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嘛呢叭彌吽

 


竹巴傳承佛阿初(字型為門內三個人,音初)比佛灌頂

今天我們要接受的灌頂是阿初比佛灌頂。阿初比佛在密乘法門裡是加持力非常強的本尊,他的淨土在東方。阿彌陀佛的淨土則是在西方。如果我們觀想阿初比佛本尊或念誦他的咒語加持力是非常強,能夠消除我們一切的障礙。一般我們人死亡後,將阿初比佛的咒語放在亡者的屍骨上,並為亡者念誦咒語。屍骨火化之後,亡者下輩子一定投胎為人身。如果一個人造下五無間罪(註:五種極逆於理的罪惡,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因此五種是極端罪惡的行為,任犯一種,即墮無間地獄,故又名無間業),可是他死亡之前念誦阿比佛心咒的話,會見到阿初比佛,不會墮入三惡道,有這種的說法。

接下來,就是我們要領受本尊的灌頂。接受灌頂之前,一定要攝受發心、利益眾生的念頭。我們為什麼要有「利益眾生」的念頭?為什麼要攝受發心?因為,我們墮入到這個輪迴,這個輪迴是無滅的,它也是無生的。從無始劫以來,我們一直投生在這個輪迴當中,所受的痛苦也是輪迴的痛苦。也就是說,我們六道眾生(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就是接連不斷地一直投生在這個六道當中,所以永遠離不開這個輪迴。由於我們無始劫以來都在這個輪迴當中,一切六道眾生一定曾經當過我們的父母親。因此懷著祈願這些父母親(一切六道眾生)都能夠得到究竟的淨土,或者是究竟的境界、究竟的安樂。以這樣的發心來接受灌頂、念誦咒語、頂禮或繞塔等等做這些善行時,你必須要觀想一切六道眾生,一定要攝受如此發心的念頭。生。」當時惹瓊巴大師是四十歲左右,得到加持之後壽命變成八十八歲。

假如我們的父母親往生之後,我們這些小孩子如法修行、做很多功德的話,父母親也一定會得到安樂。相反的,如果我們這些小孩子造很多惡業的話,我們的父母親也必須要受種種痛苦。佛法的加持力是非常的強,若如法修行他們一定會得到功德。所以我們雖然是得到這個人身,我們也必須要利用這個人身來好好修行。同樣的,你接受灌頂、聽聞佛法、思維佛法、教導佛法,這些都是一樣具足無量的功德。



假如我們現在人壽是一百歲的話,大部分能活到一百歲的人是非常的少,沒有辦法圓滿我們的壽命,中間會有很多障礙,苦行的障礙等等,我們在一百歲之內一定會死亡。假如我們現在人壽是八十歲,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四十歲到六十歲當中就會死亡。因為有很多種障礙沒有辦法圓滿我們的壽命,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接受灌頂、念誦咒語、觀想本尊等等,對我們壽命上的障礙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壽命上有很多種的障礙,比如說,我們的壽命是八十歲的話,現在只能活到五十歲到六十歲。佛陀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壽命上的障礙大概有八種。例如,我們吃了一些食物之後死亡,也可以算是壽命上的障礙。我們得了一些疾病,然後我們吃藥。可是藥傷害到我們的身體造成死亡,這也算是壽命上的障礙。還有,跳樓自殺、遭遇兇猛野獸而被吃掉或咬死、遇到小偷或強盜為武器所殺死、被虐待致死、車禍意外死亡等等,這些都是壽命上的障礙。所以,(尚未)碰到這些障礙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如法修行,要接受灌頂、念誦咒語,對我們非常有幫助。假如我們接受很多灌頂的話,可以增加我們的壽命。所以要修行是非常的重要,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我們現在這個人身算是所有學佛修行的條件都圓滿了,所以如果我們有修行是非常圓滿。在四大部洲裡,我們生在南贍部洲,佛陀釋迦牟尼佛曾經傳的正法也在南贍部洲,而且是暇滿的人身。我們必須要修行是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寶鬘論》云:死緣極眾多,活緣唯少許,此等亦成死,故當常修法。)

我們這個人身是無常的。(《無常集》云:若佛若獨覺,若諸佛聲聞,尚須捨此身,何況諸庸夫。)我們出生於此世間,最終也必定會死亡。死亡的時候,我們只能自己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死亡的時候,對我們有幫助的只有佛法而已。(《入行論》云:晝夜不暫留,此生續衰減,額外無復增,吾命豈不亡?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放逸吾未知,死亡如是怖;故為無常身,親造諸多罪。‥‥‥或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比如,一位國王死亡的時候,他的親戚、財物、名聲沒有辦法跟著他。只有他一個人要死亡,跟隨著他的也只有他的業。(《教王經》云:國王驅入死亡時,受用親友不隨身,士夫無論至何處,業如身影緊隨後。)死亡的時候,一切都是受我們自己的業力驅使。所以你做了善事,你得到的是快樂;你做了惡業,你受的也就是痛苦。我們所造作的業像人的影子一樣,我們去哪裡它都會跟隨著我們。(《百業經》云: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比如說,像小鳥在虛空中飛得比較高的話,他看不到他的影子。如果他剛好停在樹上或降落在某個地方,都會看到他的影子一直跟隨著他。(《功德藏》云:高空飛翔金翅鳥,雖暫不見身影現,然與其身無離合,因緣聚合定現前。)所以我們的業也是像影子一樣,我們的心識跑到那裡我們的業都會跟隨著。(《智度論》云:處處常隨逐,業影不相離。)其他如我們的財物、親戚等等無法跟著我們,對我們沒有什麼幫助,可是我們的業就是跟著我們。(《入行論》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譬如說,今天有一個人快要死了,可是當我們來到他的身旁,這個人的希望一定是:能夠站起來(好起來),能夠活久一點。不論是他自己的心裡或口頭上都是:「希望我還能夠繼續活下去,能夠多活幾天。」會有這種的想法。他永遠不會想說:他要死亡,他希望死亡。每個人、每個眾生都不會希望自己死亡。所以我們到了快要死亡的時候,心理上有很多的痛苦,身體上也是有很大的痛苦。心理上有很多痛苦的時候,我們的心是空虛的。我們會想要依賴,在這個時候,佛法對我們有幫助,其他的對我們就沒有什麼幫助。如果他是曾經有修行過的話,那當他死亡的時候,他的心裡不會恐懼害怕。因為他會投生於人身或者是天道。假如他未曾修行、沒有接觸過佛法的話,那他的痛苦是會越來越大。因為他下輩子一定會墮入的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當快要死亡的時候,我們會反省以前所造的這些業(所有的惡業),心裡會有很大的痛苦。我們每個人一定要經過死亡的災難,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修行是非常重要。無論我們是供養佛法僧三寶、修薈供、修火供、修煙供、燈供、焚香、供花等等,這些都是累積我們的福德。所以要盡量做這些善行,能夠讓我們的福德圓滿。

我們觀想也是一樣,你對那位本尊有歡喜、有因緣,例如觀世音菩薩,或你喜歡文殊菩薩,或其他的本尊。無論那個本尊都是一樣,我們可以觀想這些本尊在你的面前。如此觀想圓滿的話,我們一定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他們一定會救度我們。以上是未灌頂前簡單的開示。

【灌頂部份:略】。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