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果欽哲仁波切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閱讀尺

末法時期的過患

末法時期的過患
摘自《 唵嘛呢唄美吽 :證悟者的心要寶藏》頂果欽哲仁波切

第一篇 末法時期的過患

頂禮三寶之後,巴楚仁波切開始正文的第一部分:

4
大覺金仙能仁天神師,
依真實道得證真實果,
勝妙正道明示予眾生。
是故稱名大覺金仙歟?

在古印度,仙人是指蓄著長髮、退隱山林的苦修者,他們接受任何能得到的佈施來維生,始終遠離家庭生活、買賣、耕種和其他世俗活動。他們被稱為仙人,在藏文中稱做『昌頌』,意指『正直』或『真實』。因為他們的行為正直真實,值得人們尊敬和推崇。

這些仙人有的是佛教徒,有些不是,其成就和證悟的程度也有極大的不同。有些人透過專注和禪定而得到各種神通,有的壽命長達一劫,有的具有天眼通,有的能飛行或輕易騰空。但即使是有如此成就的仙人,仍未斷除煩惱的根源,所以依然有驕傲的弱點,會執著於他人的稱讚和賞識。另一方面,佛陀――無與倫比的釋迦族王子,在他證得菩提心的當刻,已全然拔除了我執的深根。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這是因為他純粹是為了利益他人而尋求證悟,故被尊稱為大覺金仙。

當一千零二尊佛為利益眾生而發願時,釋迦牟尼佛發願幫助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眾生。儘管這是五濁惡世,他並無懼于眾生心智被粗重煩惱障蔽和強烈業風擺佈,以致粗蠻難訓的事實。正因如許崇高的願力,在賢劫千佛中,釋迦牟尼佛仿如一朵燦亮的白蓮。

當菩提心自佛陀心底生起的那一瞬間,他就捨棄了所有自私的念頭,只為他人的福祉著想。他在三大劫及數百次的轉世裏不斷累積善業,以堅定的決心和無盡才智,竭盡所能地説明眾生。例如,有一世他曾是一位年輕的王子,走在森林遇見一隻非常饑餓、虛弱得無法喂哺幼虎的母虎。出於大悲,他將自己的肉佈施給母虎,但老虎連吃的力氣都沒有。於是他切下手腕,用自己的血來滋養老虎;等到老虎恢復元氣,再用整個身體喂哺他。

釋迦牟尼佛因無比的悲心和堅毅的精進力,終於證得圓滿佛果。他循著真理之路直達盡頭,徹底斷除了我執。為了利益眾生,釋尊就像一方旭日普照著寰宇。

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利他,透過其圓滿示現和無暇教授,使我們現今有機會將自己的心性與正法相融合,以證得佛果。藉著正確的發心,並依循正道,我們可以獲致真實的成果;就像佛陀一樣,不再自欺欺人。因為佛陀為真實者,所言皆是如實真理。對那些有過失的人,他直指其錯誤;對那些發願終生奉獻佛法者,他說:『離家而出家,穿上三僧衣,將自身融入聞、思、修中。』對在家眾,他解釋如何戒除十惡業和長養十善業。用這些方法,他讓不同根器的人都能遵行正道過活,並如理修持佛法。

佛陀的追隨者――不論是博學的聖者、有成就的禪定者或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都應好好追隨其道路。即使在塵世中,人們也同樣尊敬心性、行為正直無欺的人,不誠實的人是不受任何人信賴的。

我們應該祈求上師清楚指出我們的錯誤和缺點。當他這樣做時,我們必須心存感激地接受其指正,藉此去除己過。以下巴楚仁波切的開示,來自釋迦牟尼佛法教的直接傳承,也是佛陀的法語:

5
嗟呼末法時期諸眾生,
真性情義衰墮行諂誑,
是故心思乖違語歪邪,
狡詐欺人何者能信任?

在完美的黃金時期不需要陽光或月光,因為眾生自身就會放光。他們可以在空中來去自如,無需任何固體食物維生,一切眾生自然依止十善業。但隨著時光流逝他們開始互相傷害、被私欲控制、偷竊、說謊。他們失去自身的光芒,而必須仰仗太陽和月亮的照明;他們失去飛行能力;開始需要固體食物的滋養。最後當自生稻和滿欲牛消失後,他們就必須辛勤工作來生產食物。在今日這個時代,所有黃金時期的功德只剩下渣滓,如同豪華盛宴後令人胃口盡失的殘羹剩飯。任何有智慧眼的人見到末法時期人們的悲慘境況,都不禁深感悲憫。

在這個爭鬥的時代,人們心懷惡意,極為狡詐。大家都把自己擺在第一,不顧他人的需求。凡是奉承者就是朋友,違逆或反對者就是敵人。這些心態漸漸扭曲了他們的行為、言語和思想,變得愈來愈偏頗扭曲,如同盤根錯節的老樹,直到心智墮落到完全喪失是非觀念。

我們正處在由憤怒、渴愛、野心、愚癡、驕傲和嫉妒所控制的時代;是佛法的太陽沉落西山、多數偉大上師前往其他世界、修行者的修持墮入歧途、在家眾和出家眾皆不依法而行的時代。人們可能從這個時代誤導的價值觀中的,得到一些短暫的利益,但最終騙不了別人,只是欺騙了自己。

在此黑暗時代,人們心中充斥的有毒煩惱,是導致其在無盡輪回中徘徊流轉的主因。要對治這些煩惱,我們必須不斷保持警醒,如噶當派大師常說的:

