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生大士心咒的功德利益與直指覺性赤見自解
直指覺性赤見自解
一、敬禮
頂禮 覺性自明三身尊
二、述意
我將開示〈 深法寂靜忿怒尊密意自解 〉中之〈 直指覺性赤見自解 〉。如是直指自己覺性之法,有緣善男子,應善自領悟!
三昧耶,甲,甲,甲。
三、心性本面(覺、明、現)
唉瑪火(奇哉)!一心之內遍含輪迴與涅槃,它的本性無始即然,而你卻不知道; 明和覺從未有間斷,而你卻不認識; 它處處皆無礙顯現,而你卻不了解。因此,為使你能了解心性的本面而作開示。
三世諸佛講說了八萬四千無量法門,除了覺悟此性外,過此說者佛未曾說。經典遍滿虛空不可計量,究竟教誨只有直指覺性三句話。此現量直指諸佛之密意,既無前行,也無後修,導入之法,即此而已。
四、一心
吉火!有緣弟子且諦聽!所謂心者頗為廣泛傳播而名聲響亮,但對此性不了解,或邪解,或了解片面,由於未能正確如實了解之故,遂產生了無量的宗派之學說。而一般平庸士夫未悟此性,對自己的本面自己不知道,故不斷流轉於三界六道而受苦。他們皆因不悟自心本性而成過。煩惱的聲聞獨覺,只了悟無我的一面,雖欲求證悟而不能如實得悟。其他因受各自宗派和理論束縛,不能見到心的光明,煩惱聲聞獨覺貪者能所而成障礙,中觀貪者二諦邊見成為障,下三瑜珈貪者觀想念誦成為障,摩訶阿魯貪者界覺成為障。
於無二義分之為二而致誤,無二若不能融合為一不能成佛,因為皆是一心。輪涅本來無分別,若去斷離取捨,仍流轉於輪迴。因此現將所做法事一齊放下,指示你一切精華,即此赤見覺性自行解脫之法。當你悟到一切法本自大解脫,則知〈 大圓滿 〉是圓具一切。
三昧耶,甲,甲,甲。
五、名相
稱之為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說存在,它卻沒有一法存在,說根源,它卻是輪迴苦與涅槃樂種種生起之根源。由於對它的見解不同,始有十一乘門。從名相上講,它有無窮的名稱:有人稱它為心性或本心,外道則稱它為梵我,聲聞獨覺則稱無我教義,唯識家稱之為識,有人稱它為般若到彼岸,有人稱它為如來藏,有人稱它為大手印,有人稱它為唯一明點,有人稱它為法界,有人稱它為一切種,亦有人稱它為平常心。
六、直指明空
現在為你直指進入覺性之法有三要:過去之念不留痕跡而明淨,未來之念未曾生起而鮮潔,現在之念住於當下心境不修整造作,即是平常的覺了之心。若自己對自己做赤露觀照,觀之並無所見,唯有明明亮亮的,覺性現量赤裸裸地顯露出來,並非任何實成,惟有空空洞洞,這明亮和空洞不二,閃閃發光,它既不是常,非任何所成,亦非是斷,然又光明燦然。其存在並非單一存在,而是多種均能覺了和顯明。也並非多種所合成,而是不可分割的獨具一味。總之,這唯一的自己覺性決非是從他而有,如此方是直指事物的實際情況。
七、三身
在一覺性之中三身無別而完具。因它什麼也不生,是空性法身;它的空性本光明亮,是報身;因它能無礙顯現一切,是化身。三身是圓具於一心中之體性。
八、當下就是
今若用強制直指之法引入此性,你的當下覺性原本就是如此。它是那不造作而自明,怎麼能說你不了解心性?對此覺性本來無可修持,你怎麼能說修持沒有成就?既然你的本覺現量就是這一念,你怎麼能說你找不到自己的心?就是那個覺明本無間斷,你怎麼能說未見心之本面?心之思維者原本就是它,你怎麼能說找不到那個動念者?對它沒有任何可以做的,你怎麼能說做而無得?本來不須修整,聽之任之就可以,你怎麼能說無法進入安靜?
