想放下,智慧便生出來,若是放不下妄想,所用的功就不會相應。

 

在這七天之中,應該勇猛精進,不生絲毫懶惰的心,不生絲毫懷疑的心。大眾一起用功,用功到無人無我的境界時,便會得到自在。若能用功到非空非色,就和「如來」合而為一。若是沒有明白非空非色的境界,應當生大慚愧心。為什麼我用功得不到相應?這是無量劫的習氣太深的緣故。所以心中想向菩提路上走,事實上卻不願意向前走,總想向後轉。要知道習氣重,業障深,更應該把妄想放下。放下妄想,並不困難,只要把自己忘了,便沒有妄想。就因為有了自己,才忘不了自己。

 

在禪堂裏,用功修行,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天地人都沒有了,東西南北也忘了,這時候,一念不生,就全體現;全體大用,你都會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話,功夫就不會相應。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臥不知臥。行、住、坐、臥都不知道,所謂:

 

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

終日穿衣,未穿一縷紗。

 

這時的你,就和太虛合而為一,能和「太虛」合而為一,才能豁然貫通,忽然明白過來,這就是頓悟的境界。

 

頓悟,是平時用功,用到相應,才能豁然開悟;如果平時不用功,就不會有頓悟。好像小孩子出生之後,天天被薰習,到時候就會說話,他說第一句話的時候,好比開了悟。到時候就會走路,當他邁第一步的時候,也好像開了悟。他怎樣邁第一步呢?因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這種環境薰習之下,自然而然地會走路。我們用功也是這樣,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來用去,功夫相應了,一念不生,沒有妄想,就會開悟。

 

這種開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修行,時時用功修行,等到功夫成熟時,便開悟了,這是今生用功開悟。這時,有人說:「我看見一個人,他根本沒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到禪堂不久就開悟了,這是什麼道理?」這種情形是特殊的。今生他雖然沒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不但修行,而且還是時時刻刻在修行。不過,只差一點點沒有開悟,等到今生他遇到這種境界就開悟了。

 

頓悟,雖然是即刻開悟,但仍須靠前生所栽培的善根。好像種田一樣,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穫。如果在春天不下種子,到秋天怎能收穀?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修道人也是這樣,無論開悟或沒有開悟,都應該勇猛精進,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後一秒鐘得到收穫,認識本來面目。

 

我們為什麼不認識本來面目?因為「我相」沒有去掉,「自私心」沒有去掉。如果沒有「我相」和「自私心」,就會認識本來面目。你要想不認識本來面目,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修也可以,不修也可以,因為沒有什麼希望。我們修道人,一定要有一種希望,希望明白人是從什麼地方來?又到什麼地方去?想知道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要把這個本來面目認識清楚,就要不怕苦不怕難,才能返本還原,也就是得到金剛不壞身。

 

我們在禪堂裏做什麼?就是鍛鍊金剛不壞身。既然是金剛不壞身,那麼,就應該不知道苦,不知道疼,要是怕苦怕疼,便不能成就金剛不壞身。這個金剛不壞身是由鍛鍊而成的,現在就是鍛鍊金剛不壞身,把身體鍛鍊得堅堅固固,永遠不壞。

 

這時候,有人在打妄想說:「我修這個不是為了這身臭皮囊,鍛鍊它不壞有什麼用?」不錯!你的理論很正確。可是,我說的「金剛不壞身」,不是你說的那個臭皮囊。那麼,它是什麼?就是「自性」的金剛不壞身,也就是法身和慧命,以及自性清淨本源的金剛不壞身。

 

各位!要知道,修道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會有魔,這種魔不是從一個地方來的,而是從四面八方來的。有的是病魔,有的是煩惱魔,有的是天魔,有的是人魔,有的是鬼魔,有的是妖魔。魔是從你不認識的地方來的,令你道心不堅固,令你修行不進步,他們用種種方法來誘惑你,威脅你,令你生退轉心,令你無定力而失道心。

 

坐禪到了相當程度時,就有魔來考驗你的道力如何?或者化現為美貌的男女來引誘你。你不動心便過關,如果動心就墮落,這是緊要的關頭,切記切記!一失足成千古恨!境界來考驗我們修道人,我們也要考驗境界是假是真。

 

用什麼方法呢?這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念「阿彌陀佛」,一心不亂、一念不生地念。是假的境界,便會慢慢地消失了;是真的境界,越念便越清楚。坐禪人不明白這個方法,有許多人走火入魔,喪失道業。又有許多人認為入了魔,而放棄開悟的機會。

 

在我年輕的時候,聽人說:「修道就有魔。」我不相信,還驕慢地說:「什麼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懼心!」自己以為沒有什麼關係,哪知道沒有多久,魔果然來了。什麼魔呢?是病魔,這場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麼也不知道。當時,自己知道功夫不夠,所以經不起考驗。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還是降伏不了,還是忍受不了。所以修道人,不能說自滿的話,說自己什麼都不怕。如果你自滿,麻煩就來了。

 

那麼,修道人要怎樣呢?要用戰戰兢兢的心情來修道,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時時刻刻要謹慎,要注意,提高警覺,這樣才可以修道。一言以蔽之:「少說話,多打坐。」這是修道的基本大法。修道人的道業有所成就,是誰幫助的呢?就是魔來幫助的,好像一把利刀,是在石頭上磨利的。修道人開了智慧光,也就是魔來幫助你開的,這個魔,應該把他當作護法看。

 

所謂「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你若能覺悟,對境能明白,這就是超出世界;你若不能覺悟,遇著事就迷了,就會墮入地獄。所以修道人不怕有魔,只怕沒有定力。魔是來幫助你,是考驗你,來看你有沒有功夫?有沒有定力?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無論什麼樣的魔,也不能動搖你。

 

修道人,時時刻刻把「生死問題」掛在眉梢上,時時刻刻都要了生脫死。要知道無論什麼事情,都沒有「生死大事」來得重要。這個生死問題沒有解決,所以不知怎樣生,不知怎樣死?所以在沒有真正了解之前,應該努力用功,否則,永遠要受生死束縛,而得不到解脫。

 

在修道時,要想這個「生死問題」,把什麼魔都當作護法,他是來幫助你修道。有人罵你、打你,他是幫助你修道。有人說你的是非,找你麻煩,也是幫助你修道。總而言之,逆來順受,都把他當做幫助你修道的朋友,那麼,煩惱就沒有了。沒有煩惱,便生出智慧。有了真正智慧,那個時候,一切魔都沒有法子來動搖你的心。

 

為什麼會被魔的境界轉呢?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圓滿。智慧不圓滿,遇事就迷惑,認識不清楚。我相、人相都生出來,眾生相、壽者相也生出來,煩惱相也跟著跑出來,如果有智慧就沒有這些問題。

 

菩提達摩祖師來中國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梁武帝普通元年(西元五二○年)九月,菩提達摩(中國禪宗初祖)從印度乘船來到中國,抵達廣州豋岸,來到金陵(南京),和梁武帝問答,因不契機,離開金陵,北往洛陽。路過神光法師講經處,順便進來,發現神光法師辯才無礙,有天華亂墜、地湧金蓮的境界,知道是載法之器。此時,神光法師見一位印度和尚來聽經,情不自禁,生起我慢之心。講完經之後,就在達摩祖師面前打個招呼。

 

達摩祖師提出問題:「請問法師,你在這裏做什麼?」

 

神光說:「正在講經。」

 

達摩又問:「你講的是什麼經?」

 

神光不耐煩地說:「你從什麼地方來?」

 

達摩說:「從印度來。」

 

神光又問:「難道印度不講經嗎?」

 

達摩說:「當然要講經。不過,講的是『無字真經』。」

 

神光又問:「什麼是無字真經?」

 

達摩說:「無字真經,就是一張白紙。你所講的經,黑的是字,白的是紙,你講它做什麼?」

 

神光一聽,心裏不高興,就說:「我講經,教人了生死。」

 

達摩說:「你憑什麼教人了生死?你自己的生死還沒有了呢!」

 

神光一想,這個黑和尚,一定是魔王化身,來誹謗三寶,我要試一試他的法力如何?於是用念珠(鐵製,作為降魔武器)朝達摩祖師臉上打去。此時,達摩沒有防備,不幸被擊中,門牙被打掉兩顆,菩提達摩一想,聖人(達摩祖師是證果聖人)的牙齒如果落在地上,那裏就會大旱三年。為慈悲眾生起見,將兩顆門牙吞到肚中。所以留下「打落門牙和血吞」的成語。達摩一言不發,轉身走出道場,踩一蘆草,渡過長江,來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思禪機。

 

神光洋洋得意,以為自己是勝利者,不知達摩修忍辱波羅蜜行門。菩提達摩剛走,無常鬼就來了,就對神光法師說:「你是神光嗎?」神光說:「我是神光,有什麼事情?」無常鬼說:「我奉閻羅王的命令,請你去喝茶,談談你講了多少經?念了多少經?還有多少經沒有講沒有念?」神光一聽,嚇得魂飛九霄雲外,知道壽命將終,乃懇求地問:「誰能了生死,不受閻王所管?」無常鬼說:「就是剛才那個滿臉大鬍子,被你打掉兩顆牙齒的黑和尚。」神光一聽,後悔自己,不應該發無明火,將證果聖人打跑了,於是乎向無常鬼要求:「能不能讓我去找那個和尚,學學了生死之法?」無常鬼同情地說:「可以!不過速去速回,我好交差。否則,我擔待不起。」

 

神光日夜趕路,急追達摩。追到嵩山,遠見達摩祖師面壁而坐。欣喜若狂,急忙來到達摩祖師面前,恭恭敬敬地頂禮,懺悔地說:「請和尚慈悲,寬恕弟子魯莽,不知和尚是證果聖人,多所冒犯,請和尚賜我了生死之法。」達摩回頭一看,沒有說話,繼續打坐。神光跪在達摩面前不起來。一跪就是九年。

 

我們參禪打坐,坐不到兩小時,腰也痠了,腿也疼了,就受不了。或者打吃飯的妄想,或者打喝蜜水的妄想。總而言之,心猿意馬,控制不住,時時刻刻想往外跑。神光法師為法忘軀的求法精神,一跪就是九年,誰能跪九小時,恐怕辦不到吧!

 

有一天,天降大雪,神光仍然跪在達摩面前。雪厚約有兩尺之深。此時,達摩抬頭一見,深受神光這種求法的精神所感動。便問:「你跪在這裏做什麼?」神光說:「懇求和尚慈悲,傳授躲閻王之法。」達摩說:「求法不是容易事,等天降紅雪時,再傳法給你。」

 

神光一想,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作菩薩時,為求半句偈,曾捨身命。這念一起,福至心靈,見石壁上掛了一把戒刀,乃取下來,砍斷自己的左臂,血湧如泉,將雪染成紅雪。捧紅雪來到達摩面前,請求傳法。達摩說:「你為法斷臂,求法真誠。」於是將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明心見性之法傳授於神光,改名為慧可。

 

慧可又問:「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達摩祖師說:「將心來與汝安。」

 

慧可沉默良久,然後才說:「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祖師說:「我與汝安心竟。」

 

慧可豁然大悟,成為禪宗第二祖。後將衣缽心法傳授於三祖僧璨大師,又傳四祖道信大師,再傳授於五祖弘忍大師,又傳授於六祖惠能大師,此時,禪宗分為兩派。北宗以神秀為代表,主張「拂塵看淨,成為漸悟」,他的偈頌: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南宗以惠能為代表,主張「立即開悟,成為頓悟」,他的偈頌: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後來分為五宗,就是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達摩的偈頌:

 

吾本來玆土,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果然到了六祖時,分為五宗。這種法在中國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現在又把這法傳到美國來,但是不需要跪求。只要誠心修行,就可以得到這種法要。

 

坐禪的姿勢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萬佛聖城每年都有幾個禪七,每次七天。每年在彌陀聖誕時,先打一個佛七,然後連著又打三個禪七,為期二十一天。每年參加者,都是有始有終,功德圓滿。今年希望參加者,也要貫徹始終,不可半途而廢,退出禪堂;否則,前功盡棄,浪費時間,一無所得。

 

打坐的姿勢,要端然正坐,腰要直,頭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後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然後結雙跏趺坐,就是把左腳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腳搬到左腿上,這才合乎標準。因為結雙跏趺坐,容易入定,所以叫「降魔坐」,又叫「金剛坐」,又叫「蓮華坐」,這種姿勢能消滅無量劫的業障,能了生死,生出無量功德。

 

在一開始打坐時,必須練習這種基本的坐姿,再調整身體,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這是控制妄想的祕訣。然後將呼吸調勻,不急不緩,使其自然。這時再參「念佛是誰?」時間久了,就會起作用。

 

參禪,好像「母雞孵蛋」一樣用功夫。母雞雖在想雞子,可是體不離蛋,專心致意在孵蛋。不是孵了五分鐘,就跑出去,過了一個時候,又回來孵蛋,不到五分鐘又跑了,這種情形,永遠孵不出小雞來。我們參禪打坐也是這樣,要念玆在玆,不怕腰痠,不怕腿疼,不怕苦,不怕難。一心一意在參,為什麼?參「念佛是誰?」參到山窮水盡,水落石出的時候,便是開悟時。

 

參禪,又像「龍養珠」一樣用工夫。龍時時刻刻保護牠的寶珠,沒有不注意不謹慎的時候。所以這個寶珠,一天比一天光明,牠晝夜六時精心的保護。參禪的人,也是這樣,時刻不能生雜念。古德說:「一念不生全體現」,可以說妄念不生全體現。沒有妄想,就會有所成就。

 

參禪的人,不想成佛,不想開悟,不想得智慧,只是努力用功,勤加修行,到時候自然會開悟。不可去想什麼時候能開悟?如果這樣一想,想到無量劫,也不會開悟。在禪堂裏,行行坐坐,坐坐行行,時間久了,自然會有成功的機會。所謂「久坐有禪。」

 

參禪,又好像「貓捕鼠」一樣用工夫,要聚精會神守在老鼠洞旁,等待老鼠出來,一爪捕之,不可懈怠,散亂其心就不能注意了。參禪的人,亦復如是,時時刻刻提起正念,不生妄念。這是參禪初步入門的知識。

 

修道人,不要到南山去找「道」,也不要到北海去找「道」。道,就在你的身邊。你能結雙跏趺坐,專心致意參禪,這就是道。不要有好高騖遠的心,向外馳求去找道,那是永遠找不到,捨近求遠,到處找困難的事。這就是自找麻煩,自討苦吃。

 

參話頭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參話頭,就是研究「念佛是誰?誰在念佛?」這句話的來龍去脈。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參透「念佛是誰?」就是金剛王寶劍,能斬斷一切慾念,只留有參話頭的念,別的念一概沒有了,這時道心就生出來。

 

「念佛是誰?」在沒有打禪七之前,先打個佛七。打完佛七之後,再打禪七,比較有功效。先念佛,後參「念佛是誰?」參就是找,找這個念佛是誰?是鬼,是哪個鬼?是人,是哪個人?是我,我死了,還會不會念?裝在棺材裏,就沒有人念佛。找究竟對「誰」念佛?念「誰」呢?找念佛是「誰」?「誰」在念佛?找不到。永遠的找,也找不到。這個「誰」如果找到了,什麼妄想也沒有了。為什麼還有妄想?因為沒有找到「誰」的緣故。這個「誰」字,可以找上個大劫。

 

老修行坐在那裏不動,就是在定中找這個「誰」字。因為專參這個「誰」字,一切妄想沒有了,豁然開悟,在黑暗中現出光明,什麼都看見了。所謂「迷時千卷少,悟時一字多。」這就是「念佛是誰?」的道理。所以,誰能不打妄想,誰就有功夫;誰要打妄想,什麼功夫也用不上,這就是參禪的中心思想。

 

參禪的功夫,就是專一其心來參,行也參,住也參,坐也參,臥也參。總而言之,時刻在參,不放棄參的機會。所以,在打禪七的期間,不拜佛、不念經、不上殿,也不過堂。到時候去吃飯,吃完飯立刻回到禪堂,繼續參禪。到時候去廁所,方便後即刻回禪堂,繼續參禪,不可浪費一分一秒,不知在哪一分哪一秒時間內是開悟的時間?所以分秒必爭。

 

所謂「不離這個。」不離哪個?不離「念佛是誰?」不離念佛是誰,那就是智慧劍,斬斷七情六慾。這種習氣毛病一除盡,本性就現前。本性現前,菩提道果就成就了。

 

我們在參禪時間,要面對現實,克服一切環境,抱定宗旨。苦,就是快樂的開始。我常對你們說:「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古人說:「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附。」就是說在不吉祥事情的後面,會有吉祥的事來;在吉祥事情的後面,會有不吉祥的事來。世間法都是相對待的。

 

我們在往昔的時候,不知造了多少業?所以要受果報。若能努力用功,勇猛精進,把業果受完,就會證道業。各位要注意!無論遇到「順」的境界或「逆」的境界,都要忍受,忍受不了也要忍受。修道,就是修忍受。所謂「忍是無價寶」,能忍受得住,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好像練過武術的人,沒有經驗,等打架的境界來了,就把所學的招式忘了;等境界過去了,想起招式,已經太晚了。參禪也是這樣,等境界來了,要忍受,要吃虧,咬緊牙根,度過難關,便得到自在。

 

參禪,要朝於斯,夕於斯。在早晨也修這個禪定,在晚上也修這個禪定,修的時間久了,自然就有成就。要能忍耐,腰痠不要管它,腿疼不要管它,一心一意參「念佛是誰?」這樣就時刻不會打妄想,能攝受身心,令其清淨,一點妄念不生。心不離「念佛是誰?」四個字,時時提起來,刻刻不忘記,這就是用功的目標。

 

參話頭,是一個妄想;雜念,是多個妄想。用以毒攻毒的辦法,所以用參話頭的妄想來控制多個妄想。慢慢將妄想一個一個消滅,不再起作用。這時候,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不會迷惑。分析清楚,就不會走火入魔。古德說:「寧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著魔。」修禪定要謹慎小心,不可偏差,正大光明,不要給魔找機會。雜念,是替魔開門;而參話頭,即是驅魔的法寶。

 

參禪的境界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坐禪,坐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遠無其物的時候,就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到這種境界,並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樣了不起。或者坐一個鐘頭,或者坐十個鐘頭,或者能坐一個月,甚至能坐十個月,這不過是功夫有點相應的現象,得到一點輕安的境界而已。經過輕安境界之後,繼續參禪,便到初禪的境界。

 

初禪天名叫「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眾生所喜歡的境界。在離生喜樂地打坐時,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來不去。好像烏龜在冬季的時節,把頭縮回殼內,外邊停止呼吸,可是內部呼吸活動起來,這是冬眠現象。參禪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時,照常呼吸。各位注意,如果到這種境界的時候,不可打妄想:「哦!沒有呼吸啦!」這個妄念一生,馬上恢復呼吸,不可不慎;否則,失去機會,必須再重來。

 

由初禪天精進修禪定,進入二禪天的境界。二禪天名叫「定生喜樂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種快樂,這種快樂無法形容,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在定生喜樂地坐禪時,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脈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斷絕,出定時,又恢復正常。

 

由二禪天精進修禪定,進入三禪天的境界。三禪天名叫「離喜妙樂地」,就是離開粗的歡喜,尚有細的歡喜,得到微妙的快樂。在離喜妙樂地坐禪時,在定中不但呼吸和脈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樣。這時念停止了,沒有一切妄想。呼吸停止,血液沒有氧氣,停止循環,所以心臟不活動,沒有脈搏。這時,一切雜念都沒有了,譬如呼吸是風,脈搏是浪,心念是水。沒有風,就無浪,水自然平靜,所謂「風平浪靜」,就是這個道理。這種情形,在定中是暫時的作用,並不是死亡的斷氣。可以隨時隨地恢復呼吸和脈搏的正常活動。

 

由三禪天精進禪定,進入四禪的境界。四禪天名叫「捨念清淨地」,就是捨去三禪的妙樂,心念清淨。氣停止,脈停止,念停止,而且也捨了,這時清淨本來妙真如性現前。這種境界,不可認為了不起,這不過是四禪的境界而已,並不是證果的現象,仍然是凡夫地位。因為還沒有斷慾,如果勇猛精進,修外道邪定,則進入無想天,受快樂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則進入五不還天,這才是證果的境界。

 

證初果羅漢,不但在定中沒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臥中,也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到初果的境界,還有七番生死。並不是證到初果,就入涅槃。只是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而已。

 

到初果時,無論見到什麼境界,也不動其心。所謂「對境無心」,只有道心,專一修禪。外邊境界如何莊嚴?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動搖其心。這時候,不貪財、不貪色、不貪名、不貪食、也不貪睡,一切無所謂。到這種境界,才可以說是證果。證初果的羅漢,走路沒有聲音。因為腳離開地面約有寸高,為什麼?證果人,心懷慈悲,深恐踩死小蟲等,所以在虛空走路。