吾握正念長矛立心門,
若當無明煩惱進逼時,
吾亦同樣無懈威嚇汝;
唯汝松怠吾矛方歇止。

6
嗚呼見此末法眾生惑!
唉哉孰人之語孰人信?
猶如置身食人惡魔洲,
思惟自行惠己一大恩。

如果你發現自己置身在食人魔的土地上,很難放輕鬆,心知不論他們佯裝得何等禮貌友善,很可能會隨時攻擊你,把你吃掉。同樣地,儘管一般人看似和善,但假若你聽從他們的勸告,勢必惹上麻煩。若你試著給他們忠告,也只會引來麻煩。更明智的做法,就是只專注在自己的缺點上。不論缺點多寡,它們不會永遠存在,你總是有可能轉化它們。用信心和慈愛來替換惡念;用祈求來取代閒聊;用禮拜、經行繞塔來代替無意義的活動,就是在幫自己的忙。受特別解脫戒。禮敬上師,精進地聞、思、修,致力改善過失,就是幫自己一個難以估算的大忙。就像用一滴黃金能使整幅畫改觀,實踐法教也能完全轉化你的心性。

這種幫自己的忙,並不表示自己自私。它意味著與其讓自己深陷於以愛、憎無明為根基的輪回中,使自己與他人的痛苦永存,不如慎思如何才是善用此生的最佳途徑。菩薩的真正目標是幫助眾生從輪回中解脫,但要這麼做,必先自我救度才行;而要將自己從輪回中解脫出來,就必須先清楚了知輪回的過患。正如所謂的:

積集皆銷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終別離,
有命鹹歸死。

如同一堆燃煤、一窩毒蛇、一城惡魔,俗世生活無可避免地會帶來龐大的痛苦。設想你身上有三百六十個洞,每個洞裏都有一個點燃的燈芯,你所感受到的可怕痛楚,與地獄道中僅僅一絲火花所引起難以想像的巨苦相比,根本微不足道。不管我們現在經歷了何種痛苦,都應該用它來喚醒悲心和愛心,以清除惡行與無明,並驅策我們在解脫道上繼續邁進。我們必須瞭解輪回的本質,並了知唯一的對治法就是修學佛法。

7
昔前吾之心識獨漂流,
隨業流轉為此受今生,
旋如自酥油中拔發般,
棄諸所有孤零一人行。

小心!一個強大的敵人步步逼近了。那不是普通的敵人,而是無法被征服的敵人:死亡。不論我們如何滔滔雄辯或苦苦哀求,都不能說服死亡延緩幾年,甚至連一秒鐘也不行。即使是統領世上所有軍隊的最強悍的戰士,也動不了死亡一根汗毛。死亡不可能被巨額財富賄賂,也不會為銷魂美色所動。

你或許會想,最好花上十年時間試著在世界上找個地方,然後再花十年來修行佛法。但有誰能確定他可以再多活二十年?誰又能說他一定可以看見明天的日出?甚至誰能保證他會再吸下一口氣?當你在山上閉關生火時,不妨想想:『不知道明天是否能再這樣生火?』有些人在睡眠中死去,有些人在走路時死去,有些人在吃東西時死去,有些人死於戰爭,有些人英年早逝,有些人得享天年。生命的任何情境都可能造成死亡。百年之後,如今在世的又有幾人還活著呢?

我們獨自出生,也將獨自死去。即使如此孤單,也仍有影子相隨;在死後的孤獨裏,我們的心識仍有過去善、惡行為的影子隨行。到了進入介於死亡與下次投生之間的中陰時才開始修行佛法,就太遲了。如果我們已經做好準備,對自己的修行有信心,而且知道如何前往淨土,死亡之時就不會痛苦。

今天你好好活著,住在一個可以自由修行佛法的地方,沒有人禁止你的信仰,或不准你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因此現在正是為死亡做準備的時候。通常我們總是擔憂未來,用盡心力去確保未來不會窮困或缺衣缺食。但在未來的所有事情中,死亡難道不是最關鍵的嗎?因為害怕被暗殺,國王和總統有重重警衛保護,但對於能隨時進出且無人能擋的最致命殺手,我們又該怎麼辦?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沒有丈夫、妻子、朋友或同伴。現在我們有許多朋友舊識,可能也有很多敵人,但一旦死亡來臨,我們就會拋下他們,像從一大塊奶油中拔出的一根頭髮般光溜。朋友或親眷都束手無策;我們毫無選擇,只能獨自面對死亡。我們的肉身原本連一個針刺或一絲火花的痛苦都難以承受,如今卻要經歷死亡;我們的肉身被如此珍愛著,卻將變成親友亟欲儘早處理掉的屍體。

在中陰時,我們將赤裸裸、飽受驚嚇地帶著過去行為的重負孤獨躑躅,不知何去何從。在眼前,我們將面對深不可測的黑暗;在身後,有強烈的紅色業風掃襲;在四周,有死神閻羅的使者圍繞吼叫著:『抓住他,殺掉他!』在那時,如果我們能憶念上師,即使只有一刹那,中陰恐怖的歷程都將消失,我們將投生清淨淨土,最起碼也可再獲人身。但如果我們的心背負著惡行的重擔,無法運用任何曾學過的法教,那麼投生善道的希望將全然破滅,如同從須彌山頂落下的一塊石頭,將無助地直墮三惡道。我們在這一生中,連最輕微的痛楚都難以承受,卻將陷入永無止境的折磨中。

有權勢的人可能用強奪得到財富;敗德的人可能藉由強課重稅或剝削他人而致富。這些財富、權力和影響力,以及此生所獲得的任何短暫滿足,都將被棄諸身後;而為達到這些目的所犯下的惡行果報將持續下去,招致未來的悲慘境況。臨命終時,只有善、惡的業果隨行,也唯有佛法能保護我們。如果我們現在忽視佛法,深陷在日常生活狹隘的俗務中,必然會被煩惱牽著鼻子走,不斷累積業債。沒有了佛法,我們將徹底無助。與其專務俗事,我們難道不該在此刻就盡可能地修行嗎?

這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務,不該猶豫不決。如果你想等以後有更多閒暇、年紀大些或找到更適合的地方再來修行,那麼你可能永遠都不會開始修行。如同帕當巴桑傑所說的:

俟汝不再忙碌時,
永無修持佛法日;
值此當汝所思及,
聽瑞老鄉,速行之!

