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單元-皈依學處
廣 論 皈 依 】 拉然巴格西 索南曲培主講 註:本文為中文口譯錄音檔聽打,未經師長確認,僅供參考!! 我們學習皈依,首先要了解皈依有什麼利益?有什麼殊勝的功德?皈依有那兩種因?在生活中時時刻刻如何進行皈依?了解了皈依之後,不必在某個時間專門去修皈依,我們可以在早上起床後,心中對佛法僧三寶作皈依,或者在每天睡覺前做皈依,或在一天中任何時候,在工作時手在動,在做事,心也可以做皈依,故做皈依不需在特定時間做皈依,我們的心可以時時做皈依,如果心能時時去串習到熟練,到往生時,能憶念起佛法僧三寶,向佛法僧三寶做皈依。修學皈依不能只靠去了解,要對此法去實修,進行真實的串習,如是則此皈依體,會在我們的心相續中生起。 皈依時的皈依境,佛法僧三寶,所要做的皈依,如果要區分的話,可分成很多種,比如說,皈依可分大乘、小乘的皈依,或說三士道的皈依,現世的皈依及究竟的皈依,還有最主要的因皈依及果皈依,主要是向我們的因救護者做皈依,及向果位時的救護者去做皈依,這兩個因果皈依非常地重要。 首先向因救護者去做皈依,因是指我們現世要去成就無上佛果的因,救護者能幫我們成就無上佛果的因,故向因救護者做皈依。 果皈依是說當我們經過修持,在心相續中慢慢生起道,當我們修持到見道位時,在我們心相續中,生起了真實的法寶,此法寶能斷除障礙,自身獲得功德,此時我們得到真實的法寶,以及這一世的僧寶,我們成就了僧寶和法寶,自身去成就,最後經過大乘法的修行得到最究竟果,自身成就無上佛果時,已經証得佛法僧三寶的果位。自己就是佛法僧三寶,這時的佛法僧三寶,就是我們的果救護者,令我們從一切苦中解脫出來,獲得究竟的安樂,成就三寶的果位這個身,就是果救護者。了解果皈依,可以讓我們對佛法產生不共的信心,了解佛法不共的殊勝,了解佛教比其他的宗教更殊勝,像果皈依來講,其他的宗教都說依止某一個神,或某一個造物主等等,永遠都要依止它,皈依它,在佛法中,講果皈依時,佛法僧三寶,我們最初去依止,最後我們自身可以去成就救護者的果位,自身可以成就佛法僧三寶,不必依靠任何其他人,故說佛教勝於其他宗教,只要你努力去修,可以和他們平等的得到佛果位,不像其他宗教要依賴他們的救護主得到庇護。我們己具備成就佛果的因,只要努力去修持,不必懷疑自己的努力能否獲得佛果位,一定能得到佛果位的。 佛性可以分為自性佛性和增長佛性,自性佛性是指我們心的本性,心的特性,我們心的特性是清淨的,它是明亮的,遠離二障。二障指煩惱障和所知障,現世我們的心被這二障所雜染,但是心的本質沒有被汙染到,這二障是後來的,只要我們去修習,去對治的話,這二障是可以清淨掉的,令我們心的法性可以顯現,心本性清淨的這種性質,這就是我們的自性佛性。 我們心中有這種法性,只要我們修持,最究竟我們可以達到無上佛果,這種法性一直存在我們的心相續中。 增長佛性、依自性佛性,我們去做修習,譬如說我們修習大乘的,令大乘的種性之功德生起,大悲心生起時,我們說大乘的種性覺醒,這是我們的增長佛性。大悲心是菩提心不共的因,菩提心等等是我們成就無上佛果,最主要的因,這時候我們所修的一切善法,能成就無上佛果的資糧的這些法,我們把它們歸類為增長佛性。 因不懂或自己的懈怠等等的習氣,就無法去完成究竟佛果。做個比喻來說,如自己有很珍貴的寶物,如不懂去享用的話,就浪費了這些珠寶。像乞丐如果擁有一塊很大的黃金,因不知它的價值,把它放在鍋子下,當做支鍋的墊石的話,就浪費了這塊黃金,因乞丐很需要錢,去買受用的物質,我們每個眾生相續中都有如來種,自性佛性,如果不去修持,不去利用它的話,是浪費自己的人生,故我們要好好的去修學。 皈依是進入佛法之門,佛陀的教法可分教証兩種法,言教的法和証得的法,最初的入門要以皈依為主,皈依貫穿整個佛法。 果皈依成就果實的救護者,這一點要多思維多了解,因我們了解自身可以成就佛果位時,可以令我們有希求心修學佛法,如同尋寶者,他如果了解在海中、海島中有珍寶的話,他就會努力去尋求寶藏,同樣地,如果了解自身也可以去成就佛果的話,就會趣入佛法,努力去修持。 皈依還可以分成:現世的皈依和究竟的皈依。現世的皈依指向功德未圓滿的聖者,見道位以上像僧寶、聖僧、菩薩等等,向他們做皈依,僧寶他們本身已証得聖道位,獲得法寶,他們本身自己是聖僧,他們是我們現世的皈依主,可以救護我們者,他們的功德並沒有完全的圓滿,,他們去修持的話,還可以更上一層,所以稱他們為現世的皈依主。