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法師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閱讀尺

虛雲和尚法匯 書問

虛雲和尚法匯書問
鼓山門下弟子順德岑學呂寬賢編輯

上林主席書

複邵武雙泉寺沿山上人問楞嚴第六征心文非知不知義

複觀本首座

複蓮花山濟善上人

複藏經會籌備諸公書

又代觀本法師複圓淨居士書

複岐山海清大師關中書

複鼎湖山巽海上座

複新架坡普陀寺轉道和尚

複韜公老法師

陶冶公居士

陶冶公居士十二問

複圓瑛法師

複雲南圓通寺自性宏淨二和尚

複郭涵齋寬慧居士

複遠峰(在滇還俗)

揚州鄧契一居士問念佛

居士竹村寬禪說性

複大溈山寶生和尚

複慧融和尚

複昆明孫樂佛海居士

陳殊賢居士

致鼓山盛慧複騰二長老書

複潮州開元寺書

複湖南佛教居士林書

複孫語默書

居士問法書

致倓虛法師函

答顧德谷任肇聰二居士問

致馬來亞麻坡劉寬正居士函三則

複星洲卓義成居士

致南洋麻坡劉寬簪居士函二則

致越南宣聖法師函五則

上林主席書

衲遵召來渝。主持法會。現已依法啟經。又蒙賜以多珍。除在佛前回向之外。並普結眾緣。本當趨府面謝。以修法期中。不便離壇。祗得在佛前祝願消災延壽。國運昌隆。以副盛意。現前未能民安國泰。固敵人之罪。而人心不古。同業所感。亦其原因也。主席遠見及此。發起修法息災。超薦亡者。用心之誠。人天普照。衲無德。恐負重望。茲慈雲寺壇場設施。幸能如法。僧眾修持。亦甚誠懇。開壇之時。聞已佈告禁屠。開壇後閱諸報章。則禁屠未得切實執行。嘗問負責之人。則雲因有種種關係。事非單純。勢難禁盡。衲甚感不安。且主席倡起斯會。為護國息災。衲之呈請施行五事。亦非為自己利益。想主席必能洞悉。若單拜四十九天大悲懺。仍不足以裨補於實際。非但有負主席之發心。人民之期望。衲亦不願為徒托虛名之事也。此次主席代表。暨各長官。均蒞壇拈香。待二期畢。當赴華岩主持壇場。想亦必能如法也。主席發起大悲法會。此功德非但息災。即改變人心。止惡行善。收效應非鮮淺。但修法固仗僧伽之行持。而發起者之誠意。不能普及大眾。同時回應。恐於事理無益。故衲未到渝前及到渝後。函呈面陳。關於修法應施行五事。均蒙主席應允。准予實行。負責者亦已通告各省。祈禱茹素。望主席慈悲。為國為民。曲加體察。允如所請。國家人民均蒙福澤。事關重大。臨書不勝惶恐之至。(一月十日

附呈懇請施行五事

(一)大赦(二)增廣賑濟難民(三)禁止屠宰牲畜茹素放生(四)減輕賦稅(五)保護寺院及免僧役

複邵武雙泉寺沿山上人問楞嚴第六征心文非知不知義

昨接大劄。謂前有賜教。責未奉複。抱歉良深。因老朽去歲往渝數月。今春始返。還山后。即將南華常住職責交卸。移住雲門。因與曹溪交通不便。所有函件。諸多延滯。又因老病侵尋。文字緣薄。早經屢次申明。凡各處所來函件。辭謝不答。今仁者為法心切。諮詢楞嚴妙義。朽智識淺薄。徒負虛名。倘若置之。恐辜盛意。不得已聊循經文。略敘鄙意。函問非知不知之義。以鄙見依經順文。解釋甚多。其明顯處。如尊者謂眼色為緣。生於眼識。其意執定此心有相有處。向來認執此心。今上文既五處皆破。都無現量。疑此心決在根與塵之中間。故佛以兩種斥破。心不在根塵之中。設立二問審定。一佛言心若在根塵之中。此之心體。為複與根塵兼二。為複與根塵不兼二。上以二種問定。下正分破。一先破兼二。佛言阿難。汝以此心。一半兼根。一半兼塵之二者。而此物與體兩下雜亂。何以物是塵。本非有知。體是根。原本有知。即今此物與體。一是有知。一是無知。物是根。塵是體。根與塵。成其兩立。汝執心在根塵之中。即中不成。兼二即不成。故雲仍為中二。破此心不兼根不兼塵雲。二佛言阿難。汝若執此心不兼根不兼塵之二種。即成非知不知。何以汝此心體。既非根有知。又非根塵之無知。汝執心在中間。即今中無體性。故雲中何為相。總之一落方所。即有障礙。冥心合道。聖人以知為眾妙之門。否則知卻成閉塞。由人自妙用耳。此不過略述數言。還祈教正。

複觀本首座

來函知法體安好為慰。前囑忌口之語。非謂不食也。恐師順眾多食而傷也。至雲血氣已衰。你我已是風前殘燭。聽天由命。得過且過而已。而亦不得不保養。道人之保養。只在一切處無心。即真保養也。至在澳門功德林調養。本來辦道人何處不是家鄉。前因秀等誠心。故順伊等意。雲此次來粵償債。除師負責任外。粵中緇素。實難其人。今寺中大事無人幫手。啞子向誰訴說。故屢請回山。共守寒寂。聊述衷曲。故不能不累師之煩矣。