你只要無為無作完全放下就可以,你怎麼能說對它無能為力?覺、明、空(現)三者本是無別元成,你怎麼能說修之反而無成?本覺是無有因緣,自生元成,你怎麼能說不能努力精進?念頭是當下生起當下即消,你怎麼能說無法對治?當下的本性就是如此,你怎麼能說對它不能認識?
九、心性喻
心性真的是空寂無根,自心無實猶如太虛空洞,似與不似,不妨觀察你自心;不是空性斷離之見,那自然智慧,真的從本即是光明,自然智慧本身如同太陽的核心,似與不似不妨觀察一下自心;覺性智慧真的相續不斷,相續不斷好像江河流水不停,似與不似不妨觀察一下自心; 各種念動真的不可認知,妄念無實,好像空中微風難以捉摩,似與不似不妨觀察一下自心; 外境所現真的就是自現,外境自現好像鏡中反映影像,似不似不妨觀察一下自心;一切有相真的都是自行解脫,自起自消,好像空中的雲彩,似不似不妨觀察一下自心。
十、心外無法
不屬於心之法非別有,除心而外,哪有能修和所修。不屬於心之法非別有,除能行持和所修持而外,哪有其他存在; 不屬於心之法非別有,除所守三昧戒而外,哪有其他存在; 不屬於心之法非別有,除所證果而外,哪有其他存在。再三觀察!仔細觀察自己的心。
十一、性光
當你外觀虛空時,而心這時已無妄念起動之殘餘,你又再觀自心時,亦無起動妄念之起動者,那麼,無染的心性清靜而光明,這就是你的本覺光明空寂之法身,好似無雲晴空生起的太陽,雖無形相卻能明確的知道,對於此義悟與不悟差別極大。
十二、自生
從本未生而是自生之光明,這是覺性的嬰兒,可是卻無父母,真稀奇!這覺性誰也未造而是自生智慧,真稀奇!它既無生也無由而滅,真稀奇!它既現量而明在,卻無人能見,真稀奇!縱然流於輪迴也不變壞,真稀奇!縱然成佛也不增好,真稀奇!它是大家都有,卻無人知道,真稀奇!你還寄望在他處得果,真稀奇!它就是你自己,卻別處尋找,真稀奇!
十三、見、修(定)、行、果
唉瑪!這個當下的本覺明朗而無實質,僅此,即是無上的知見; 它是無緣地包容一切而是又離一切,僅此,即是無上的觀修; 說無造作,於世間放任無拘,僅此,即是無上的行持;它是不求而從本即是元成,僅此,即是無上的證果。
十四、四乘
指示無誤之四乘:見解不錯之大乘,即此當下的覺性本具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 觀修不錯之大乘,即此當下的覺性本具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
行持不錯之大乘,即此當下的本智本具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 果位不錯之大乘,即此當下之心本具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
十五、四釘﹙橛﹚
今開示不變易之四釘:所謂見地不變之大釘,即此當下的覺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謂之釘; 所謂觀修不變易之大釘,即此當下的覺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謂之釘; 所謂行持不變之大釘,即此當下的覺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謂之釘;所謂果位不變之大釘,即此當下的覺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謂之釘。
十六、無住
指示三世一如之要門。過去之跡不追,拋棄過去的觀念;未來不迎,斷絕意識的關聯;眼前念起,不執不取,心如虛空。既然無有觀修可修,則什麼都不修,既然無可散亂,則堅守不散正念,在此不修不散的狀況中只用赤裸觀照一切,你的覺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熾然。當它生起時,則稱為菩提心(覺性),因無所修,則超越一切所知境,因無散亂,它的本體澄澈光明,現空是本自解脫,明空是為法身。一但悟到佛道之中無可修習,即此時便現見金剛薩埵。
十七、無見