因此在臨死之前,利用尚餘的時日做些真正有益的事。如以下偈頌所言,我們必須將心轉向佛法:

8
自心對己不善絕不為,
自意對己不真絕不可;
自利不修佛法之心要,
自命豈非自故毀壞歟?

沒有人會對自己心懷惡意。人們從不會想,若是自己生病有多好,也不會期盼自己殘廢、窮困或被搶劫;他們所想的是,他們多麼渴望快樂,若是富有又安逸的話有多開心。但這些想法從何而來?它們來自於有個『我』的信念。因為這根深蒂固的信念,使我們自始就只顧自己的快樂。在這種心態下,我們永遠不會滿足。即使被加冕為寰宇之王,我們仍然希求更多的權力、財富和欲樂。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我們對親近的丈夫、妻子、孩子和朋友的感受上。因為我們愛他們,看重他們遠勝於其他人,如果有人稱讚或幫助他們,我們就會感到特別高興。但這並非真正的愛,而是基於『他們是屬於我們的』想法。

雖然我們如此珍愛自己,但壓根卻不知如何尋求真正的幸福。我們就像瘋子般對待自己,在名利中尋找快樂,無視於死亡將把它們全部帶走的事實。在跨入死亡的門檻時,我們辛苦掙來的一切,甚至連一樣都帶不走。所有殫精竭慮的努力,最多只換掉短暫的歡樂――如此巨大努力所得的一丁點成果。

唯一能獲得真正且持久幸福的可靠方法,即是單純地從內心深處向上師祈求,並如法修行。透過因果的自然法則和三寶的加持,我們將在所有的來世中降生佛法興盛之地,永遠得遇善知識,並持續不斷向證悟成佛邁進――如此一丁點努力所得的巨大成果。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認為修持與行善了無意義,認為做錯事無害;如果我們認為此生最重要的就是盡情享樂,那麼我們一定會投生三惡道或連『佛法』這個字都不曾聽聞過的地方。

一般世俗的想法使我們相信,關照我們親近的人、試著征服不喜歡的人是最值得讚賞的事。但這是錯的。如果你真的希望在這一生中做點有價值的事,就把自己奉獻給佛法。

在修行道上的第一階段,先將精力與決心放在自修上,而不要草率地去幫助他人,這點很重要。目前,我們離根除我執還差得很遠;在我們尚未調伏自心之前,試著利他是很荒謬的。這也是為什麼法教說:『證悟為一己,慈悲為他人。』經由見、修、行的修持,我們可以去除我執和煩惱,變得真正有能力去幫助他人。當我們用適切的戒律來調伏狂野的心時,所有的缺點會漸漸消失,菩薩的一切德行自會展現。如同龍樹菩薩所說的:

若彼行徑粗莽者,
轉得細心與專注,
美若皎月出雲端。

不論我執何等頑強,要從中解脫並開展出慈悲心,都是有可能的。

受持任何一種別解脫戒,是為修心提供一個穩固基礎。透過律藏的清淨戒律,我們培養出分辯修行道上何者應為、何者不應為的能力。此時我們要精通全部廣大的佛法是很困難的,但若能找到一位具德上師,以正確的方法承事親近他,接受其見、修、行上的法教,並照著實修,必將證得佛法精義。

如果你對上師有全然的信心,他的所有功德也將在你身上穩定地開展,如同生長在香山檀香樹林裏的林木,經過多年檀香樹葉散發的香氣浸薰,結果就帶有檀木的芳香。然而,如果你不去找尋真正的善知識,而去依靠身心混亂的朋友,他們只會教你造作更多惡業,你將像一束掉落陰溝的吉祥草,難以潔淨。這是為什麼說:

先是審慎尋上師;
爾後審慎善承事;
最終審慎修法教。
依次三審慎行者,
解脫道上進無誤。

在此末法時期,因為人們智力有限、缺乏決心,所以需要以精要的形式來修習佛法。視上師與觀世音菩薩無二無別的虔誠心,配合六字大明咒持誦的修法,正符合此精簡的需求。六字大明咒非常容易念誦,也濃縮了所有佛教經典的要義。它是觀世音菩薩的心要,所帶來的加持是無盡的。如果你把它當做主要的修持,那麼人、天人、甚至傷人的鬼神,都會善加對待你,你將長壽而無病無殃。在下一世,你會投生普陀山的極樂淨土,或至少生在佛法盛行之地。這是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心咒含有諸佛無盡的加持與慈悲。

決心是任何努力得以成功的關鍵。如果你決心致富,即使剛開始只有一點小錢,終能成為百萬富翁。如果你決心讀書,假以時日你會變成博學者。如果你決心禪修,最後你將找到一條使自己全然自由而得以修持佛法的道路。這端賴於你是否選擇了正確的目標。藉由佛法的修行,就像一個所向無敵的國王征服了宿敵,你將一勞永逸地征服曾在無數累世中不斷折磨你的我執。

9
末法所生思行極卑劣。
無能利吾諂誑且欺惑;
于焉吾亦難成利他行;
止卻無謂競逐不好耶?

在這個時代,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能依靠他們來指引我們如何依循佛法生活。家人和朋友認為值得去做的事――即使是出於最好的動機――最多也只是積聚財富、擊敗對手、保護自身利益而已。他們一直在追求這些價值,他們的念頭是一條愛憎相續之流。他們老是想著父母病得有多重,子女多麼不知感恩,房子多麼需要修繕等等。如果我們的心不斷繞著這些念頭打轉,我們早已失去對佛法的奉行。當然在常理上,我們應該關心父母親人,盡力給予幫助,但重要的是使我們的身、語、意合乎善行,並儘量努力修持佛法。

遇到令人愉悅的經驗時,即使如品嘗一口美食這般小事,我們也只想留給自己,甚少願意讓別人取代自己來享用。事實上,這種自私的欲望毫無意義,不僅使別人痛苦,長久以往也會帶給自己痛苦。只想到自己,就是背棄了菩薩的六度萬行。依止一位善知識,放棄對財富、食物、衣服和友伴的一切自私迷戀,不是比較好嗎?