附澳門功德林函

虛公老和尚蓮座。敬維垂願入世。為法轉輪。慈蔭妙雲。六千同覆。中天慧日。四海齊瞻。遙企名山。彌深景仰。謹陳者。澳門無量壽功德林。乃民國六夫觀本大師未出家前所創辦。上奉老母。歸命導師。作淨話之團圓。聚多生之眷屬。於是一念莊嚴。具成功德。同人有願。為發信心。欲宏普度之場。實現淨居之土。延請上海靈山寺朝林老和尚。南來主持。俾弘大法。詎料本年十一月廿一日。朝公垂願往生。圓寂澳島。誰為提挈。恐難維持。僉議堅留本師。主持林務。惟本師以假期屆滿。例應回山。既再謙辭。未蒙允諾。用特上稟。敬訴下情。願乞常寂之光。遍灌檀那之頂。准俟本師回山銷假。即派回澳主持。則林眾同遂雲霓之瞻。同人亦拜龍天之澤。不勝慶倖企禱之至。謹肅奉啟。敬頌法綏。澳門無量壽功德林董事鄭子健等和南 民國廿二年十二月

複蓮花山濟善上人

昨閱來書。慶慰無量。欣頌飽餐法喜。充滿禪悅。誠為難得。若論此事。天然本具。有何差別。無言可說。理雖如是。然積習有厚薄之分。故喻化城寶所。仰山重法。不嫌香嚴之遙。雲門尊賢。不辭雪峰之遠。古範昭昭。百城煙水。究為何事。由其根本智易得。差別智難明。故爾免不得許多麻煩也。

附贛北鄱陽蓮花山寺來書

久慕 慈雲。無緣禮見。思與時積。毋任神馳。晚出家一十四年。行年三十零一。宗教鑽尋。終是隔靴搔癢。殆有時節因緣。今冬漆桶始破。原來恁麼一段光景。豁爾虛空撞破。視之了無纖塵。呼之卻也有聲。覓之無毫髮相狀。廣則橫遍十方。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善哉斯言。 附呈乙偈。還乞 老人為我決擇。曰。這個物。太親切了。了無形狀。不得開口說。

複藏經會籌備諸公書

頃由南華轉來 貴會通知。及圓淨居士致觀本法師函。奉讀之下。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者。藏經自雍正重修之後。至今二百餘年。未曾整理。今茲重修。實為盛事。懼者。藏經為法門命脈。國家大典。非具金剛正眼。鐵面無私之決心。殊難圓成盛舉。考歷朝修藏。由送選大德高僧。及朝士大夫。深諳內典者。動經百數十人。費時甚久。用款甚钜。重重選擇。對於去取。尚有許多不當之處。或者情出一面。未足為人天正眼。亦為之存傳。而高峰。楚石。都堂諸祖著述。反為遺棄未收。此修藏之難也。今 貴會各自發心。而國府袖手旁觀。未加贊許。茲事體大。尚望慎始。若為繼續搜羅近代大德事蹟。不若如日本續藏之保存古跡。猶為易事。倘倡編新藏。則尚祈審議。

又代觀本法師複圓淨居士書

頃由南華轉來法台致觀本法師函。及藏經會通知單。謹悉一切。去歲之冬。戰爭平定。觀師來南華禮祖。旅途辛勞。感受風霜。不幸于年底圓寂於菩提精舍。臨終瑞相莊嚴。荼毗後有舍利甚多。惟法門棟樑。又折一柱。殊深痛惜也。承示重修藏經以雲為首。殊感驚懼。雲不學無才。濫廁僧倫。毫無建樹。加以風燭殘年。僻居深山。惟修藏經一事。關係法門命脈。亦為國家大典。非具金剛正眼。鐵面無私之決心。殊難完成盛舉。又憶曩昔有滬上諸名流。多系佛門弟子。倡修道藏。清濁不分。可勝痛惜。(下略)

複岐山海清大師關中書

來書質疑。本擬早複。奈因老病。對各處函件。均稽答復。情不得已也。至問用功境界。略循來意。聊敘其端。處報眾生之類。皆由妄想夙業。及習氣厚薄。招感升沉。生出森羅境界。障閉無明。透露無期。被妄埋久矣。又複不信自心。本自具足圓滿普遍。絕諸障礙。不屬迷悟善惡好醜者。須知圓妙本體。亙古靈明。絕諸明言對待。了無一法可得。而眾生妄想顛倒。晝夜癡狂。今者初心進修。一門深入。楞嚴二十五聖。修持行門各別。皆證圓通。至於禪宗一法。捷出一切。故稱教外別傳。不落言詮功勳。只在當下識得自心。並無奇特巧妙。今之學者。每多偷心。博覽古今言教。馳騁不舍。蘊集胸中。認作實法。誤為家珍。障塞悟門不淺。汝今先誓立一個決志。把這臭皮囊覷破。實非我的。通身放下。了諸世境。如夢幻泡影。于四威儀中。心若冰霜。單提一念話頭。不管此世他生。悟與不悟。掃滅這些雜念。獨顧疑情現前。綿綿無間。寂照分明。無墮沉浮。及空頑無記。密密打成一片。勿貪玄妙空幽。聰慧神異。總有悟澈時期。如其胸中尚有絲毫凝滯。盡落今時。總為魔境。

複鼎湖山巽海上座

老益精進。為道殷勤。飽餐法味。至慰。雲龍殘朽。視聽失聰。徒負虛名。炫惑聽眾。今為償債祖庭。事繁任重。昨承法諭。謙詢般若深義。如斯妙典。實欠精研。向以文字緣薄。疏忽遲複。諸乞諒之。師持金剛經。皆因夙植多種善根。而得如是。然世人有如理如事者。深淺不同。若得理益。證實相般若。若得事益。證文字般若。如六祖聞應無所住。在黃梅三鼓入室。所證者。即與諸佛齊等。實相般若也。如德山祖師。初講金剛經開悟世人。自至龍潭一場□□。斯即文字般若也。法達禪師持法華經見六祖。祖不允許。首山在風穴誦法華。受心即此。略舉古人獲益之概。至論楞嚴雲。理雖頓悟。事乃漸除。尊者謂。希更審除微細惑。故古人以理去事。打掃現業流識。切須仔細究竟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師年高德重。深契般若。大有因緣。甚為難得。乞善保任。