下面開示把六種邊見推到窮盡處之教授。不論不同的見解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是自然本智,它是沒有能見和所見,不管見與未見而尋覓那能見者,連求見者自己也找不到,此時便是把邊見推到窮盡處,見之底蘊就到這樣的地步。見和所見什麼也沒有,若不落於根本無有之斷空,這當下的覺性明明了了,便是〈大圓滿見 〉,對此悟與不悟並無分別。
十八、無修(定)
不論不同的觀修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平常一樣的通透赤裸,能修和所修並無分別; 不管你修與未修而尋覓那能修者,若是找不到那能修者,這時便把觀修推到窮盡處,修之底蘊也就到這樣的地步。修和所修什麼也沒有,若不落於散亂昏沉和掉舉,這當下無造作的覺性明明了了,便是無作平等三摩地,入定不入定並無分別。
十九、無行
不論不同的行持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就是唯一明點,它並無能行和所行; 不管行與未行而尋覓行者,若是找不到那能行者,這時便把行持推到窮盡處,行之底蘊也就到這樣的地步。從本以來就無能行所行,若不落於迷亂的習氣,當下之心無有造作,明明了了,切勿去做修整和取捨,這樣便是清靜行持。淨與不淨並無分別。
二十、無果
不論不同的果位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就是元成三身,並無能證和所證;若是尋覓能証果者,卻找不到那能証果者,這時便把果位推到窮盡處,果之底蘊便到這樣地步。無論什麼果皆證不得,得與不得,並無分別。若不落入掛慮和取捨,這當下的覺心自明元成,了悟現證三身僅是自己所具,即此便是本來成佛之果。
二十一、中道
覺性是遠離斷常八邊,不墮任何一邊才謂之中道。覺性就是那覺念恆常不斷,空性乃覺性之核心,是故則稱之為如來藏。若明了此義則超勝一切,因此又稱它叫智慧到彼岸。超越思維從本離邊故,因此稱為〈 大手印 〉,這僅是悟與不悟差別之故,它便成為輪涅苦樂一切之根,故又稱為一切種(阿賴耶)。它在安住無改平常之位時,即此清楚明亮之覺性,故又稱為平常心。不論安它什麼美妙的名稱,實際就是當下那一點靈知而已。
二十二、勿外求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可以追求?比像在家中而外出追尋,即找到三千大千世界之頂亦無可得,除心而外再無別佛可求。若不認識心而向外馳求,如身外去找自己,怎能找到自己,好比一個傻子進到一大群人中,為熱鬧的場面所惑,而忘失自己。由於不認識自己而去他處尋找,誤認別人是他自己。同樣,如果不知萬物的本性,不知外境原來是心,而仍誤入輪迴,不見自心是佛,則障涅槃。所謂輪迴與涅槃全依覺明與無明,就在剎那一念,二者並無分別,若還以為存在於心外是迷誤,迷與不迷之體都是一個,一切有情的相續心並無有二,不須修治,自然放下即可解脫。若不覺悟這迷誤之性出自自心,你便永遠不能了悟法性實際。
二十三、空喻
自己應當覺照自己即自起自生者,這些境相起初從何而生,中住何處,最後歸於何處?若加觀察,如井中的鴉影,烏鴉從井飛去,除井外再無其他。同理,境相(表象)皆是由心所生,既從心生起,又由心中而散失,惟此心性是盡知盡覺,空而且明,從本就是明空無別,猶如虛空。自然智慧現量的光明中,確定一切這便是他的法性,現世一切是它的表相,然而它又是均在心中覺知,因此,應悟到這個心性就是覺而靈明,猶如虛空。心性表示如虛空,只是一個比擬,是一個暫時的片面表詮,因為心性有覺性,空而無所不明,虛空卻無覺性,只是空而頑空。所以,心性的實際不能以虛空作譬。總之,要無有散亂地安住本然便是。
二十四、表象
這些世俗境界的各種現象,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皆會消滅。比如現象界中的一輪涅法,只不過是唯一心性的表象而已。何時心性有所改變,則生起外境改變的表象,所以一切皆心之表象。六道眾生只認取各自的境界。有些外道則見為斷常二分,密法九乘中各各見各自的觀點,故所見不同,立說也就各異,由於所執各異,分別耽著而生迷亂。你若覺了一切境相皆心,雖見表相,不執不取,這便是佛。