 

各位注意!不可以未證言證,未得言得,這是犯了妄語戒,將來要墮落到拔舌地獄。信不信由你,我事先說明。在佛教中有人沒有開悟,就說自己開悟,這種行為真要不得。就是真的開悟,也不要對人講:「我開悟啦!得五眼六通。」不要自我宣傳,自賣招牌,那就沒有意思。

 

你真開悟,知道某人是菩薩,某人是佛,他們化身來到世間,那時候,他們就走了,在唐朝有兩位大師,一位是寒山大師,一位是拾得大師。寒山是文殊師利菩薩化身,拾得是普賢菩薩化身。原來寒山和拾得是最好的道友。拾得(是豐干和尚在路旁拾來的嬰兒,在國清寺養育成人)他在廚房管理燒水的工作,每天將殘餘的飯菜裝在竹筒內,供養寒山。寒山住天臺山月光岩洞中,每天到國清寺來取殘餘的飯菜。因為兩人志同道合,常在一起說笑,全寺僧人認為他們兩人是瘋子,所以不理他們。誰也不知道他們兩人是菩薩化身,遊戲人間,來度應度的眾生。

 

有一天,閭邱胤太守見到豐干和尚(彌陀化身)便問:「禪師!過去諸佛菩薩,常常化身來到世界,現在諸佛菩薩是不是也化身到這世界來?」豐干和尚說:「有啊!不過你不認識而已。現在在天臺山國清寺廚房燒水那個和尚,就是普賢菩薩,他有位道友寒山,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怎說沒有呢?」閭太守聞之大喜,拜別而去,急往國清寺,專誠拜訪寒山、拾得兩菩薩。

 

來到國清寺,知客僧見太守光臨,慇勤招待一番,得知太守的目的,覺得奇怪,不知太守為什麼要見兩個瘋人?覺得莫名其妙。乃引導太守來到廚房。此時二人大說大笑,瘋瘋癲癲的樣子,令人好笑。可是閭太守恭恭敬敬地給二人頂禮,必恭必敬地說:「弟子閭邱胤請兩位大菩薩慈悲,指示迷津。」拾得大師說:「你在做什麼?」太守說:「我聽豐干和尚對我說,兩位是文殊和普賢二大菩薩的化身。所以特來參拜,懇乞開示。」

 

拾得一聽,向後倒退而說:「豐干饒舌!豐干饒舌!豐干是彌陀化身,你不去拜彌陀,來麻煩我們做什麼?」說完便退到寺門之外,到天臺山月光岩,退隱石壁中。太守一看,大失所望,二位菩薩隱藏起來了,所以心中在想:「回去拜彌陀吧!」等他回來時,豐干和尚已圓寂了。這是當面錯過,所謂「對面不識觀世音。」我們禪堂中也有觀世音菩薩,可是我不能告訴你們,免得被你們給攆跑了。

 

參禪能控制生死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在北宋末年,中國有一位民族英雄,名叫岳飛。他幼年喪父,母親很賢慧,母子兩人相依為命。幼年時,他母親教他識字、練字。家貧無錢買筆紙等,在沙子上練字,成為書法家。青年投軍,他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他時時不忘救國家民族的大志願。

 

此時金人侵宋,佔領汴京(開封),執徽欽二帝北去,康王構在杭州建國,成為南宋,稱為宋高宗,用秦檜為相,當時文人主和,武人主戰。岳飛大破金兵於朱仙鎮「離汴京很近」,有直搗黃龍(吉林農安)的壯志,不幸被秦檜嫉妒(主和派),用十二道假金牌召回京城。岳飛有「忠君愛國」的思想,班師回京。過長江時,經過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訪道悅禪師。

 

道悅和尚勸他不要回京城去,在金山寺(鎮江)出家修行,可以免是非。岳飛將生死置於度外,認為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沒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所以拒絕道悅和尚一番盛意。臨行時,道悅和尚作一首偈頌:「歲底不足,謹防天哭;奉下兩點,將人害毒。」

 

岳飛回杭州,秦檜用「莫須有」三字,使岳飛父子下獄。等到臨刑的時候,才悟道悅和尚的偈頌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過年,同時天降大雨,岳飛在獄中聽到雨聲,知道大難臨頭,想起道悅和尚的讖言終於應驗了。「奉下兩點」,就是「秦」字。果然被斬於風波亭。

 

秦檜問監斬人:「岳飛臨刑時,說些什麼話?」監斬人說:「只聽他說,不聽金山寺道悅和尚的話,所以有今天的下場。」秦檜一聽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悅和尚。道悅和尚在頭一天於定中曉得這段因緣,乃留下一個偈語:「何立自南來,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幾乎落他手。」

 

寫完之後,即刻圓寂。第二天,何立來到金山寺,老禪師已經圓寂。無可奈何,回去交差。這證明坐禪的功夫到了極點,便可控制生死,願意何時往生就何時往生,操縱在自己的手中,是很自然的現象。古時禪師,都有這種功夫。生死自如,遂心如意。在唐朝有位禪師,名叫鄧隱峰,可以倒立而圓寂;近代金山活佛可以站立而圓寂。這都是由禪定的功夫,來去自由,不受一切的限制。

 

修行要忍耐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時候,經過三大阿僧衹(無量數)劫,才成正覺。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像頭髮那樣細的善,也不放棄;像微塵那樣小的惡,也不去做。所以福慧功德圓滿,成為兩足尊。

 

各位注意,善雖然小,也要修,集沙成塔,便成大善。惡雖然小,若去做,集少成多,便成大惡,永遠不會成就道業。修行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能諸惡莫作,那麼福報會一天比一天增加。若能眾善奉行,那麼智慧會一天比一天增加。雖然在增長,但要繼續修行,而不間斷,才能有所成就。

 

我們現在行行坐坐,坐坐行行,在禪堂裏用功修行,這就是修福修慧。如何修福?就是「不作諸惡」。如何修慧?就是「眾善奉行」。在這種情形之下,福報也圓滿,智慧也圓滿,然後很快成就佛道。不需要經過三大阿僧衹劫。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時,走錯很多冤枉路,可是他很有耐性,不灰心,繼續精進,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最後達成佛果。我們修行佛法,比釋迦牟尼佛幸運。他老人家給我們留下正道,只要按照目標前進,很快達到目的地––彼岸的淨土。

 

釋迦牟尼佛前生為常不輕菩薩時,修一種忍耐的苦行。見人就頂禮,口中還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有人討厭他的行為,所以他向人家叩頭,還要遭受人的罵或打。有一次,行菩薩道,向人叩頭,被人踢掉兩顆門牙,但是不灰心,再接再勵,行叩頭的苦行。這回學到經驗,見到人來,在遠處就先叩頭,還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叩完頭,說完話,即時就走,想打他也追不上。常不輕菩薩,以「無我相」的精神來修福修慧。誰教他這樣修行?沒有人教他這樣修叩頭行,乃是他自己心甘情願這樣修行。被打被罵不生瞋恚,這就是修忍辱波羅蜜法門。

 

修行人最要緊的法門,就是忍耐。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忍要讓,與世無爭。若是不能忍,隨時發脾氣,把辛苦所修的功德,統統燒光。我們捫心自問,有沒有這種忍耐力?向人叩頭,反被人打,不生瞋恨。若能做到,就是佛弟子。若是做不到,趕緊攝守身心,向前勇猛精進修行。否則,浪費光陰空虛過,一無所得。修行人主要能忍冷忍熱、忍風忍雨、忍飢忍渴、忍罵忍打。學常不輕菩薩的精神,無論誰對我不好,也不生瞋恨心,以誠待人,彼自然被感化,化干戈為玉帛。

 

修行人,就是修無我相。如果無我相,一切能忍受,境界來了,也不動心。自己把自己看成虛空一樣。順境來了,也是修行;逆境來了,也是修行。換句話說,順境來了,也不生歡喜心;逆境來了,也不生憂愁心。無論順逆,要認識清楚。若能如如不動,不會被境界所轉。若能了了常明,就能轉境界。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時,專修忍辱法門,所以稱為忍辱仙人。有一天,無緣無故被歌利王割去四肢,可是他不生瞋恨心,反而可憐歌利王的無知,所以對歌利王說:「等我成佛時,第一個先度你修道。」歌利王聞之,生大懺悔心,皈依忍辱仙人,後來就是憍陳如尊者(五比丘之一)。佛為他們五人說四諦法、三轉法輪,都證羅漢果位。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佛教的教祖,他的忍辱功夫修到極點,怎樣也不會生瞋恚心,我們都是佛的弟子,應該向本師釋迦牟尼佛學習「忍耐」的功夫。淺言之,忍耐是修行法門最主要的,不可忽略。古人說:「忍片刻風平浪淨,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說:「忍是無價寶。」誰把萬佛聖城打碎了,我也不執著,無所謂,絕對不生瞋恨心。人人如此想,天下太平。

 

忍耐,是修行人不可缺少的。有忍耐力,才能修行;沒有忍耐力,一切免談。今天所講的道理,非常平凡,淡而無味。可是這是真法、正法、妙法、稀法。雖然平常,但是道是從平常中生出來,道是人用腳走出來的。這種無為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不可當面錯過。如果當耳邊風,過而不留,那就後悔莫及。

 

今天對你們所講的話,會用時,無論什麼境界來了,不生煩惱。若能用智慧來判斷這個境界,不管什麼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不會有什麼麻煩。最後希望各位努力參,參「念佛是誰?」不找到「誰」字,不休息。

 

參禪是開悟的方法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佛教傳到中國之後,演變成五宗,就是禪、教、律、淨、密。禪是禪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淨是淨土,密是持咒。現在是打禪七期間,只講禪的道理,其他四宗,暫且不談。

 

禪那,譯為「思惟修」,常想這件事。什麼事?就是話頭。研究「念佛是誰?」這句話,這叫參禪。其實參話頭也是妄想。不過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辦法,用一個妄想來消滅多個妄想。參話頭的功夫,需要經過長時間才能有所成就。所謂「久參有禪」。

 

「參」好像用錐子來錐木頭一樣,不透不停止。不可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參禪,第一要忍耐,忍耐到最高峰,就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能開悟。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百尺竿頭上,再向前邁進一步,這時,十方世界現全身。可是,這個法門,要念玆在玆才有效,不能放鬆,不能放逸。

 

在《證道歌》上說: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頓,就是立刻覺悟一個理,所謂「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在「事」上要一步一步的修,在「理」上要立刻就明白。頓悟的時候,知道井在那裏,可以去取水。沒有頓悟的時候,常聽轆轤(汲水的工具)響,但不知井在何處?這個譬喻,是說明佛性從什麼地方來的?怎能證得佛性?證佛性別無二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參禪打坐。

 

六度,是菩薩修行的法門。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癡。這六度修行圓滿,才能開悟。

 

我們都在作夢,所謂:

 

人生一場夢,人死夢一場;

夢裏身榮貴,夢醒在窮鄉。

朝朝是作夢,不覺夢黃粱;

夢中若不覺,枉作夢一場。

 

在夢中明明有六趣(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覺悟之後,三千大千世界也化為烏有。為什麼?因為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把萬事萬物都返本還原,又怎能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統統都沒有了。有人聽到這四相沒有了,就不敢修行。誤認修到極點,人也沒有了,眾生也沒有了,壽者也沒有了,怎麼辦呢?那麼,什麼工作也沒有了,成為失業的人。

 

一定要有工作嗎?那就繼續顛倒吧!修行到了無四相的境界時,就能掃一切法,離一切相,證得諸法實相的道理。所謂「一法不立,萬法皆空。」不是說我明白這個道理,而是要真正證得這種一法不立,萬法皆空的境界,那時候,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我們在世界上,不是執著名,就是執著利,或者執著財,或者執著色。所以看不破,放不下。想看破,想放下,又捨不得。為什麼捨不得?因為有精細鬼和伶俐蟲在作怪,所以把很多事情當面錯過,失之交臂,對面不識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就在我們的對面,我們還要到處去找,這就是受顛倒妄想所支配。

 

參禪的「參」,就是觀。觀什麼?觀照般若。教你念玆在玆觀自在,不是觀他在。觀觀自己在不在?自己在,就能參禪打坐,用功修行。若是不在,在那兒打妄想,想入非非。那就身在禪堂,心跑到紐約去觀光,或是到義大利去旅行。到處去攀緣,所以就不自在了。

 

觀自在,就是菩薩;觀不自在,就是凡夫。觀自在,是天堂;觀不自在,是地獄。如果觀自在,心未跑出,才能行深般若波羅蜜。此身在參禪的時候,繼續不斷地參,綿綿密密地參。這才是行深般若,找到智慧。得到大智慧,才能到達彼岸。

 

參禪的祕訣,就是「朝也思,夕也思。」思什麼?思「念佛是誰?」今天也參,明天也參,天天在禪堂裏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是在短期能嘗到禪的味道。要經過長時間才可以。有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的功夫,才能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又叫五陰。蘊是集聚的意思,陰是遮蓋的意思。我們為什麼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解脫?就因為被五蘊所覆的緣故。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

 

(一)色蘊:有障礙為色,有形相為色。色蘊不空,見到色被色塵所迷惑,聞到聲被聲塵所迷惑,嗅到香被香塵所迷惑,嚐到味被味塵所迷惑,觸到覺被覺塵所迷惑。如果把色蘊空了,就是內無其心,外無其形,遠無其物的境界。

 

色,有種種顏色,能令你眼花撩亂,認識不清楚,迷迷茫茫,好像瞎子一樣。在《道德經》上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這些境界,都是被色蘊所執著。若能破了色蘊,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都空了,就沒有這些麻煩了。

 

所以說,色蘊不空,便執著在色上,若著色上,見惑不能破。見惑,就是「對境起貪愛」。境界,就是色,對著境界生起一種貪心和愛心,就執著了。見惑有八十八品,如果斷盡,就證初果羅漢。我們修道人,先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然後再斷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別」,也就是對一切理認識不清楚。如果斷盡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就證四果阿羅漢。

 

(二)受蘊:就是領納的意思。境界來了,不加考慮,就接受了,有舒服之感覺。譬如吃一種好東西,覺得很自在,這就是受。穿一件好衣服,覺得很舒服,這就是受。住一間好屋子,覺得很漂亮,這就是受。坐一輛好汽車,覺得很舒服,這就是受。乃至一切身所接受的,覺得不錯,這就是受。

 

(三)想蘊:就是思想的意思。因為五根領受了五塵的境界,就生出種種的妄想,種種的念頭。忽起忽落,起了作用,去想色,去想受。

 

(四)行蘊:就是遷流的意思。隨來隨去,隨去隨來,沒有停止,川流不息。作善作惡的動機,由妄心所支配,而反應於身口的行為。

 

(五)識蘊:就是分別的意思。境界來了,就生起分別心。例如:見到美色,生歡喜心;聽到惡聲,生討厭心等等的分別。

 

若能把五蘊破了,才能度一切苦厄,也就是沒有一切的災難。我們為什麼有災難?就因為有我執、有法執,二執不空的緣故。

 

《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五蘊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五蘊本來沒有自性,猶如空中的浮雲,自然而有,自然而無。不明白這個道理,被五蘊所覆,不得自在,不得解脫。我們修道,就是破五蘊,好像浮雲,來,隨它來;去,隨它去,不需要注意它,不需要執著它。貪瞋癡好像水中的泡一樣,本來沒有實體,它自己生,它自己滅,不執著就沒有了。

 

在《永嘉大師證道歌》又說: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實相,就是無相,無所不相,也就是掃一切法,離一切相。可以說返本還原,證得自性清淨。到這種境界,也無人,也無法,人法雙亡。也沒有人執,也沒有法執,這就證得實相理體。在剎那之間,能將無量劫以來,所造的無間地獄罪,統統消滅無餘。永嘉大師說:「如果我用誑語來欺騙眾生的話,我心甘情願到拔舌地獄,去受塵沙劫那樣多的苦。」

 

我們在禪堂裏,要實實在在來修行,好像抽繭絲一樣,要有忍耐性,一點一點來抽絲,才不會亂。不可自作聰明找捷徑,用科學方法來開悟,那是妄想。如果科學能開悟,那些科學家不會在牛角尖裏亂鑽,早就開悟了,不會有你的分。不要異想天開,還是按部就班來參「念佛是誰」吧!腰痠要忍耐,腿疼要忍耐,忍耐到時候,自然會開悟。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各位注意!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要曉得一分努力,便有一分功夫,修行講真功夫,不是口頭禪,能說不能行,是無用處。不但對開悟無幫助,反而成為障礙。所以說:「不說話,才是禪。」

 

一念靈光能徹照天地,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二無別。為什麼我們不能證得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因為我們凡夫的妄想太多,所以把智慧遮住,沒有光明,成為無明。整天起惑、造業,要受生死的苦報。

 

三身,就是法身、報身、應(化)身。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五眼,就是天眼、肉眼(非人眼)、法眼、慧眼、佛眼。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若沒有一切的妄想,就能證得這些境界。這並不是玄妙的理論,而是自然現象,是從實踐功夫中得來的,一點也不為奇,這是平常事。

 

我們從無始劫以來,就被無明所覆,遇不到善知識的指引,不知什麼是明心見性(明悟自心,徹見本性)?什麼是返本還原(恢復童子身)?我們在參禪,要明心見性,要返本還原。得到解脫,就無罣無礙,遠離顛倒夢想,得到究竟涅槃。

 

妄想不斷不能開悟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參禪的目的,就為著開智慧,求解脫。要專心致志來參「念佛是誰?」參到極點,就把一切妄想都忘得一乾二淨。吃飯、穿衣、睡覺都忘了,甚至大小便也忘了。這時候,風也吹不透,雨也淋不漏,綿綿密密地念「誰」字。這一念,猶如金剛一般的堅固,什麼也破不了。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到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的境界;也就是內無身心,外無世界的地步,與宇宙合為一體,打成一片。

 

古時高僧大德,他們修到一念不生的程度。所謂「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終日穿衣未穿一縷紗。」到無人、無我的境界,哪有時間去打妄想呢?認為浪費一分鐘的時間,就會把開悟的機會錯過了。所以拼命地參「念佛是誰?」找不到「誰」字,永不休息。找「誰」字,就是控制妄想最佳的辦法。

 

在揚州高旻寺有位妙度老和尚,當初他在參禪時,參到「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臥不知臥」的程度,什麼也不想,只想「念佛是誰?」有一天,要去小便,因為專心參「誰?」綿綿密密地參,所以誤走到天王殿,在韋陀菩薩座前,當做廁所,正要小便時,抬頭一見韋陀菩薩瞪著眼睛,舉起寶杵,嚇得清醒,知道走錯路,急向韋陀頂禮,懺悔過錯,祈菩薩原諒。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因為妙度禪師用功專心,一心一意參「誰」字,別的一概不知,所以把天王殿誤做廁所。有人在打妄想,我也學妙度禪師,不去廁所小便,來到觀音臺上小便。故意這樣做,那就離道十萬八千里。要知道妙度禪師不是學某某人的行為,而是一心在想「念佛是誰?」精神集中在一個問題上,所以才有這種現象,你想故意學走錯路,那是大錯而特錯。就是有這種想法也不可以的。

 

所謂「差之絲釐,謬之千里」。在禪堂裏不用功修行,坐在那裏打妄想,引磬還不響?開靜可以伸伸腿,直直腰;或者打吃飯的妄想,還不到吃飯的時候?肚裏餓的受不了。甚至有人在數時間,已經過去十二天了,還有九天就功德圓滿,快點過去吧!免得造罪。

 

人家打禪七,希望時間越長越好,能有開悟的機會;他坐在禪凳上,好像坐在針墊上,時刻不安寧,不是換腿,就是伸腰。人家在入定,他在想入非非,妄想重重。既然是這樣,何必來打禪七?裝模作樣做什麼?乾脆不要來參加,免得自找苦吃。

 

可是要知道,想了生死,應該把「生死」二字掛在眉梢上,睜眼看見生死問題,閉眼不忘生死問題。要念玆在玆用功修行,才能了生死。你在禪堂不是念玆在玆想了生死,而是念玆在玆打妄想。唯恐妄想打少了不夠本,這是多麼可憐!

 

用功修道的人,一秒鐘也不可打妄想,所謂「大事未明,如喪考妣。」生死大事沒有了,好像死了父母一樣的悲哀。所以在參禪的時候,一分一秒的時間也不可以空過,也不放鬆。時時刻刻用功修行。用功到了爐火純青的時候,自然就有感應。有了感應,功夫才能相應。就是已經開悟,也要再接再厲向前進,不可躲懶偷安,化城自困,到此為止,不向前走。有這種思想,就是修道的絆腳石。

 

妄想,明明知道辦不到,為何還要打呢?明明知道是妄想,為何不收拾乾淨?這就是一般人的習氣毛病,明知所以犯。說穿了,就是看不破,放不下,執東執西,著男著女,把寶貴光陰浪費掉了。

 

打禪七的時間最寶貴,乃是不容易遇到的良機。在這期間內,把一切妄想拋到九霄雲外,讓心清淨一下,專想「念佛是誰?」不要打閒岔,大家努力來參!參!參!