如果你跟隨末法時期大多數人的樣子,結果就只是像他們一樣成了欺騙專家。你會浪費生命在追逐得不到的事物上。你會像忙於玩耍而忘了饑寒的孩童般,不知是日將盡,直到天黑才突然想起媽媽而開始哭號。如果你真正想要幫助眾生,必先使自己完善。如果你擬定許多野心大計,要做生意、招攬信徒、自抬身價宛若上師,你將如蜘蛛般自陷網中。耗盡一生去織結這般的蛛網,你將難以察覺光陰正在飛逝,直到突然恍知死期已至。你將竭盡所有精力、歷經各種險阻,但這些險阻並不像精神修行的試煉,絲毫無助於自我的提升。

尊貴的噶當派上師常用極謙卑的方式來修行,全然不顧舒適逸樂。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拋棄了王宮的享樂,苦行六年之久。既然我們是他的追隨者,難道不該拋開俗務,忘卻親朋好友的無盡紛擾,全心全意追循一位真實上師的教導嗎?

在輪回中打滾到底有何好處?輪回中的諸事不斷遽變,百萬富翁變乞丐,乞丐變百萬富翁。不論發生什麼事,人們永遠不會滿足――如果賺到一百萬,就想賺兩百萬,如果賺了兩百萬,就想賺三百萬。如此你怎麼會滿足?只有一件事你應該永遠感到不足,那就是你的修法。要像一隻饑餓的蠻牛吃草一般,永遠凝視前方,看那裏可以找到更多青草。照此方式修行,就不會失望。

假若在一生中,每件東西你都想得到的話,就永遠不會有夠用的時間。俗話說:『所有計劃如同兒戲。若我們真要付諸實行,永遠也完成不了;但如果我們撒手不管,它們霎時都結束了!』

10
承侍上者難令其悅意;
養護下者難令其滿意;
悲憫顧他他人不顧念;
思惟此理下定堅決心。

不管你做什麼,都無法滿足每個人。這世上有權勢的人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不論你多麼努力嘗試去取悅、服侍他們,他們都不會心存感激。他們甚至很容易被一些小差錯激怒而處罰你、鞭打你或把你關進牢裏。而那些依靠你的人,不論你多麼照顧他們,也無法永遠讓他們滿意。不論朋友的動機是如何良善,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如果你依循他們的建議,只會在輪回中愈陷愈深。征服仇敵和照料親人是永無止境的,全是在浪費時間。在利他之前先要使自己完善,而要使自己完善則必先切斷以下三種束縛:服從權貴,無濟於事地助人,以及人云亦云。

試圖取悅權貴,只會引起情緒騷動。試圖用此生的俗事去幫助他人,只是替輪回火上加油。不論這些方法能帶來多少滿足,充其量都只是暫時的;對死亡一點幫助也沒有。事實上,這些是對慈悲的誤解。真正的慈悲是將眾生安頓在無死的、極樂的圓滿佛果上。

深陷輪回中,你應當覺得自己像個被關在地牢裏的囚犯,一心只想著如何脫逃。了知日常俗務的無謂,就像噶當派大師常說的:

安汝心於法,
安汝法于簡,
安簡於念死,
安死於僻穴。

安住在偏遠的地方閉關,遠離紛擾,是確保你會真正修行佛法的最佳方式。

難道我們不應把這些謹記在心,並且努力使自己完美嗎?那是朝向真正利他的第一步。

11
博學不圓教義增爭辯,
修持不為利他多詆毀,
上位不理政事圖謀亂,
思惟今世如斯悲厭離。

雖然偉大、證量高深的上師的確出現在此末法時期的迷惘人群中,但他們就像水銀瀉地般沒入塵土。他們雖精通五明,並廣為弘法,但多數人不是以邪見妄加批評,就是對佛法興趣缺缺。即使有少數人真正聽聞,但一、兩天后就覺得乏味,不能瞭解受持這樣的法教是如何地珍貴稀有。

如果有人接受了法教卻不實修,他們可能得到淺薄的知識,這只會增長其傲慢心。他們可能展現出某種程度的持戒,但這只會助長他們對自身德行的迷戀。他們可能獲得高位,但這只會滋生貪念、濫權和反抗之心。這樣的徒弟不比普通人好;他們既未奉行佛法,也未能利益他人。

在過去,具德上師會無誤地詳述法教,進行經辨以厘清任何法義上的偏差,並撰寫釋論以說明其涵義。這三種佛行事業就像煉金的不同步驟,可以保存及弘揚法教,引導人們真正地修行,臻至證悟。但今日,這些佛行事業卻引導各個傳承到達驕慢與嫉妒的頂峰,使他們熱衷於競爭、批評和敵對,破犯三味耶而毒害了真正實修的祥和氛圍。

即使像蓮師和無垢友尊者這樣的完全證悟者,具有示現奇跡的力量並證得五神通,有能力帶領那些僅是見、聽或憶念他們的人走上解脫道,但還是有一些人吹毛求疵,懷疑他們成就的真實性並想著:『這都是謊言和魔法師的伎倆。』

在此末法時期,弟子有這般歪曲的行徑,只會造成三味耶的破損。為此,大成就者可能無法完全利益他人,而佛法的弘傳與興盛也會受阻。

即使是那些以仁智治理邦國的人,仍遭到群起反對,甚至還被謀害。如俗話所說:『權位愈高,痛苦愈大。』

為什麼連高度證悟者要利他時,也如此困難?下一個偈頌會加以解釋。

12
宣說真義不取做他解;
真心利他善意遭妄解,
今日邪諂視正如邪諂,
于焉無能利他斷希冀。

在今日,當你要解說佛法時,人們會說:『真是個傻瓜!他是知道一點佛法,但對世俗生活卻一竅不通。』如果你解釋要如何獲致真正的幸福、如何避免投生三惡道,人們根本就不相信。因為他們的猜忌和偏見會曲解你所說的每件事。在亮晃晃的大白天,當一群蒙著眼的人都同意是黑夜時,問題必定出在他們錯誤的認知上。今日人們普遍的心態阻絕了自身俱生的明智。

