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死亡﹞ 講座系列之ㄧ950715
[如何面對死亡] 甘丹寺北學院拉然巴格西 索南曲培主講 95 7 15 本文字稿為錄音檔聽打,未經師長親自確認,僅供參考!! 一般我們聽法時,最初、中間、最後的發心、生歡喜心,非常地重 要。我們聽法前,要思維有這樣好的因緣,能夠聽聞導師佛陀的教法,要生起歡喜心,講法者、聽法者都要糾正自己的動機,要有好的發心。 發心分為三種:下士道的發心、中士道的發心及上士道的發心。上士道的發心是:講、聽此法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而誓願成佛。要以這樣殊勝的發心講、聽法,這一點很重要。為什麼要以一種大乘的發心來講、聽法?因為聽法的動機是以大乘的發心為所攝的話,所聽的法就會成為非常殊勝的善法,可以獲得非常殊勝的果報。 對中士道的修行者而言,他們能體會到輪迴之苦,知道在輪迴中, 沒有一個地方是究竟的安樂處,故希求解脫,脫離輪迴。 下士道的修行者,能畏懼三惡趣之苦,故一心修行,希求脫離三惡道,得到人天的善趣。 我們的發心都要含攝在這三種發心當中,以其中任何一種發心進行 修行,所修的法才算是真正的佛法,這是聽法前的前行法。 佛法分為大乘和小乘,大乘又分為顯乘和密乘,今天講的轉三身為道用法,是屬於密咒乘的教法。本來修學佛法是要先顯後密,但是因密法非常殊勝,所以藉由聽聞密法,種下好的習氣種子,進而以後再累積修持,這樣可以利益到我們自己。 今天講的轉三身為道用法,並非我已經修行完成獲得經驗,而是依作者所述講說此法,依經書的科判去講説。首先念誦講解法的偈誦,第一個偈誦是禮敬金剛總持佛。 接下來講能夠令我們在五濁惡世時,有即身成佛的法門(即無上密法門),此法門最關鍵之法是轉三身為道用法,轉三身為道用法分為:死亡轉法身、中陰轉報身、生有轉化身三種。今天講死亡轉法身,下一堂課講中陰轉報身,最後一堂課講生有轉化身。我們不按照書中一句一句 講,因為這樣要花很多時間。 我們以書中最主要的含意來講,在書中説,我們這個世界的形成,最初人是由化身來到這個世界,那時人的壽命是無量壽,全身透明發光,不需世間的勞作,也不需獲取食物,有點類似天人一般,他們以禪悅為食,互相以飛行來往,不像我們要用腳行走。之後經過時間的推移,人的各種不好習氣就顯現,福德衰損的緣故,有人看到地上長的食物味道很香,忍不住去吃,吃了食物之後,就有排泄,後來慢慢形成為了食物要去勞動奔波。如是福德下降,壽命也跟著下降,由最初的無量壽,隨著時間的推移,到壽命一百歲時,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出世。後來人 壽因福德的損減,一直減少到人壽五十歲、十歲,人的福報也越來越小,各種障礙痛苦也越來越多。 人類從最初的天人,受用人間的食物,後來形成男女相,進行交合,生下小孩,以這樣的方式,人類繁衍下來。當人類有生時,就決定也有死,不可能生下來就不會死,所以説每個人都是無常。但是現世的凡夫很難體會無常,我們都知有生就有死,但因執常心的緣故,不會想到 我們每天都在奔向死亡,所以我們每天都在追逐世間的圓滿事。 先了解死亡的過程、死亡的實相,可以令我們明白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它可以時時提醒我們要去憶念死亡,要去面對死亡,不要整天讓自 己的思想行為,耽著於世間的種種雜事。 轉三身為道用,乃是把凡夫的死亡轉為法身,把中陰轉為報身,把生有轉為化身。對於死亡,佛法上和世間的講法不同,在世間的說法, 認為人在斷氣之後,這個人就死了。在佛法中說死亡的過程有一段時間,死亡時總共有二十五種粗分的物質要去分解、消融,所謂分解、消融是 說,粗分的物質首先死亡,使後面較細微的物質力量現前。依這樣的方式融入,最後到真正的死亡開始。 接下來講二十五種粗分的物質。首先是五蕴,就是平常在講空性時,各 宗各派對於〔我〕的安立,說是依於五蘊或五蘊中的某一蘊,平常説的〔我〕是五蕴的聚合体所安立之〔我〕,死亡分解的是這五蕴。 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識。