佛寶是我們最究竟的皈依主,究竟的皈依,是說己經到圓滿,沒辦法再超上,故稱為究竟的皈依主。 皈依又可分勝義諦的皈依和世俗諦的皈依,大家對皈依可能不太了解,但聽聞很重要,一切法都從皈依開始,然後進入三藏,經律論三學,慢慢修學,達到十相圓滿.宏揚教法是出家人和在家人的責任,在佛陀教法經律論三藏中,所講的戒學,出家人的戒比在家人較為殊勝之外,定學或慧學的功德,經藏、論藏等等,這些証悟的法,在家、出家沒什麼區別。這麼說是要大家互相鼓勵,生起更大的勇猛力,否則的話,如果出家人不去修學,看起來出家人好像比在家人高人一等,其實他比在家人還要糟糕,因他對所學所修沒有去做去修。只要在心相續中功德生起,不管在家眾也好,或出家眾也好,只要在心相續中功德生起,這就是聖人,不是以在家眾或出家眾去做區分,而是說對佛陀教証兩法的修持,証悟力功德,在心相續中有無生起而去做決定。 皈依又可區分三士道的皈依:即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及上士道的皈依。可以依自己的根器、興趣去做三士道的任何一個皈依。 上士道的皈依是說對一切如毋有情眾生產生悲心,緣一切如毋有情眾生的苦,不忍眾生去受苦,而向佛法僧三寶求救護,做皈依。 中士道的皈依,了解到輪迴之苦,無有一究竟安樂之處,了解到解脫的意義,懼怕輪迴之苦,而向佛法僧三寶求救護做皈依。 下士道的皈依,了解到三惡道之苦,懼怕來生墮到三惡道受苦,而向三寶求救護做皈依。三士道的皈依,最圓滿的是上士道的皈依。 皈依的學處分為兩種:所應斷及所應承辦(所應修) 所應斷:當我們皈依三寶之後要斷除那些行為? 所應修:為我們皈依三寶之後,那些行為我們應該去行,那些法我們應去修。皈依僧寶之後要尊敬僧寶,真實的僧寶是指聖者,指証得見道位以上的聖者,僧寶沒有限制在家人或出家人,但是現世中的出家人是代表僧寶,故皈依後要尊重出家人。 皈依法寶之後,像佛陀的經典要恭敬,不可放低處或隨便亂扔,不愛護它,不可這樣,要恭敬供養,或放高處,不和其他低劣的書放在一起。 皈依佛寶之後所應修,對任何的佛像,要起真實的佛寶想,如此做禮敬及供養。 接下來所應斷:皈依三寶之後我們不應做的行為,除了佛法僧三寶之外,不再皈依世間的大力鬼神,像自在天、山神、地祗,如果去做皈依的話,會失去皈依體,因為唯有佛寶是真正的皈依處,唯有佛寶,才能救護我們,世間的山神、地祗,可向他們祈請幫助,這些幫助只像朋友之間的幫助,不可以向他們做皈依,接下來發問時間: 學員問:中品資糧和小品資糧的差別在那裡? 師長答:三士道的資糧以相似菩提心所攝的善法,稱為大品資糧, 中品資糧,以希求出離心的發心所攝的善法。小品資糧,以希求脫離三惡道,得到人天善趣的這種心,所攝的善法。 師長問:如果你們沒有問題的話我有個問題問大家,皈依是能詮的聲或心?(心是指思維或意識,聲是指嘴巴說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學員A答:皈依是能詮的心。 學員B答:是心及聲。 師長問:它(指皈依)所緣的是什麼?所為的是什麼?它是非有境,有沒有一個所緣境? 學員答:為利益一切有情願成佛的心是所緣境。 師長問:思維為利益一切有情的心是皈依嗎?這樣的話,菩提心也是皈依嗎?大悲心也是皈依嗎? 首先我們要認識說,皈依是一種心,沒有除了心之外的皈依,皈依的心的所緣不能講說是佛果,不是為利益一切有情。 皈依的所緣是說畏懼受到三惡道及輪迴的苦的心,及相信三寶佛法僧有能力救護我離開此苦,故向三寶祈求救護,這是皈依的性質,一定要了解。 剛才有人回答皈依是聲也是心,皈依是心的皈依,沒有聲的皈依,這種心具足兩種因: 1. 向三寶進行祈求救護,因怕受苦。 2. 相信三寶有能力,向其乞求救護。 皈依是説,佛法僧三寶,我向您求救及皈依,我一切寄託於您,請您一定要救度我。但是寄託於三寶不一定完全可得救護,三寶能完全對眾生救護,但眾生還有業及因果的問題,能否被救護由業及因果做決定,三寶無法做改變。 如果有人認為我向三寶做皈依,還受這麼多苦,所以皈依三寶沒用,不是這樣,因這牽扯到因果的關係,業任何人都無法去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