複新架坡普陀寺轉道和尚

竊念祖庭零落。既任仔肩。當始終其事。今處此時局。顧念三位祖師。真身所在。既是一脈兒孫。責在藐躬。安忍拋棄。人生假體。本是空花。有何輕重。祗以隨緣運任。逆來順受。倘祖師遺蛻。劫運亦且難逃。則祗有相與存亡。同歸於盡而已。所不能去心者。顧此十方來眾。同為宗下兒孫。涉遠逃災。前來依止。安忍拒絕。現計堂中食指三百餘眾。烽火之厄。尚無已時。雖佛祖龍天。冥加庇護。不曾別遭險事。然首陽薇蕨。眼前將盡。亦惟有隨夷齊一路同作餓莩耳。我公熱腸。素所欽佩。來教稱此後若有相當因緣。雖毫釐亦當為力。願仗公福。現身為流水長者。濟彼池魚。縱西江一勺。涸轍之鮒。亦同拜恩無盡也。

複韜公老法師

接讀大劄。知盡心盡力。為法為人。既羨且慰。承囑為法藏寺書一聯。自愧無文。曷敢當此。過蒙愛及。聊且塞責。勉選二聯。另郵呈閱。祈酌舍取。上款亦然。如以為寫作皆不足取。望代另撰書文為幸。拙聯二首。其一。東西佛誠實言。南北佛誠實言。上下佛誠實言。為我護念見此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問君買餅點何心。其二。舉手低頭皆當作佛。出息入息轉如是經。雲自到曹溪。忽已數年。為工程所役。堂舍多未完成。但殘軀幸庇平安。聊堪告慰耳。

陶冶公居士

承示 撝謙過當。雖君子善頌。然雲何敢當。佛謂豪貴學道難。廣學博究尤難。居士于心生法生。心滅法滅之旨。既有入處。現又恰寓重慶。歇馬鄉。高臺丘。第二號。正好體會。果能狂心頓歇。選佛場中。稱第一法門。則透過禪關。在世間則高耀名宿。然後廣度有情。雖雲落在第二。方之終去一丘。此乃居士之願也。謂遇境恒為物轉。望點化垂詢。雲實慚惶。敢借古德遺訓。互相研味。宗鏡錄末後垂示有偈雲。化人問幻士。穀響答泉聲。若問吾宗旨。泥牛水上行。趙州老人上堂雲。金佛不度罏。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裏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儘是貼體衣服。亦名煩惱。實際地。甚麼處著。一心不生。萬法無咎。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會。截取老僧頭去。重蒙垂詢。即是前義。謬為取法名寬冶。字佛罏。並付歸依牒一紙。望檢收。玉老昔時與雲同參江天禪寺。丁醜示寂。聞之惕然。五陰虛幻。三界無安。願與居士共勉之。

陶冶公居士十二問

(一)問 經雲理可頓悟。若人信得自心之理。可稱悟否。抑屬知解。不名為悟。答頓悟斷惑親見。名正見。由聞入信。惑業未脫。名為知解。

(二)問 所謂實悟者。果別有一番境界。刹那真性流露耶。答喻以二人。一人親到縉雲山。一目了然。一人未到。依圖表說。疑惑不無。

(三)問 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其界說如何。亦同三關否。答由習有厚薄。權有關辨之說。若本具自性。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四)問 祖雲若人一念頓了自心。是名為心。作何解說。答果真明自心。如伶人登臺。一任悲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五)問 參話頭。看起看落。執者為當。真參實學下手功夫如何。答若真用功人。法法皆圓。若初心人。返觀能參看者是誰。

(六)問 欲塞意根。除著看話頭。尚有其他方便否。答放下一著。

(七)問 吾人日常見色聞聲。是真性起用否。抑系識用事耶。答是則總是。非則皆非。

(八)問 欲在一念未生前著力。有何方便。答早生了也。

(九)問 宗雲何離心意識參。意識當離。心性亦應離乎。離之雲者。殆即無住心之 謂歟。答是離離者。

(十)問 欲做反聞聞自性功夫。但耳不能如眼之可以閉而不見。有何方便。答心不逐境。境不礙人。返是何物。

(十一)問 獨頭意識從何而來。起時如何對治。答來亦是幻。對治什麼。

(十二)問 若人信得及即心即佛。平日但做保任功夫。不令走作攀緣。不參話頭可乎 。答知即便休。參與不參。妄想恁麼。

複圓瑛法師

頃奉來函。謂接待圓明講席事忙。真乘願再來。赴應濁運。砥柱中流。弘法自務。導化遐邇。不辭勞瘁。僧俗均賴。想諸佛祖於大寂定中。欣贊無量。雲識淺德薄。鼓山數年。實出不得已也。今老病催逐。風燭殘年。不過勉支一時。久待賢能。誰知鼓山交典未克。而粵中夙債忽催。豈非羅網自投。今到曹溪。雖是祖庭。早成蔓草荊棘。百無一就。既已來之則安之。莫非定業。因茲二邊都是祖庭。如其不顧。甚怖因果相加。自維力弱。實難全負。故於鼓山無能顧及。前曾屢函告辭。請舉高德。昨常住遣複寶二監院來粵妥商。特修蕪函。派二師前來禮座。面呈一切。望 公不吝慈悲。分神祖刹。則常住幸甚。大眾幸甚。不必再議選舉。伏祈法駕早降。龍天同感。

