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業報
我們接受聽法時要有一個良好的動機,也就是要發菩提心,也就是說我為了利益眾生從輪迴裡解脫得到佛的果位,當下要來聽法。 有一句話:「諸法惟心所起」,也就是說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先要有個「動機」,在佛教裡對「動機」非常重視,特別是大乘的聞思修過程中的根、道、果每個階段都一再強調。 所有眾生都希望離苦得樂,釋迦牟尼佛成佛的目的也是希望眾生離苦得樂。釋迦牟尼佛離苦得樂的方法就是要「修心」,修心的過程不是一兩個月一兩年,而是一輩子的事情。 中心的兩位住持喇嘛以及在台灣的止貢葛舉喇嘛都是非常好的喇嘛,在佛法上也都有一定的成就,在這樣的機緣下大家要認真的像喇嘛們學習,對自己才會真正有意義,透過這些因緣我們可以了解因果業報的緣起。學法可分為聞、思、修三個過程,首先要聽聞佛法的道理才有能力思考,然後去實踐;這個過程不僅僅是靠信仰,還需要智慧和內心的力量去做。 從聞、思、修建立信心 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有一個正確而穩固堅定的信心,必須要從聞、思、修三個方面去做。這樣對信心會有更大的幫助,我們也要了解到佛法不只是利益今生今世,更重要的是利益來世以及解脫輪迴,所以實修是很重要的,必需要從聞思修方面去下工夫。 佛教裡有兩個道理,一個是輪迴的因和果、一個是涅槃的因和果。釋迦牟尼佛說諸法因緣所起,能了悟因緣的只有釋迦牟尼佛。萬事萬物只要是聽得到的摸得到的,它以某種形式存在的都有因有果。很微細的因緣只有佛陀才能了解到,也就是盡所有智、如所有智這樣境界的智慧才會了解到,這只有佛陀才有。 在輪迴裡面,我們這一世所造的業在今生今世會成熟,這種是比較現實的、看得到的;有的是過去世造的今世會成熟;有的過去世造的,現在不會成熟以後會成熟;有的現在造的今世不會成熟以後會成熟,也就是來世或來世的來世才會成熟。 我們人有個特點,跟其他眾生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具有克服痛苦、消除痛苦的方法與智慧的能力;在這方面人的智慧是比較優越可以解決一些問題,比如生今生今世的處境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智慧去改變,這就是人身可貴之處;不只如此,從佛法的更深層角度來說它是個「寶」,因為不只是在今生今世裡可以改變,更重要的是它具足解脫輪迴的能力。我們修法的時候要有這樣的認識,同時要發揮這樣的本能--與畜生道不一樣的本能,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到人身寶的價值。 現今世界人類對環境的改變,人類利用科技將整個世界改變得令人眼花撩亂,發明電腦、發展太空科技登上月球…等等,這些都是依靠人的智慧,簡單說人腦的力量。人類發揮他的本能運用自己的思想去開發其他眾生做不到的事情。人類的想法是無界的,他的探索也是無界的,對於科學的發展也可說是無止盡的,人類已經迷上了科技,將大部分精力都運用在科技發展上。但是當越追求外在物質的同時,人類內心的滿足感和快樂卻越來越貧乏。當下我們應該去衡量到底是內心重要還是外在的物質重要,然後去取得一個適當的處理方法。 修法就是修心,修心就是去惡行善。 在佛法裡因果緣起的規律,動機跟心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當一個人的心為善的時候,他會真正感覺到快樂,也就是快樂的來源是善心;而感受到不快樂、痛苦的來源或創造痛苦就是惡心,當我們內心升起貪心、嗔恨心、無名、忌妒心的時候,他的身體和他的心自然就會不舒服,它會失去內心的和平、自在、快樂。當他的內心沒有貪心、憎恨心,只有慈悲心和良好動機的時候,他的身體和他的心同時會得到相對的快樂。