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
師長簡介(1)
 
最新文章
有關於一心不亂
能海師父講授之CD目錄
我們的師長
入中論善顯密義疏;南山律在家備覽授課
解行林佛學院已經過[宗義寶鬘]學習,現正學習[廣論毗缽舍那]]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補充資料01
20100617《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補充資料
用世間語言詮釋佛法的弊病。例:比較【自他相換】與【同理心】,由於心識顯現不同,所造就不同。20101016刊登
《六祖壇經》補充資料── 20101015
法師在《解行林網路佛學院》上的開示
[宗義寶鬘]經部宗:自相、共相,總、別等等之補充資料
修行有五道,所謂「道」,我們了解嗎?我們又了解如何得到「道」嗎?
我們的善業,是否緣到輪迴眾生的「業與苦因」?若耽著為實有,由「薩迦耶見」所推動的善業,是輪迴之業,集諦所攝。
《南山律》補充資料 20100916
毗缽舍那CD32T3上課師父的補充20101102
於此網,還有能海師父其他的精彩講說文章,歡迎參閱。
一邊聽能海師父的授課錄音,一邊閱讀文字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NO.04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NO.05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CD14)
《菩提道次第廣論》毗缽舍那(CD50)
《菩提道次第廣論》毗缽舍那(CD51)
 
 
我們的善業,是否緣到輪迴眾生的「業與苦因」?若耽著為實有,由「薩迦耶見」所推動的善業,是輪迴之業,集諦所攝。

如《菩提道次第》所說:「思惟五取蘊苦之義有五。謂當成眾苦之器;已成眾苦所依之器;是苦苦器;是壞苦器;是行苦器。於彼等當數數思之。」 五取蘊苦,「取」是有漏煩惱之義,「苦」是能引發將來之眾苦相續到未來世之義。想想,我們有沒有苦苦?我們的蘊體是苦諦所攝,一旦生病就是苦上加苦。有沒有壞苦?我們有享樂的時候,但享完樂我們就苦了。又譬如,這一世和家人的相聚、受別人讚嘆、擁有自身與自身之物等等這一些,都很快樂,但以粗分來說,當有一天面臨死無常痛苦就來了。若是以細分來說,世間存在的事物剎那剎那變異壞滅並非恆常,但我們卻執為恆常,而且以苦為樂。所以,壞苦就是在樂裡面,在樂當中我們的心識執為恆常。而行苦,就如《菩提道次第廣論》所說,一切行,為宿惑業所自在而轉,並且又能發後煩惱種所隨逐,結蘊相續。 這裡有一個重點要提醒你們,但是,一時之間也無法完全說明清楚,必須在你們學習過《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毗缽舍那」之後才會更清楚,這裡先略為說明。 首先,當我們緣對方的苦,例如看到有情所遭遇的種種痛苦、天災人禍、痛不欲生等等,內心深覺可憐,這是緣到眾生的苦苦。由於緣到苦苦而去幫助有情,這是側憫之心而不是悲心。假若依此側憫之心去修,這不是佛教的主要訴求,但是佛教也沒有離開這個。也就是說,當有情外相上有痛苦時,我們行布施幫助他們,例如有情沒有錢、沒有飯吃、身受病痛等等,當你於外相上幫助有情時,假若心識所緣並沒有緣到眾生的行苦,沒有緣到眾生的業與苦因,這樣的善行並不是由悲心所推動。而且,你所緣的苦因必須正確,不能如外道一般苦因不正確。佛陀所說的法都離不開四聖諦,首先講苦諦,接著講集諦。要理解集諦,首先必須理解行苦。假若沒有正確學習集諦的道理,對於集諦不清楚,將一種憐憫眾生之心誤以為就是悲心,這就成大誤會了。 因此,試著回想,當我們根對境時,當下所見是眾生的苦因嗎?是見到眾生被行苦所縛不自主嗎?並不是。為何我們無法如此?因為串習教理的能力不強。所以,我們必須將所學習的教理一再思惟修,一再訓練我們的心識,直到遇境界時能夠思及苦因。 接著,再進一步說明,假若是由執實的心識所推動,如此的善行是集諦所攝之輪迴業因。 你們是否察覺,當我們看到他人的苦,看到外相上可見的苦苦而去幫助他人,這在心識上的顯現是不是很實有?既然顯現實有,而我們的心識又如其顯現耽著為實有,如此,就是由「薩迦耶見」推動所造作的善業,是輪迴之業。也就是說,心對境,你所見的這個苦境並沒有錯,但是,假若這苦是很實有,你的心識一定會執為實有,因為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由於你的心識執為實有,以執為實有的心識切入,如此就是由「薩迦耶見」所推動的善行,是集諦所攝,輪迴之業。 在這裡我所提出的是,當識體對境時,你該如何去修?假若你以集諦去修,卻說自己修的是出離心、菩提心,那真是太可惜了,因為你已經錯解。況且以業果來說,作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絲毫不爽,所作的是不是正因,所感的果必然有所差別,這間接告訴我們,一定要依著佛陀告訴我們的經教去造正因,而不是依自己的認知、想像力,以為自己很努力的修行,結果卻與究竟解脫成佛的大業沒有關係,這是很可惜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