如果你以最純淨的動機給予人們殷實的忠告,他們會以為你不過是用較聰明的手法來利用他們罷了。如果你告訴人們要修行佛法,他們會想:『這會斷送了我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最後我將一無所有!』他們甚至不能理解你是在試著幫助他們。如果你教得很多,人們只會說:『噢!他真是能言善道,不是嗎?』卻不會思索你話語的真正涵義。他們不能察覺何者就長遠來說對他們最好,以為你是在傷害他們。他們扭曲地就像歪斜的老樹,心中所認知的任何事物也都是扭曲變形的。

在過去的黃金時期,當父母提出忠告時,子女就會照做。現今的情形就不同了,所以最好緘默。很少有人試著把上師的教導付諸實修。大部分的人都忙著賺錢,把工作做好,努力獲致高位。受到這些目標的誘引,人們被執著和惡毒的野心層層包圍。為了躋身前茅,他們欺騙別人,只考慮自己自私的意圖。如此邪諂之人又要如何互助呢?

如果你仔細檢視這些令人悲哀的狀況,就會很清楚輪回裏所有狂亂的作為是多麼空洞和了無意義。你會益發確定,唯一值得追求的就是專注于精神的修持。如同米勒日巴尊者斬斷所有世俗的羈絆專心一意在人跡罕至之處閉關,修行佛法。追隨如此的榜樣,難道不是最好的嗎?如果你也這麼做,你所獲得的,將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東西。

我們該如何修行佛法?偉大的噶當派上師認為,最珍貴的法教便是空性與慈悲不二。藉由一次又一次地培養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利他的能力會毫不費力地生起。這些大師以堅持如法的修持而聞名。他們自我訓練的方式,是先仔細研讀佛法,然後以禪修來直接體驗。這是在解脫道上向前邁進的正確方法,能夠達到究竟佛果的無上勝樂。

尊貴的班智達阿底峽是噶當派傳承的創建者,被尊稱為『第二佛』,將菩提心與修心的法教帶到雪域西藏。在自身的修持中,他不斷培養至誠的慈悲心。如果我們也像他一樣,以悲憫眾生而發心,我們將建立為了利他而尋求證悟的堅定願心,也就沒有不能成就之事。如果沒有這樣的願心,我們的悲心只不過是對真正悲心的慘澹模仿罷了。所謂:『希冀別人快樂,即使對那些想要傷害我們的人也是如此,就是極樂的根源。』最後當我們到達了這個層次時,對眾生的悲心自會毫不造作地生起。

當佛陀在兜率天即將成為此劫的四尊佛時,他宣佈:他化身在南瞻部洲、示現佛陀諸善行的時候到了。眾菩薩和天人都試著勸阻他:現在是黑暗時期,遍地充斥著異端邪說。但佛陀回答,他確信能夠實現利生的誓願。為何他擁有如此的信心?那是因為他的悲心無限,且他深知以悲心之力,無事不可成。因此,他吹奏海螺以為證,其音色之美妙莊嚴,超乎了所有天人合奏的一切樂聲。

為了開展龐大的悲心,我們必須捨棄世俗的做法,並致力馴服頑固、狂野的心。如果試著把佛法的修行與世俗的追求混在一起,我們的證悟將不完美,如同一塊沾有污點而失去光澤的黃金。與其倉促從事、僅稍稍反映真正菩薩事業的行為,不如先努力修心。然後,當我們證悟到空性和慈悲不可分時,便能自在地效法諸佛菩薩的步履。

如果仔細審視支撐你追求世俗目標的一般價值觀,並試著去發掘它們從何而來,你會發現那是因為無法正確探查事物所致。通常我們是在迷妄的假設下行事,認為萬物有幾分真實、具體的實體性。但當你更仔細觀察時,會發現現象界就像一道彩虹,鮮明絢麗,卻沒有任何實質的存在。

我們對現象界本質的迷惑,可依現象的不同種類區分為:物質性、言語性和心理性。關於物質性的迷妄,原頌如是表示:

13
『觀見萬法如幻』諸佛語,
今日幻化猶勝昔日幻,
狡詐術師施設幻術者,
今是如幻垢行戒慎之。

輪回與涅磐無盡的現象,就如同魔術的幻影。遍宇宙找不出一個永恆、本俱存在的實體。從未有過一個國王可以永遠保有其王國;從未有過生而不死之人;從未有過不會消散的群體。一切就像出戲,戲裏演員們扮演著戰爭、情欲和死亡。凡事就像場夢,有時是美夢,有時是惡夢。

在此末法時期,我們已經到達幻象的頂點。人們早已遺忘黃金時期的純淨。他們不管來世,只顧眼前即刻的滿足;他們詭譎而不可靠,把佛法葬送在堆積如山的有害惡行裏。世界和眾生每一刻都在改變方向,就像麥稈隨風搖擺,早上是真的,到晚上就不真實。不按時令的雨、雪、冰雹、炎熱和寒冷,擾亂了四時節氣的自然歷程。看到這一切,我們必須瞭解當好事降臨時不須特別欣喜,因為它可能隨時會變成相反的境況;我們也必須瞭解,在惡劣環境下也不須過於沮喪,因為相較於三惡道中無數眾生的苦難,我們的困頓實在微不足道。