複雲南圓通寺自性宏淨二和尚

想汝等白業增進。行願堅深。為慰。朽為孽緣所羈。夙債難卻。脫卻一籠。又投一網。莫非定業。現今身體朽壞。百不能為。加之常住空虛。人財兩乏。遭茲時局。因苦萬般。夏間至港二月餘。捐募不多。回山未久。身患重病。至今尚未復原。接汝來函。謂住持丹霞圓通寺。要續源流。聞之不禁悲喜交集。喜汝發心。是為難得。悲斯時世。實非容易。見古人時時以道德為念。度生為懷。損己利人。果因不昧。慎重行持。切勿錯過。誡之誡之。再宏淨等。前在南華。望為相助。共扶祖庭。不料以諸緣未順而去。物件在寺。無人送返。茲將汝之衣被等。與人結緣。其餘書籍尚在。若觀看。可能郵寄。來函問源流。吾濟洞之法。均授汝師。應向汝師處要。乃為合理。今問吾要。汝是吾孫。吾若付汝。恐汝師有別意。若不付。又負汝誠意。吾今不得已。將汝與自性。各書一張。應低一字。乃為合格。善自珍重。自性有嗣佛耀。吾有濟洞二法。均授耀師。耀既已授汝。都是一樣。吾若另書與汝。恐耀師不會意。如耀師授汝之卷。不是吾之法派。汝今定要吾之源流。汝乃吾戒子。侍吾已辛苦多年。吾若不書。恐動汝念。今不得已書付。善自護持。朽因病嫌煩。概杜筆硯。及交通隔礙。故復函遲延。再汝將自悟修圓佛耀恍然等。吾書伊之表信偈及派名。錄抄一份來。現時滇中緇素情形近況。得便錄來。以慰遠念。

複郭涵齋寬慧居士

衲為南華建設計畫。常時發生種種困難。其間尤以塑佛像事。為難更甚。不得已赴香港作將伯之呼。甫于古曆本月初四返寺。案列手書二件。及寶公大劄一件。均閱悉。承蒙寶公及諸檀那不棄。以大溈山家風囑咐。殊不敢當。然藉此可以償回鄉之願。亦是快事。惟南華功行。至圓滿之日尚遠。觀本監院。今春放戒。另有其他因緣。衲並未將南華寺傳與。不過仿福建鼓山舊例。臨時開戒一期而已。遠道傳聞。或有失實。況修造南華。值此進退維谷。萬分困難之際。此事既由衲擔任。似有全始全終之必要。便不能因困難而退。就此卸責。衲既不能離南華。自難分身於南嶽。只得有負雅愛。及寶公盛情。疚歉之處。容後領責。講經一節。亦姑俟諸將來也。此間荷六祖庇蔭。一切甚為安全。敵機雖常過境。並無舉動。南華又與市鎮遠隔。似無其他危險。如風聲緊急。請至荒山暫避何如。

附錄郭涵齋寬慧居士來書(其一)

師尊座下。昨上一箋。諒蒙 垂察。湘省近來信佛者多。苦無領導。吾師為宗門山鬥。後進楷模。故敢請屈駕回鄉。講經開示。俾末法眾生。發生善根。增長慧命。亦息災救劫之初願也。瞻望杖錫。毋任迫切。

(其二)

師尊座下。久疏箋問。孺慕彌深。敬維杖履康強為祝。南華修造。計必日新。聞寺事正交觀本法師。傳付得人。道場光大。幸慰無量。廣州連被敵機轟炸。摧殘達於極點。聞曲江亦時虞不靖。不審南華可安居否。此間居士林同人。擬接法駕還湘暫避。去春曾聞吾師談及出家後。迄今未回鄉。如精神尚健。為桑梓弘法一行。亦是一段大因緣。在四眾中莫不馨香禱祝者也。大溈密印寺。粗具規模。一切尚須整理。寶生大師。備函奉請駐錫茲山。出於至誠。山中與外緣隔絕。洵為高年養靜之地。於工程經費瑣屑之事。決不敢以此上累清修也。禪宗衰替。繼續乏人。孤負祖庭。令人增歉。務懇俯允賁臨。成就眾生之願為荷。如已定局。請即電示。或快函告知。以便由林中寺中公推二人加函前往歡迎也。

弟子 郭寬慧頂禮六月十一日

複遠峰(在滇還俗)

昨接來函。驚喜交集。何也。驚者驚歎法門不幸。豈是水淺難潛鯤鯨乎。非也。若其然者。清祖豈肯棄其帝位而披緇。總之菩薩濟世。悲願宏深。隨機示現。順逆皆方便。豈定相乎。是以明祖由釋而作國主。振興大教。誰能測之。朽憶侍者于鼓山。舍雙指而奉佛。何其精進。何其勇猛。豈有我哉。為眾所欽。尤屬難得。今茲和光。豈廣孝再臨。又法門不幸之大幸也。因之喜出望外。至於大作二章令和。朽生平文字緣薄。平仄不解。音調不諧。諒已洞悉。聊附夢語一章見笑。

雁音從空來。擬議意難開。昔是吾侍者。亦或將相材。世事苦難測。善哉抑苦哉。化身無定相。何事起驚猜。

揚州鄧契一居士問念佛

答。世人若真為生死念佛。貴先放下萬緣。果能放下。情不戀世。于二六時中。將一句彌陀放在心裏。念念不間。念來念去。心口如一。不念自念。念至一心不亂。休管生與不生。莫問佛接不接。直至臨終寸絲不掛。自然決定往生無疑矣。又問。參禪念佛同否。以偈答雲。佛說一切法。莫非表顯心。安得禪淨門。妄自別淺深。一稱南無佛。心光自發宣。了此話頭源。當下達本宗。識茲佛來去。參禪證無生。動靜是如如。淨土即此間。又雲。時人念佛願生西。生貴信行願力堅。懺悔現前猶放下。恒憶佛號在心田。四句百非一齊遣。直使妄念絕所緣。行人志能力行去。西方此土一齊圓。