 

開悟要印證才算數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在威音王佛以前,人人能開悟,不需要有人印證。在威音王佛以後,自覺開悟的人,一定要經過祖師或善知識(已開悟)印可證明才算數。好像在楞嚴法會上,有二十五位聖人,自敘圓通,請釋迦牟尼佛印證。

 

現在講一個印證的公案。在唐朝有位永嘉大師,他生於浙江省永嘉縣。因為他一生沒有離開永嘉縣,所以時人稱為永嘉大師。他出家後,研究天臺教理,好修禪觀,曾閱《維摩經》,豁然大悟。

 

後來遇到玄策禪師(六祖的弟子)敘述此事,玄策建議,令他去曹溪參六祖,請印證。否則,無師自悟,乃是天然外道。他來到曹溪南華寺的時候,恰巧是六祖坐禪時間,他貢高我慢,來到六祖禪床前,也不問訊,也不頂禮,手執錫杖,右繞禪床三匝,振杖而立。

 

六祖說:「沙門應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行行無虧,名為沙門(譯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大德從何方而來?生大我慢?」

 

永嘉答:「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六祖說:「何不體無生?達了無速乎?」

 

永嘉答:「體本無生,達即無速。」

 

六祖說:「子甚得無生之意。」

 

永嘉說:「無生豈有意耶?」

 

六祖說:「無意誰能分別?」

 

永嘉說:「分別亦非意!」

 

六祖說:「如是如是。」乃授與印可證明,成為六祖的法嗣。

 

永嘉大師得六祖大師印證之後,即刻要回永嘉開元寺。六祖留他住一宿,次日再下山回永嘉。因為在一宿的時間,便覺悟佛法的真諦,所以,時人稱為「一宿覺和尚」。後來他極力宣揚「頓悟」的禪風,特作《證道歌》五十多首,說明頓悟的境界。這是不朽的佳作,成為佛門必讀的功課。

 

我們坐在禪堂裏,在表面看來,好像用功修行,其實坐在那裏打妄想,一點也不用功修行。心中想,現在是科學時代,應該用科學方法來開悟,想來想去,一點也不科學,這就是癡人說夢。

 

開悟要經得起考驗,否則成為大妄語,要墮落到無間地獄。凡是自我宣傳,開悟啦!證果啦!都要受此報。希望各位!謹慎再謹慎,不可任意亂語,要受果報。

 

我們現在很早就起來,很晚才休息。為什麼要這樣苦修呢?因為多一分鐘的參禪,多一分鐘開悟的機會。現在,雖然都坐在禪堂中,聚精會神在參「念佛是誰?」其中不能說沒有人專心用功,可是真正想要開悟,得到受用的人,為數不多吧!多數的人,對參禪不認真,也不熱心,敷衍了事,來混光陰。這樣打禪七,盡未來際,也不會開悟。我希望在這個國家(美國)有多人開悟,對佛教前途才能有所幫助。

 

在打禪七期間,不要講話,不要打妄想,拿出真心來用功,才有感應,才能開智慧。有了智慧,才不會顛倒。不顛倒才能教化眾生。自己對道理還弄不清楚,怎能去教化他人?這豈不是以盲引盲嗎?這是很危險的。

 

參禪,好像農夫在春天播種五穀的種籽,在夏天努力的耕耘、灌溉、除草、施肥,到秋天才可以豐收,到冬天才能得飽暖。這是農夫一年之希望──豐衣足食。參禪也是這樣,要兢兢業業守住念頭,時時刻刻管住自己,在禪堂裏,行的時候用功否?坐的時候用功否?總而言之,行住坐臥都要用功修行。覺得用什麼功相應,就用什麼功,沒有什麼限制。譬如,參話頭覺得不相應,可以念佛,或者修止觀。只要相應,才會有成就。

 

無論用什麼功,心要專一,沒有妄想,用到極點,便有消息。如果妄想重重,用什麼功,也不會相應。凡是真正用功的人,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行坐都不知道,怎會打妄想呢?只知道「念佛是誰?誰在念佛?」這個疑問,要念念不忘,常在心中參。在這個時候,渴不知渴,飢不知飢。冷不知冷,熱不知熱。為什麼不知道?因為專一其心的緣故,腰痠不知痠,腿疼不知疼,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只有唯一的念頭──「念佛是誰?」常提起來又放下,放下又提起來,時時刻刻,綿綿密密,接接連連而不間斷用功夫。用到極點的時候,或者撞著,或者闖著,忽然間開悟。

 

為什麼你沒有豁然開悟?因為你沒有專心致志,不知明心見性的道理,不知返本還原的境界。不知家鄉在何處?願做流浪異地的窮子。最後一句話,參「念佛是誰?」參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善惡不離一念心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教的真諦。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人人都不能行這個道理,所以天下大亂。

 

我們在打禪七,就是「改惡向善」,是「改過自新」最好的機會。一念惡,天地會有狂風暴雨發生,造成災害。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人類,都能受持五戒,奉行十善,天地會風調雨順,世界會國泰民安。簡言之,上自元首,下至老百姓,守五戒,行十善,這個國家一定豐衣足食,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若是犯五戒,造十惡,毫無問題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家庭不和睦,社會不安寧,國家不富強,百姓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參禪,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在禪堂裏一心參禪,其他妄念停止下來。專心參禪,拿得起,放得下,一念是誰?時刻在尋找!這就是守五戒,也是行十善。禪堂一坐,五戒十善具足了。因為這個,所以不要浪費時間,不要打些無益的妄念,要把握時機來參「念佛是誰?」

 

參禪時,要努力用功,勇猛精進。要迴光返照,反求諸己,問問自己,生了多少善念?生了多少惡念?打了多少妄想?要統計一番。

 

未生善念,令生善念;

已生善念,令其增長。

未生惡念,令其不生;

已生惡念,令其消滅。

 

這就是修行初步的基礎。

 

世界為什麼會毀滅?因為人們的「善念少、惡念多」的緣故。一念為善,天地增加正氣;一念為惡,天地增加戾氣。要轉戾氣為祥和,戾氣就是毒氣,生一念貪心,宇宙間的毒氣就多一點;生一念瞋心,宇宙間的毒氣就多一點;生一念癡心,宇宙間的毒氣就多一點。如果用貪瞋癡三毒來處理事情,就會天昏地暗發生災難。如果用戒定慧來處理事情,天會清,地會寧。所以說,惡人多的地方,災難就重;善人多的地方,吉祥增加。總而言之,災難或吉祥,都在人為。

 

古人說:「善惡兩條道,修的修,造的造。」修善者能出離三界,造惡者能墮落三道。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有智慧就是善念,有愚癡就是惡念。世間一切都在說法,有的說善法,有的說惡法,有的說旁門左道的邪知邪見法,有的說中道了義的正知正見法。換句話說,說善法,教人看得破,放得下,得到自在;說惡法,教人看不破,放不下,得不到自在。人為什麼顛顛倒倒?就因為執著,一切放不下。

 

古詩云:「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你們想一想,看一看,所有的人,誰能逃出生死關?在一生之中,圖個好名,死了,名也沒有啦!貪個大官,死了,官也沒有啦!一切成空。中國有個秦始皇,他修萬里長城,為保護子孫萬代作皇帝。不料才傳到第二代胡亥時,只做了三年的皇帝,就被丞相趙高所弒,這不是枉費一番心機嗎?

 

古今中外,發大財,當大官的人,糊塗過一生,爭名奪利,造了多少孽障,死的時候,兩手空空去見閻王。由此觀之,我們參禪一定要用功,不可懈怠,不可放逸,錯過機會,後悔莫及。所謂「一寸時光,一寸命光。」有人說:「等我功成名就時,再放下一切,專心修道。」可是時光不等待,那就晚了。參禪也好,念佛也好,只要認真修行,都能出離生死關。到臨終時,身無痛苦,心無貪戀,如入禪定,含笑往生,這才是對生死大事有把握!

 

天竺取經的玄奘大師

 

玄奘法師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西元六○一年)。河南陳留人,俗姓陳氏,幼年即有過人的智慧,七歲開始讀五經,在十三歲那年,隨其二兄長捷法師到洛陽淨土寺出家,誦習經典。隋朝制度,凡是出家修道之人,必須經過考試合格,頒發證書(度牒),才有資格作為沙彌。此時,正逢洛陽度僧,玄奘法師年幼,不能參加考試。他在考場門前徘徊,望之興嘆!而被主考官鄭善果發現,認為是佛教龍象,破例特取度之。

 

玄奘法師在二十歲,受具足戒之後,到處參訪善知識,發現眾師所說,與經典頗有歧異,令人無所適從。尤其《十七地論》,見解不同。乃發願到天竺(即今日印度)研究,以解其惑。

 

由於赴天竺路途,要經過崇山峻嶺、崎嶇不平的山道,所以玄奘法師在未啟程之前,先練習爬山越嶺的技術,先用桌子、凳子之類物品,堆成假山,從這邊爬到那邊,再從那邊爬到這邊。一天練習多次,後來自己感覺爬山的技術不錯,又到山上去實地練習,約有一年經驗,技術方臻熟練。於是上表,申請到天竺取經。當時(唐朝)的法令,禁止人民出境,所以未獲唐太宗(李世民)批准。惟玄奘法師拿定主意,無論批准與否,決定赴天竺一行。所以最後不得不私自出境。

 

從長安出發,隻身向西行,經過一山洞,見洞口有蝙蝠糞,當時玄奘法師在想:「這洞中一定無人住,否則不會有這麼樣多的蝙蝠糞。」好奇的心理向洞中走去,在不遠的地方,他發現一個怪物,頭髮都結在一起,小鳥在上面做窩,這怪物臉上的塵土很厚,好像石頭人一般。玄奘法師走近仔細一看,原來是位老修行,已經入定。玄奘法師用引磬給他開靜,令他出定,一會兒,這位老修行開始動彈。

 

玄奘法師便問他:「老同參!你坐在這裏做什麼啊?」老修行的嘴巴動了幾次,才發出聲音來:「我等紅陽佛(釋迦牟尼佛)出世,我好幫他弘揚佛法。」玄奘法師說:「老同參!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涅槃了。」老修行一聽,很驚訝地問:「釋迦牟尼佛在什麼時候出世?」玄奘法師說:「在一千多年前,出現於世。佛滅度已經很久啦!」

 

老修行又說:「釋迦牟尼佛入涅槃,那麼,我還是入定,等白陽佛(彌勒佛)出世,我再幫他弘揚佛法吧!」玄奘大師說:「老同參!你不要再入定了,等彌勒佛出世時,你又要錯過機會,不如現在跟我到震旦,將來我取經回來,你好幫我弘揚佛法。」

 

老修行一想,言之有理,於是答應大師的要求。玄奘法師對他說:「你的身體太舊了,所以你要換一個新的房子。你到長安去,看到黃色琉璃瓦的屋子,你就到那裏去投胎,等我從天竺(印度)取經回來,我再來找你。」老修行辭別玄奘法師,二人分手,一向東走,一向西行,各奔前程。

 

玄奘法師經過跋山涉水,迭遭災難而不灰心。曾經誓言:「寧向西天一步死,不願東土一步生。」這種為法忘軀的精神,實在偉大!所以完成他偉大的事業,對中國佛教有所貢獻,創立「唯識宗」。所謂「見賢思齊」,我們希望成就道業,應以玄奘法師為寶鑑,作為模範,向他看齊,把本有的智慧現出來,為佛教貢獻一分力量。

 

一日復一日,玄奘法師餐風宿露,披星戴月,向西進行。抱著堅忍不拔的意志,不到目的地(天竺),決不休息。所謂「見賢思齊」經過千辛萬苦,在路上行走三年,終於到達天竺的佛教大學(那爛陀寺),拜戒賢論師為師(當時天竺唯識學權威),專學《十七地論》及《瑜珈論》等經典。

 

學成歸國,路經曲女城,為戒日王所請,在該城成立辯論大會,參加的有十八國的國王,以及大乘和小乘、婆羅門和外道等,約有六千人,盛況空前。大師為論主,稱揚大乘,序作論義,寫懸於會場門外,並言:「如改一字,願拜他為師。」經過十八天,無人能改,最後勝利,名揚五天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師。

 

於貞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回到到長安,當時僧俗出迎有數十萬人。唐太宗派相國梁國公房玄齡等為代表,歡迎玄奘法師於弘福寺,從事翻譯經典工作。

 

玄奘法師,在天竺留學十二年(在路上往返耽誤五年),成為中國留學生的祖師。取回的經典有五百二十篋,計有六百多部。將全部經典貢獻於國家,特蒙皇帝召見,嘉獎一番。玄奘法師便向唐太宗賀喜:「恭喜陛下。」唐太宗覺得莫名其妙,就問:「喜從何來?」玄奘法師說:「陛下得一位太子。」唐太宗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感覺,說:「沒有啊!」

 

玄奘法師心想:「明明指示老修行來投胎,怎會沒有呢?」於是在定中觀察。哎呀!老修行搞不清礎,投錯胎了,跑到尉遲恭家裏去。玄奘法師將這段因緣,向唐太宗報告。唐太宗說:「原來如此,你就去度他吧!」玄奘法師去找尉遲恭,說明來意。玄奘法師一見尉遲恭的姪子,心生歡喜。因為窺基的身體,非常魁偉,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是載法之器。所以開門見山地說:「你跟我出家吧!」窺基一聽,莫名其妙,不悅地說:「你說什麼?叫我出家,豈有此理!」轉身就走了。

 

玄奘法師只好與唐太宗商量,成就這段因緣。於是乎皇帝下旨,要尉遲恭的姪子出家,尉遲恭一接到聖旨,便叫姪子出家。窺基嚴辭拒絕地說:「豈有此理!皇帝怎麼可以叫我出家?我還沒玩夠哪!我要去和皇帝講道理。」第二天尉遲恭帶著姪子來見皇帝。

 

窺基一來便說:「陛下要我出家,可以!可是我有三個條件。」唐太宗一聽就說:「你要多少個條件都可以。」窺基就說了:「我最歡喜喝酒,我不能沒有酒,無論我到什麼地方,都有一車的酒跟著。」唐太宗心想:「出家人是戒酒,可是玄奘法師告訴我,不管什麼條件都答應。」於是就說了:「好!我答應你。第二個條件呢?」窺基說:「我知道出家人不可以吃肉,可是我歡喜吃肉,無論我到什麼地方,後面都有一車新鮮的肉跟著。」唐太宗說:「我答應你。第三個條件呢?」

 

窺基沒想到皇帝會答應他的條件,所以就說:「出家人不可以有太太,可是我離不開女人,無論我到什麼地方,必須有一車的女人跟著。」他心想:「這個條件,皇帝無論如何一定不會答應的。」唐太宗心想:「哎呀!這怎麼能答應呢?可是玄奘法師已經囑咐我,不管什麼條件一定都要答應。」所以就說了:「好!我完全答應你,你現在可以出家了吧!」

 

窺基沒辦法,就很勉強出家了。所以在出家那天,後面有一車的酒、一車新鮮的肉、一車美女,陪著他一起到大興善寺出家(編按:大興善寺是玄奘法師的譯經場),廟裏知道窺基要來出家,所以敲鐘擊鼓來迎接他,窺基一聽到鐘鼓的聲音,豁然大悟:「啊!原來我就是那個老修行,來幫助玄奘法師弘揚佛法,」於是乎把後面的三車遣回去,什麼都不要了。所以後人,稱窺基為三車祖師。

 

玄奘法師取回的《唯識三十頌論》有十家,玄奘法師皆譯為華文,按照論中的意思,一字不減,一字不添,照原意譯出。此時窺基擔任整理論文,玄奘法師將十家之論譯完之後,窺基要求玄奘法師:「這十家的論,各有其長,各有其異,若不統一,令今後學者,有歧路亡羊之苦惱,不如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合成一本,令今後研究唯識的人,獲得同一的結論。不用浪費時間,而得到法要。」玄奘法師同意他的見解是正確的。所以產生一本唯識論,即是現在《三十頌唯識論》。後來玄奘法師又傳授他「因明學」,成為唯識專家,宣揚唯識思想為宗旨,成為當代大德,為「唯識宗」第二祖。

 

玄奘法師回國第二年,奉詔撰《大唐西域記》一十二卷。於唐顯慶五年(西元六六○年),玄奘法師五十九歲時,開始譯《大般若經》。梵本有二十萬頌,玄奘法師廣譯,不敢刪略,一如梵本,經過四年的時間,譯成六百卷。次年,擬譯《大寶積經》,不幸,患病而輟筆。

 

唐麟德元年(西元六六四年)二月,玄奘法師圓寂,年六十有四,葬於樊川北原。玄奘法師所譯的經典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為中國四大譯經家之一。其弟子甚多,以窺基、圓測傳承唯識,普光、神泰傳承俱舍。

 

隋唐二朝,是佛教黃金時代,百家爭鳴,祖師輩出,各創宗派,當時有十宗,小乘有二宗,大乘有八宗。其中「三論宗」和「唯識宗」的思想,完全保存天竺原有的思想,原封不動,搬到中國來。另外「天臺宗」(以《法華經》為宗)和「賢首宗」(以《華嚴經》為宗)的思想就變質了,將中國的思想摻雜在內,這四宗是研究佛理,成為教門。乃至演變成現在的五宗派:教、禪、淨、律、密。其實目的是同入究竟涅槃,不過修持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參禪要迴光返照

 

行住坐臥,不離這個;

離了這個,便是錯過。

 

「這個」是什麼?就是用功參悟的話頭。用真心來辦道,提起綿綿密密不斷的話頭來參悟,來研究。一時一刻,一分一秒,也不生雜念妄想,總是念玆在玆去參悟自己的話頭。哪有時間講話,打閒岔?也沒有時間躲懶偷安,更沒有時間說人家是非。專一其心,在參悟話頭。

 

事事都好去,脾氣難化了,

真能不生氣,就得無價寶。

再要不恨人,事事都能好,

煩惱永不生,怨孽從哪找。

常瞅人不對,自己苦未了!

 

參禪打坐,具有這種思想,才能入門。在禪堂裏,每個人都要迴光返照,反求諸己。問問自己,是在用功?還是在打妄想?看看自己,是迴光返照照自己?還是反光鏡照外邊?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在禪堂裏,要記住這兩句話:「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顧各。」時時刻刻管自己,不要去去管他人。更不可打閒岔,障礙人家用功修道,耽誤他人開悟的時光。這種行為,最要不得。我常對你們說:

 

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人人有這種思想,就不會亂講話,打閒岔,一心一意用功辦道,並無二想。

 

參禪的人,要把根本問題認識清楚。什麼問題?就是習氣毛病。我們打禪七,就是打掉惡習氣壞毛病。洗心滌慮,解除妒賢嫉能的心理。把嫉妒障礙心、無明煩惱心,統統滅盡,這樣,真心現出,智慧現前,才有好消息。

 

人為什麼講是講非?因為愚癡。為什麼嫉妒障礙?因為愚癡。為什麼有害人心?因為愚癡。凡是做出不合理的事,都因為愚癡。為什麼愚癡?因為沒有禪定的功夫,所以沒有智慧。在人我是非圈中轉,跳不出圈外。這一點要迴光返照,要認清自己的過錯,痛改前非,不要緊抱著臭習氣而放不下。

 

打坐的時候,為什麼要睡覺?因為求法心不真實。如果真心求道,絕對不會睡覺。大家不妨試一試,這個道理正確不正確?

 

禪堂是選佛的道場

 

大家在禪堂裏,參禪打坐,就是考試。看誰能考上佛的果位。怎樣才能考上呢?就要內無身心,外無世界。所謂「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嗅之無味。」有了這種功夫,才有被錄取的希望。

 

為什麼說:「視之不見」?因為「迴光返照」。為什麼說:「聽之不聞」?因為「反聞聞自性」。為什麼說:「嗅之無味」?因為「收攝身心」,不為味塵所轉。這時,眼觀色而無色,耳聽聲而無聲,鼻嗅香而無香,舌嚐味而無味,身覺觸而不著觸,意知法而不著法。到了這種境界,被選為佛,才有希望。不到爐火純青的時候,不到登峰造極的時候,不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時候,那是沒有希望的。所以在禪堂裏,不要把寶貴的光陰空過。

 

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失落寸金容易得,光陰過去難再尋。」我們要把握時機,認真用功修行。修行之法甚多,唯獨「參禪」這法門,是最高無上的法門。這個法門,如果用功到相當時,能回過頭來,能轉過身,背塵合覺,而選為佛。

 

修菩薩道的人,外能捨國城妻子,內能捨頭目腦髓。只要有人需要,一切皆布施,絕不慳吝。只知道利益眾生,而不為自己打算。這樣的思想,在選佛場中才有希望被選中。大家要知道,是諸佛來選拔,大公無私,絕對不會僥倖被取,是完全靠真功夫的。

 

佛來選佛,而不是魔來選佛。可是魔來助佛。佛是在正面教化眾生,魔在反面教化眾生。反面來鼓勵你,給你機會,發大願力,用功修行,所以魔是反面的善知識。我常說:

 

魔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

越磨越光亮,光亮更要磨;

磨如秋中月,空中照群魔,

群魔照化了,現出本來佛。

 

所以對魔不要有敵對的心理,當作助道的善知識。如是觀想,便心安理得無煩惱。有人來誹謗我們,那是我們的善知識。我們本來做得對,可是有人批評不對,那麼,則要往對的去做,更有百尺竿頭進一步。所謂「見吾過者是吾師。」能說出我們毛病的這個人,就是我們的老師,應該感謝他,不可仇視。

 

諸佛不像我們那樣的糊塗。你若總戴著假面具,也不會被選為佛。要選拔真裏求真,真中更真,要「真真真真真真真!」有七個真,才有希望。所謂「七真八正。」在禪七中,七天要真修行,第八天就改邪歸正。這時的習氣毛病,一掃而光,脫落淨盡了!