魔術師從不會被自己的伎倆所騙。當他幻變出馬群、牛群、車乘或任何幻象時,不論有多麼惟妙惟肖,他都知道它們並不真的存在。如同魔術師不會被自己創造出來的幻象所愚弄般,一個已經證悟萬法空性的菩薩,認清世間所有的追求都屬虛幻,即使他過著在家居士的生活,也不會受煩惱或我執影響。他瞭解一般世俗行為空的本質,既不受其誘惑,也不會為之害怕。他既不希求成功,也不懼怕失敗,因為他對自己的聞、思、修具足信心,不論做什麼,都會使他愈來愈接近徹底的解脫。

然而,這樣的了悟如今很少見了。迷妄日積月累,就像滑稽的猴子相互模仿般地激增;這種迷妄深到讓我們難以找到一條全身而退的出路。我們已喪失看清事情真相的能力,因此要我們不浪費生命是很難的。但就像過去諸佛所說的:『萬法皆是有為法,凡有為法均無常,無常即苦。』所以我們應認清世俗價值是什麼;放下所有對財富、衣、食的思慮;不再占他
人便宜;努力使我們的心與佛法相融合。如果我們能夠捨棄所有忙碌的世間活動,在佛法上的修行便能持續地直趨目標。佛法的修持和種種善行也如夢如幻般不真實,但透過這些如幻的功德,我們將得到如幻的證悟之果。

我們必須以世俗諦和勝義諦這兩種真理來理解萬物的本質。簡言之,世俗諦就是現象顯現的範疇,由一連串相互依存的因、緣和合所產生。既然一切萬象是以此方式互相連接,在世俗諦的層面就無法避免因果法則的作用;善或惡的行為必然會產生快樂或痛苦。一旦因緣現前,就不能阻止果報的產生;就像春天土壤裏的種子,若有陽光的煦照和雨水的滋潤,就會長出花和果實。這就是我們應該連最微小細行的潛能,也要一直保持警覺的原因所在;我們也應該明瞭,能夠有機會修持佛法是多麼稀有珍貴。現在我們手邊可能擁有這個機緣,但隨時都有可能因死亡而失去。我們不應該再浪費時間了。不斷思惟無常會激勵我們修行。正如怙主佛陀所說:『一切足跡中,象印為第一;一切思惟中,念無常第一。』

了知一切事物的無常,即是了悟萬法空性本質的關鍵。這就是勝義諦,唯有那些已全然證悟的人才能明瞭。究竟而言,這兩種真理無二無別,顯空不二。

關於言語性的迷妄,原頌說道:

14
『觀見萬語如響』諸佛語,
今日迴響猶似空回音,
所言所想不等空談響,
於此詭譎空響厭憎生。

輪回生活裏的所有言語和態度,不管是可喜或可憎、友善或批判,都只是空穀回音。如果你站在懸崖邊,不論是侮辱或諂媚的喊叫都會回傳給你,又有什麼理由沮喪或得意呢?火、風、水、野獸的叫聲、人類的話語等宇宙的聲音,都沒有任何的實質,它們只是無法抓住的空響罷了。

我們在述說過去的故事、談論現在的情況與商討未來的計畫時,絕大部分都是無意義的愛憎表達。話語來來去去,毫無實據,無跡可尋。你可能聽到有人上午被稱讚,下午就被斥責。人們心存惡念時,可能說著甜言蜜語;相反地,當他們心懷善意時,所言可能冷酷無情。如果你將一切的言語當真,必定被誤導。所以不要理睬世俗的閒談,改以念誦祈禱文和咒語,並大聲讀誦佛經。

由讚美和批評所產生的快樂和痛苦瞬間即逝。被恭維時,不要驕傲,把讚美當做在夢中或幻想時所聽到的某種東西。告訴自己被讚美的不是『你』,而是那些經由修行所培養的美好德性。事實上,只有那些證得解脫之人,才真正值得讚美。

被批評時,把它當成一個認識自己潛藏過失的機會,以增長謙卑。誠謂:『責難與惡劣對待,是禪修之花的根源。』它們是你的上師,用以摧毀執著和渴愛。若將惡語和苛責當做修行道上的逆增上緣,將激發修行,使你持戒更加謹嚴。你要如何報答這樣的恩惠呢?

對一個已經明瞭言辭如幻本質的菩薩而言,批評和譭謗只會增進他的禪定修持。無論遇到好的或壞的情境,兩者都會增長他的福德與智慧。他從不會任由煩憂和欲望擺佈,因為他的心安住在無擾的圓滿正見中。他捨棄了所有世俗的價值,卻得到未曾追求的尊崇。

對我們來說,即使一心一意付出所有,企求名聞天下,總還是會遭人詆毀;縱使我們因勇氣、美貌或權力而成名,所獲得的聲名畢竟還是暫時的。

所以當你受到恭維時,想一想這只是因為你實踐了佛法的教授而已。當你受到批評時,用它來提醒你增長對別人的悲心,捨棄輪回的行為方式。

15
所見非是人者是騙徒,
所說非是話語是謊言。
與焉今日無人可信倚,
吾人孑然一身任悠遊。

生活在這個時代,就像困居在食人魔聚集的島上,絕不能放鬆警戒。我們遇到的任何狀況,很容易轉變為悲慘境遇的來源;我們遇到的任何人,也很可能把我們引入歧途。唯有一件事可以確定;只有善知識能給我們有效的建言。這點必須謹記在心。

既然心這麼容易被物質現象的妄念愚弄,又很容易被世俗妄語攪擾,那麼遠離這些到僻靜之處禪修不是比較好嗎?這是開展對眾生慈悲心的最好方式。如果你日復一日如是修行,最後就能以菩薩的無盡悲心來行事。

全心全意修持菩提心,直到明白此生的活動是何等令人受挫和毫無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你會為這黑暗時期眾生的微脆而感傷,並生起強烈出離輪回的決心。如果這些態度能真正深植於心,大乘佛法的功德與成就一定會應運而生。如果出離輪回的真正決心並未根深蒂固,那麼你的佛法修行將永遠不能全然展開。