居士竹村寬禪說性

處此身中者。謂之性。而不知生天地備萬物皆性也。是天地萬物者。此性之現量也。大其性。則盡虛空法界。居吾性內。故曰。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佛為一大事出現於世。不過教人明此道。複此性而已。

複大溈山寶生和尚

久耳令譽。時深仰慕。接奉華翰。以 貴山事見囑。尤使雲惶愧無地。雲為南華寺事。已成觸藩之勢。此次不得已躬詣香港作沿門乞。當此非常時期。所謂十叩柴扉九不開。雖有成效。預計尚遠。亦只得竭力做去。鞠躬盡瘁而已。大溈賴法座住持。已有得人之慶。行見宗風再振。祖庭重光。無容雲作續貂之舉。況雲對南華萬無輕離之理。除已複居士外。特達座前。務祈慈悲。為密印全其始終。不避勞怨。不辭艱辛。經雲。將此身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斯言雲願與 法座共勉之。

附錄溈山寶生和尚來函

久仰 慈範。愧未親近。每憶法座。無不神馳左右。遙想 法躬康泰。為慰。逕啟者。甯鄉大溈山密印寺。為我湘省最著名的大刹。為溈仰宗發祥之地。公所知也。民國初元。為匪所燒。琳宮梵宇。盡成灰燼。嗣省垣各宰官居士。舉弟住持寺事。蒙龍天護法。各宰官居士維持。大殿。禪堂。齋堂。僧寮。山門。漸次告成。而寺中之規矩頹廢已久。後之學者。及住僧。莫知所宗。弟住衡岳時多。不能分身。密印苟不得人。禪燈難續。我公為禪宗大匠。現代衲子過南嶽。無一不道及我公之禪風。弟與各宰官居士言時。各皆發歡喜心。願得公為該寺住持。俾祐祖法炬。暗而複明。我公乘大願船。決不吝法。伏願法駕早降祖庭。不但大溈幸甚。而我湘省之人民。獲大福利無窮矣。速賜佳音。

複慧融和尚

雲日前為南華事。有香港之行。本月初四日始返曹溪。此行計一月有餘。當此非常時期。亦無甚成效。回寺得閱大劄。不勝詫異。 此事古曆二月間有貴省人證蓮明海二師。據雲。俗系胞兄弟。來敝寺討單。進禪堂後。于入室時。道及擬請雲至貴寺云云。雲即嚴辭卻之。該二師於三月間溜單他去。雲對此事早已妄卻。亦無派人前赴貴寺偵察等事。至雲差遣僧士一節。敝寺正感人才缺乏。自顧不暇。亦不敢冒昧派差。大和尚過信人言。致有此誤會。在貴寺無論何事。既有地方檀越。又有佛教會及政府機關團體。自能料理。雲遠居廣東。相隔太遠。更自問何人。敢有此權力。遠及鄰省耶。總之捧讀大和尚來書。具見謙謙有德。且懷重振祖風之宏願。尚希發勇猛心。努力做去。一面與當地宰官居士。同心協力。何患不能興利除弊。重建大慧之法幢。恢復靈岩之令譽。為期必不甚遠也。雲下風逖聽。亦為之欣幸無已。惟祈大雄大力。不避勞怨。不辭艱難困苦。勉力行之。

附錄慧融大和尚來書

後學久仰圓音。高唱于南華。自愧障深。未克親炙於座右。斯乃善根鮮薄之所招感也。竊思了山靈岩寺。贛南唯一之禪席。創自南唐普舉禪師。於茲開山。由是高僧疊出。禪德踵至。大慧杲于此高建法幢。因此靈岩之名更加顯著。自前清兵燹後。至光緒初年。吾祖普會老人募建梵宇。恢復舊規。今大殿外四圍。均有碑記。普老西歸後。以其剃度子孫住持斯席。均各飽私囊。經二十餘年之習慣。一時難以頓除。後學每思滿吾祖十方叢林之心願。半年以來。終成畫餅。辱承 和尚遣忠亮大師來山。偵察一切。並雲我師老人。慈允差遣有德僧士。飛錫降臨於靈岩。垂注法雨於嶺北。後學決意退讓。斷不附和子孫習慣之陋規。惟冀我公不べ法雲。懇踐前言。急遣大德上座三五位光臨庾地。扶持大慧杲禪師。這根刹竿子。普令大地眾生。知有出身之路。如是方便功德。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其底源。後學不勝翹企之至。

複昆明孫樂佛海居士

昨由南華轉來大函。敬悉。與子別去二十餘寒暑矣。音問難詳。念念於懷。朽老矣。目昏手顫。筆墨早棄。對諸函劄。少有相酬。閱大作數張甚佳。雖然如是。但此事于文墨。雖非即離。究竟實際。非語言文字。所謂說十分。不如行證一分。昔夾山答法身之語。及至華亭。半點用不著。故古人一一從境緣叢裏。經數十年練磨。百折不撓。自信無疑。方能自由自在。尚有脫不去東瓜印子者。今人心澆薄。時勢失純。苟不深窮。恐宿棧道。望子努力。珍重。