 

什麼是無心道人?

 

「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不如供養無心道人。」什麼是無心道人?就是在禪堂打禪七的人。他們沒有求名求利的心,把財色名食睡五條地獄根,都拔出來,無心無念在參禪,所以叫無心道人。

 

在西方想要真正弘揚佛法,就要修「無心道人」的法門。並不是希望某某人,來護法供養無心道人。如果貪圖供養,那就是有心。所以我們在打坐的時候,要老老實實參禪習定,不可妄想叢生,接二連三,像演電影一般,一幕一幕現在眼前,那就離道有十萬八千里。越走離家越遠,作為外鄉的遊子,多麼可憐!

 

我們修道,要躬行實踐,憑真功夫。不要搞名搞利,不要自我宣傳。要學文殊、普賢、觀世音、地藏王諸大菩薩的精神,護持道場,教化眾生。菩薩認為眾生有成就,和自己有成就是一樣,沒有彼此之分別。菩薩是見聞隨喜,來讚歎有功德的人。

 

俗語說:「有麝自然香,何須大風揚。」無心道人,修到極點,自然有感應。做佛事就是佛,做菩薩事就是菩薩,做羅漢事就是羅漢,做鬼事就是鬼。這是很自然的現象。修道不可找捷徑,投機取巧。要腳踏實地,按部就班,認真修行,才有成就。

 

參禪是行六度波羅蜜

 

做維那要注意,在開靜的時候,先打一下引磬,令大家準備站起來;看看準備妥當,再打第二下引磬。這時,大家一起站起來,然後,再打兩聲木魚。大家開始行起來,在跑香的時候,分為內外兩圈,跑快的人在外圈跑,跑慢的人在內圈跑。這是折衷辦法,自在來修行,快慢均可。所謂:「緊了繃,慢了鬆,不緊不慢才成功。」這是沒有定法。

 

在《金剛經》上說:「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說一定,就會發生毛病。在《金剛經》又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修行這個法,都要平等。佛雖然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可是佛不覺得和眾生有什麼不同,所謂「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心是佛,佛是眾生;眾生是佛,佛是心。

 

走得快也是參禪,走得慢也是參禪,隨自己的體力來決定。要任運自然,一點也不造作,一點也不要勉強,要這樣精進、用功、忍耐。腰痠腿痛,不要管它。什麼也不要了,這就是布施。身不去作惡,這是身業清淨;口不說是非,這是口業清淨;心不打妄想,這是意業清淨。三業清淨,就是持戒。能忍受一切痛苦,就是忍辱。能不斷的用功修道,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而不退心,就是精進。能坐下來,如如不動,了了常明,就是禪定。由禪定而生智慧,就是般若。六度圓滿,便到彼岸。

 

到止靜的時候,維那要看班首已到他的座位前,便敲一下木魚。大家各站各人的座位前。等都站齊,再敲一下木魚,這時,要端然正坐,把脊背挺直,不可低頭彎腰,所謂「坐如鐘」,頭要正,腰要直,好像一個大鐘,四平八穩。

 

參「念佛是誰?」不是念這句話,而是參這句話。研究這個「誰」字。有人說:「我知道,念佛是我。」這是不對的。這句話頭,若是明白了,就是明心見性,徹法底源,借道還家。不是像你所說那麼樣的簡單,那樣的容易。「就是我嘛!我在念佛。」那麼,人死了之後,還有人在念佛嗎?是沒有的,既然沒有,怎會是你在念佛?要曉得念佛的人,是不會死的。你會死,念佛不是你。念佛成佛,成佛又是誰?誰去成佛?你已經死了。所以就在這個地方要參,參到海枯石爛的時候,也不放鬆,追根究底的參,終會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豁然大悟,原來如此!

 

要修無相的功德

 

在禪堂裏是選佛的地方,是種功德福田的地方。所謂「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在外邊所造的寺塔,是有形有相的功德。在《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能靜坐片刻的時間,就有永不磨滅的功德。有人說:「外邊的功德我不作了,來修內邊的功德。」這種思想也是不對的。而是要並駕齊驅,修功修德,到功德圓滿,福慧具足,成為兩足尊。

 

當知所造的廟,經過長時間,皆會變壞。所建的塔,經過劫火,會被燒空的。唯獨靜坐,能把自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修行成功──這是無漏的功德。不怕風雨,不怕劫火,永遠存在,所以無相功德勝於有相功德千萬倍。

 

在禪堂裏,把妄心停下來,現出真心來修道,就有無量功德,否則,就無功德。所以才說:「你能靜坐片刻的時間,就勝過造恆河沙數那樣多的七寶塔,比那功德還要大。」

 

各位來參加打禪七,都是有善根,才遇到這種因緣,共同來參禪。現在要把心清靜下來,不可心猿意馬,時刻不安靜,總想向外跑。那就與道不相應,浪費了七天的光陰。一無所得,辜負當初的發心。設法控制妄念,令心靜下來。所謂「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因為這種原因,擬在明年(一九八二年)舉行十個禪七,靜坐七十天。今時今日,在全世界找不到連續打十個禪七的道場了。

 

萬佛聖城要將末法改變為正法,所以我們拼命修行,用功辦道。如有人想實實在在修行,只有到萬佛聖城來,才有機會真修行。在外邊修行,不過在皮毛上打轉,敷衍了事。在名義上說是打禪七,實際上時間有所不同。萬佛聖城打禪七,從早上二點半鐘開始行香,到夜裏十二點才休息,在中間只有一小時養息香,這是打禪七的規矩。

 

虛雲老和尚出家的因緣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禪七

開示於萬佛聖城萬佛殿

 

虛老是湖南省湘鄉人氏,俗姓簫,父玉堂公,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職,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年逾四十,膝下無子。夫婦到城外觀音古寺求子,心誠則有感應。回府之後,夫人果然懷孕。十月期滿,夫婦同夢一位老者,長鬚青袍,頭頂觀音,跨虎而來。驚醒,胎兒降生,乃是一個肉團(八地菩薩,才有此境界),母驚嚇而氣絕。

 

翌日,來了一位賣藥的老翁,用刀將肉團割開,內裏有一男嬰,由庶母撫育。虛老因為有善根,不歡喜讀儒家的書籍,對功名視為浮雲,可是對佛經頗有興趣,所以在年少就萌起出家修道的念頭。有一次,逃到福州鼓山擬出家,被家人找回。其父遣之回湖南老家去,請二叔嚴加管教,杜絕其出家之念。

 

虛老是獨生子,三叔很早就往生,沒有兒子,所以就成為「一支兩不絕」的繼承人。按照當時的風俗,可以娶兩個太太,一個是父母的媳婦,一個是叔父的媳婦。使兩支都有後代,可以延續香煙。這是一舉兩得的事,一般人求之不得,可是虛老認為是苦惱事。

 

為傳宗接代的使命,奉父叔之命,在十八歲時,和田氏及譚氏二女,同時舉行結婚儀式。這二女都是名門閨秀,深明大義。結婚之夜,虛老向二女約法三章,有夫妻之名,無夫妻之實。保持童真之體,三人同居,互不侵犯,相安無事。

 

次年,虛老決心出家修道,徵求二女同意(此二女後來出家為尼),偷偷離開溫暖的家,來到福州鼓山湧泉寺,禮妙蓮長老為師,名演徹,號德清。虛老深恐被家人再找到,所以在深山巖下修苦行,飢時吃松子和草葉,渴時喝山澗之溪水。這種苦行,非一般人所能修持的。所謂:「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面臨種種考驗,而他受之泰然,不但不覺得痛苦,反而感覺快樂。

 

三年之後,為了親近善知識,為了研究佛法,於是到處參方。凡有高僧大德所在之處,無論千山萬水,也擋不住他求道的心,跋山涉水去親近善知識,得到法益。在參方的期間,處處受到歧視。可是虛老本著堅忍不拔的意志,為求法而忘己,雖然經過多次的挫折,也不灰心,不變初衷,勇猛向前,精進學習。這種精神,使人欽佩,令人效法。

 

後來,為報母恩,發心三步一拜,從普陀山拜向五臺山。三年的時間,完成志願,功德圓滿。以下述虛老在三步一拜,發生感應道交的小故事。

 

虛老拜到黃河岸的時候,正逢天降大雪,三天三夜下得不停。他住在小草棚中,又飢又寒,已經失去身體的知覺,不省人事。醒來時,發現有一個乞丐為他做飯,吃了之後,恢復元氣,於是繼續朝拜五臺山。後來到五臺山,才知道這個乞丐原來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虛老在九華山住茅棚的時候,聽說揚州高旻寺打八個禪七,就去參加。從九華山沿著江而行,當時正逢大雨季節,江水氾濫,水漫路面,不慎失足,掉落水中,漂流二十四小時之久,流到采石磯的附近時,被打魚的網打上來。這個時候,虛老已經奄奄一息。漁夫通知附近寶積寺,抬回寺中,而被救活,可是七孔流血,病況十分嚴重。休息數日,為法忘軀,所以將生死置於度外,仍然到高旻寺參加禪七,不改變初衷。

 

高旻寺的規矩非常嚴格,執行非常認真,如果有犯規,即打香板,毫不客氣。主持月朗禪師,請他代職,虛老不答應;遂按規矩打香板,虛老接受不語。但經責打之後,他的病勢加重,血流不止,病況危殆。

 

有人在想:「虛老這麼樣用功修道,為什麼護法神不護持?還讓他掉在水裏?」其實,還是護法神在護持。不然的話,漁夫怎會用網把他打上來?所以在冥冥之中,都有佑護。這也是生死的考驗,看他遭受這次的災難,有什麼感想?是不是生了退道心?「啊!我修行多年,又讀經,又拜懺,又燃指,又住茅棚,種種的苦行,我都認真去修,為什麼一點感應也沒有?算了吧!我不修行啦!我要還俗,過五欲的生活。」如果這樣一想,就不會做禪宗五宗之祖師了。

 

高旻寺的規矩最認真,彼此不准講話,就是同住之人,互相不知姓名。虛老在禪堂裏很守規矩,雖然病得很厲害,仍然隻字不提,也不說出落水被救的事,只是一心一意參禪。二十天後,病況好轉,此乃蒙佛菩薩之加被矣!

 

有一天,采石磯寶積寺住持德岸法師,來到高旻寺,發現虛老在凳上端然正坐,容光煥發,大為驚悅,於是乎將虛老落水被救的事,向大眾宣布。眾人皆欽歎不已。禪堂內職,不令虛老輪值。至此,能一心參禪,直至一念不生的境地。

 

在第八個七的第三天晚上,開靜時,當值斟開水,不慎將開水濺在虛老手上,茶杯掉地,杯碎之聲,聞而開悟(明朝時紫柏禪師聞碗碎聲而開悟),乃說偈曰: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

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歇。

 

又說:

 

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

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開悟之後,離開高旻寺,更努力精進,雲遊四方,勤訪善知識。後來到雲南,重修雞足山的寺院,因為經費不足,所以到南洋去募款。搭船到新加坡,在船上患病。下船後,因為沒有護照,英國人認為是傳染病,送到傳染病院;也就是說,就在該處等死。後來才被送到極樂寺閉關,不久病癒。又到泰國去募款,在某寺掛單,入定九天,似死而非死,驚動泰京(曼谷),上自國王大臣,下至老百姓,都來皈依虛老。信徒供養,布施鉅金,匯回雲南,作為建寺之需。

 

一九四七年春,南華寺傳戒,我才和虛老第一次見面。現在還記得,當傳完戒之後,虛老受點刺激,喉嚨發炎,不能說話,當時不便詳問,經過醫生的治療,才開始慢慢痊癒。

 

虛老一生,所受困苦艱難,真是一言難盡!我相信沒有任何人能夠經得起這種的折磨。他老人家在這一世紀中,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許多出神入化、祥瑞之事,不勝枚舉。今天簡單向各位介紹虛老一生的事蹟,希望各位學習他老人家忍苦耐勞的精神。

 

現在的出家人,坐了幾天的禪,就想有感應,就想開悟得大智慧,這未免貪心太大了。虛老一生之中,捨生忘死,才把本來面目認識清楚。我們受了什麼苦?做了什麼功德?就妄想開悟,簡直是幼稚的想法。

 

修道人,要志不退,願不退,行不退,一心一意向前精進,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管成就如何,只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不要有所企圖,什麼五眼六通?什麼神通妙用?這不是修行所究竟的成果。切記!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開悟,那是修道的絆腳石。

 

宣化老禪師出家的因緣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禪七

開示於萬佛聖城萬佛殿

 

【編按】:宣公上人是吉林省雙城人氏,俗姓白,父富海公,一生勤儉治家,務農為業。母胡太夫人,生前茹素念佛,數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好善樂施,有求必應,認為「為善最樂」。鄉里稱讚不已,稱為活菩薩。於戊午年三月十六日,在夜間,太夫人夢見阿彌陀佛降臨,身放金光,照耀世界,震動天地。驚醒之後,異香撲鼻,香味非常,清澈肺腑,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不久,宣公降生人間,連哭三天三夜而止,蓋覺娑婆世界之苦不堪忍受所以。今將宣公上人自述出家的因緣,摘錄如下:

 

我在十二歲以前,脾氣很倔強,倔強到什麼程度呢?凡是有人惹我的時候,就會哭,一哭起來,就沒有完的時候。父母的話也不聽,非常任性,有時候不吃不喝,拼命地哭,令父母也沒有辦法。當時的想法,知道父母非常疼愛我,我若是不吃東西,父母的心會軟,會向我投降。我那時就是這麼樣的不孝,不體會父母的辛苦。現在想起來,實在不應該這麼樣不乖。

 

有一次,鄰居的小孩子來到我家,那時,我剛會爬,他也是在爬的階段,我們在炕上爬,看誰爬得快!我爬到前頭,不料他用嘴來咬我的腳。愚笨的我,不知反抗,只知大哭,現在想起來真可笑!

 

在十一歲那年,和同村的小朋友到郊外去玩,發現一個嬰兒的屍體,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事情,認為小孩子在睡覺,但叫也叫不醒,看他眼睛閉著,又不喘氣。我莫名其妙,所以回家問母親:「為什麼小孩子在郊外睡覺呢?」母親說:「那小孩子死了。」我又問:「為什麼會死呢?怎麼樣才不會死?」當時,有位親戚便說:「要想不死,除非出家修道,才能不死。」那時候,我對死很怕,也就是不願意死。又覺得生生死死沒有意思,遂起了出家的念頭,修道才能了生脫死。

 

有一天,我對母親說:「我想出家修行,不知媽媽同不同意?」母親說:「出家是好事,我不能攔阻你。可是等我死後,你再出家也不遲。」母親已經許可我出家,我心中非常高興,但是不能即刻出家。

 

當時的我,反省過去做了不知孝順父母的事,惹父母操心,費了很多精神。怎樣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左想右想,想出一個笨法子──向父母叩頭,表示懺悔。遂決定發這個心願。當我開始給父母叩頭的時候,父母嚇了一跳,便問:「為什麼要叩頭?」我說:「因為我以前不知孝順父母,惹父母生氣,現在知道不對了,所以從今天開始,向父母叩頭。」父親說:「既然知道過錯,能改就可以啦!不必再叩頭。」我說:「孩兒的個性一向倔強,說出的話,一定要做到。」父母親知道我的脾氣,不再說什麼,默許我的願心,接受我每天早晚叩頭。

 

從此以後,每天清早起來(家人在睡覺時),就到院中向父親三叩頭,向母親三叩頭。每天晚間,家人上炕睡覺之後,就到院中向父母各叩三個頭。叩了一個時期,感覺不夠,又向天地叩頭。當時不知有天主、地主、人主等名詞,只知有天、地、君、親、師,所以每天早晚,給天叩三個頭,給地叩三個頭,給國家元首叩三個頭,給父親叩三個頭,給母親叩三個頭,給未來老師叩三個頭。

 

這樣的叩頭,經過一段時期,感覺還不夠,又增加給天下大孝人叩頭,給天下大善人叩頭,給天下大賢人叩頭,給天下大聖人叩頭。以後又增加給全世界所有的好人叩頭,也給全世界所有的壞人叩頭。乃對天叩頭,向天禱告,希望大惡大壞的人,改惡遷善,統統成為好人。這樣的增加下去,最後增加到八百三十個頭。每次要叩兩個半小時的頭,早晚兩次,需要五小時,我在院中,無論刮風下雨,照叩不誤。就是在冬天下雪,也是在院中叩頭。用我的愚誠來叩頭,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這樣叩了幾年,母親往生,我在母親墓上守孝三年,仍然在叩頭。出家之後,開始研究經典,覺得佛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經典,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經典。其他宗教的經典,簡直是望塵莫及。

 

我在未出家之前,參加各種宗教的活動,曾經參加天主教的彌撒儀式,基督教的安息會,還赴旁門左道的法會。總而言之,到處尋覓了生脫死的方法,到最後很失望,找不到根本解決的方法。各宗教的教義,都不徹底、不究竟。但是發現天主教和基督教,普遍令一般人所接受。為什麼?因為他們的《新約》和《舊約》,翻譯成各國文字,義理淺顯,容易明瞭。佛教的教義,雖然很圓滿,但是文字太深,非一般人所能明瞭,所以信仰的人很少。當時,我發了一個空願,決心將三藏十二部經典譯為白話文,再翻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可是我不懂世界語言,也沒有機會學習,也沒有這種智慧,不知能否實現呢?

 

一九六二年,我來到美國弘揚佛法。到機緣成熟時,美國弟子們,便開始翻譯經典,完成我的志願。經過多年的努力,翻譯的成績頗佳,可是離目標尚有一段距離。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努力工作。從事這種使命乃是神聖的、清高的、無上的。把三藏全譯成英文,功德無量。今天有位弟子發願,擬將佛經譯成英文,讓我想起往日所發的願,盼望我的弟子,大家同心協力,來完成我所發的願力!

 

【編按】:宣公上人在南華寺親近虛老的時候,蒙老和尚重視,特委要職,受命為南華戒律學院學監,不久轉為教務主任。在傳戒時,為尊證阿闍梨。以後虛老將「溈仰宗法脈」傳上人,成為溈仰宗第九代接法人。

 

為續佛慧命,上人從香港來到美國,極力提倡「禪、淨、教」三修的法門,打破門戶之見。規勸弟子們天天要坐禪,天天要念佛,天天要研究經典。三管齊下,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上人有超人的智慧,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講經說法,事前不擬草稿,觀機逗教,因時、因地、因事、因人而說,滔滔不絕,頭頭是道,說出來義理圓融,所謂「辯才無礙」,令人歎為觀止。

 

上人講《華嚴經》時,能閉目誦經文,一字不錯,筆者認為未曾有,親目所見,親耳所聞,所以衷心地敬佩。在上人座下的弟子,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青年,對上人的德望學識,佩服得五體投地。

 

上人教導有方,弟子們循規蹈矩,認真修行,遵守佛制,時時搭衣、日中一食、夜不倒單。可以說,現在找不到第二個地方;所以萬佛聖城是世界的佛教中心,對所有佛弟子有不可思議的啟迪作用。

 

上人於一九六二年,來美之後,成立中美佛教總會(法界佛教總會的前身),又成立四大道場:萬佛聖城、三藩市的金山聖寺、洛杉磯的金輪聖寺、西雅圖的金峰聖寺。為培養弘法的人材,特在萬佛聖城設立法界佛教大學、培德中學、育良小學。為使佛經流通於全世界,所以成立國際譯經學院,現在有許多僧尼、居士,埋頭苦幹,把佛經翻譯為英文,已出版六十餘部經典,均獲各界好評。

 

在上人德高望重之號召下,有華籍、美籍、英籍、意籍、越南籍等青年男女,紛紛皈依受具、出家修道。其中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及學士學位者,放下前程似錦的生活,入佛門求證真理。有的修苦行打餓七,或二十一日禁食,或三十六日禁食,或七十二日禁食。這種苦行在美國佛教史是空前的壯舉。希有之至!恆實和恆朝兩位法師,為祈禱世界和平,發願三步一拜,二年六個月,從未間斷,風雨不誤,身體力行,做一切佛教徒之榜樣。這種學菩薩道,為人忘我的精神,皆是效法上人而受他高蹈懿行所感動,殊值欽佩!