16
身行正法所行逆眾人;
言說正語所言怒眾人;
善心真誠純淨反遭忌。
是故適己韜光養晦時。

現下讓別人明白我們真正內涵的時機尚未成熟,也不是給予勸告、期待他們變得更好的時候――那只會激怒他們。此時反而是檢視自身過錯,並對症下功夫的時刻。

我們只活在人心錯亂的時代;人們所做或所說,很少跟他們真正所想一致。人事快速變遷,使我們無法依賴任何人事物。事實上,除了具德上師,沒有人能給我們可信賴的忠告。

在過去,任何人受了出家戒,穿上僧服――佛陀法教的光榮表徵,並正確修持佛法,就會得到大家的贊同、尊敬和支持。現在,如果有人這麼做,人們會以為他不是在自我炫耀,就是人格不健全,而無法適應這個世界。

如果你以純淨的心去幫助別人,他們會懷疑你一定想愚弄他們。如果你說真話,必然點出人們的缺點,沒有人喜歡如此。與其這樣,不如隱藏你真正的內涵,像灰中餘燼般過活。下一個偈頌便解釋要如何去做。

17
寂靜山林獨居以藏身;
息交絕遊少言以藏語;
專倚注視己過以藏意;
此即所謂秘密瑜伽士。

一旦你受制於各種紛擾的活動,就永遠不能從妄念中解脫;所以,單獨住在遠離世俗享樂的地方是很重要的。沒有一個地方比鮮為人知的幽僻山谷洞穴更適合棲身了。那裏只有野生的鳥、獸為鄰。在這種環境下,你的慈愛與悲心將會增長,貪愛與嗔恨會從內心消失,而你的禪修也不會受干擾而分心。

嘴巴是罪惡之門。雖然話可以從口中輕易溜出,但它所帶來的後果卻深遠而嚴重。多數的聞談只是貪愛和嗔恨的表達而已。如果你說得太多,將惹上麻煩,就像一支鸚鵡落到被關在鳥籠的下場。所以應捨棄不必要的閒談。

是心讓我們在輪回裏徘徊流轉;是心不斷地產生貪、嗔、癡、慢、疑五毒;心必須為遍佈三界的妄念負責。與其讓這個愛惹麻煩的猴子心性恣意地糟蹋我們,不如持續細察自己的過失,只要惡念一生起,就採取適當的方法來對治它。舉例來說,增長無私來對治貪愛;增長慈愛來對治嗔恨;思惟十二因緣如何造成輪回來對治愚癡。善行的關鍵就是修心,這就是為什麼說:

苦行要旨善護心;
除此,苦行有何益?

不斷檢查心境是否與法教一致,或已被煩惱入侵。如果心能守戒並保持明覺,身和語自然就會跟進。這種心的內在修持,就是真正的上師,佛法是隨時都可以運用的,否則它又有什麼用?

隱匿的瑜伽士是不會跟他人廝混,也不涉入世俗活動的修行者,既不求名也不求追隨者。他對修行有一股不可抗拒的灼熱渴望,並抓緊法的根本――出離輪回的決心。現在你可能會想:『若我現在捨棄了所有世俗活動,以後會怎樣?我要如何找到食物、住所和其他東西?』如果你讓這些迷妄的疑慮和不安支配餘生,只會使輪回的網愈扯愈緊。一旦這些根深蒂固的習性持續,痛苦也會延續下去。除非你真的厭惡世俗生活,並滿足此刻所擁有的一切,否則你不會是一個好的佛法修行者。

18
無一可信是故起厭憎,
無一具義是故悲惆悵,
所欲時不我與堅決心;
恒念如斯三事得裨益。

我們經常把對我們友好的人當做朋友,把那些擋我們的路的人視為敵人,但這些判斷相當不可靠。那些我們現在認為是朋友的人,將來可能輕易地變成敵人,反之亦然。從沒有一件事是完全固定不變而牢靠的。

輪回中的種種事物,終將如水塘上的指劃般不留餘跡。這一生不管我們多麼努力奮鬥以求取成功與幸福,甚至工作到精疲力竭,也將毫無所獲,因為在我們跨入死亡門檻時,又能帶走什麼?

當我們投入一些計畫時,內心充滿著過去和未來的種種思緒,失去當下的念念分明;這樣要從情緒的羈絆中獲得自由,是非常困難的。總之,在這一生中即使想要實現所有計劃和想法的一半,也不夠時間去完成。認知到這一切毫無實義,並對今生所有的世俗活動感到嫌惡和疲憊,我們不就應該堅持修行佛法嗎?

從沒有人不死。即使是已證悟的覺者、釋迦牟尼佛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隨形好,也示現肉身死亡以提醒眾生無常。即使是梵天、帝釋天及其他輪回中最高天界、壽命長達一劫的天人,也終究難逃一死,因為他們尚未根除煩惱障,必再投生下三道。試想我們擁有這個諸多不完美的脆弱人身,又該當如何?

如果你自以為了不起,稍有不適就發怒,那麼你絕不會是個真正的修行者。直到現在,我們都只想著自身的舒適、成功、家庭和朋友。無數累世以來,我們只想到自己的幸福;現在是開始想想什麼對他人最好的時候了。我們現今的喜悅或悲傷,正是過去世種下的果報,因此對苦樂存有希望和恐懼是毫無意義的。相較于無數眾生的福祉,自身的苦或樂根本不重要。所以,欣然接受痛苦以提醒自己輪回的不完美,用它來激勵修行,並做為消解他人痛苦的時機。同樣地,用快樂去滋長你的力量,努力趨向證悟,並增長慈愛之心。