陳殊賢居士

來書雲。壇經說東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語。與蓮宗有無衝突一節。如今不說衝突與不衝突。試問自己疑他做甚麼。若疑諸佛菩薩說法有衝突。豈能垂教萬古。實在自己不能體會經義。若悟第一義。則無開口處。說個明心見性。已屬方便。豈有衝突之理。至此業已答復。若不會。且看世尊喚阿難托缽去。若依座主見解。不免依文解義。蓋當時六祖為韋刺史說世尊在舍衛國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等語。六祖言世尊在舍衛城西方引化經文。可知已明白淨士法門。斷無故違佛說。不過他隨緣說法。叫人了自性。識身中淨土。不可願東願西。向外馳求。應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後再曰人有兩種。法無兩般。即法華經所謂惟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也。所以當時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宏化天下。至今五燈燦耀。豈徒然哉。你我自慚。不能領會玄旨。不是祖師有過。夫上天下雨。無私潤于枯林。佛願雖廣。難度無緣。阿難為佛侍者。多聞第一。上有父為國王。已不富而自貴。兄為世尊。有吾不自修不能成佛之感。是知大地眾生。雖有佛性。要隨順修行。譬如金在礦裏。須經鍛煉。方得受用也。再考我佛在天竺說西方。華夏之人。便指天竺為西方。菩薩說法無法。令人背塵合覺。而眾生知見。多是背覺合塵。不能隨處解脫。喻如勸人不可心外覓佛。其人便執心為佛。豈知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彌陀經雲。若人念佛七日一心不亂。彌陀便來接引。一心不亂者。即是離念也。能做到離念功夫。何處不是淨土。故壇經雲。悟人在處一般。佛言隨所住處恒安樂。此之謂也。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舍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覿彌陀。及夫見了彌陀。又不生歡喜之心。則無時不在淨土。若在淨土。又無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則是真實菩薩。到那時不管東西南北。無不自在矣。專複斷惑。

致鼓山盛慧複騰二長老書

外寇深侵。人心散亂。法門衰落。更不堪言。如棘刺心。悲何能已。但僧伽不可以時當末法。聽其浮沉。此常人之情。非佛子之本色也。南華此次傳戒。為時甚迫。而修圓和尚以滇省緇素挽留。行而複止。複仁亦已退院。一時乏人負責。生旦淨丘。一身任之。雲門工程。因爾停頓。籲。塵勞人世。眨眼百年。所謂人事卒難遂。年光不可留。是非橫劫掠。使我不自由。湧泉寺為十方瞻仰之道場。幸勿再掛虛名。更增業障。望兩序上座。即大眾師。推請 盛慧老和尚負責住持。諸賢竭誠扶助。必使綱宗丕振。慧命永全。不絕獅弦。大開正眼同抱程嬰杵臼之心。勿拘伯夷叔齊之節此雲日夜薰香禱於佛前者也。易曰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惟望大擂鼓山之鼓。齊撞法海之鐘。共警酣眠。自求多福。死中求活。時乎。

複潮州開元寺書

厚擾常住。瞥眼閱八月矣。宗門骨肉。我懷何如。老拙生平怕負虛名。無補實際。去秋所以代擬八款。希圖安定常住。本人既未接受名義。豈有派代表住持之說耶。事理顯然。而時值末化。法幢傾圮。挽救無力。此又智和尚所目睹者也。開元古刹。望諸公掌握。協同一心而除憎愛。化毒藥以變醍醐。公推住持。共同扶助。同入無諍三昧。為幸。

複湖南佛教居士林書

黃樂西居士。特來華翰。敬悉。辱承藻飾。慚愧莫名。經當隨時肅複。諒邀洞鑒。去冬周永覺居士到雲門山時。實以大覺寺偃祖道場。工程拮据。苦無替手。未能應命。有負諸大賢希望。實為佛祖之罪人也。昨日朱長松居士不憚跋涉。又分敦促。殊不知雲徒有虛名。無法可說。且首都福建江西香港再三邀約。派員坐俟。有如追逋。祗因目下南華待籌擺脫。非所謂三界塵勞如海闊。無今無古鬧聒聒乎。俟能分身。當圖敬恭桑梓。藉了因緣。然諸仁者這種願力。顯見菩提大心。早已莊嚴佛土。默感龍天矣。又奚必待雲之行耶。

複孫語默書

語默大居士慧察。敬複者。手書及佳作。伏讀甚善。循是行去。自多法益。從性起修。如揚順帆。但當緘秘自持。步步踏著鼻孔。若見道人。無淨穢可舍。西方只在腳跟下也。古人雲。威音王前。無師自悟者。悉屬魔外。蓋此蹊徑。四維上下。舉足皆非。見道方修者。但可與言此處無東爪印子。縱印亦不能留痕跡。於大火聚中。俟有緣時。重為商討。假令盲目肯定。是則違背祖範。非則獲咎靡追。經教住世。聖賢可量。消歸自己。莫作能想。閱語錄則須具擇法眼。盡信書不如無書。校其與佛祖未說法前之原天書無異方可。七十為法。珍重。珍重。