二十五、一切皆心
境相未迷亂,由於執著而起迷亂。你若是了知執著的念頭就是自心,則當下自然解脫。一切所現只是心的境界,外器世間現為冥頑之物亦是心,內有情世間現為六道眾生亦是心,現為上界天神安樂的境界亦是心,現為三惡道的苦惱亦是心,現為無明煩惱五毒亦是心,現為自然智慧之覺性亦是心,現為善念涅槃亦是心,現為魔鬼作障亦是心,善現為佛神和悉地亦是心,現為各種清淨境界亦是心,現為無分別專一而住亦是心,現為形相顏色之萬物亦是心,現為無相離戲境界亦是心,現為一多不二亦是心,現為非有非無亦是心,所以沒有任何境界不屬於自心。
二十六、赤見覺性
心性不滅,任何境界都能現起,雖然現起,亦如海水與波浪並無有二,故在心性內解脫。所立不滅,任何名言皆可安立,而實際呢,心只有一個,即此一個,也是無源無根。從任何一邊看它,什麼也看不到,不見實法,因此也無任何存在;但也不見虛無,而是覺了和光輝燦然。它更不是個別差異,而是明空無別。當下自己的覺性光明朗照,即使如此,而仍無存在的主體,雖無自性而實修則真有覺受,只要能真實證悟此性,則一切都將解脫。
因此,在根上並無利鈍之分。如菜籽、牛奶雖以(有)油作為內因,若不擠壓,怎麼能出油汁?一切眾生雖真實具有如來本性,若不實證,眾生如何能夠成佛?若肯實證,即牛郎也可悟道,雖不會講理,仍能從現量中得到肯定。如親口嚐過糖的滋味,哪裡需要他人解說其中滋味。
不了悟此真性,即使班智達亦會生迷亂,不論他博通九乘的道理,等同缺乏現見而去追求遙遠的傳聞,雖剎那亦未接近佛道,一但覺悟此性,一切善惡當下清淨,若不悟本覺,則所造任何善惡諸事業,皆是積累上升天界和下墮惡道的輪迴之業。
若是了悟自心空性本智,則全無善惡業之可得,如同虛空的空中積不了泉水,所以空性之中無功德與罪業積存之境。因此要赤見自己的本覺現量,這赤見自解是何等奧妙!是故必須求悟此自覺之性,秘奧封禁!
二十七、結語
奧妙!直指覺性赤見自解,為利益後來濁世有情故,將所有續經教敕和要門,凡已所知者都簡單扼要而轉寫,現在宏傳,又作伏藏隱藏,發願使未來有緣者能遭遇此法!
三昧耶,甲,甲,甲。
此開示覺性現量之著述,名為《赤見自行解脫》,是烏金教主蓮花生大士所作,願直到輪迴未空之間,利生無盡。 劉立千藏學著譯
-----------------------------------------------------------------------------------------------------------------------------------------
蓮花生大士心咒的功德利益
嗡阿吽—是身口意最殊勝的精華
班渣——是金剛部最殊勝的精華
咕嚕——是寶生部最殊勝的精華
貝瑪——是蓮花部最殊勝的精華
悉地——是事業部(羯磨部)最殊勝的精華
吽———是佛部最殊勝的精華
嗡———是五方佛報身圓滿
阿———是法身不變圓滿
吽———是化身蓮師尊前圓滿
班渣——是嘿嚕嘎(飲血尊)本尊壇城圓滿
咕嚕——是上師持明本尊壇城圓滿
貝瑪——是空行本尊壇城圓滿
悉地——是所有財神及岩藏取者的命脈
吽———是所有護法的命脈
嗡阿吽—是三傳承(密意/持明/口耳)命脈
班渣——是經律二藏的命脈
咕嚕——是論藏和事續部的命脈
貝瑪——是行續部和瑜伽續部的命脈
悉地——是瑪哈瑜伽的命脈
吽———是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的命脈
嗡阿吽—可以消除三世一切的罪障
班渣——可以消除瞋恨心所造的一切罪障
咕嚕——可以消除傲慢心所造的一切罪障
貝瑪——可以消除貪心所造的一切罪障
悉地——可以消除嫉妒所造的一切罪障
吽———可以消除煩惱所造的一切罪障
嗡阿吽—可以獲得法報化三身
班渣——可獲得大圓鏡智(東方不動佛的智能)
咕嚕——可獲得平等性智(南方寶生佛的智能)
貝瑪——可獲妙觀察智(西方阿彌陀佛的智能)
悉地——可得成所作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智能)
吽———可獲得五種本智任運成就
嗡阿吽—可以勾召天、魔、人
班渣——可以去除食香及火神的障礙
咕嚕——可以去除閻魔及羅剎的障礙
貝瑪——可以去除水神及風主的障礙