我們沒有辦法隨心所欲的去調整自己的內心,並不是我們要快樂就會有快樂,要有善念的時候就馬上會有善念,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的心早已經被貪心、憎恨心、忌妒心慣壞了,已經養成一個惡的習氣了,為了改變這個惡習氣,我們必需聞思修。 聞思修的過程就是在增長我們的善念、善的動機,就是在自己的心續中有一股長長的續流,善心的循環,而不良的、惡的動機要去除。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修法」,修法就是修心,修心是怎樣修呢?就是去惡行善,從改變內心著手。很多人會去請求加持或認真的唸咒,希望透過唸咒改變自己的處境,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真正認識這個道理,認真的去改變自己的行為的話,即使很努力的持咒也不會起什麼作用。持咒只是個方便法,真正的去認識內心才是最重要的。當你升起憎恨心時能夠認識它是對自己對別人都有害處,而立刻想辦法去阻止它,當下的惡果一定可以避免,如此一天一天這樣去修習,慢慢的就會有進步。 我們不斷的從內心去止惡行善,當內心逐漸升起善心和良好的動機時,再去修法或觀想本尊或持誦本尊心咒,才會真正有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認識到本尊到底是什麼?本尊就是菩提心,我們常說本尊就是某某菩薩,其實這菩薩指的並不是個個體而是菩提心的一種作用一種境界而已。當我們以菩提心在唸誦的時候,這菩提心就是本尊,你觀想的本尊會真正相應到,如此本尊咒力跟他顯像的威嚴和慈悲真的會起作用;如果以貪欲心、嗔恨心去修習本尊的話就會有相反的作用,以嗔恨心觀想本尊那就是地獄,以忌妒心觀想本尊就是阿修羅道,以無名觀想本尊就是畜生道;所以本尊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一種作用。 吉天頌恭尊者在五支道大手印的第一大手印發菩提心的第五中講到,要真正利益眾生必需發起圓滿的菩提心,不僅是大手印修習,任何一個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先發起菩提心,這樣才真正能夠讓自己解脫輪迴,真正能夠利益眾生。 密勒日巴尊者說自己的一切快樂來自他人,為了他人而去做真正獲得利益的是自己,這利益是什麼呢?就是快樂。因為因果不壞的緣故,自己的快樂都是有個因的,這個因是什麼呢?就是你過去曾經利益他人的因,所以你的快樂是來自於其他人。如果你想創造什麼快樂的話,你必須想到其他人的利益,以這個目標去做的話,那麼自己的利益就不必刻意去造了,它自然會有。利他和利己不是相對的,這種因緣就是佛教的因緣觀。所以「善」就是發菩提心利益眾生。 世間的一切快樂來自於利他,一切痛苦來自於利己 不只佛法,在世間裡的因果也是很微細的很巧妙的,譬如說在餐廳吃飯我們用錢來換取食物,而食物是怎麼來的呢?它是透過很多因緣產生的,有店裡的人把食物準備好讓你能夠馬上吃的因緣,往前推,這些東西是來自田裡的,是農夫在田裡栽種這些菜,所以我們仔細想想僅僅是有鈔票也不一定吃得到食物。即使是世間法中的吃一頓飯機緣,都是透過各式各樣很複雜的因緣的結合才有這樣的快樂,那麼對於解脫輪迴就更不用說了。開店做生意,處處為客戶著想,對客戶服務越周到生意就會越好,就僅是從做生意的角度來說也是自他兩利的。所以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快樂跟別人是不可分的。一個國家的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對選民會有很多承諾對不對,他說你們把票投給我當選後我保證會怎樣怎樣,它會有很多承諾。這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的成敗需要依賴很多人。 