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嘛呢叭彌吽

 


達賴生死書(第4章)

     

 達賴生死書(第4章) 達賴喇嘛尊者著

4章:為善終而除障

雖快速執持,卻無法留住。對無力回天者,擔驚受怕有何益?--佛陀

第四節

二取分別迷城中

不淨四大為幻蘊

種種死緣解支節

願息此苦祈加持

    在我們的生命中,要儘早讓自己的心境熟悉善德。一但建立了這樣能力,甚至在臨終時也可以令心趨向善。然而,臨終時,我們可能因為很可怕的疾病而承受無法忍耐的痛苦,也許因為一場意外或一個襲擊所招致的非命之死,也許因為功德耗盡而無法延續生命,也就是將維繫此生續命所累積的善業用盡。這些情況都會讓我們長期修行善德的心境無法作用(雖然並不必然如此)。痛苦本身會產生如此大的恐懼,使我們無法思善德;除了那些具有很高修行,同時在專注襌定上也有大能力的人。因此,重要的就是現在必須許願死亡時,能免於這樣的痛苦和恐懼,然後能安然放鬆地去世;如此可以加強所培養的善德態度,讓我們在更大的了解中死亡。

  死亡,關係到身與心的分離,因此對「我」的本性有所了解很重要。這個「我」,是依著身體和精神的蘊集元素而建立,因此對這些蘊集元素的了解也很重要。我們都擁有的這個身體,是一個不淨的個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構成,甚至輕微的「因」也會帶來苦痛;它就像一個幻象,此刻在這兒,而下一刻就不在,同時看似固有即存在,卻缺乏此固有的自性。如果清洗它就顯得乾淨,也看似快樂、恒常,以及受我們所控制;這個身體可以說是住在一個誤解其意識及物象體性的都市中。

  在第四節詩文中所說的「二取分別迷城中」(即主客概念誤解之都),指的是輪迴。它是由受到煩惱情緒所影響的行(業)所建立。煩惱情緒來自無明,特別是固有實存的概念,這是對自我及他人和事情的本性有所誤解,認為這一切都依靠自己的方式存在。因此,無明,就是週而復始痛苦輪迴的基本原因。

  固有而實存的錯誤理解,激勵了業,也就是行,以及由這些行所累積的習性,這就是輪迴的駕駛者。由此無知過程所生起的現象,看似固有即存在,卻並非如此,所以說是一個迷城。輪迴之都是由主體及客體,能知及所知,內和外的現象等錯誤概念造成,認為它們是依著自身的力量、固有而實存。

  在這節中,我們許願,當意識從四大和合的幻化身中分離出來時,不會因為無法控制的苦而煩惱,因為這將擾亂修行的成功。其他對修行有干擾的是貪和瞋,這些都是對善德態度的巨大障礙。

【勸言摘要】

1、現在就修行,因此在臨終時,對善德熟悉的力量將影響我們的態度。

2、視身體為一個真正的迷城,雖然清洗後似清淨,也好像是快樂、恒常的泉源,以及受我們的控制,事實卻不然。它是由四大元素(地、水、火、風)所造,受制於痛苦,而且自身每一剎那都在變化。

3、人和事看似依著自力而存在,無明接受此誤謬的顯現,由此而生起貪瞋的煩惱,如此更增添迷惑。接著,這些煩惱緒污染身、語和意的行為,令輪迴永續不止。我們必須了解到我們活在一個迷城。

第五節

素珍衛身難自主

可怖死敵現前至

斷命利劍三時間

願無惡相祈加持

  臨終的時刻非常重要,它代表了此生的終結與另一生的開始。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我們的身體與我們同在,那我們應該信賴它,但在此重要時刻,它誑騙了我們。這個受到食物、衣飾、錢財、屋舍、藥物甚至惡行等所珍寵的身體,將揚棄我們。

  僅只提到死亡,就令我們有點不舒服,那麼等自己的死亡過程開展,無常的怖畏面向,也就是詩中所稱的「死敵」顯現時,有些人對自己的擁有物、親戚、朋友及身體反映出強大的執著,而有些人則對自己的敵人和看似不能忍受的痛苦,表示瞋恨的心。就算沒有貪和瞋,你深信自己及一切現象是固有實存,這是無明核心形式。這三者,也就是貪、瞋、痴,就是對善德修行最大的內在障礙;更深刻地說,這是我們在臨終時殺害自己的武器。在臨終時,為了不讓這些具毒的態度生起,需許下不讓強大貪、瞋生起的願望,同時誤謬的現象不會出現。

  臨終時,不服用令我們無法正確思考的藥物很重要。對有宗教信仰的修行者而言,必須避免令心麻醉的藥品,因為精神意識必須盡可能清明。注射藥物讓自己有一個「祥和的死亡」,將剝奪心透過對無常的思索、信念的生起、慈悲的感覺或對無我的襌定,而展現善德的機會。但是如果發明了一種不會麻醉的止痛藥,就會有用,因為在沒有疼痛的干擾下,我們可以繼續自己平常的精神作用。

【勸言摘要】

1、了解到我們以一切代價所維護的這個身體,總有一天會拋下我們。

2、在我們正要離去時,避免貪著。

3、在必須離去時,避免瞋恨。

4、盡可能避免貪、瞋、癡,臨終時才能維持善德的修行。

5、了知到為了所謂祥和的死亡而吃藥打針,也許就剝奪了自己展現善德的重要機會。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