悉地——可以去除夜*及自在天神的障礙
吽———可去除羅喉星耀(致使癲癇)及地主的障礙
嗡阿吽—可以成辦六度波羅密
班渣——可以成辦一切息災的事業
咕嚕——可以成辦一切增益的事業
貝瑪——可以成辦一切懷愛的事業
悉地——可以成辦所有的事業
吽———可以成辦一切誅伏的事業
嗡阿吽—可以去除外道的詛咒
班渣——可以去除本智天神(耶喜啦)的詛咒
咕嚕——可以去除天龍八部的詛咒
貝瑪——可以去除世間天的詛咒
悉地——可以去除龍和地主的詛咒
吽———可以去除天、人、魔的詛咒
嗡阿吽—可以摧滅五毒魔軍
班渣——可以摧滅瞋恨的魔軍
咕嚕——可以摧滅傲慢的魔軍
貝瑪——可以摧滅貪的魔軍
悉地——可以摧滅嫉妒的魔軍
吽———可以摧滅天、人、魔三種魔軍
嗡阿吽—可獲得身、口、意的成就
班渣——可以獲得本尊寂忿的成就
咕嚕——可以獲得持明無上的成就
貝瑪——可以獲得空行的成就
悉地——可以獲得共與不共的成就
吽———可以獲得如願的成就
嗡阿吽—可以到達普賢王如來本初淨土
班渣——可以到達東方不動佛妙喜世界淨土
咕嚕——可以到達南方寶生佛眾寶莊嚴淨土
貝瑪——可到達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淨土
悉地——生北方不空成就佛無上妙行成就淨土
吽———可以到達中央毗盧遮那佛密嚴淨土
嗡阿吽—可以獲得三身持明果位
班渣——可以獲得此地持明果位
咕嚕——可以獲得壽命自在持明果位
貝瑪——可以獲得大手印持明果位
悉地——可以獲得任運成就持明果位
吽———可以獲得成熟持明果位
這個咒語念一次的功德,若比喻為有一個形狀的的實體話,可以裝滿整個南瞻部洲;能夠聽到、看到或思惟這個咒語的所有眾生,都可以和持明佛父佛母同處。
《西藏生死書》:佛經中講,修蓮師法,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簡單言之,能具足息增懷誅,普度一切眾生之大威德。且能了知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顯密圓通,堅固戒律,頓開智慧,辯才無礙。其餘如祛病、免難、長壽、衣食具足,息滅一切地方人風空所生諸災,摧滅妖魔,能令一切鬼無不恭敬聽命等等。
嗡阿吽
有外內密三義。不過,在這三個層次上唵代表身,阿代表語,吽代表意。他們代表一切諸佛的身語意轉化功能的加持。
就外在意義而言,嗡淨化一切身惡業(身有三惡:殺生、偷盜、邪淫),阿淨化一切語惡業(語有四惡:妄語、惡口、綺語、兩舌),吽淨化一切意惡業(心有三惡:貪、瞋、癡。)。 由於淨化你的身、語、意,嗡阿吽提供諸佛的身語意加持。
嗡也是形色的精華,阿是聲音的精華,吽是心的精華。念這個咒,你就是在淨化環境、你自己和其他一切眾生。唵淨化一切認知,阿淨化一切聲音,吽淨化心及其思想、情緒。
就內在意義而言,嗡淨化脈,阿淨化氣,吽淨化明點。
在較深的層次裏,嗡阿吽代表蓮花部諸佛的三身,唵是法身,阿彌陀佛;阿是報身,大悲觀世音菩薩;吽是化身,蓮花生大士。這個咒象徵三身體現於蓮花生大士。
就秘密的意義而言,嗡阿吽帶來心性三個層面的證悟:嗡帶來它源源不斷的能量和慈悲的證悟,阿帶來它光輝的自性證悟,吽帶來它虛空般的明點的證悟。
班雜咕嚕叭嘛
班雜比喻為金剛鑽,它是石頭中最堅硬和最珍貴的。就像金剛鑽能切割萬物,本身卻不容易被摧毀;同理諸佛的永恆不二,絕對不會受到無明的傷害或摧毀,反而能夠斬斷一切愚癡和業障。諸佛身、語和智慧心的聖性和作為,有如金剛鑽般能夠穿透萬物而不受阻礙的力量,可以利益眾生。像金剛鑽一般,沒有瑕疵;它的巨大力量來自證悟實相的法身性、阿彌陀佛的自性。
咕嚕的意思是“有力的”,指具有非常殊勝德行的人,他象徵智慧、知識、慈悲和方便。就好像黃金是最貴重的金屬一般,咕嚕(上師)具有不可思議、毫無瑕疵的品質、使他變成無可超越,殊勝無比。咕嚕比喻報身和大悲觀世音菩薩。同時,因為蓮花生大士教導密績之道(以“班雜”為象徵),而且透過密績的修行得到最高證悟,所以他被成為“班雜咕嚕”(金剛上師)。