所以他人與自己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自他愛利不是互相矛盾的,這不只在人的社會裡是這樣,在整個的宇宙中生命與生命之間也必需和諧共處,這是生命的本質,互相照顧互相愛戴這是真正需要的,這樣對自己對對方都好,在佛法裡就是強調這個「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 入菩薩行論提到世間的一切快樂來自於利他,世間的一切痛苦來自於利己,快樂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由於因果不壞論,當我們一切事情都從利益他人出發,對自己會有最大的幫助;而從自己的利益來出發以利益自己為第一,它就會造成很多的痛苦。平常我們要認真思考自己的動機,這個動機能夠決定最後的結果,所以我們說「止惡行善」時,所謂的惡就是壞的動機,善就是好的動機,從大乘佛法的角度來說發菩提心就是最好的動機。 更深一層的來說不只你的快樂(快樂是一種果)是來自一切眾生,你快樂的因也是來自一切眾生,這因是什麼?就是菩提心,如果輪迴裡沒有那麼多的眾生你發什麼菩提心,你沒辦法發菩提心,為什麼呢?因為你不會覺得這石頭很可憐,不會覺得這木頭很可憐,不會有這樣的心,所以你原來良好的動機也沒辦法產生。所以在因和果的整個過程裡,一切眾生對自己的恩惠是非常大的,不可能離開眾生而成佛,一定完全要依賴眾生。在因和果的過程不論是快樂的因或快樂的果,都必須依止眾生。所以我們升起利益他人的時候必需要有個對象,這對象就是眾生,有眾生的存在你才會想到要利益他嘛。所以你的動機也是也是來自這個,因為眾生有痛苦你才會產生這樣的動機--「去除一切眾生的痛苦」,希望他們永恆的快樂、解脫輪迴。因此整個成佛的因和果都是依止一切眾生,成佛的道路上一切眾生都在幫助我們自己。 一切眾生都有發菩提心的因 菩薩是非常殊勝的、尊貴的,在我們想起他時自然而然地就會升起一種信仰一種尊敬的心,這是他對一切眾生都有慈悲心、愛心的緣故,背後有一個偉大的動機才能成就偉大的菩薩。我們也會有這樣的因緣,一切眾生都有發菩提心的因緣,只要將內心的煩惱去除,良好的動機加以擴大,都可以成為菩薩。我們是大乘佛教的弟子,這樣的因緣非常殊勝,要利己利他成為一個菩薩,平常的聞思修的目的就是要讓自己成為真正具足菩提心的佛弟子。 我們了解這些道理都是來自佛陀的教義,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最重要、最圓滿的就都在裡面,所以聞思修為什麼那麼重要就是這個原因,我們常說「法」是非常殊勝、非常珍貴的為什麼?因為它包含了非常珍貴的內容;世間也有很重要很珍貴的,但它沒辦法自己解脫輪迴得到佛的果位,不止如此,在輪迴裡他也不會有百分之百的快樂。只有佛法才能使自己在今世快快樂樂,最終也可以成佛利益一切眾生。 印度有一位博學的人,他說我要放棄其他導師皈依釋迦牟尼佛,因為釋迦牟尼佛沒有一點缺點、圓滿一切功德。他的圓滿之處就在釋迦牟尼佛說自己也是一個眾生,一切眾生也都可以成佛,就是這樣很殊勝的導師。我們都是他的弟子,對於這麼一位殊勝的上師的信心,不是迷信而是正確的信心,正確的信心必需要有正確的方式來信仰,這就必需要了解佛法。唯有了解佛法才懂得尊重其他宗教,才看得到其他宗教的優點,有這樣的智慧和能力,如此皈依三寶才真正有意義。 前面所講的所謂善惡,存在我們的身語意三門,在我們要去除的十惡中,身有三惡、語有四惡、意也有三惡;我們要行的善也有十善,去除十惡就是十善。這些平常我們講的比較多大家也都比較清楚。 業的主人就是自己 不管做什麼,心的動機是最重要的,「意」和「身、語」好像眷屬一樣,心善的話身體和語言也跟著善,心惡的話身體和語言也會跟著惡。 因果業報從另一方面來說就是自作自受,這是他很嚴格的一個規律,自己造做什麼業,那個果一定會成熟在自己身上。釋迦牟尼佛說所造的業不會成熟在石頭上或在地上或在水裡,一定會成熟在自己色受想形識的蘊界裡。在誰的心識蘊界裡造的一定會在他的蘊界裡產生,這就是業的主人就是自己。