 

果佐行者出家的因緣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禪七

開示於萬佛聖城萬佛殿

 

我駐錫於哈爾濱南三十里平房站三緣寺時,有一天在定中觀察,知道第二天有個小孩子會來出家。第二天早上,就對弟子果能說:「今天會有個小孩子來出家。等他來了,告訴我!」在中午時,果能到我房中,用山東腔說:「師父!您說的那個小孩子,真的來啦!」我到前邊一看,是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子,五官端正,身體強壯,是比丘相。這個男孩見到我,好像見到久別的親人,情不自禁的哭起來,所謂「喜極而泣」。

 

我問他:「你為什麼要出家?」小孩子說:「因為我有病(他在五歲時,能替人家治病,可是自己有病,不能治自己的病),醫生檢查不出病源,束手無策,無藥可治。父母非常著急,到處求醫,仍不見效。有一夜裏,我連作三個相同的夢,在夢中有位胖和尚,對我說:『你的病,除非到哈爾濱三緣寺去找安慈法師,跟他出家修道,即能不藥而癒。否則的話,是沒有希望的。』我清清楚楚地記得,所以徵求父母的同意了,來到這裏。請安慈法師慈悲,收我為弟子。」

 

當時,我笑著對他說:「你認識安慈法師嗎?」他說:「我不認識。」我說:「既然你不認識,你怎能找到他呢?我們這裏沒有安慈法師。」小孩子很有信心地說:「不會吧!剛才我進門時,就看見夢中那位胖和尚坐在那裏(他用手指著彌勒菩薩),他不會騙人的。是他教我來的,絕對不會錯。」我又問他:「你所說的夢話,有什麼根據令人相信?你是不是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沒有地方住,想來出家?」

 

他堅定的說:「不是的!我是受肥和尚的指示,教我來找安慈法師,只有他才能醫好我的病。所以,我走了一個多月,步行一千多里。(當時日本無條件投降,東北的鐵路已經不通車。)有時候,走過旅店,前邊沒有村莊,只好在荒地上睡覺。為趕時間,不顧一切。有一天夜裏,我在草坪上睡覺,忽然有狼群,很快將我包圍在中間,可是我不怕,對狼群說:「快點離開!不然,對你們不客氣,給你們個彈(手榴彈)吃。這時,狼群乖乖地走了。」這是他求法的一個小插曲。

 

他說完經過之後,用乞求的眼光看我。我要考驗他是否有誠意,於是將饅頭用口嚼爛,吐在地上,對他說:「你把它撿起來,吃下去!吃完再說。」他毫不考慮,也不嫌口水骯髒,撿起來就吞到肚中。考試及格,證明是誠心誠意來出家,於是授沙彌戒,成為一個小沙彌。

 

他受戒(沙彌戒)之後,用功修行,勇猛學習,毫不懈怠,又不放逸,不到半年的時間,便證得五眼六通,本事很高,可以說「神通廣大」。這不是誇大之詞,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當時的人,皆知小沙彌有神通。可惜他後來生出貢高我慢的心、自滿的心,認為自己了不起,所以神通就不翼而飛,要顯也顯不出來了。

 

我們修道人,要注意!無論有神通也好,沒有神通也好,千萬不要生驕傲的心,執著的心,更不可自我宣傳,自賣廣告。要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去精進,勤加修持,才能得到真功夫。千萬不可在皮毛上用功夫。聽到什麼音聲,看到什麼境界,便認為了不起。要曉得那離真道還有十萬八千里!

 

果舜行者出家的因緣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禪七

開示於萬佛聖城萬佛殿

 

果舜是吉林省哈爾濱市人,俗姓姚氏,以農為業。夙秉善根,感覺世界,萬苦交煎,充滿罪惡,乃萌出世之念,到處訪求明師。有一天,在途中被日本兵(偽滿時代)發現,認為是無業遊民,強迫送到邊界去做苦工。他被送到里河勞工營中,時時想逃走,可是找不到機會。因為營房的四周,用電網圍繞。如有逃者,不是被守兵槍擊而死,就是被狼犬所咬死。縱使僥倖逃過此二關,也逃不出電網,一定被電所燒死。這等於人間地獄一樣,苦不堪言。

 

有一天晚上,果舜在夢中,見到有位長鬚老人對他說:「今天晚上是你出離樊籠的時機,在門外有隻白狗,隨牠而去!」果舜驚醒,悄悄走到門外,果然見到有隻白狗,在等著他。於是乎就跟隨在狗的後邊,安全走出電網,逃回家鄉。他慶幸死裏逃生,又看破紅塵,所以決心出家修道。

 

民國三十三年冬天,我到大南溝屯為居士的母親治病。第二天,全屯傳遍高母病癒之奇蹟。這個時候,果舜聽聞了,來拜我為師。他長跪不起,我見他很誠心,所以允許他的請求,滿他的心願。對他開示:「在家修道不易,出家修道更難。所謂『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更如喪考妣。』修行人還要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吃人所不能吃,穿人所不能穿。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是沙門的本分。」又為他說一首偈頌:

 

念念莫忘生死苦,心心想脫輪迴圈;

虛空粉碎明佛性,通體脫落見本源。

 

又對他開示:「現在是末法時代,出家者多,修道者少。信佛者多,成佛者少。你既然發願出家,必要發菩提心,作疾風中之勁燭,烈火內之精金。不可辜負出家之初衷,謹之慎之!」果舜叩頭頂禮,跟我到三緣寺受沙彌戒,法名為果舜。

 

果舜出家之後,勇猛精進,嚴守戒律,不懈怠、不放逸,但專一其心,參禪打坐。每次入定,往往經過一晝夜的時間而出定,在定中能知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因果,這是很不可思議的境界。

 

民國三十四年九月,果舜在大南溝屯的西山下,龍王廟之左,自建茅蓬,作為自修之所。落成之日,我率領果能、果佐、果植等去開光,當天夜裏,有十位龍神來請皈依。我對他們說:「汝等職列水祇,受人供養。天時如此奇旱,因何不雨?」諸龍神異口同聲地說:「無玉帝敕命,小神不敢擅行降雨。」我就對他們說:「汝等代吾奏帝釋(玉皇大帝),請求明日降雨,然後再為汝等授皈依。」第二天,果然天降大雨,解除旱災,農民歡喜若狂,感謝神恩,唱戲為酬,人神同樂。因為果舜茅蓬開光,有此一段因緣,所以,命此茅蓬為「龍雨茅蓬」,以誌紀念。

 

茅蓬中共有三人同修,是同村人。劉居士和楊居士,隨果舜做早晚功課,誦〈大悲咒〉為主課。後來劉居士出家為僧;居士被徵,參加八路軍,參軍之後,常常寫信回家,以後消息突然斷絕,家人十分惦念,懷疑彼不在人間。

 

民國三十七年七月某日,果舜和高居士在茅蓬中誦〈大悲咒〉,忽然聽見有人叫門的聲音,開門一看,原來是居士回來了。他一言不發,就到屋後去了。果舜繼續誦〈大悲咒〉,誦畢,到屋後去看居士,想問他這兩年到哪兒去了?一進門,就看見一隻狐狸,挾尾而逃。

 

果舜因為持〈大悲咒〉,已具威德,狐狸無法擾亂其心,乃現原形。大概是因為居士在戰場死了,其頭腦被狐狸所噬,所以現居士之形來引誘。豈知果舜的定力到了不動轉的程度,邪不侵正,狐狸精始知難而退。所以修道人要經得起考驗,不要被境界所轉。

 

民國三十四年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法會,我率領弟子,在佛前燃香,我乃發願:「若能活到百歲,則燒全身,供養佛陀,求無上道。」當時每個弟子,都發心願。果舜也發願:「弟子果舜!若遇相當機會,願效藥王菩薩,燒全身供佛,不待百歲。」我在觀察中知道他宿有此願,所以允許他發這個願。

 

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十八日,果舜感覺一切無常,而佛教破產,痛不堪言,悲不忍睹,乃發心燒身,以殉教難。自備油柴,端坐其上,自焚其身。次日,村人知之,大家來看,果舜全身成灰,唯心未焚化。村人敬之,將骨灰及心埋葬於殉難之處。

 

修道的六大宗旨

 

修道人要有擇法眼,才能選擇何為正法,何為邪法。正法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這是修道人的六大宗旨。依此宗旨去修行,就是正知正見。邪法就是有爭、有貪、有求、有自私、有自利、打妄語。有了這六種心,就是邪知邪見。正邪的關鍵在於此,所以這是正邪的分水嶺;向前流是正法,向後流是邪法。這一點,大家要認清楚。

 

如果沒有邪知邪見,不論魔王如何來擾亂,而你的定力堅固,不會動搖你的道心。所謂「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教你不要執著境界,就是佛來也不接受,何況是魔呢?在境界中的預兆,雖然有時很靈驗,可是不要相信。那麼,要相信什麼?就相信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這六種宗旨,就是六把斬魔劍、降魔杵。

 

有了這種的正知正見之後,就算有天人現身來供養、來叩頭,也不動心。如果一動心,或生出歡喜心,歡喜魔便得其方便,乘機而入,來擾亂你修道,令你發狂。若生憂愁心,那麼,憂愁魔得其方便,乘機而入,來擾亂你的心,令你煩惱。或者動了執著心,或者動了我慢心,都會受魔來擾亂,使思想不清淨。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奇奇怪怪的境界,不要相信,不要動心。要相信自己的智慧,要明白自性能生萬法,明白自性本來清淨,明白自性本無染污,明白自性本不顛倒。若能這樣,還有什麼可求呢?

 

凡是有所求,就是染污。有爭、有貪、有自私、有自利、打妄語,都是染污。無論什麼法,可以用這六大宗旨來衡量、來觀察,做為尺度。合者是正法,不合者是邪法。這六大宗旨,能破天魔外道的邪知邪見。天魔外道所行所作,皆有所求。總是在爭、貪、求、自私、自利、妄語中打主意,一切為自己,而不為他人,這就是旁門左道的思想。

 

修道人,要行所無事,積功累行,不可執著。所謂「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不可說:「我有什麼功夫,我有什麼修行。」或者「我有什麼境界,我有什麼神通。」就算是有的話,都是虛妄不實,不可相信,免上其當。若相信異端神通,就不能成就正定正受。要曉得正定正受不是從外邊得來,乃是從自性中所生出來。怎樣能生出來?就是迴光返照,反求諸己,才有成就。

 

萬佛聖城是萬聖集會的地方,可是在四周也有魔王在等待機會。如有修道人的心不清淨,盡打妄想,魔王就入其竅,做你的顧問,譬如令你先知今天尚未發生的事。你若認為這是神通,就上了魔王的大當,做為他的眷屬。不要聽到一點聲音,便認為虛空在說話,虛空本來無言語。所謂「離言說相,離心緣相。」假如聽到虛空有聲音,那就是魔的境界,不是大圓鏡智所應該有的。為什麼要耽著雕蟲小技?這是沒有出息的行為。

 

修道人,心要清淨,不要貪圖預先知道的事。先知道將要發生什麼,反而有麻煩,令你分心,精神不能集中,無法專一來修道,妄想紛飛,煩惱重重。不知道,不煩惱,即無罣礙。在《心經》上說:「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才是修道人所趣向的目標。

 

久參自然會開悟

 

參禪時,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這是基本的法則,可以控制心猿意馬,不令向外馳求。在禪堂參禪,不可東張西望,如果前視後盼,心就跑到外邊去了,禪就參不下去。這一點,各位要特別注意!禪七的光陰,非常寶貴,可以說分秒必爭,不能空過,把握時機來參禪,參禪才能得大智慧。

 

修道人,不要把皮囊視為寶貝。沒有這種思想,才能用功修道。如有這種思想,則會做為它的奴隸,一天到晚為它服務。所以真正修道的人,將身體視為臭皮囊,不去重視它;如果重視,則成修道的障礙,所謂「借假修真」,方便而已。

 

在禪堂裏,最大的忌諱,就是在參禪中睡覺。一般人參禪,容易犯了兩種毛病:一為掉舉,一為昏沉。不是打妄想,就是打瞌睡。用功的人,聚精會神在參,絕對不會睡覺。若是入定,另當別論。

 

坐禪可以證得正定正受,也就是三昧。若能證得此境界,便會如如不動,了了常明。如何能證得此境界?就要下一番苦功夫,勇猛精進、心無妄想,到一念不生全體現的時候,就找到本來的面目,本地的風光。

 

坐禪的關鍵,就在「念玆在玆」參話頭。所謂「久參自然開悟」,參到山窮水盡的時候,自然有好消息,柳暗花明的境界便出現眼前。有人說:「我參加這麼多次的禪七,為什麼還不開悟?」因為你不能忍耐一切苦,只想開悟。要知道開悟是從立功積德而來,久而久之,功德圓滿,自然開悟。可是你一點功德也沒有,就想開悟,簡直是癡心妄想,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那是辦不到的。

 

修道不要爭第一

 

現在參禪的人,盡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參禪當作比賽來爭第一。你能坐三小時,我就要坐五小時,勝過你一招,有這種心理在作祟,焉能開悟?就是坐了八萬大劫,也不能明心見性。為什麼?因為你有勝負心。所謂:「爭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這首偈頌,是警惕修道人,不可爭第一。功夫到家,智慧現前,自然會有人評判你是第一,那才是真第一。如果心想第一,有這種勝負心,就與道相違背了。

 

修道的人,好像水一樣,有謙卑心,不爭功、不貪德,好的給人家,壞的自己留著。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所以幾於道。」上善,就是第一流的修行者,如水一般,向低窪之處流去。雖然水對萬物有利益,可是不爭其功德。不論是飛潛動植,或是胎卵溼化,一視同仁,供給所需。修道人,亦復如是,對一切眾生,視為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要慈悲為懷,方便為門,拯救他們出離苦海。凡是眾人所不願意住的地方,也要去住,有這種的思想,就離道很近。凡是有勝負心,就不合乎修道的宗旨,就違背了道。

 

修道人,要沒有「四相」的心。「無我相」,誰在修道?修道的人也沒有了。「無人相」,沒有和人比賽的心。「無眾生相」,我相沒有,人相沒有,所以眾生相也空。「無壽者相」,既然眾生相也空,那來個壽者相?若是有爭強論勝的思想,就有四相心。有了四相心,從什麼地方能得到正定正受?這個道理,不妨琢磨琢磨。一言以蔽之:「有四相心,即是凡夫;無四相心,即是菩薩。」

 

修道人,要記住《金剛經》的四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是有形有相,皆是有為法。有為法,好像作夢,好像幻化,好像泡沫,好像影子,好像電光,皆是虛妄而無實體。一切的一切,皆應該這樣來觀察,才能明白真實的道理,就不會執著,不會打妄想。

 

在《金剛經》上又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為什麼不可得?因為過去已經過去了,還管它做什麼。現在心為什麼不可得?因為現在念念不停。你說這是現在,等你說完,現在又過去了,時間不會停留的。未來心為什麼不可得?因為還沒有來嘛!你說那是未來,可是它又來啦!連未來也沒有。所以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了不可得。能依佛所說的法去修行,直截了當,可達涅槃之境。

 

修道人,要依正知正見的法為準繩,勇猛修習。這時候,「離言說相」,言說的相也沒有了,沒有什麼話可說的。「離心緣相」,心緣的相也沒有了,沒有什麼緣可攀的。「離文字相」,文字的相也沒有了,沒有什麼文字可代表,可說出來。既然說不出來,還有什麼可回憶?還有什麼放不下?還有什麼可認真?各位!要在這個地方用功,不可在皮毛上用功。

 

有人在想:「今天坐禪,腿不知疼,腰不知痠,不知不覺到開靜的時間。」因為你在睡覺嘛!當然什麼也不知道。不要誤認是境界。若是有這個執著,則容易走火入魔,大上其當。

 

各位注意!凡是從外來的境界,不要注意它,不要理會它,聽其自然,不隨它轉。在《楞嚴經》上講的非常明白,希望參禪者,要徹底研究「五十陰魔」的來龍去脈。《楞嚴經》是參禪人的寶鑑,所有修道人宜深入鑽研。

 

修道目的為成佛

 

為什麼要修道?為成佛。怎樣能成佛?初步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進一步「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再進一步「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以,在未成佛之前,要選擇光明平坦的大道去行,不可以貪圖方便,去走崎嶇小路,那會迷失方向。謹之!慎之!

 

真正的修行人,依法修持,不怕苦、不怕難,勇猛前進,直達佛果。所謂:「鐵杵磨繡針,功到自然成。」用功用到極點,自然成就佛位。不可標異現奇,不可自誇其德,有這種思想的人,永遠不會成佛。

 

開五眼的境界,能見十方諸佛,在那裏怎樣用功修行,怎樣成佛果。能見十方諸菩薩,在那裏怎樣用功修行,怎樣成菩薩果。能見十方諸阿羅漢,在那裏怎樣用功修行,怎樣成阿羅漢果。這些境界,皆一目了然。開五眼的人,一念之間,能將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典,通達明瞭,照了諸法實相。

 

在〈三皈依文〉說:「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如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時候,無所不通、無所不明、無所不知、無所不見,這才是大徹大悟。不可因小失大,為貪圖小境界,而把本有的大圓鏡智遮住了,那就不能深入經藏,不能智慧如海。開大智慧的人,絕對不貪小境界。凡是貪小境界的人,乃是不認識真假,把黃金當黃銅,或把黃銅當黃金,甚至於不要鑽石而要玻璃。為什麼?因為沒有辨別真假的能力。

 

修道要有正知正見,不可顛倒是非,黑白要分清楚。不可魚目混珠,不可濫竽充數。否則,就是邪知邪見,永不成佛。什麼是正知正見?淺言之,沒有三毒心,身心就會清淨,智慧就會現前,能照破無明的黑暗,能滅除煩惱的熱病。到這種境界,便證得果位。希望大家向這個目標邁進。

 

停止你的妄想吧!

 

諸位坐在禪堂裏,表面上在打禪七,可是在心裏是打妄想。這個妄想,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餓鬼,忽然而畜生。種種妄想,都離不開貪瞋癡。說是勤修戒定慧,可是不修戒定慧;說是息滅貪瞋癡,可是不息貪瞋癡,就是這樣的怪。不但一生一世是這樣,而且生生世世都是這樣。所以在六道輪迴中,頭出頭沒永不停止。做狗的時候,覺得是第一。做貓的時候,也覺得是第一。總而言之,無論做什麼眾生,總覺得自己是第一。為什麼?因為有無明的執著。如果真心修道,努力參禪,即能解脫輪迴之苦,證得涅槃之樂。

 

有的人修行不認真,隨梆唱影,在禪堂混光陰。人家坐我也坐,人家行我也行,人家怎樣我就怎樣。把生死的問題,拋到九霄雲外,一點也不認為重要。不肯真正用功,不肯決心修道,又不肯把妄想打死。坐在那裏,打一個妄想又一個妄想,沒有停止的時候。一天打了八萬四千個妄想,還覺不夠。妄想!妄想!被妄想搞得心亂如麻,神魂顛倒,太可憐啦!