叭嘛的意思是蓮花,象徵蓮花部諸佛,特別是他們的覺悟話語。蓮花部是人類所屬的佛部。阿彌陀佛是蓮花部的本初佛,蓮花生大士則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因此他被成為“叭嘛”。事實上,“蓮花生”是指他在蓮花中出生的故事。
當“班雜咕嚕叭嘛”七個字母在一起的時,也象徵見、定、行的本性和加持,“班雜”義為不變的真理、金剛鑽般、不可摧毀的本性,我們祈求在“見”中證悟它。“咕嚕”代表覺悟的光明本性和神聖品質,我們祈求在我們的“定”中證悟它,“叭嘛”代表慈悲,我們祈求在我們的“行”中成就它。
因此,透過頌念這個咒,我們可以獲得蓮花生大士和一切佛的智慧心、神聖品質和慈悲的加持。
悉地吽
悉地的意思是“真正成就”、“證得”、“加持”和“證悟”,悉地有兩種:一般的和無上的。透過接受一般悉地的加持,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障礙(如健康不佳)可以全部清除,我們的一切願望可以滿足,諸如財富、地位、長壽自然會增加,生命中的各種環境也會變得吉祥,並有助於修行和覺悟。
無上悉地的成就可以產生覺悟,這是蓮花生大士的圓滿證悟境界,能利益自己和一切眾生。因此,憶想和祈求蓮花生大士的身、口、意、聖性和作為,可以讓我們證得一般和無上悉地。
悉地吽可以如磁鐵吸引鐵屑般地吸進一切悉地
吽代表諸佛的智慧心,是咒的神聖催化劑。它好像是在宣佈它的力量和真理:“它就是了。”
這個咒的重要意義是:“我祈請你,金剛上師,蓮花生大士,以你的加持力賜給我們一般和無上的成就。”
二、頂果欽哲仁波切解釋:
“據說,嗡阿吽 班雜咕嚕叭嘛悉地吽,這十二個字母帶著佛陀說法十二部(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華)的整個加持,因此念金剛上師咒就等於念頌或修持佛陀全部教法的加持。十二部教法是解藥,可以讓我們從“十二因緣”解脫出來,而使得我們輪回六道的正是這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個十二因緣是輪回的機制,讓輪回不斷進行。透過念金剛上師咒的十二個字母,十二因緣就被淨化,你就可以完全驅除和淨化煩惱,從輪回中獲得解脫。
雖然我們無法看到蓮花生大士本人,但他的智慧心已經顯現在咒的形式上,這十二個字母事實上是他的智慧心的發射,具有他的加持。金剛上師咒是蓮花生大士的聲音顯現。因此當你以念頌十二個字母來啟請他時,你將獲得巨大的加持和功德。在當前的困難時代裏,我們所能啟請與皈依的,以蓮花生大士最殊勝,所以,金剛上師咒最適合這個時代。” ——摘自《西藏生死書》
-----------------------------------------------------------------------------
《蓮花生大師本生傳》簡介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在這塊高原上代代生息的藏民族是一個富有想像力與創造力的民族,他們為世界文明做出了許多貢獻,在文化方面,留下了包括神話、故事、詩歌和民謠在內的,廣博而豐厚的藝術作品。廣泛流傳的《蓮花生大師傳》、《格薩爾王傳》就是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兩部輝煌史詩。
藏傳佛教創始人蓮花生大師是吐蕃王赤松德贊派遣使者從尼泊爾請來傳播佛教的印度高僧。他應吐蕃王朝之邀,來到青藏高原弘傳佛教,使佛教在與當時頗具勢力的原始宗教——苯教的鬥爭(實際上也密切聯繫著吐蕃王室內部的政治鬥爭)中確立了自己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並對整個藏族歷史產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響。據《蓮花生大師傳》記載,蓮花生大師在赤松德贊王逝世之後,還幫助木赤贊布王子治理國政,制定王法,傳授佛學,創建了顯、密兩宗俱全的藏傳佛教。在吐蕃國的功業圓滿完成之後,蓮花大師回到印度,繼續弘揚佛教。可以說,蓮花生大師就是藏傳佛教的創立者。延至今日,蓮花生不僅在佛教界備受尊崇,享有“第二佛陀”的隆譽,而且在廣大藏區也是一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因此,要研究藏族政教史、文化史,就不能不對蓮花生大師給予足夠的重視。而研究蓮花生大師,最直接的路子則莫過於先從閱讀《蓮花生大師本生傳》入手。