色蘊就是我們的身体的這個色法;受蕴是我們苦樂覺受的心所;想蘊是認識事物的心所;行蘊是思維的心,由意念而去行動,造種種善惡業;識蕴就是我們的意識。這是最初的五 種粗分的物質。 四大(四界)地水火風,是我們身体的組成部分,其中火大的部分,並不是說我們体內有火,而是指体內的熱量,屬於熱、温的方面。体內屬於液体會流動是屬於水大的部分。骨骼、肉屬於較堅硬的部分,稱為地大。呼吸、体内的氣屬於風大,風分為粗分和細分,風大是屬於体內 很細很細的物質。 地水火風加上五蘊,共有九種物質。接下來是六處(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稱為處的原因,是它在認識一個法時,法是經由這六個處所去認識的。如眼根,因它能認識事物,看到色法,認識到色法,故稱眼根的住處為眼處。耳能聽到聲音,鼻能聞到味道,舌能嚐出各種味道, 意是指意識,過去、現在、未來持續續流的意識。 接下來是色聲香味觸五法及五智。五智指未來要成佛的五智,我們現在存在心中的五智。五智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 智、法界性智。 我們的身体由二十五種粗分的物質所組成,在我們死亡的過程中,二十五種粗分的物質就會依次第死亡,依次第融解。像這些死亡的次第 等,都是作者依據佛陀所說的,將死亡的過程、經驗,非常詳細地記 載下來。 當我們在死亡的時候,這二十五種粗分的物質,一一會去消融、死亡,也就是它的能力會消失,消失的時候是以五個一組的方式,失去它們的能力而死亡。 (一)當我們死亡的時候,首先在五蕴中,色蕴的能力先分解、死亡。在色蘊的能力消融的過程中,還有其他四種物質的能力也會跟著消失,五智中的大圓鏡智也跟著消融。這裡所說的五智,是指在凡夫位的五種智慧,真正的五智是在我們証得佛果位時,才具有真正的五智。稱之為大圓鏡智的原因,是此智慧能同時一併認識很多事物,就好像一面鏡子,它可以同時顯現很多事物的影像,大圓鏡智也是同時 能一併去認識很多事物的法。因此把這種智慧稱為大圓鏡智。 此時地大的能力消失,六處中的眼處的能力消失,五法中的色法的能力也會消失、死亡。色蕴消失時,一個瀕臨死亡的病人,他的外在表徵是身体很沈重,很難活動,因地大消失的緣故,眼處的能力也消失,看事物時模糊不清,眼睛不能隨意睜開、閉合。因大圓鏡智的消失,同時一併認識很多法的智慧也消失,認識事物時很遲鈍,不能馬上認識事物、分辨事物。身体變得很消瘦,這就是色蕴等五種法在消失的過程。此時濒臨死亡的人,內在會顯現好像看到陽焰的景象,陽焰是指在炎熱的大熱天,遠處的田園或路面上,好像有一種氣体像水一般在流動,這是第一個階段。 (二)接下來是受蕴,以及和受蕴相關的四種物質開始進行死亡,受蕴是一種心所。像平常說我很苦或很安樂,這種苦、樂、平等覺受的心所就是受蘊。受蕴在消融的時候,它對苦樂等的覺受會死亡,同時和受蘊相應的平等性智會消失,平等性智是對苦、樂、平等覺受能認識的這種心。 當受蘊能力消失時,用針扎或用手碰,都沒有痛或安樂的感覺,同時四大中的水大也會消融,濒臨死亡者會覺得口乾舌燥,身体有點澀,体內的液体乾枯,身体缺少液体變得很乾瘦。耳處因消融的緣故,對聲音沒有知覺,聽不到人家在說話,這些是指外在的境。內在的感覺好像看到一縷青煙升起,煙霧升起,這是快要死亡的人,他的受蕴、平等性 智、水大、耳處、聲法等五種粗分的法在消失的過程。 (三)接下來講想蕴,想蕴是一種心法,想蘊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種心識,想蕴消融的時候,在分解的同時和它相應的四種法也會同時消融。四大當中的火大跟著消融。鼻子聞味道的能力(香)會消失,呼吸很微弱,好像快斷氣一樣。嗅覺的能力會消融。對亡者來說,已沒有分辨能力,比方說,辨別自己父母、子女、親人及其他事物的能力都已消失,因五智中的妙觀察智消融的緣故。在之前色蘊和受蕴消失的時候,体温還存在,但在想蘊消融的時候,因火大等物質消失的緣故,体温會下降,這是外在的相。內在的景像會現起很多的螢火蟲,像是晚上在黑 暗中有很多螢火蟲在空中飛來飛去,這是想蘊及其他四種相應的法在消融的過程。 (四)接下來要消融的是行蕴。在俱舍論中說:色、受、想、識四蘊之外的蘊就是行蘊,除了這四種法之外,我們心相續中所生起的法,都是屬於行蘊。行蘊包括心識和非心識兩類。