 

那麼,怎樣才能不打妄想?別無二法,就是參話頭。話頭雖然也是妄想,可是它能令你的精神集中,不向外馳求。這是以毒攻毒的辦法,用一個妄想來控制多個妄想,將一個妄想參來參去,就沒有妄想。到了沒有妄想的境界,便是開悟的時機,這時候,或一言、或一行、或一舉、或一動,都是開悟的鑰匙。

 

入定不是睡覺

 

有人問我:「入定和睡覺有什麼不同?」簡而言之,入定的姿勢,仍然端坐,背直如筆,實正不偏,或者呼吸停止,或者脈搏停止,望之,好像活死人,但有知覺。可以坐一天不動,十天不動,甚至一個月不動。睡覺的姿勢,頭歪身斜而不自主,氣出氣入,呼呼有聲,甚至鼻息如雷。不同之處,就在這個地方。

 

參禪的過程,好像讀書一樣,由小學進中學,進大學,進研究所,經過這四個階段,才能獲得博士學位。參禪這個法門,亦復如是,分為四個步驟,也就是四禪的境界。簡略述之如下:

 

初禪名「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眾生的關係,得到另外一種快樂。此非凡夫所得的快樂,而是在自性功夫裏邊。到初禪定中,呼吸停止。外邊呼吸停止,內邊呼吸活動起來,好像冬眠一樣的道理,不再贅言。這時,心清如水,明如鏡。照了自性的本體,而知道自己在打坐。

 

二禪名「定生喜樂地」。在定中,出生一種無比的快樂,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得到這種快樂,不知道飢餓,所以可以多日不食不飲,沒有關係。但是不可執著,如一執著,前功盡棄,即入魔境,吾人不可不謹慎。二禪的境界,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脈搏也停止。出定時,又恢復正常。

 

三禪名為「離喜妙樂地」。就是離開二禪之歡喜,得到妙不可言的快樂,覺得一切都是佛法,一切都是快樂。三禪的境界,在定中呼吸脈搏停止,意念也停止。這時候,不念善、不念惡,不念是、不念非,也就是一念不生。但不要認為了不起,這僅是一個過程而已,離開了生死還有十萬八千里。

 

四禪名為「捨念清淨地」。在此境界連快樂的念也沒有了,已把它捨棄,而到達清淨無所作為的境界。也就是到了無為而無不為的地步。到了四禪,乃是參禪功夫所必經之路,沒有什麼不得了,不要誤認是證果。如果這樣想,就和無聞比丘犯同樣的錯誤,而墮地獄。

 

四禪的境界,還是凡夫的地位。如果精進向前,證到「五不還天」的境界,才是證得聖人的地位。但此位尚未了生死,非得超出三界,才能了生脫死。這一點要弄清楚,不可混為一談。

 

《楞嚴經》是偽經嗎?

 

憨山大師曾經說過這樣的兩句話:「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的確是這樣的情形,因為《楞嚴經》無法不備,無機不攝,乃是一代法門的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所以參禪打坐的人,必須要熟讀研究這部經,才明悉「五十種陰魔」的境界,不會上魔王的圈套。否則,境界認識不清,不管什麼境界來臨,就執著它,便容易入魔境,為魔王眷屬。這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

 

不但〈楞嚴咒〉要背得出來,就是《楞嚴經》也要背熟。所謂「熟能生巧」,到時候。便有無窮的受用,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凡是研究中國文學的人,《楞嚴經》是必讀之書。因為此經文辭優美,義理豐富,是一部最理想的經典。

 

有些自命不凡的學者,對於佛學未曾深入研究,就認為自己是佛學專家、佛學權威,似是而非,不徹底瞭解佛教的真諦,亂加批評,貿然提出《楞嚴經》是偽經的謬論。別有用心的人,就隨聲附和;這是盲從,實在可憐!

 

為什麼有人說,《楞嚴經》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門呢?因為,這部經所說的道理太真實,把人的毛病說的太徹底了。令妖魔鬼怪、牛鬼蛇神,無法橫行,原形畢露。所以,要故意破壞,宣傳是偽經,令大家不相信《楞嚴經》,他們才有生存的機會。如果承認是佛說的法,他們做不到。

 

第一、對「四種清淨明誨」不能守。

第二、對「二十五聖圓通」法門不能修。

第三、不敢面對「五十種陰魔」的境界。

 

如果人人讀《楞嚴經》,明白《楞嚴經》,外道的神通則失去靈光,毫無效用,使人不再相信他有神通。所以,天魔外道只好妄言破壞,大事宣傳,說《楞嚴經》是偽經。

 

不但在家人這樣誹謗《楞嚴經》是假的,就是出家人也如是云云。為什麼?因為一般出家人,所受的教育有限,甚至還有目不識丁者,對於經典看不懂。尤其這部《楞嚴經》,文又深,義又妙,所以無法了解,無法辨別真偽。如有人一說某某經是假的,某某經是偽的,此輩便不加考慮,人云亦云。所以《楞嚴經》便受到不白之冤。

 

古時在印度,《楞嚴經》被列為國寶,禁止運出國外,凡是出境者,都嚴格檢查,深深恐怕這部經流出。海關對出境的僧人,特別注意。當時(唐朝時代)印度有位高僧,名叫般剌密帝三藏法師,他費盡心機,想盡辦法,將《楞嚴經》藏在臂內,瞞過檢查人員,帶到中國,從廣州登陸。

 

當時,有一位被武則天女皇所貶的宰相房融,在廣州做太守,於是乎,請般剌密帝法師翻譯這部經,而他為潤色,成為文學的巨著,並獻於武則天。因為在當時有《大雲經》偽造的風波,所以武則天將此經存在宮中,沒有流通。後來神秀禪師為國師時,在宮中受供養。有一天,發現此經,認為對於禪宗有價值,乃流通於世。這時,中國才流通《楞嚴經》。據傳說,《楞嚴經》是最後來到中國,但在末法時代,《楞嚴經》最先毀滅,其他經典,也漸漸被毀滅,到最後,只剩下一部《阿彌陀經》。

 

【編按】:宣公上人極力主張《楞嚴經》是千真萬確的諸佛心印。所以上人來到美國之後,就講《楞嚴經》。為什麼?因為佛法傳到美國,擬將末法變成正法。現在《楞嚴經淺釋》,已出版問世。這是上人為續佛慧命,費了一番心血的成就。玆將《楞嚴經淺釋》,在《萬佛城金剛菩提海》雜誌分期刊出,以供讀者研究,中、英單行本,已出版問世,特此告知讀友。

 

要修般若波羅蜜多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四句是《心經》的精華要理。略釋如下:

 

「觀自在」:是教你迴光返照,觀察觀察自己在不在?自己若在,就不會向外馳求,到處攀緣。若是不在,則容易妄想紛飛,甚至發神經。總要找機會,令人供養。有這種思想,那就不自在。

 

「菩薩」的行為,一切是利益眾生,以眾生為前提,絕對不是為利益自己。我們凡夫的思想,恰好相反,總想利益自己,而不利益眾生。無論做什麼事,先要計較一番,有利的就做,沒有利的就不做,這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現。世界為什麼不能和平相處?就因為這種關係。你爭我奪,互不相讓,所以就發生戰爭,造成國破家亡的殘局。

 

這位菩薩,他能「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到現在,生生世世都修深般若法,沒有間斷的時候。修深般若法,

 

(一)沒有驕傲心;若有驕傲心,就是愚癡。

(二)沒有自滿心;若有自滿心,就是愚癡。

(三)常生慚愧心;不生慚愧心,就是愚癡。

(四)不生攀緣心;若生攀緣心,就是愚癡。

(五)不生瞋恨心;若生瞋恨心,就是愚癡。

(六)不生顛倒心;若生顛倒心,就是愚癡。

 

我們修道人,以這六種心,做為標準。衡量自己所行所做,是否如法?如法就是智慧,不如法就是愚癡。也就是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就是智慧。不修戒定慧,不滅貪瞋癡,就是愚癡。智慧和愚癡的分別,就在這個地方。

 

要修深般若,才會照破五蘊中的五十種魔境:在色蘊中有十種陰魔,在受蘊中有十種陰魔,在想蘊中有十種陰魔,在行蘊中有十種陰魔,在識蘊中也有十種陰魔。總括來講,有這五十種;分開來講,有無數無量種。如有不慎,就墮入魔境。總而言之,凡是有邪知邪見的人,都是屬於魔的眷屬;有正知正見的人,都是屬於佛的眷屬。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才能認清魔的境界,不會被其動搖。這時候,不但照見五蘊皆空,也度一切苦厄。五蘊皆空,即是真空。所謂:「真空無人我,大道無形相。」

 

一切苦厄,就是三災八難之苦厄。

 

若能將這四句經文的法,修到爐火純青的時候,就證得八風吹不動的境界。何謂八風?就是稱、譏、苦、樂、利、衰、毀、譽。這八種風,能吹得沒有定力的人,昏頭轉向,不知東西南北。今將這八風淺釋如下:

 

(一)稱:就是稱讚。人家稱讚你一聲,覺得比蜜還甜,心裏很舒服。

 

(二)譏:就是譏諷。人家諷刺你一句,就受不了,心裏就不舒服。

 

(三)苦:就是苦惱。受一點苦楚,就煩惱起來;一切苦來折磨你,看你受得了受不了。

 

(四)樂:就是快樂。受一點快樂,不要得意忘形;一切樂都是考驗,看你怎麼辦?

 

(五)利:就是利益。得到利益就高興,失去利益就悲哀,這是沒有定力的表現。

 

(六)衰:就是衰敗。無論遇到什麼艱難,要損失不計較,失敗不動心。

 

(七)毀:就是毀謗。有人毀謗你,說你的壞話,無所謂!應該處之泰然,自然風平浪靜。

 

(八)譽:就是榮譽。有人讚歎你,宣傳你的名望,仍要無動於衷,視功名猶如瓦上霜。

 

這八種風,是考驗「心」的法門,在逆境不動心,在順境也不動心。若是動心,就是修持不夠,沒有定力的功夫。若是不動心,便證明有功夫。但是不能自滿,自我宣傳:「八風也吹不動我,我的定力,猶如金剛一般的堅固。」這樣也不對。

 

在宋朝有位蘇東坡居士,他對佛學略有研究。雖然他禪定功夫還不夠,卻自覺定力到了相當程度。有一天,心血來潮,靈感而至,寫了一首偈頌:「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以為自己已開悟,所以請佛印禪師給印證,於是派遣侍者過江送到金山寺。老禪師一看,在原紙上寫上「放屁!放屁!」四個字,交給來人(侍者)帶回。蘇東坡一看,無明火有三丈高,大發雷霆,豈有此理!這是開悟的偈頌,怎說是放屁?於是過江來找佛印禪師算帳。

 

不料,來到金山寺的山門時,佛印禪師已在那裏等待他的光臨,就大笑地說:「好一位八風吹不動的蘇大學士,竟被屁風吹過江來,歡迎!歡迎!」(因為他們二人是老道友,時常開玩笑)蘇東坡滿肚子的火,剛要爆炸,被老禪師一說,覺得有理,於是承認自己定力不夠,乃向禪師頂禮謝罪。從此之後,不再說口頭禪了。

 

禪是行的,不是說的,能說不能行,無有是處。

 

修道人不可打妄語

 

在禪堂裏要循規蹈矩,不能標異現奇,不能自以為是,而不守禪堂的規矩。要知道禪堂是造聖人(開悟)的處所,不可以破壞道場,令人失去開悟的機會。這一點,凡是參加參禪的人,要特別注意,要嚴守戒律,不可放逸。

 

參禪的機會是很難得到,千萬不可錯過。現在大家共同來參禪,這乃因為往昔所種下的善根,才有今天的機緣。用功修道的人,遇到打禪七的良好機會,要把握開悟的時機,就是一分一秒的時間也不浪費。不可因為一時的快樂,而躲懶偷安。這樣會耽誤開悟的機會,又會墮落在三惡道。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我說:「莫待苦時方學道,三塗都是懶惰人。」所以要時時在用功,刻刻在精進。

 

在禪堂裏,將話頭放在心上,行也參話頭,坐也參話頭,參來參去,把話頭參透了,就見到本來真面目。為什麼?因為話頭能照破妄想。乃至於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哪會有時間去打妄想呢?

 

要曉得妄想就是妄語,對基本的五戒不守,為爭而打妄語,為貪而打妄語,為求而打妄語,為自私而打妄語,為自利而打妄語。打妄語就是騙人,自己做錯事不承認,還替自己辯護,有這種思想和行為,焉能修道?

 

人為什麼用功不進步?就因為妄語打的太多。打一句妄語,就有一百個妄想生起。這時,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穩,這是掉舉。不知如何是好,進也不知對不對?退也不知對不對?無所適從,很不如法。

 

真正修行人,處處守規矩,時時勤精進,絕對不打妄語,不去攀緣。希望大家不要向打妄語人學,更不要向不守規矩人學。這樣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受其害,這一點要謹慎,要小心。如果被傳染,後患無窮。真正修行人,不怕苦,不怕難,時刻認真在修行,不為外來境界動搖其心。參!參!參到水落石出,就是本地風光。

 

修道人要受苦

 

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們修道人為什麼要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餐,就為要了苦的緣故。苦了了,便是樂。福,有應享的福和不應享的福。應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來的代價,能夠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東西,坐好汽車,可以享受一番。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後,就消福了,而在福報的銀行就沒有存款了。

 

不應享的福,就是在本分之外求享受,由僥倖得來的福。好像強盜,搶人家的錢,自己享受,這是不講道理的享受,必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福報銀行的戶頭就透支了。應享的福,享完之後,就報銷了福,何況不應享的福,硬要勉強享受?這不但消福,而且還要虧本。因為這種關係,福不可享盡,享盡就沒有福了;苦可受盡,受盡則沒有苦。我們做人,要明白這種道理。在困難的環境中,歡喜接受逆境,這樣便無怨恨,也沒有不滿現實的心在作祟。

 

研究佛法的人,其思想和行為,與世俗人正好相反。世俗人是順著生死去造業,修道人是逆著生死來消業。無論在什麼境界上,處之泰然,心安理得,便不覺得苦。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至理名言。

 

現在講一個受苦的公案,作為參考。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名叫崇禎。他雖有皇帝的智慧,可是沒有皇帝的福報。為什麼?因為他的苦沒有受盡。他前生是個沙彌,因為未到受具足戒的時候,就死了,所以還是個小沙彌而已。他做沙彌的時候,凡是搬柴運水的苦工,都由他來做,任勞任怨。天天做苦工,來護持道場。

 

有一天,他到房頂修理屋瓦,不慎失足,墜地而死。師兄弟就去報告方丈和尚。老和尚知道前因後果,想成就小沙彌,替他了苦。於是乎,對大家宣布:「這個小沙彌,做事不小心跌死,對道場有很大的損失。因為他犯了侵損常住的過錯,要懲罰他。你們用馬來把他的屍體拖散為止,免得買棺材埋葬。」大家一聽方丈的話,不以為然。師兄弟們發惻隱之心,而不聽方丈的命令,因為不忍心這樣去做。於是共議:「我們是師兄弟,同修一場,應該把他安葬,不可用馬拖屍。」乃出錢買棺材安葬於荒山中。

 

這個小沙彌,因為替廟做苦工,積有功德,來生為人,做了皇帝,身為崇禎。可是只做了十六年的窮皇帝。他在位的時候,天下大亂,內有李自成造反,外有清兵侵境,沒有過一天好日子,都是在憂患煎迫中度日。這事是被好心的師兄弟害了他,使他的苦未能了盡。如果他們當時聽方丈的話,用馬拖屍,苦便了了,不會害得崇禎在煤山自縊,而為國殉難。

 

去妄心存真心

 

《華嚴經》上說: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你行佛心,就是佛;你行菩薩心,就是菩薩;你行緣覺心,就是緣覺;你行聲聞心,就是聲聞;你行天人心,就是天人;你行人心,就是人;你行阿修羅心,就是阿修羅;你行畜生心,就是畜生;你行餓鬼心,就是餓鬼;你行地獄心,就是地獄。所謂「十法界不離一念心。」由此可知,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心所造出來的。

 

有一首關於「心」的偈頌,說得很有道理:

 

三點如星佈,彎鉤似月牙;

披毛從此起,作佛也由它。

 

仔細研究之,說得很恰當。人在世上,要存正心,不可存邪心。什麼是正心?就是菩提心、平等心、大慈心、大悲心、憐愍心、布施心、慚愧心。什麼是邪心?就是自私心、自利心、嫉妒心、怨恨心、驕傲心、妄想心。我們修道的目的,就是去妄心存真心,也就是除邪心生正心。

 

我們一舉一動,要存正念,就是正知正見。存邪念,就是邪知邪見。有邪念的人,或者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將黑作白,將白作黑,顛倒是非,黑白不分。他所作所為,自己認為是對,結果造成罪業,要墮地獄,自己還不知道。因為這樣所以佛苦口婆心來規勸,不怕麻煩的一次又一次叮嚀:「不要走錯路!不要誤入歧途!」也就是告訴我們修道人,在道場中不可造惡業。所謂:「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

 

時時要戰戰兢兢,深省警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改善自己的習氣毛病,改善自己的惡劣行為,改善自己的聰明鬼、伶俐蟲。要把自己弄清楚,不可糊糊塗塗混日子,以盲引盲,互相欺騙。搞得世界烏煙瘴氣,令世界一天比一天危險,最後成了世界的末日,同歸於盡。

 

有正念的人,能引導世界的人,走向正大光明之路。人人有同情心,人人有互助心;你幫助我,我援助你,大家互相幫忙。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又可以說:「為善最樂」,你要發善心做善事,這種快樂,無言可形容。只有行善者,才能體會其中意味。各位不妨試試行善事的滋味如何?它有妙不可言的樂趣。千萬不要走黑暗彎曲的路,不但自己會有失足之憂,也會引人誤入歧途。所以心要正大光明,方能照破一切黑暗。

 

迷時師度,悟時自度

 

現在是打禪七(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五日)的時間,諸位時時刻刻要提起「話頭」;去參禪,去用功。修道人,要自己修行,不要依賴他人,更不要依賴師父。我們是打禪七,不是打師父七。這一點要弄清楚。

 

有人這樣的想:「師父在萬佛聖城的時候,我就用功修行。師父離開萬佛聖城,我就不認真修行。」這種思想,實在要不得。無論師父在不在萬佛聖城,都要勇猛精進的修行,貫徹始終,才有成就。否則,盡做表面的工作,那是自欺欺人的行為,永遠得不到解脫。

 

參話頭!就是參「念佛是誰?」念佛是誰?這要參!是哪一個?說是「我」在念佛,那麼,我死了,這個「我」又跑到什麼地方去?根本那不是「我」。這樣來說,沒有「我」了。既然沒有「我」,那麼,在還活著的時候,就不需要修行了?這是不正確的想法。應該怎樣?就是要參本來的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的面目,是什麼樣子?參明白了,就可開悟。

 

念佛是哪一個?時時刻刻在追究,分分秒秒不放鬆。其實用這種功夫,就是以毒攻毒的方法。念佛是誰?雖然也是一個念,但是用一念控制一切念,用這個妄想,停止一切妄想。制止到了極點的時候,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便能開悟。

 

什麼是開悟?就是真真實實認識自己是怎麼回事,證得空理,知道一切是虛妄,這是真知道。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這種境界,也就是「明心見性」的境界。所謂:「明心無難事,見性不知愁。」明心的人,什麼也不愁。所謂:「自古神仙無別法,廣生歡喜不生愁。」這是修道人的座右銘。

 

修道人,無論遇到順或逆的境界,皆不動心。若能有這樣的定力,那就不會被境界所轉,而能轉境界,這才是修道人的真功夫。所謂「泰山崩前而不驚,美色當前而不動。」男人見到西施那樣美的女人,當做骷髏觀,自然不動其心;女人見到潘安那樣英俊的男人,當做白骨觀,自然不動其心。否則,見到美女或俊男,心猿意馬,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若是這樣沒有定力,那就失去道業,多麼可惜!

 

今天我們聽了三步一拜兩位行者的來信,曉得他們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境界,有護法善神的保佑。所謂「感應道交」,他們誠心地拜,真心地念,於是乎感動了天龍八部,時刻在他們的身邊,處處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我們要將他們兩位做為借鏡,照照自己是怎麼回事?要迴光返照,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樣的清淨?這樣的光明?這樣有智慧?這樣不打妄想?