思惟這一切,悲哀、厭離和決心就會自然生起;目睹眾生的境況,你卻無能為力而傷悲;想到在墮落的輪回裏持續漂流,就感到厭離;於是決心藉修習佛法來做點事。

19
樂時不再歡樂有時盡;
不欲痛苦依法斷離苦。
無論苦樂知昔業力作,
是故于此毋須希懼爾。

此時此刻,你或許正體驗著各種幸福歡愉,但這些都不會久長,所以不要執著。今生你必會經歷各種困難、疾病和其他麻煩;重要的是從這些經歷中,了知法教的真實意義。

不論何時我們經歷痛苦或快樂、不幸或滿足,都是過去行為的結果。如果你現在健康、有名或富裕,那是因為你過去所行的善報;如果你因疾病、障礙或重重困境而受苦,那是你過去惡行的果報。不管身處何種環境,你都可以淨化自心。受苦時,你可以發自內心深處祈求,願你的苦能代替別人的苦,讓他們所有的痛楚和苦難永遠了脫。你受的苦愈多,就愈能實踐替一切眾生承擔痛苦的修行。

以這種方式來經歷困境,把它當做修持佛法的一種激勵,它們會成為助力而非障礙。偉大的米勒日巴尊者就是用這種方法,將他所受的痛苦和艱難全部轉向證悟之道,成為最完美的例子。難道我們不應該像他一樣,放棄對此生舒適、快樂的一切考量,欣然接受所遭遇到的任何狀況,做為修行的資糧嗎?

20
求人者眾逢人皆微笑;
己欲者多樣樣皆必備;
算計能作所作心希懼;
從今隨緣行止不作矣。

為了財富和權勢,你必須取悅權貴,笑得諂媚又偽善,只求達到目的。一旦你踏入權力和富貴的世界,你的心就會充滿憂慮,經常縈繞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種種。

到最後,不論我們變得多麼顯達富貴,似乎永遠都不夠。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從不感動滿足。正如俗話所說:『貪欲就像一支饑餓的狗。』就算能嘗到天人的珍饈美饌,我們還是會希求更美味的食物;即使能穿到天人華美的服飾,我們仍會渴求更精緻的衣著。所以不要無謂地自我虛耗,像個追索彩虹盡頭的小孩!世俗的目標完全無益;開展為幫助一切眾生而修行佛法的信念,才是生命中唯一有價值的目標。

佛法的基本要點就是遠離生命中對苦樂的恐懼和希求。在荒野獨自生活,滿足於你所擁有的,就會免受各種需索的折磨。沒有許多障礙、分心事物或衝突,修行就容易多了。反之,窮畢生之力試圖得到世俗成就,就像在乾涸的河床上捕魚一樣徒勞。清楚瞭解這一點,立定決心,不要讓生命去追求這般毫無意義的目標。

21
今日既死無悔輪回法,
長命百歲無喜韶華逝。
是故死活今生有何義?
唯修佛法誠為來世矣。

如果你已修行佛法,你的生命就很有意義,即使今天突然被雷電劈死,也毋須有任何遺憾。

如果你不曾修持佛法,至少有一件事不用擔心:你沒有任何機會遠離輪回;你現在就置身其中,而且還會在裏面耽留生生世世,像一支被困在罐子裏的蜜蜂,飛上飛下卻無處可逃。如果你繼續浪費時間,不論再多活幾年或上百歲,到頭來都沒什麼差別。

至今,或許你已浪費許多時間,但一旦你開始修行佛法,那麼不論你活多久,每一天的每一刻都是和上師相處,接受他的教導,並全心全意修持直到死亡降臨的無比寶貴的機會。那時你會清楚知道,沒有一件事比佛法更值得;並且明白,為使自己完善而修持,是今生和來世的一項珍貴投資。

覺察整個現象界是多麼夢幻無常,當死亡來臨時,你就會像對待老友一樣地歡迎它。猶如無可匹敵的岡波巴大師所說:在死亡時,已除盡輪回習氣的最上乘修行者會融入大明光中;中等的修行者虔信自己會直登淨土而了無畏懼;修持了一些佛法的下品修行者至少也沒有悔恨,知道自己將免於投生三惡道。

即使你強烈執著於今生的事物,也無法留住它們。青春及伴隨而來的歡樂匆匆而逝;沒有佛法,就算活到百歲也只是延長年老的痛苦而已。只要你的心仍被八風所染汙,就沒有任何聞、思、修能讓你獲得解脫。世俗的目標是永無止境且沒有實益的。純為利他而追求證悟的修行,才是最崇高和最有價值的立志目標。這就是菩提心,一切修行道的精髓,能成就一切法門。

每件事都有一個恰當的時機。農夫知道何時應該犁田、播種或收成,從未錯失從事每件工作的適當時機。現在你擁有健全的身心功能,已經遇到上師,也接受了他的法教,你要讓解脫之田荒廢嗎?

大多少人做了很多未來規劃,但他們計畫的未來,只不過是今生的短短數載,這是極為短視的。我們還有來世的漫漫長路要走。死亡只是一個必須獨自跨過的門檻,唯有對上師三寶的虔信和對修行的信心,才能幫助我們面對死亡。親戚、朋友、權勢、財富和其他我們習於依賴的任何事物,到時都不復存在。所以,如果你現在把生命浪費在無盡的次要工作上,可以確定你在死時必將悔恨哭泣,並被強烈的不安侵襲,就像一個小偷剛被丟入監牢,不安地等待刑罰。亦如米勒日巴尊者對獵人奇惹瓦貢波多傑所說的:

暇滿人身誠可貴,
如汝之人非如是。

一個人或許會發覺自己沒食物吃,沒衣服穿,沒房子住,但如果內心充滿對上師和三寶的信心,那麼此人不管是生或死,他的心一直都是喜悅和自信的。

結語

第一篇是從世尊初轉*輪、傳下四聖諦的法教開始,相當於三乘教法的第一步:小乘。概括來說,它指出輪回的過患,特別要激勵我們厭離此末法時期的惡行。這樣出離輪回的決心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礎。而第二篇將解釋對治輪回的方法:大乘佛法的見、修、行。 

上一篇(如何修學此法教) 回目錄 下一篇(發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