長達15644行、大約56萬漢字的《蓮花生大師本生傳》以其光怪陸離的典故和絢麗多彩的詩體傳記形式,記述了佛教傳入藏區的歷史情況,是一部瞭解藏族歷史和研究藏族群體性格、民族心理形成過程的寶貴參考資料,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部獨放異彩的史詩,是人類非物質文化的重要遺產。《蓮花生大師本生傳》作為《蓮花生大師傳》的其中一卷,精要地介紹了蓮花生大師故事的梗概,以其內容集中,故事生動而在藏族文化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也在國外讀者中獲得很高的評價。原著語言優美,詩意濃郁,表達準確,易誦易記,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
在藏族文化史、宗教史上被稱為煌煌巨著的史詩《蓮花生大師本生傳》,是450部《蓮花生大師傳》中的一部。這部鴻篇巨著記述了佛教傳入故事和有趣的傳說。
《蓮花生大師本生傳》主要記載了佛教在“前弘期”傳入藏區的歷史情況,書中充滿了神奇的故事和誇張的傳說,是瞭解藏族歷史,瞭解藏民族群體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寶貴資料。
並比較精粹地介紹了蓮花生大師故事主要概(當然是被極度神化了的)。在結構上,也頗具特色。先是數線並舉,然後加以收束;貌似散淡隨意,實則脈絡分明。先從西文極樂世界寫起,億萬顆星球,無數個世界,繁若塵沙的佛陀……視野何等開闊!精神何等浩渺!蓮花生降臨人間,不受一時一地限制,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天上地下,山林湖澤,無所不往,無處不在。妖魔鬼怪,山川地理,風俗人情,佛法外道,萬千氣象,奔來眼底。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世間滄桑,變化莫測……正當人眼花繚亂之際,吐蕃王前來邀請,蓮花生應邀起程。從此氣勢大變,直如奔流……接著,以一個社會集團為核心,寫盡人間長短方圓……作為人的蓮花生如何幫助赤松德贊整肅綱紀,建築廟宇宮殿、培訓譯員、翻譯佛經雜書、駁斥苯布外道、埋藏伏藏……最後大師講經說法,指點迷津……如此等等,讓人感到神奇莫測,恍惚迷離,仿佛遨遊在一個打著9世紀前後吐蕃王朝印記而又光怪陸離的社會環境之中,在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宗教知識之餘,又能得到獨特的審美愉悅。
該書刻印著深深的諸如生死幻滅、緣聚緣散、因果報應、萬法皆空的佛教思想內容。這一切對今天的一般讀者來說,當然是既感到陌生、又感到不可思議的。
《蓮花生大師本生傳》原文是嚴格的偈頌體九言長詩,韻律齊整,易誦易記,抑揚頓挫,非常好聽,藏區好多老人都能背誦。譯者按“信、達、雅”的要求,不拘泥原文,力求譯出其神韻。儘量做到凝重而不板滯,通俗而不淺白,秘奧而不艱澀。
為使讀者能讀懂這部具有大量宗教術語的著作,譯者洛珠加措、俄東瓦拉參考諸多版本,做了大量考訂注釋工作。
借助通俗流暢的翻譯、簡明扼要的注釋,具有高中漢語水準的讀者,都可基本讀懂該書,盡情遨遊在西元9世紀前後吐蕃王朝那光怪陸離的社會環境之中,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宗教知識和獨特的審美愉悅。
《蓮花生大師本生傳》中收錄了第五世達賴喇嘛的評論。這對於更深刻地瞭解這部著作,不無補益。