 

各位!聽經聞法,要自性自悟,自悟自度。不要依賴師父!要依賴自己。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相信自己的智慧,不要相信自己的愚癡,這一點是非常的重要。我們打禪七的目的,就是自性自度。六祖大師曾經說過:「迷時師度,悟時自度。」

 

我們現在參禪,應該分秒必爭,不可把寶貴的時光空過。所以在打禪七的時間,佛也不拜,過堂也不念供。為什麼?就是給大家專一用功的機會。多一分鐘參禪,便多一分鐘開悟。哪有時間去打閒岔?去充殼子?去開小會?若三三五五,講是講非,講些無意義的話,把開悟的時光,輕易放過,尚不自知。這樣的參禪,就是參八萬大劫,也沒有希望。在打禪七的時間,一定要老老實實去參!參「念佛是誰?」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這是開智慧的鑰匙。

 

參禪要克服痛關

 

今天是新年,我祝各位新年快樂。本來這是世間的風俗,我們出世的人,不應該再有這種習氣。可是,要知道我們大家還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和世間距離太遠,那麼,和人的距離也遠了。所以還是依世俗之禮,向你們說一句「新年快樂」。又說一首偈頌:

 

今逢一九八二年,十方聚會來參禪;

迴光返照觀自在,萬佛城中選聖賢。

 

新年是快樂,我們參禪,應該得到禪悅為食,以參禪作為飲食。真正參禪的人,吃飯或未吃飯?忘了。穿衣服或未穿衣服?忘了。睡覺或未睡覺?忘了。參到極點處,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和虛空合成一體,到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的境界。既然是這樣子,那麼,腿痛也不怕痛了,腰痠也不怕痠了,一切一切,都要用忍耐功夫來忍受著。既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那又有誰在痛呢?尤其是這種痛要過關,痛過去就不知痛。如果過不了關,便總是在痛中。若過了關,不但不知痛,而且非常自在,非常快樂。

 

「參禪」這一法門,沒有再比它更妙的,能得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古來參禪的人,可以連坐幾天,不起於座。那麼,他的腿痛不痛?當然痛啊!可是他能忍受著。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能受人所不能受的。他有一種勇猛精進的力量,只知向前進,不知向後退,所以才有成就。

 

參禪要有忍耐心,那是開悟的本錢。好像做生意一樣,有了本錢,生意才能發展,才有希望賺大錢。我們參禪,要克服痛關。通過痛關,過了關之後,光明大道就在眼前,直達明心見性的境界。沒有過關時,好像「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境界;過了關,好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我們參禪,要有「捨不了死,換不了生;捨不了假,換不了真;捨不了苦,得不了樂。」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功。

 

若能把困苦艱難的關打破,然後才能得到另外一種境界。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們要專一其心來參禪。各位注意!我們是來這裏參禪,而不是來這裏混光陰。要拿出真正的志願來參,拿出真正的忍耐來做。要知道世間的事,沒有不勞而獲的。沒有出力,而想得到代價,哪有這樣容易的事?那是癡人妄想,不可能的事。非得拿出真正的力量來,才能有所成就。新年大家都有新希望,希望今年開悟,希望大家向這個目標邁進,若不到開悟的境界,不停止參禪。

 

怎樣才夠資格參禪?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經過一番的鍛鍊,然後才會成功。參禪的法門,更不容易,要受多方面的辛苦和鍛鍊,才能上路。

 

凡是打禪七的人,最重要的是有忍耐心:自己不願做的事,要忍耐去做;受不了的苦,要忍耐去受。要有這種精神,才夠資格參禪。否則,一切免談。身在禪堂內,心在禪堂外,參到何時,亦是枉然,無有成就可言。

 

我們歡喜做的事情,更要努力去做,不要辜負來參加打禪七的初衷。既然心甘情願來受鍛鍊成金剛之體,那麼能受得了苦,更應該去受。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這一點,各位要特別注意。

 

一身病苦從何來?

 

法界佛教總會所屬法界佛教大學,組織亞洲區訪問團,到東南亞弘揚佛法。在未起程之前,我便知道會有種種的障礙,因為我到什麼地方弘法,一定會被人所嫉妒和障礙。為什麼?因為我太直,不會同流合污,所以遭人嫉妒。可是我有把握,邪不勝正,牛鬼蛇神,無能為患。

 

我有信心,佛菩薩時時護我的法。我所到之處,雖然遇到很大的障礙,可是不起作用,不會發生意外的問題,處處逢凶化吉,平安無事,這是蒙佛菩薩的加持。

 

我所到的地方,每天有很多患病的人,來求醫治。凡是患病的人,皆因業障深重。若是沒有業障,則不會生怪病。凡是來見我的人,都是生奇怪的病,中西醫皆束手無策,無法醫治的絕症。

 

生怪病的人,在過去生中,多數貪便宜,不肯吃虧;或者吝嗇成性,一毛不拔,不肯布施,救濟窮人,處處為自己著想,不為大家著想,時時自私自利,見利忘義,所以搞得業障一天比一天重,終於生了怪病。

 

還有,患怪病的人,在往昔曾毀謗三寶,甚至謗大乘經,所以墮落在地獄受苦。從地獄出來,再轉為畜生,或為飛禽、或為走獸。做完畜生,再轉做人,可是做人時,多數六根不全,有種種的缺陷,或是瞎子、或是聾子、或是啞吧、或是瘸子,總而言之,生理不健全。這類的人,在往昔造了惡業,所以今生受這種果報。

 

受這種果報的人,本應該生大懺悔心,多作功德事,才是對的。可惜他們不但不覺悟,而且愛財如命。求我治病,還想貪便宜,希望不要花錢,就能治好病。病好之後,很慷慨的封一個紅包,作為供養。紅包內只有一塊錢(新加坡或馬來西亞錢),或者兩塊錢,至多五塊錢,他們想在出家人身上找便宜。他們業障這樣的重,還想貪便宜,這是多麼的可憐!

 

我為什麼對各位說這件事呢?因為令各位提高警覺,謹慎小心,不可造惡業,在佛教裏不可誹謗三寶,不可謗大乘經,不可狐疑不修行,不可妄語欺騙人。如果造這種種的惡業,將來一定會墮落地獄。到時候,做師父是愛莫能助,無法援救。事先聲明,免得屆時埋怨師父不救你出地獄。

 

貪著境界會招魔

 

「參禪」這一法,要腳踏實地的參,埋頭苦幹的修,勇猛向前進,絕不向後退。有這種的恆心,才是真正的參禪人。在參禪時,用「忍耐心」來克服一切疼。腿痛不管它,腰痠不理它。要想開悟,就得忍耐。不能忍耐,就不能開悟。

 

這個忍,包括忍飢、忍渴、忍寒、忍痛,一切都要忍耐。若是能忍,就破除我執。若沒有一個我的執著,向內觀心,心也沒有了;向外觀形,形也沒有了;向遠觀一切物,物也沒有了。這時「內無身心、外無世界」,這就是一個空。

 

這個空,還不能執著它,如有一個空的存在,那還是一種執著。要把空也沒有了,才能與法界合而為一,與虛空沒有什麼分別。這種境界到了極點,就是一個定。在定中,不是糊糊塗塗的,而是明明白白的,所謂「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不是說,我坐禪有所企圖,貪著有個什麼境界現前。如果有這種妄想,便會招魔來擾亂。

 

在《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參禪的人,不能執著境界的存在,更不要貪著神通。若有貪著,便會走火入魔。也不要貪著虛妄的名利,否則會入旁門左道,成為魔王的眷屬,實在可怕之至!

 

我們參禪的人,應該要無著無貪,所以才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用金剛王寶劍(智慧)斬斷一切。好的境界不貪,壞的境界更不貪。千萬不要貪小小的境界,認為這是功夫,那會誤入歧途,不可不慎!

 

在打禪七的時間,把我忘了,把人忘了,把時間忘了,把空間忘了,所謂「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什麼也不執著,一切放下,這時候,便能進入四禪天的境界。

 

四禪天的境界

 

參禪參到忘人無我的境界,便到初禪「離生喜樂地」。在這階段,破了眾生的執著,而得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受用。在此定的境界上,呼吸停止,無呼無吸,不出不入,有一種特別的快樂。這種快樂,是妙不可言的。總之,這是一般人得不到的快樂。

 

二禪是「定生喜樂地」。在定中得到最大的歡喜。坐在那裏,不飲不食。脈搏也停止,等於死人一樣,可是還有意念,知道自己在靜坐。

 

三禪是「離喜妙樂地」。在定中離開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這種的歡喜,而得一種妙樂。這種妙樂,無法可形容出來,是微妙不可思議的。在此境界,把念頭也止住了,沒有意念。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

 

四禪是「捨念清淨地」。意念不但止住,而且也捨了。這時候,得到非常清淨、非常微妙的快樂。四禪的境界,還是凡夫的地位,尚未證果,不要以為了不起,此境界離證果尚有一段距離,應該努力去參,再接再厲去參,進一步才到「五不還天」的境界,那才是入聖人法性流。

 

有個無聞比丘,他參到四禪的境界,誤認為證了果位,所以到處宣傳,自己證了果。因為他對佛法不徹底了解的緣故,所以打妄語,最後墮於無間地獄。

 

參禪的祕訣

 

禪譯為「靜慮」,又為「思惟修」。思惟就是參;靜慮就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思惟修」就是教你提起話頭,念玆在玆,時刻不忘的意思。所謂「朝於斯,夕於斯」,在自己的自性上用功夫,不是向外馳求。凡是外來的境界,若是跟著它跑,便很容易走錯路。從自性生出的境界,才是真境界。這一點,希望各位要弄清楚。否則便上魔王的當,終於做他的眷屬。

 

靜慮這一法,要綿綿密密的用功,不要間斷。在用功的時候,好像母雞在孵蛋那樣的專心,又好像龍在養珠那樣的謹慎,又好像貓在捕鼠那樣的忍耐。參禪要有「堅、誠、恆」的心,不可有驕傲的心。不要以為我比誰都高,比誰都強。如有這種思想,那就是狂魔入體,功夫不會進步。

 

參禪的時候,不可打妄想。打妄想沒有真實的受用,浪費大好時光。參禪要有忍耐心、長遠心。參禪的祕訣,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極點,豁然貫通,明朗開悟。若沒有忍耐心,不能吃得苦,不能耐得勞,遇到境界,便投降了,這種行為最要不得,是參禪的大忌。

 

金剛王寶劍斬妄想

 

參「念佛是誰?」就是一把金剛王寶劍,能斬斷一切妄想,妄想是開悟的絆腳石。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初成正覺時,便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無不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為什麼不能成佛?就因為妄想執著,所以要破妄想執著。如何破法呢?就用「誰」字,向下鑿,鑿到水落石出,便是成功時。

 

參禪,就是參這個「念佛是誰?」時時刻刻在腦海中研究這個問題,不間斷地研究。時間一長,自然有消息。所謂「久坐有禪,久住有緣。」坐的時間久了,自然有禪。居住的時間久了,東鄰西舍,自然有緣分,情感融洽,和平相處。

 

參禪參到火候時,不但沒有妄想,而且脾氣小了,煩惱少了,人品高了,氣度也大了。這時候,智慧現前,明白是非,辨別善惡,把貪瞋癡清理得乾乾淨淨,只有戒定慧大放光明,照見五蘊皆空。

 

淨極光通達

 

參禪的功夫,是由忍耐中得來的,是從受苦中換來的。不是說,我參的腿痛,就向後退,遇著困難就要投降。這樣不會有相應處,必須要坐到極點,自有境界現前。

 

所謂「淨極光通達」,淨到極點,智慧光明便現出,通達宇宙,照天照地。這時候,沒有貢高我慢的心,沒有驕傲自大的心,沒有嫉妒他人的心,也沒有障礙他人的心。看大地的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這時,智慧時時現前,愚癡時時減少,心明如鏡,光明普照,無拘無束,無罣無礙。

 

在禪堂裏是修「戒、定、慧」三無漏學。在禪堂不講話,沒有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把口造四惡的門關上了。在禪堂專一其心參話頭,不生貪念、不生瞋念、不生癡念,把意造三惡的門關上了。在禪堂靜坐不動,不會殺生、不會偷盜、不會邪淫,把身造三惡的門關上了。這時候,五戒十善具足。行住坐臥,都修習定。定力具足,慧力現前,所以才說「淨極光通達」。淨極,就是定;光通達,就是慧。

 

修行如何開智慧?

 

為什麼要修行?因為愚癡,盡做顛倒事,在輪迴中受苦,不得自在。因為求智慧,所以要修行。有了智慧才不會被魔境所轉,也不會認賊作子,更不會一邊修行,一邊起貪心,能認識清清楚楚。因為有擇法眼,何者是正法,何者是邪法,一目了然,不會有魚目混珠的現象。

 

怎樣能開智慧?唯一的辦法,就是參禪打坐,可以轉識成智;或者誦〈楞嚴咒〉,這是開智慧的咒;或誦《楞嚴經》,那是開悟的經,開悟之後,智慧現前。或研究三藏十二部經典,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出乎意料之外

 

這次到東南亞弘法,見到許多人有奇奇怪怪的病,又見許多奇奇怪怪的事。以前我沒有注意,想不到居然有假冒喇嘛,利用下蠱的手段,來控制護法。真令我驚奇!這真是末法時代,才有妖魔鬼怪到處作祟。

 

這次在馬來西亞,遇到很多怪疾怪事,說起來真令人痛心!冒牌喇嘛想控制信徒,用一種蠱毒,下在護法人的身上,令受害者生一種怪病。假冒喇嘛們便從中控制善男信女。這種行為,壞到極點,將來的果報,真不堪設想。

 

以前我知道加拿大有個馬田喇嘛,他的行為很不正當。想不到在亞洲竟然還有這樣多玩弄邪術的人。不但在亞洲有這種假冒的佛教徒,恐怕在美洲也一樣有的。現在美國有奇奇怪怪的病發生,也許與他們有關係吧!

 

世界的人類,還不覺悟,迷迷糊糊覺得密宗有什麼妙法,可以即身成佛。想走捷徑的人,以為學習密宗之法,便會很快得到利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今天本來不願講這些不道德的事,但是我不能不說。為什麼?因為恐怕有人以盲引盲,誤入歧途。所以才說一說,供諸位作為參考。

 

古德經驗之談

 

性定魔伏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

 

我們為什麼不滿現實?不滿環境?因為性沒有定,所以向外馳求,到處去尋找。這是貪心在作怪,若是沒有貪心,什麼也不求,什麼也不找了。這時候,心平氣和,天天是快樂。如果事事不知足,這樣也不滿足,那樣也不滿足,便妄想紛飛,總覺得不夠。這樣就發生種種苦惱。

 

性若是定了,無論遇到什麼魔,都能降伏,這時天天都是快樂,這種快樂,不是從外邊來的,而是從自性發生的。如果不打妄念,不管到什麼地方去,都是平安無災難。所以這兩句偈頌,是古德經驗之談,身臨其境,親自體會出來的箴言。

 

世界佛教的中心

 

萬佛聖城是西方佛教最完整的一個道場,是最用功的道場,也是最修行的道場。凡是來萬佛聖城修行的人,都要有德行。沒有德行的人,在萬佛聖城是住不了的。萬佛聖城可以說是世界佛教的中心。佛教在亞洲是末法時代,可是在美洲是正法時代。所以處處要遵照佛制修行,做為世界佛教徒的榜樣。

 

在城裏弟子恢復佛在世的規律,「時時搭衣,日中一食,夜不倒單,持銀錢戒。」凡是佛所立的戒律,萬佛聖城的比丘和比丘尼一律遵守不犯,嚴守戒律,注重威儀,現出家人相。這樣才能令佛教復興,發揚光大。

 

修道修的是什麼?

 

打禪七!打禪七!萬佛聖城的禪七是不休息的,拼命用功,努力參禪。這是用來考驗參禪人的功夫,究竟到了何等程度。大家要拿出真功夫來參禪,才能證得真實的境界。

 

在禪堂參禪的人,不要躲懶偷安,貪圖便宜。要曉得那是欺騙自己的行為。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這是至理名言。有人認為是佔了便宜,實際是吃了大虧。為什麼?好像到了寶山,空手而歸,一無所得,多麼可惜!

 

用功的人,處處要吃苦,時時要耐勞,絕對不找小便宜。修行尚且貪便宜,何況做其他的事。可想而知,這一類的人,可以說是德中之賊,修行之敗類,叫人痛心。這種人,不會有發展,更不會有成就。

 

凡是參加這個禪七的人,在無量劫以來,都是躲懶偷安,所以沒有成就。到今天還是這樣,習氣不改,毛病不除。等到什麼時候,才能了生脫死?恐怕遙遠無期吧!

 

各位!要痛下針砭,不要隨著性情去躲懶偷安。在這樣好的道場中,再不努力修行,那是不堪造就,我也無能為力了。希望各位好好修行了生脫死的法門──參禪。

 

參禪好像龍養珠、貓捕鼠、雞孵蛋那樣專一其心,絕無二念,要那樣來用功。用功的人,時時刻刻拿起金剛寶劍(智慧劍),觀照功夫,看參禪這一念,是不是在用功?還是在打妄想?如果在打妄想,即時把這個念收回來。這叫「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我們每個人,都有妄想,不過有輕重之分。若沒有妄想,那麼真正的智慧,必定現前。就因為我們從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所造的業不同,所以妄想也不同。業重妄想多,業輕妄想少,成為正比例。妄想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從無量劫所造的業那裏來的,也是被業風所吹,就起了妄想。

 

妄想好像大海,本來是風平浪靜。一旦風起,則興起波浪。波浪是從風那裏來的,所以要把業風平靜。業風平,妄想便少了。怎樣平業風?就是不造惡業。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切妄想的波浪不起,智慧自然現前。智慧現前,能破一切無明妄想。這時,一切習氣毛病都改了。

 

我們修道修什麼?就是改習氣毛病。習氣毛病不改,永遠不會和道相應。習氣毛病一改,才能與道合一、與真合一、與覺合一。所以修道人,要時時刻刻注意改良習氣毛病。

 

從什麼地方來注意?先從衣食住行著手。所穿的衣服,不必太講究,清潔整齊就可以了。如果貪美食、貪味道,那就是習氣沒有除。所住的房子,不要住豪華大廈,能擋風擋雨就可以了。如果貪圖住得舒服,睡得舒服,那就是習氣沒有除。行的問題,古時人是安步當車,現在人是汽車代步。這是因為交通方便,但不要坐名貴的車。假如仍有這種思想,那就是習氣沒有除。

 

衣食住行的習氣,都能改變,這才是無心道人。在禪堂參禪的人,都是無心道人,無心道人若是用心,那就錯了,我們要學的是無心道人。

 

要供養無心道人

 

《四十二章經》上說:

 

供養一百個惡人,不如供養一個善人。

供養一千個善人。不如供養一個受五戒的人。

供養一萬個受五戒的人,不如供養一位出家人。

供養十萬個出家人,不如供養一位證初果聖人。

供養百萬個初果聖人,不如供養一位證二果聖人。

供養千萬個二果聖人,不如供養一位證三果聖人。

供養萬萬個三果聖人,不如供養一位證四果羅漢。

供養四果羅漢的功德,不如供養一位無修無證的智者(無心道人)。

 

由此可知,供養無心道人的功德,是無可限量。

 

我們在禪堂參禪,一定要用功,完成使命,達到悟的境界,才不負眾望。否則把大好時光空過,不但對不起自己所發的心願,也辜負師長之期望。這一點,希望各位深深反省一下,檢討這次禪七所得到的是些什麼?

