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
師長簡介(0)
相簿
 
最新文章
頂果欽哲仁波切--四加行和上師瑜伽
中心佛像徵求認供功德主
貝諾法王-開示
馬鳴菩薩-- 金剛乘十四根本戒
敦珠甯波車法王-大圓滿的開示
藏傳金剛乘佛教簡介德威吐庫(持明丹珠)
皈依----蓮師口授 移喜磋嘉佛母藏岩
蓮華生大士簡介
金剛薩埵
宗教稱謂
空性的體悟 - 堪布卡塔仁波切(噶瑪噶舉)
修行的真諦——頂果欽哲仁波切
幫- 貝諾法王台北市找個家
蓮師心咒功德及咒語解釋
對仁波切應有的禮儀
關於魔障-頂果欽哲仁波切
迷妄之鏈-頂果欽哲仁波切
金剛上師咒的意義-索甲仁波切
頂果欽哲仁波切-讓修行融入生活之中:上師相應法的指導、開示
頂果欽哲仁波切-證悟者的心要寶藏:唵嘛呢唄美吽
達賴喇嘛漢譯下載網站
貝諾法王-如何修行密宗才能證得究竟圓滿佛果
蓮花生大士開示錄 
貝諾法王-蓮師七句祈請文的功德
貝瑪堪仁波切-『佛法』不只是這輩子的事
上師五十法頌
 
 
蓮華生大士簡介

德威吐庫(持明丹珠)著



藏傳佛教的始祖蓮華生大士(Guru Rinpoche, Pema Sambhava, Pema Jungney)

是寧瑪派(俗稱紅教,意思是「老派」)創教祖師。因此要介紹藏傳佛教,應先

介紹蓮華生大士。蓮華生大士在娑婆世界弘化的神威功德,度生事蹟,無法說盡。

詳情可見不同密續、庫藏傳記,今僅為初修同門略為介紹。(明心精舍有印贈《

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史略,金剛上師密咒利益》,可附回郵來函索取)



蓮華生大士本身是化身,以阿彌陀佛為法身,觀世音菩薩為報身,是阿彌陀

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身口意的三密應化身。由阿彌陀佛放光入西印度達

那郭嘯湖中蓮花上化生,現八歲童子相。蓮師(即蓮華生大士)的出世,釋迦牟

尼佛早有授記。由當地國王因渣菩提帶回王宮立為王子。後感金剛薩綞現身告曰:

「汝乃教主,實非政王」,就遜位修行。先師事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佛預囑

傳附之法,盡得顯密經軌,究竟法義。後虛心修行,曆事諸師,所得法悉皆本尊

現前得成就。



蓮師當初在印度、尼泊爾等地修行之處,地境得其加持成為修行聖地,至今

仍在,例如蓮師在印度和尼泊爾邊界楊曆蘇岩洞修法時,三大力魔神作障,令三

年無雨,帶來瘟疫饑荒,蓮師遣使赴印度取回普巴金剛經續,一入地境,該障即

除。蓮師和曼達惹娃空行母在尼泊爾瑪拉提卡岩洞閉關,證得長壽佛不死金剛身

虹光成就。



大士為調伏剛強難化眾生,現威猛相,一切天魔外道,聞名攝服,在印度和

尼泊爾等地傳法利生,曆九百餘年,智悲雙運,威德普聞,沐蓮師法雨證道者無

數。其「八大化身」歷史,可詳見其他傳記。蓮師在各地,以各種形式引眾生入

解脫道的大行,以凡夫世智難以盡言。以下略述其入西藏的因緣。



藏王赤松德真,發弘揚聖法的大願,迎寂護大師入藏,建立西藏第一寺桑耶

寺(義為「任運不變成就住處」),但黑教徒和諸魔作障,阻廟營造。寂護大師

建議,只有從印度迎請鄔金國大阿奢黎蓮華生大士入藏弘法,才能調伏天魔外道

諸障。蓮師入藏時降妖伏魔,令其皈依佛教,立誓為護法,並建成桑耶寺,將佛

法在雪域發揚光大,成為西藏密宗的始祖。



若非蓮華生大士的慈悲威德,降伏了外道勢力,並將印度顯密佛法全盤傳入

西藏,改變了當時的整個環境,把西藏轉變成佛教國家,就沒有以後的藏傳佛教,

所以說:「密法恩源蓮華生」。蓮師在西元 810年入藏,住西藏55年半,其

中48年藏王赤松德真住世(21~69歲),國中政教,如日中天,康藏佛教至今不衰,

為世宗仰,實大士的弘揚加持。後與藏土緣盡,前往羅刹國度眾。在藏王弟子面

前,騰空而去,在眾前曰:「我無來去,惟信我者,即現前而為說法,每月初十,

我自來探視諸弟子」。因此後世弟子每月藏曆十號聚集,修「上師相應法」及「

會供」。



蓮師預知藏王後代欲毀佛法,並且末法眾生德薄障重,為免金剛乘教法破滅

衰退,或為世智參雜走樣,並為保留加持力,利樂後代有情,故將經續、儀軌等

教法埋藏在山間岩中,及弟子心中。其成就大弟子眾為利有情,發願轉世為取藏

者宏此教法。每岩傳法蓮師均授記取出的日期、取庫藏者、及受此教法者。蓮師

弟子的轉世,化現為取庫藏大師,適時當機應授記,取出預藏的教法,利樂眾生。





蓮師淨土:



法身阿彌陀佛,報身觀世音菩薩,化身蓮華生大士,乃法、報、化身的一體

三面。往生其中任何一淨土,即得自在於其他二淨土。「法、報、化」表「體、

相、用」的教理,實則三身一如,乃至一亦不可得,多亦至無盡。蓮師淨土在庫

藏法中有記載,亦有祖師在定中游過。如蓮師淨土唐卡所繪,其淨土第一層蓮師

妙拂洲銅色山蓮華光宮,第二層觀世音菩薩普陀山,第三層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蓮師法門就相當於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的法門。修蓮師法、持蓮師咒就相當於

念佛往生西方淨土的法門。修持「大圓滿」和蓮師法門,就相當於密、禪、淨三

修。

相關資訊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