心法又分心王和心所,心所有五十一個,在五十一個心所中,除了受、想之外,其他的心所都屬於行蘊。在實事之中,不屬於心法及色法的法,叫做不相應法,像身体的無常、六處(眼、耳、鼻、舌、身、意)所感應的法,都是屬於行蘊。根本煩惱、隨煩惱、貪瞋癡三毒也是屬於行蘊。 在想蕴消融、死亡之後,接下來是行蘊的消融。在我們的四大中,除了持命氣之外,一些粗分的氣(風大)都會消融。持命氣是保持我們生命的一種氣,持命氣會進入中脈駐於心間。每一個心識都和所騎乘的氣(即風)相伴,此時風大的能力消失。 我們舌處的能力會消失,五法中的味法,也就是嚐食物味道的能力會消失掉,成所作智之能力也消失。這時身体沒有任何知覺,對於粗糙或細軟之物已無覺 知,身体活動的能力消失,身体有一點點体温,口張開,嘴裡的舌頭變得粗短色青,已進入死亡狀態。內在現起如在一空曠的屋內點一盞燈,燈快點完時,現起燈光閃爍、忽明忽暗的境,並不是真有這樣的境,而是亡者的一種幻覺。成所作智消融的緣故,不再能憶起所 做過的行為。 但所謂的消融,像地大融入水大、水大融入火大,火大融入風大,並不是說地的部分融入到水中,而是地大的能力消失掉、死亡掉,水大 的能力現前,並不是一個法融入另一個法中。 (五)識蕴消融的時候,六處中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意處,其粗分的法會被消融。五智中的法界性智會消融,法界性智屬於心法,這些粗分的心會死亡。這時外在沒有任何特徵,只是內在的意識在進行分解,八十種分別心和法界性智的一些粗分的分別心完全分解。這些心識死了之後,白色顯現相、紅色增長相、黑色近成就相就依次現起。 雖然外在看起來死了,但以佛法來講,內在的心還存在,心正在死亡,人並沒有真正死,到最後的死亡淨光出現,神識離開身体的時候,才算真正死亡,此時身体放久就會發臭。內在的心還沒死時,身体還可 保存。 粗分的心識死亡之後,細分的氣(即風)就會收融,收融的地方是在中脈,我們的脈有七萬二千條,其中最主要的是中脈、左脈和右脈。平常左右脈緊緊地纏繞住中脈並打結,讓氣不能通過,所以我們的心會生起各種煩惱,以致不能自在。但在死亡時,因粗分物質死亡的緣故, 脈結就自然打開,中脈通暢無阻,一些氣就會進入中脈。 (六)首先白色顯現相(明相)出現,頂間一些細分的風(即氣)由中脈往下,而使脈結鬆開。我們在形成生命時,從父親得到白菩提,從母親得到紅菩提。白菩提有如半顆碗豆,呈現半圓形狀。此時白菩提從頂間順著中脈往下降,因降下的緣故,會在內在看到白色顯現相出現。即在很晴朗的秋季夜空下,清明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大地一片泛白的情景。 (七)在白色顯現相之後,紅色菩提從下部順著中脈向上升,在心間開始收融,此時即出現紅色增長相(增相),如紅澄澄的晚霞。 (八)因紅白菩提在心間會合時,把我們的神識包在中間的緣故,會顯現黑色近成就相(得相),很黑的一種景像,像在黎明前有一段非常黑的夜,很清明的一種黑。 (九)之後我們最細微的心就會顯現,因粗分的心已死亡,無法再控制細微的心。細微的心顯現,所對的境是空性,所現起的境就像黎明前虛空一片晴朗、一片澄清的感覺。如果生前對空性有良好的串習的話,這時你就可以觀空性,安住在空性中,能了悟空性,就不會墮入三惡道中,可獲得殊勝的資糧,甚至可藉助特殊的密法,可以即身成佛。平常我們聽説某修行者在往生時入定,此入定指最細微的心,安住在現前的空性中。 (十)死亡淨光出現時,才是真正的死亡。在死亡淨光出現時,心如果有絲毫動摇的話,死亡淨光刹那間就會消失,然後依次第進入中陰的階段。 在死亡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後面的四部分:白色顯現相、紅色增長相、黑色近成就相及死亡淨光的出現。 以上所講是對正常死亡的人而說、並不包括在突然間死亡的人、突然間發生某種意外死亡的人,對這些人而言,死亡的徵兆就不會完整地出現,而是可能同時快速地出現這些死亡的過程。 平常對亡者助念,對亡者最能受益的時間,是在粗分物質還沒完全分解之前,因那時亡者還有意識,能理解所聽到的佛法,否則我們對亡者的助念,只能當做是一種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