居士問法書

(上略)......承詢成佛。究為三身齊現。具足一切神變功德。抑為自心透脫。便算究竟等義。謹以薄識。略敘大概。論到此事。不無權實修證深淺因果之殊。至如實際理地。本無名言說相。但一法性身。常居法性土。離四句。絕百非。有何開口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如世尊掩室。文殊揮劍。淨名杜口。丹霞火燒。趙州謂不喜聞。德山以喝。雲門以棒。從上佛祖。無非顯茲妙義。不過宗門以直捷示人。截斷葛藤。故六祖答智通問。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祖已明示三身四智。神通妙用。不欠絲毫。至於權變方便說個佛字。皆是不得已也。宗門但論見性。不重禪定解脫。悟心之人。自解作活計。翻轉本體作功夫。終日使得十二時辰。是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善能調熟。不離當生。即證聖果。六祖曰。終身不退者。定入聖位。古雲。頓悟初心。即究竟圓極。寂滅真如。宗鏡錄問。一心成佛之道。還假曆地位修證否。答此無住真心。實不可修。不可證。不可得。非取果。故不可證。非著法。故不可得。非作法。故不可修。若論地位。即在世諦行門。亦不失理。以無位中論其位次。不可決定有無之執。經明十地差別。如空中鳥跡。若圓融門。寂滅真如。有何次第。若行布門。對治習氣。升進非無。若得直下無心。量出法界之外。何用更曆階梯。若未頓合無心。一念有異者。直以佛知見治之。究竟成佛果。不可偏執一見。成儱侗病也。昔皓月供奉問長沙岑曰。天下善知識。證三德涅槃也未。岑曰。大德問果上泹槃。因中涅槃。曰。果上涅槃。岑曰。天下善知識未證。功未齊于諸聖。曰。未證何名善知識。岑曰。明見佛性。亦名善知識。問。未審功齊何道。名證大涅槃。岑曰。摩訶般若照。解脫甚深法。法身寂滅體。三一理圓常。欲識功齊處。此名常寂光。又問。如何是因中涅槃。岑曰。大須知見地了徹。直與佛祖把手同行。但得因中涅槃。其多生熾然之結習。須次第盡。方得超出三界。楞嚴雲。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惟宗下用功。水到渠成。超證十地等妙。有不期然而然也。阿難尊者雲。不曆僧祇獲法身。永嘉雲。證實相。無人法。刹那滅卻阿鼻業。又雲。彈指圓成八萬門。刹那滅卻三祇劫。奈何行人。習有輕重。證有深淺不同。在諸大祖師證與佛齊。人法空。能所寂。煩惱菩提生死涅槃佛魔凡聖等。悉是假名。經雲。但以假名字。引道於世間。如伶人舞戲相似。終日吃飯。不曾咬著一粒米。終日穿衣。未曾沾得一縷紗。凡所施設。一切事務。如壽祖雲。修習空花萬行。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裏魔軍。大作夢中佛事。餘或未及者。須由功業勵行為本修因。若不降心。而取證者。無有是處。

致倓虛法師函

倓老法師暨合寺諸上座道鑒。茲由志蓮淨苑寄來尊處衣服等件。只領之下。無任感激。伏維 老法師暨諸上座同袍高誼。遠念荒山貧困。惠予錦衣。當如法分給大眾結緣。遮身禦寒。茲代本寺大眾。遙向 老法師暨諸上座遠致謝忱。專此敬候

道安

虛雲合十四月廿四日

答顧德谷任肇聰二居士問

問。方便求受五戒。與在戒堂中求受五戒。有何差別。

答。凡求戒者。照儀軌理應登壇。眼觀法相耳聽羯磨。心生懺悔。易具功德。如以因緣 不能登壇者。可請大德比丘在佛前方便授受。亦須深生懺悔。至誠求授始得。

問。求五戒後之男女居士。能否用優婆塞優婆夷名稱。

答。凡依大德比丘受歸依後。再受一戒二戒以至五戒的男居士就是優婆塞。女的就是優婆夷。

問。受方便五戒後。能否披戒衣。

答。既得大德比丘允許受持一戒以至五戒的人。均可披縵衣。五衣七衣等則不得披也。

問。優婆塞與優婆夷所披戒衣。系用五條抑用縵衣。

答。只可用縵衣。五條衣者。須出家受沙彌戒時才能用。近來諸方傳戒。日期短促。三 堂大戒。連著傳授。故五衣。七衣。十二條衣三者。亦一次傳之。但必須受過沙彌 戒和比丘戒後。才能披用。現在許多在家二眾弟子亦有披五條或七條衣。此實混濫 輕慢佛制。罪過不小。

問。如據蕅益大師戒衣辨訛雲。佛為沙彌制二衣。一上衣。即無縫袈裟。亦名縵條。色 與比丘同。制與比丘異。但直縫之。不許刺葉。故律部雲。求寂之徒。縵條是服。 輒披五衣。至為罪濫。蓋沙彌雖已出家。尚未入僧寶數。是故五條猶不許服。況七 條等乎。為優婆塞。則合蓄無縫三衣。形與沙彌同。入壇行道。方許披之。平日不 得披著。所以與沙彌別也。又蕅師戒衣辨訛第三條雲。前人無知妄作。輒令優婆塞 得披三衣。後人矯枉過正。並禁優婆塞不得著縵衣。三訛也。據此。則男女居士受 五戒後。宜披縵衣。而現有披五衣者。似宜改正乎。

答。應更正。你這種寶貴意見。是正確的。

致馬來亞麻坡劉寬正居士函三則(其一)

惠書及裝佛金功德。均收。謝甚。居士既徘徊于禪淨之門。則何妨合禪淨而雙修。于動散之時。則持名念佛。靜坐之際。則一心參究念佛是誰。如斯二者。豈不兩全其美。居士眼目有疾。則宜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以求 大士慈光照觸。翳障消除。

(其二)

遙來雲箋。蒙惠修寺功德淨資。於二月十八日收訖。荷謝無任。居士處此擾擾塵寰。獨能道播麻地。可謂火中青蓮。誠為難得。 令堂以古稀之年。信向念佛。而居士曲盡子道。善能喻慰。尤難得也。夫眾生真心本體。般若光明。堂堂獨露。但以妄想習氣。(即粗浮。貪。嗔。癡。慢等。)時時發現。自障妙明。但將冷眼看破。放下便是。不必別求也。(能一心專念觀音聖號。淨念相續。便是放下第一法。)遇難忍處須忍得過。難行處要行得過。惟淨業可修便修。於幻緣得過且過。習氣銷盡。菩提圓成矣。