 

在美弘法如火中栽蓮

 

在這個國家(美國)弘揚佛法,是很不容易的。好像火中栽蓮一樣,又好像登天那樣難。雖然是這樣的困難,可是我用最大的忍耐心,來到這個國家開拓佛教的新大陸,令佛法在這個國家紮下根去,蓬勃生長。

 

記得我在三十歲以前,誰也不認識我,誰也不知道我。所到之處,也沒有人注意我。雖然在年輕時,我曾於母親的墓前守孝三年,但那是在家時的事,有很多人曉得這件事。可是出家之後,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我到處都是韜光養晦,因為我沒有什麼光,所以無人注意我。不像現在年紀輕輕的人,愛出風頭,搞名搞利,我和這些人完全相反。

 

三十歲以後,來到香港,自己建築一所小房子,在那兒用功修行。過著「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隱居生活。在香港隱居了十多年,來到美國,最初六年,無人知曉,靜心修道。

 

一九六八年以後,漸漸有人知道我在三藩市弘揚佛法,傳習禪理。這時,有人來聽法,有人來修道,開始有美國人出家,受具足戒,成為美國人真正出家為僧尼的先河。

 

令人驚奇的怪事

 

這次到亞洲弘法,有那樣多人來聽佛法,並不是我講的好,而是我講的真。我是不講假話的,處處往真的地方去做。直言直行,不用任何手段來待人接物。我要說的話,不管在什麼地方我都要說,我也不怕得罪人。我不要說的話,在什麼地方我也不說,絕對不打妄語,不欺騙他人。

 

大概是因為我是從美國去的,所以才有這樣熱烈的反應。有很多人,特意來聽我講法。雖然來聽,可是多數是抱著瞻望的態度來聽。我所講的經,用通俗道理來講,令一般人都能接受,絕對不講令人聽不懂的哲理,這是我講經說法的一貫的宗旨。

 

這次到亞洲,得到很多經驗。以前我對喇嘛的印象很好,以為他們也是修道人。對於其他僧侶的印象更好,以為他們嚴守戒律,保持原始佛教的作風,沒有變質。想不到他們沒有慈悲心,所行所作,違背佛制。不但有些冒充喇嘛會向人下蠱,利用卑鄙手段來害人,就是某些似是而非的佛教徒,也採用這種手段來迷惑人,令人失去本性,受其控制。我覺得很驚奇!這種傷天害理的事,竟然發生在救人濟世的佛教中,實在令人不敢相信,可是事實擺在眼前,不能不信。

 

人人想學密法,本來欲得利益,想不到反受其害。所以學佛法,要學正知正見的大乘法,不可學邪知邪見的法。稍有不慎,便容易落在邪見坑裏,被邪人所迷惑,這是末法現象的特徵。身為佛教徒的我,看到這種不良的現象,非常痛心。所以我們今後對冒牌喇嘛和假佛教徒,本著「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不要以為他們有什麼法術?有什麼道業?這一點,要特別小心,免受其害。

 

我們在因地的時候,不種惡因,將來就不會結惡果。要種清淨的因,時時一心向道,不生半點染污心。時時循規蹈矩,不調皮,不搗亂,將來一定會結清淨的果。

 

若現在於因地時,不守規矩,將來到果地時,一定痛苦無邊,受盡苦的果報。各位!我對你們說的話,都是真實語,絕非戲論。不要當作耳邊風,吹過去就算了。

 

修道不可錯因果

 

這麼多年來,有些人修道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可是還糊塗不清醒,不懂因果,也不怕因果,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所以,修道要特別謹慎,不要錯因果。錯了因果,鑄成大錯,後悔莫及,所謂:

 

一失足便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因果是絲毫不爽,錯了因果,「差之絲毫,謬之千里。」所以對因果不可以不謹慎,不可以不小心。

 

各位注意!不要一面修行,一面打妄想,放不下世俗的享受,要認清楚自己是做什麼的?如果天天打些邋遢的妄想,必會錯因果,將來一定墮地獄。並不是嚇唬你們,而是實實在在的情形。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所謂「善一夥,惡一群,什麼人找什麼人。」的的確確是這樣的情形。世上的人,各從其類。讀書的人和讀書人做朋友,種田的人和種田人做朋友,乃至於做生意的人、做官的人、做工的人,互相為好友,彼此往來,聚集在一起,感情融洽,互惠互助。即使是畜生,也是這樣;馬和馬在一起,牛和牛在一起,羊和羊在一起,豬和豬在一起,和睦相處。

 

我們人為萬物之靈,智慧比較高,畜生的智慧比較低。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因為畜生經過閻羅王化學工廠(輪迴)的淘汰,其靈性被分開了,所以只有小部分的、不完整的靈性存在,所以畜生的智慧比較低。

 

有人發問:「怎樣把靈性分開呢?」譬如有一個人,他因為業障深重,所以轉為畜生。雖然是畜生,可是不一定為一個畜生,甚至為十個或者二十個(轉高等畜生為一身,轉低等畜生為多身)。這樣便把智慧分開為許多分,所以智慧越分越低。

 

畜生都是有貪心的,無明很重,剛強好鬥。好像雞狗,雖然物以群分,但是牠有鬥爭的思想。兩隻雞相遇,必定戰鬥;兩隻狗相遇,必定打架。這是為什麼呢?就因為食物,而起慳貪、捨不得。這就是前生為人時,那種自私自利的習氣未除,所以做畜生的時候,這種自私自利的心,仍然存在。

 

我們學佛法,就是要消除自私自利的思想,一切不要為自己打算,要以大眾的利益為前提;再能無所求,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時候,什麼也不求,順其自然,行所無事,達到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萬佛聖城六大宗旨)的境界。世界人類都有這種思想,一定和平相處,絕無戰爭。這時候,人人注重道德,不會做虧德的事。不注重道德的人,也會做有德行的事。所謂「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我們在這世界上,人人一定要安分守己,奉公守法,努力修道,完成使命。

 

世界為何有戰爭

 

因為人人有貪心,貪而無厭。貪得則喜,貪不得則瞋。因瞋而愚癡,因愚癡而戰爭,這是發生戰爭的根本原因。非得斬草除根,天下才能太平。如何除根呢?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

 

我們和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不爭、不貪、不求,在這種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快樂,真正的明白。不明白的人,在這世間同流合污,人在求名求利,我也求名求利。人人有這種你爭我奪的思想,這世界焉能沒有戰爭?

 

要真正瞭解這個世界,不是個平安的世界,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核子戰爭,人類的生命和財產一掃而光。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為什麼教我們對境界要看破,要放下呢?因為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就會得到自在。

 

要想不發生核子戰爭,非得人人改惡向善,去邪心、存真心,不貪、不瞋、不癡。對一切的人,要有「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人人能如此,世界的危機,才可以解除。否則的話,終有一天會爆發;而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終將會同歸於盡。所謂「劫數難逃」,眾生業力所感,真正到了壞劫的時期。目前的時局,真令人不寒而慄,有談虎色變之感。

 

萬佛聖城中選聖賢

 

我們現在參禪,是為開智慧,不是為爭第一。有人想:「哦!我的功夫了不得!我在西方人中是最用功的修行者。」有這種思想的人,必是貢高我慢大愚癡的人。在佛教裏不允許有這種思想行為存在,佛教是讓而不爭,要曉得參禪是為開悟而參,不是為我慢而參。在禪堂裏要往真善美來參,「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臥不離家。」

 

真正修道人,不見人之過。不要做鏡子,專照人家不照己。為什麼?因為它只能向外照,不能迴光返照。我們參禪人,要迴光反照照自己。所以我在前天新年時,說一偈頌:

 

今逢一九八二年,十方聚會來參禪,

迴光返照觀自在,萬佛城中選聖賢。

 

參禪要迴光返照,不向外馳求,看看自己在不在?在,就是沒有打妄想;不在,就是在打妄想。如果不打妄想,那就自在,這是很簡單的道理。誰能迴光返照,誰就能自在,誰就能入聖賢之選,入聖賢之流。可是要拿出真功夫來,不是口頭上說。畫餅不能充飢,說食不能充飽。還是要腳踏實地去修行,拼命去參!參!參!參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自然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們都有成佛的希望,可是背覺合塵,回不了家,也就是回不去常寂光淨土,所以在這娑婆世界流浪生死,不得出離。

 

修行如同做生意

 

我們在今生做點善事,來生就富貴;今生做點惡事,來生就貧賤。好像做生意一樣,會做生意的人就賺錢;不會做生意的人,就賠本。多作善功德,就賺錢;多造罪孽過,就賠本。這是因果律,萬古不變的定律。

 

我們從無始劫以來,有時賺錢,有時賠本。賺一點錢時,就心滿意足,不肯努力再經營,慢慢便賠本了。在賠本時,又兢兢業業來做生意,久而久之又賺錢了,如是周而復始,在這種情形之下流轉不已!所以不能了生脫死,跳出輪迴之外。這是說在好的時候,不肯修行,所謂「富貴學道難」;在艱難困苦的時候,才知修行。

 

所謂「前生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生苦。」這種道理和做生意一樣。一般人,只知做小本錢的生意,不知做大資本的生意。為什麼?第一資本(善根)不夠,第二經驗(智慧)不足,所以沒有大發展。什麼是大生意?就是出離三界的生死大事。

 

各位!想一想,這種生死問題怎麼辦?怎樣能斷生死的長流,停止輪迴的波浪?唯一辦法,趕快來到萬佛聖城參禪。以這個法門,就能斷絕生死長流的波浪。

 

參禪的人,想得開,放得下,才有進步。如果看不破,放不下,那就有苦惱。有了苦惱,就到輪迴中受生死。若是把生死的苦都忘了,與道相違背,則辜負參加參禪的初衷。

 

糊塗生命糊塗人

 

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步驟,人有「生、老、病、死」四個過程,事有「生、住、異、滅」四個階段。

 

「劫」代表時間的單位,一增一減為一劫。增劫的計算,從人壽十歲開始,每一百年,增加一歲,身高增加一寸,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為止。減劫的計算,從人壽八萬四千歲開始,每一百年,減去一歲,身高減去一寸,減到人壽十歲為止,這叫一劫。一千個劫為小劫,二十個小劫為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

 

世界「成」的時候,有二十個小劫;「住」的時候,有二十個小劫;「壞」的時候,有二十個小劫;「空」的時候,有二十個小劫。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共有八十個小劫,是為一大劫。大劫的時間是很長,不是我們凡夫的智慧所能想像得到的。

 

人的壽命,到二十歲時,代表「成」劫;到四十歲時,代表「住」劫;到六十歲時,代表「壞」劫;到八十歲時,代表「空」劫。二十歲以前,是生長知識的時期;四十歲以前,是發展事業的時期;六十歲以前,是病老的時期;八十歲以前,是死亡的時期。

 

物的生住異滅的道理,亦復如是。由因緣而「生」,由因緣而滅,中間經過「住」期和「異」期。物成之後,經過一段住的時期,慢慢變異而起化學作用,又慢慢消「滅」了,這是必然的現象,所謂「無常」,是自然的定律。

 

在這種情形之下,真正能明白的人不太多,真正能修行的人也不多,大多數是在這裏糊里糊塗混光陰。由生那一天起,到死那一天為止,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一生就胡混過去,人類都是這樣,迷迷糊糊把光陰混過去了。

 

我們要尋找光明的道路,才知道我從什麼地方來的?我到什麼地方去?把來的路和去的路,弄明白了,才算不是糊塗人;否則就是糊塗人。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莫如不來亦不去,亦無糊塗亦無悲。

 

我們被業所牽,所謂「業不由己」,而生到這世上來還報。因為在往昔所造的業不同,所以今生就受不同的報,所謂「業網交織」。因為種種因緣和種種境界,而造成人的糊塗生命。但人還不知道,總覺得活在世上滿有意思,也不去想辦法了生脫死,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人死只有業隨身

 

從前有位最富有的人,他一生最歡喜珠寶和金銀,可以說「珠寶滿倉庫,金銀堆成山。」成為世界第一大富翁。因為他最歡喜金銀珠寶,所以他的大兒子,名叫鑽石,二兒子名叫金子,三兒子名叫銀子,小兒子則名叫業障,不知為什麼緣故。

 

他一生愛錢如命,吝嗇成性,不肯布施去救濟窮人。自己享受,天天美食,大魚大肉填肚子。可是吃來吃去,腦滿腸肥,成為大肚子,於是乎便患了高血壓,不久就中風(腦溢血),半身不遂,行動不便,臥床不起。可是他捨不得花錢請護士照顧,所以想叫自己四個兒子輪班侍候。這樣既省錢又得天倫之樂,不料大兒子、二兒子以及三兒子皆反對,只有小兒子細心照料。不久,小兒子也罷工,不管他了。

 

這位最富有的人,就這麼一氣之下,病勢就加重了,到奄奄一息的時候。他又想,我自己到陰間去,無人作伴,這太寂寞了。於是想叫大兒子陪他去,乃喚大兒子到病床前,說:「鑽石!我快要死了,感覺一個人太寂寞,你能不能陪爸爸一起去死呢?」大兒子一聽,便皺眉頭地說:「爸爸您老糊塗了,我怎能陪您去死呢?」說完揚長而去。

 

他又喚二兒子到病床前,便說:「金子!爸爸對你很好,很疼愛你,我現在快要死了,你可不可以陪伴我死呢?」二兒子一聽,把眼睛一瞪的說:「豈有此理!要死就快點死,不要發神經!」乃怒氣沖沖的走了。

 

他又喚三兒子到病床前,便說:「銀子!我對你不錯,你所要求的事,爸爸皆滿你的願。今天爸爸要死了,希望你陪爸爸一起去死。」三兒子一聽,大發雷霆的吼叫:「你這個老東西!我應該把你打死,免得作怪。」說完之後,轉身就走,還狠狠地說:「你真應該死!」

 

這時,無有餘策,這個富有的人,便很悲哀地痛哭流涕向小兒子說:「業障!我雖然不愛你,可是你是我的小兒子,你願不願意跟著我去死?」小兒子不加考慮,很慷慨地說:「我願意陪爸爸一起去死,您到什麼地方去?我跟您到什麼地方去,免得爸爸一個人太寂寞。」富人一聽,心裏很舒服,兩眼一閉,兩腿一伸,到閻王殿去報到,結束一生。

 

這個公案,警惕世人,不要貪戀紅塵,無常轉瞬即至。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

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弱病老。

任你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

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人生在世,莫待老來方學道,試看那些孤墳,盡是少年人。不要留戀世間的五欲(財、色、名、食、睡)之樂。所謂「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好像這個富有的人臨死時,金銀珠寶帶不去,只有業障陪他去,這是最好的證明。

 

我們要趕快覺悟,發菩提心,修無上道,才能了生脫死,沒有白來這世界一趟,不要再糊塗一輩子。切記這兩句話,把它作為座右銘:

 

見事省事出世間,

見事迷事墮沉淪。

 

有首偈頌,說的道理很正確,今天不妨說出來作為參考,仔細的研究,有一番哲理在其中。是這樣說的:

 

魚在水裏躍,人在世上鬧;

不知為善德,虧心把孽造。

金銀堆成山,閉眼全都撂;

空手見閻王,愧心把淚掉。

 

業和情

 

六道輪迴,就是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按照業的輕重和情的深淺來判斷。所謂「業重情迷」,這種人死後墮地獄。所謂「業深情癡」,這種人死後作餓鬼。所謂「業重情濃」,這種人死後轉畜生。業越輕,情越淺,便往生於三善道。到「業盡情空」的時候,便是聖人。

 

業重,就是時時刻刻存著邪知邪見,不怕因果,見利忘義,做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迷,就是遇到感情,沒有智慧,便著迷了。所謂「理智控制不住感情」,任其發展,便鑄成大錯。這類眾生,將墮落在地獄裏。這種業太重的人,就是佛菩薩來耳提面命,來教化勸說,他也不會聽的。真理他不聽,只信邪理,這一類的眾生,雖然做人,可是無藥可救。

 

業深情癡的眾生,他的業障雖然很深,但是沒有那樣的重。遇到感情便糊塗了,分別不出是道、不是道?是法、不是法?境界一來,便隨著境界轉了,轉到什麼地方去呢?轉到餓鬼道去,到那時候,悔已晚矣!

 

業重情濃,業障雖重,猶比入餓鬼道者較輕點;情感雖濃,還比入餓鬼道者較淺一點;這種人,將來轉為畜生,受各種不同的痛苦,其苦不堪設想。

 

「業」是一種最公平的懲罰,墮落不墮落,乃由感情來分別。只知有情,不知有智這種人,將來一定墮落在三惡道中,這是毫無疑問的。你存什麼心,就到什麼道中去。修道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明眼善知識一看便知,將來他會墮落在哪一道中受生。

 

凡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業障。障礙你不能上昇,乃至障礙你出不了三界。凡是對著境界而生出執著,就是情感。見到境界,便生執著,這皆是情感的作用。諸位要深自警惕,不要被情感所牽而不能出離,當知「一失足便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盼共勉之!

 

眾生教、人教、心教

 

剛才教授講:「世界的宗教,有獨神教、多神教、全神教。」但是沒有講無神教,也沒有講有神教。何謂神?聰明正直謂之神。什麼是佛?佛是位覺悟者。誰能大公無私,誰就是神。誰能有大智慧,誰就是佛。

 

神不是獨神,佛不是獨佛,神、佛是最民主的,誰都有資格作神佛。好像民主的國家,人人皆可當選為總統,可是要有才能,才會被選為總統,替老百姓服務。有人說:「天主才是真神。」這種說法,不合邏輯,單單一個天主,他能做些什麼事情呢?所以,我們要把神教變成民主作風,人人可以成神;把佛教變成民主思想,人人可以成佛。絕對不要那樣的獨裁,也不要那樣的專制。

 

宗教不應該用強迫的手段,來威脅或利誘人信教,應該用感化力勸導人信教。要出於自然,心甘情願來信教,那才是真信。若勉強來信,或用感情來信,那是假信,可能另有企圖。世界各國的憲法,都規定「有信仰自由」這一條。人民信仰宗教自由,政府絕對不干涉。

 

宗教自由,不是把人綁上,強迫信教;也不是把人囚在監獄,命令信教。「你只可以信我的宗教,不可以信其他的宗教。」這就等於把人綁上一樣,沒有信仰自由。各人有各人的信仰因緣,中間有許多因素,多數是環境所造成,或者因為某一種因素所造成的。信仰應該比較自然,不可用強迫手段逼著人信仰某宗教。如有這種行為,那和所傳的教義便相違背,不但不能給信徒快樂,反而增加愁腸,統統失掉傳教的意義。

 

我所講的佛教,不是像印度所講的佛教,也不像中國所講的佛教,更不像日本、泰國、緬甸等國家所講的佛教。為什麼?因為我所講的佛教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佛教。《華嚴經》的境界,就是盡虛空遍法界,圓融無礙的境界。佛陀曾經說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人人皆有作佛的資格,不管信佛不信佛,將來都可成佛。由此可證,佛教不是獨裁的宗教,而是民主的宗教。

 

佛教絕對沒有這種思想:「只有我一個人才可以成佛,你們凡夫俗子,只有給我做奴隸的資格。」佛說:「沒有一個人不可以成佛,不但人可以成佛,就是所有的眾生,皆可成佛。」這種思想,多麼的民主;其他宗教,望塵莫及。

 

有人說:「我不願成佛,所以我不信佛。」你不信佛,不願成佛,那是暫時的問題,將來你自己也做不了主。為什麼?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譬如今天想吃這種東西,到了明天,你的胃口有改變了,又想吃另外一種味道的東西。同是一個人,為什麼今天想吃這個,明天想吃那個?這是最簡單的比喻。對於衣食住行四大項,尚有很多的改變。何況信仰宗教,更有改變的可能。

 

有人說:「我皈依三寶,我永遠信佛。」要知道,出家人也會還俗的,現在這種人大有人在,這不是改變嗎?信佛之後,又不信佛,去信天主教或基督教。信佛教尚能改換,那麼若信其他的教,誰能保證他不會改信佛教?這一生是這樣,來生更沒有把握。你能保證今生不信天主教,不信基督教,來生能保證或不能保證呢?我相信你絕對做不得主,你若能做得主的話,那你就不會死了。

 

就因為你做不得主的緣故,所以不管怎樣有學問,怎樣有財富,到時候都會死的。一切改變了,一切環境又不同了。你今生不信佛,到來生會信佛。來生不信佛,再來生會信佛。總而言之,你終會信佛的。

 

有人說:「我不相信有來生!」你不相信有來生,那就無話可說。你覺得人死了,什麼也沒有,沒有輪迴、因果和報應。愛做什麼就做什麼,甚至殺人放火,只要對自己有好處,都可以做。為什麼?因為沒有來生,不受果報。那麼,就能隨心所欲,胡作非為。但那是不行的,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到頭總有報,不是不報,只因時候未到。既然知道有報,就要行善止惡。果報各有不同,或在今生報,或在來生報,乃至多生報。總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麥得麥,種稻得稻,種什麼因,便得什麼果,因果是絲毫不爽的。

 

我所講的佛教,包括一切,所謂「盡虛空,遍法界」。誰能跑出法界外,誰就不用信佛;誰能跑出虛空外,我就不把他算作佛教徒,如果不能跑出虛空法界之外,那就是佛教徒,這是我講佛教的宗旨。當然,有些人聽了之後,覺得這種理論不順耳。但是久而久之,就認為是對的。為什麼?因為我不和任何宗教分家,分門別戶。

 

我把所有的宗教,合併為一家,所以我把佛教叫做「眾生教」。因為誰也跑不出虛空法界外,誰都是眾生,所以佛教乃是眾生所學之教。我又把佛教改為「人教」,因為所有的人,都有作佛的資格。只要專一來修行,最後會成佛。我又把佛教改名為「心教」,因為人人有心,修行是去妄心、存真心。有妄心是凡夫,有真心是佛。所謂「十法界不離一念心」,這一念心就是真心。

 

宗教本來是沒有的,因為宗教只為對治人的病。人的病,就是貪瞋癡,宗教就是戒定慧。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貪瞋癡是絕症,戒定慧是特效藥,有藥到病除的奇效。

 

宗教越多,人的自私心就越大。這個宗教說:「我的宗教最好。」那個宗教說:「我的宗教最真。」又有宗教說:「我的宗教最偉大。」又有宗教說:「我的宗教最無上。」沒有一個宗教說:「我的宗教是最壞的。」大家都用一個最好的名詞來自我宣傳。外表是好的名詞,內容好不好?不得而知,恐怕有問題吧?我們要學真正的宗教,不要互相誹謗,也不要彼此攻擊,要和平相處,勸人向善,改邪歸正,這才是宗教的使命。不要為拉信徒,而不擇手段,那是卑鄙的行為。

 

我所信的教,不是一定好的,可是我願意信它。因為佛教是開智慧的教。為什麼說它不好?你看!所有的人,並不是都是好人。我把不好的人包括在佛教裏,所以佛教也有不好的。佛教像是虛空,能包括所有無量世界,哪個世界沒有廁所?如果沒有廁所,怎能成世界?所謂「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極。」好是從壞處形容出來的;壞是從好處比較出來的。好的極處便該壞了,壞到極處便該好了,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是必然的變化。

 

我們要明白真實的道理,那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們本有的智慧。有智慧的人,不會說糊塗的話,糊塗人不會說有智慧的話。有道德的人,不說虧德的話;無道德的人,不說有德的話。為什麼?關鍵在智和愚的分別。所以我們研究宗教,要實事求是,不可意氣用事,甚至引起宗教戰爭。

 

教授又說:「有種宗教,引發戰爭。」那不是宗教之錯,而是宗教徒之過。他們不明宗教的宗旨,反而感情用事,引起爭論,發生戰爭。所謂:「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德,不明道德。」這話說的道理很不錯。

上一篇(十法界不離一念心) 回目錄 下一篇(宣化上人開示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