《蓮花生大師本生傳》的文字結構和思想內容也頗有特色和獨到之外。作者先是數線並舉,而後加以收束,貌似散淡隨意,實則脈絡分明。她首先從西方極樂世界入筆,描繪出億萬顆星球,無數個世界,繁若塵沙的佛陀,視野開闊壯觀,情感浩渺無際!此時,蓮花生降臨世間,不受時空限制,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天上地下,山林湖澤,無所不往,無處不在。為利益眾生,救苦救難,他降妖除怪,扶正壓邪,充分展示了佛法無邊、普度眾生的悲憫情懷。因為蓮花生大師是十方佛陀的化生,是所有佛陀法力集中的象徵,連大千世界之主大梵天的法力也在他之下,因而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這部充滿神話色彩和宗教情感的巨著,早已遠播海外,被譯為英文和法文。《蓮花生大師本生傳》,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譯者:洛珠加措、俄東瓦拉。漢文本出版問世,無疑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它不僅可為研究藏學、佛學的有關專家提供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而且也是普通讀者瞭解藏族歷史、佛教文化的有益助手。
同有著110部、24萬行的《格薩爾王傳》相比,有人粗略統計,《蓮花生大師傳》竟達450多部、700多萬行,可謂洋洋大觀!它集中體現了藏民族卓越的智慧,是先輩藏民們為後人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書中記載的佛教傳入藏區的歷史沿革,以及神奇的故事和誇張的傳說,也是我們瞭解藏族歷史、瞭解藏民族群體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寶貴資料。數百年來,《蓮花生大師傳》被藏民族知識份子和普通群眾奉為本民族的“聖經”,受到高度的重視和極高的評價。著名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就從該書中汲取了許多有益的營養。據稱,英雄格薩爾就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
作為《蓮花生大師傳》的精華,《蓮花生大師本生傳》比較集中地介紹了蓮花生大師故事的梗概,內容豐博、故事生動、藝術性強,可以由此而可窺見《蓮花生大師傳》的全貌。
這部《蓮花生大師本生傳》,按照藏傳佛教中“伏藏”、“掘藏”之說,是由大師的女弟子伊西措傑記錄並埋藏、而由生於14世紀的爾金林巴發掘並刊行的。
它譯成漢文,有50多萬字,可稱是煌煌巨制,但它在全部(據有人統計,共有450餘部之多)《蓮花生大師傳》中,只是區區一部,可謂九牛一毛。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據此一部也能管窺一斑而知全豹,何況它還是這450餘部中最精彩、最具概括性的一部。正因如此,它現在已有英譯本、法譯本問世,且在海外享有一定聲譽。
譯者洛珠加措、俄東瓦拉是格薩爾研究專家,曾共同完成《格薩爾在嶺國的遺跡與傳說》、《藏傳佛學基礎知識》、《舊譯密乘經籍寶志•贍部全洲莊嚴》等著作和譯著,各自撰寫和出版了多部詩集和論文集。在國內外藏學界有一定的知名度。譯者多年來致力於《蓮花生大師傳》的收集、整理、翻譯、研究工作,積累深厚,經驗豐富。並且獨家收藏了多種珍稀版本,並且早在1988年就在《西南民族學院學報》上撰文,呼籲重視“蓮學”研究。譯者認為,《格薩爾王傳》已經引起黨和政府重視,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但《蓮花生大師本生傳》以及《蓮花生大師傳》的價值至今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重視,搶救整理和翻譯工作也沒有系統地去做,這是非常不利於史詩的傳播的。因此,必須抓緊時間連續公開翻譯出版這部史詩,讓更多的讀者瞭解這部史詩,瞭解神秘的藏族文化。這是一項造福人類的劃時代的工程。翻譯:洛珠加措 俄東瓦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