(其三)

連惠兩書收悉。驚聞融熙逝世。不勝傷悼。惟人生有死。亦乃世間常態。三界無安。當深生怖畏。直須痛念無常。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伏惟珍重。

複星洲卓義成居士

承問關於靜坐之事。雲亦是門外漢。今本同舟共濟精神。略伸管見如下。(一)靜坐不過是教行人返觀自性的一種方便方法。簡言其要。則在於繫念一句佛號。(或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續。由心而出。從耳而入。莫令間斷。果能如斯。則更無餘緣雜入矣。若能久久不退。彌勤彌專。轉持轉切。不分行住坐臥。豈覺動靜閑忙。便可一直到家。永生安養。居士才覺得有些定明澄澈之境。便生心動念而執著之。宜其不能進步。(二)靜坐宜取乎自然。身體有病。宜適當調養。不必勉強支持。修行用功不拘於行住坐臥也。(三)悟道不一定皆從靜坐得來。古德在作務行動中悟道者。不可勝數。悟道僅為真正修道的開始。由修而證。則神通不待求而自得矣。若專為求得神通而修行。是魔見。為學佛人所不齒者。(四)參禪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門。皆教眾生破除妄念。顯自本心。佛法無高下。根機有利鈍。其中以念佛法門比較最為方便穩妥。居士受持佛說阿彌陀經。熟覽印光法師文鈔。若能依而行之。則淨土現成。萬修萬去。(五)葷食造殺害生。大違慈旨。令人智昧神昏。增長貪嗔淫欲。身後業案如山。冤怨債報。寧有了日。靜坐修行的目的。要了生死。葷食則增加無邊生死。漏瓶盛油。虛勞精神。智者可以自審矣。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當熟覽諦受。(六)靜坐如法。可使四大勻調。促進健康。(七)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莫不殊途同歸。惟當擇其契理契機者而修持之。(八)雲居山目前尚無傳戒條件。雲頹衰尤甚。恐不克舉行矣。(九)中國佛教在宗教政策保護下。提高了地位。純潔了組織。大有發展氣象。(十)請照歸依證所示。隨宜隨分。遵行修持之。綜觀所問情形。以居士程度。最好熟覽淨土十要。印光法師文鈔。龍舒淨土文等。當可獲得實際利益。常閱雲棲法匯。可融會一切法門。再閱淨土十要。龍舒淨土文。使專門進步。萬無一失矣。

致南洋麻坡劉寬簪居士函二則(其一)

惠書及功德淨資。均收訖。謝甚。居士發無上心。求受三歸五戒。甚可嘉慰。然古雲。受戒容易守戒難。願居士自受戒後。幸勿毀犯。今奉上歸戒證一紙。上有學佛須知。願居士遵而行之。自得解脫。

(其二)

冬月十四日惠函敬悉。山野衰病。久闕致候。忽蒙惠注。深為感慰。蓋因緣離合。浮生如幻。至希達觀曠懷。逆來順受。于一切不如意境界。作隨緣消舊業想。自致安然自在。人生娑婆。苦多樂少。居士能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是已深得個中旨趣。望以此自慰。常時念佛。勉修淨業。久則親承法益。災消福崇。所願遂意矣。

致越南宣聖法師函五則(其一)

客歲臘月十一日來函已悉。惠施謝甚。欲於自利利他事求一簡單開示。夫今法門式微。舉目滔滔。盡在名利人我中過活。求一真操實履者。殆不可得。仁者猶能殷勤向道。不忘己分。甚可喜慰也。蓋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歡樂。終歸無常。眾生燕雀處堂。罕思出離。若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總皆虛妄不實。過眼便是空花。獨一念持戒。禮懺。篤信三寶之心。生與同生。死與同死。而又專求己過。不責人非。步趨先聖先賢。不隨時流汨沒。庶幾信心日固。智慧日開。而生死可永脫耳。

(其二)

二月十七日來函閱悉。雲幻軀衰邁。時浸疾病。遠勞重念。至為感慰。月來漸轉恢復。希勿介注。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況以一息餘生。持此浮脆之軀。而為客中之客。欲求無病。又何可得。至祈諸仁各自努力。拌此一生。冀求出離。是為至要。

(其三)

二月廿七日來信收悉。陳炎松居士代匯淨資。已於去年冬收到。當時事冗未覆。歉甚。至希致謝意。陳寬德居士請釋遠注。雲居山寺現住眾百十餘人。自去秋蒙准加於國營雲山農場。為僧伽生產隊。(由前僧伽農場脫胎而來。)經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在不妨礙勞動生產時間外。宗教儀式。個人修持。隨意照常。(過堂素齋生活照舊。)至希諸仁及時努力。精進行道。切勿空過歲月。

(其四)

來函收悉。雲居建寺塑像。蒙諸善信暨仁者等大力惠助。現已大部竣工。雲甚感慰謝。現在進行山區建設。展開生產躍進。僧眾忙碌。作務冗繁。故對佛像開光。傳戒。及小辰各項。均不舉行。幸希痛念無常。為道精進。

(其五)

來信收悉。山中農禪生涯。自給豐足。茲複每畝增收糧穀一百六十斤。堪慰遠念。承仁者及諸善信盛意隆厚。感謝殊甚。惟老病不堪。旦暮幻景。殆將不久。至希日後勿為贅念。當各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精進淨業。勿空過光陰。勿負此人身。切切至要。

[編者案]師往來書問。其開示法要可傳者何止千函。雲門浩劫。毀於一旦。多方搜集。僅此戔戔。百餘歲光陰。千秋文字。有不勝其感喟者矣。

上一篇(虛雲和尚法匯 法語 ) 回目錄 下一篇(虛雲和尚法匯 規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