仁波切說自己的東西必需自己處理。 第一個因果業報就是善惡分明,自己造了善就有快樂,造了惡就有痛苦,造得多了也就得的多,性質和數量根本不會顛倒混亂的,這是因果分明。有人在田裡灑了毒卻想要長出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他等多久也沒用。當我們的動機是善的那麼身體和語所造的業也會是善的,就會帶來快樂;心惡的話,身體和語所造的業也會帶著惡,就會帶來痛苦。 善惡的規律不是佛陀創造出來的,我們上次大法會上所講的「諸法宣示真實意」就是真如實像,吉天頌恭的第一個金剛語:真如是空性。那麼實像是什麼?實像是因果業報客觀的規律,這規律就是善帶來快樂、惡帶來痛苦。這不是釋迦牟尼佛創造的,那麼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宣示這個呢?因為他發現這個因緣規律,他知道這樣可以創造快樂、痛苦,他將這個因緣規律非常慈悲的分享給眾生。 另一個因果規律就是小因會產生大果,就是說一個很小的善因,在很多緣起的情況下,它成熟的時候是很大的快樂;同樣的,一個小惡會產生大災大難,有一句話:「不以惡小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忽略一個小小的善而不去做,一個小小的惡忽略它,認為沒什麼是小事情而不去重視它,在不斷的累積或一個很大的因緣裡就會造成很大的果。有時候我們開玩笑說你像隻狗,僅僅是這樣一個原因你的來世就可能會是一隻狗,而且很多次來世都是狗。如果你有很大的憎恨心,而講這話那你可能或墮入地獄,因為你的動機很強。這是有憎恨心的性質,憎恨心的性質就是地獄,升起憎恨心的時候地獄的因就出現了,同時它就會轉變成果。同樣成佛為什麼我們要升起慈心和悲心呢?因為它是佛的性質。 用懺悔清淨我們的業 另一方面我們講無樂,無樂是什麼意思呢?無是講世間涅槃的無樂,而是因果不壞的道理,也就是你造的業不會自然消失或取消,只有去對治它,就是特別去行善業,除此之外不管時間多久,經歷多少劫,這個業因永遠是存在的。所以佛陀說眾生所造的業不會落掉,當因緣成熟或結合的時候就或變成果。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製造各種大大小小的惡業,這時候我們要用懺悔的方法來消除,可以金剛薩埵的四力懺悔來清淨我們的業,另一方面當我們所造的業或以回向的方式來儲存保護它讓它增長。 煩惱會讓眾生造下各種惡業,但我們可以善心來去除惡念,最終的善要對治最終的惡最有力量的就是菩提心,當我們以菩提心去行善,會將所造的業去除。 我們常常會這樣想,因為種種原因我現沒有機會修法,希望來世我有修法的機緣,這種想法是不行的,為什麼呢?你現在不把握機會,來世你還是不是個人都有問題,如果是個人,你會不會是個佛弟子?如果是個佛弟子會不會像現在一樣說來世再來修法,這要拖到什麼時候?因此這種想法必需避免。有個這樣一個故事,以前西藏某個地方有個很殊勝的大成就者,一天有個老人來見他,老人對上師說:上師啊!我這輩子沒好好的學佛,空過了這一生,希望來世的時候請上師加持我,讓我會有學佛的機緣。上師說:你說的很不錯啊!你現在是個人又是佛弟子,現在不修來世變成牛我再加持你。這也就是他的業障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所以上師或迴向他,但因果不壞,業力的牽引就是上師想幫你也幫不到,這就是因果不壞。 佛陀也說自己的救星是自己,自己是造業的證人。仁波切說今天就講到這裡。 台北市巴麥寺佛學會(2000/03) 上師:羅貢桑仁波切,理事長:羅條慧 中國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巴麥寺 地址:台北市通化街170巷14號4樓 TEL:(02)2738-18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