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嘛呢叭彌吽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科判

華智仁波切 著



日期2008/10/12 10:20Buddha dharma NPO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 堪布 譯

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法王序  索達吉堪布譯序

  華智仁波切略傳

  大圓滿前行念誦儀軌(略)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注:因此網頁無法正確顯示藏文, 藏文部份成亂碼, 此處略去, 請參看法本, 皆以法本為準.)


  甲一、聞法模式

   乙一、發心

   丙一、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

   丙二、廣大方便祕密真言之發心

   乙二、行為

   丙一、所斷之行為

   丁一、法器之三過

   丁二、六垢

   丁三、五不持

   丙二、應取之行為

   丁一、依止四想

   丁二、具足六度

   丁三、依止其它威儀

  甲二、所講之法

   乙一、共同外前行

   丙一、人生難得

   丁一、思惟本性閒暇

   丁二、思惟特法圓滿

  戊一、五種自圓滿

   戊二、五種他圓滿

   丁三、思惟難得之喻

   丁四、思惟數目差別

   丙二、壽命無常

   丁一、思惟外器世界而修無常

   丁二、思惟內情眾生而修無常

   丁三、思惟高僧大德而修無常

   丁四、思惟世間尊主而修無常

   丁五、思惟各種喻義而修無常

   丁六、思惟死緣無定而修無常

   丁七、思惟猛厲希求而修無常

   丙三、輪回過患

   丁一、總的思惟輪回痛苦

   丁二、分別思惟六道各自的痛苦

  戊一、地獄

  戊二、餓鬼

   戊三、傍生

   戊四、人

   戊五、阿修羅

   戊六、天人

   丙四、因果不虛

   丁一、所斷之不善業

   戊一、三種身業

   戊二、四種語業

   戊三、三種意業

   丁二、應行之善業

   丁三、一切業的自性

   丙五、解脫利益

   丁一、解脫之定義

   丁二、解脫之分類

   丙六、依止上師

   丁一、依師之必要

   丁二、依師之次第

   戊一、首先觀察上師

   戊二、中間依止上師

   戊三、最後修學上師的意趣

   乙二、不共內前行

   丙一、皈依

   丁一、皈依之基礎

   丁二、皈依之分類

   丁三、皈依之方法

   丁四、皈依之學處

   丁五、皈依之功德

   丙二、發菩提心

   丁一、修四無量心

   戊一、修舍無量心

   戊二、修慈無量心

   戊三、修悲無量心

   戊四、修喜無量心

   丁二、發殊勝菩提心

   戊一、發心之分類

   戊二、正式發心

   丁三、愿行菩提心之學處

   戊一、愿菩提心學處

   己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己二、修自他相換菩提心

   己三、修自輕他重菩提心

   戊二、行菩提心學處

   己一、布施度

   己二、持戒度

   己三、安忍度

   己四、精進度

   己五、靜慮度

   己六、智慧度

   丙三、念修金剛薩埵

   丁一、懺悔之理

   丁二、四種對治力

   丁三、真實念修金剛薩埵

   丁四、念修百字明

   丁五、懺悔之功德

   丙四、累積資糧

   丁一、供曼茶羅

   戊一、供曼茶之必要

   戊二、所修曼茶羅

   戊三、供三十七堆曼茶羅

   戊四、三身曼茶羅

   戊五、供品潔淨

   戊六、積資之理

   丁二、古薩裡

   戊一、古薩裡之義

   戊二、施身修法

   戊三、斷法的含義

   丙五、上師瑜伽

   丁一、上師瑜伽之重要性

   丁二、上師瑜伽實修法

   戊一、明觀福田

   戊二、七支供

   戊三、專注明觀

   丁三、傳承上師簡歷

   戊一、如來密意傳

   戊二、持明表示傳

   戊三、補特迦羅耳傳

   乙三、往生法

   丙一、往生分類

   丙二、往生修法

   丙三、往生儀軌 (請閱法本 此處略去)

結文

註解

  晉美彭措法王長壽祈請文

  全書插圖索引

附︰吐番王朝世系表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