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嘛呢叭彌吽

 


2022年月光大手印禪修教學逐字稿—3

Hello大家好!歡迎回到我們的課堂。今天還是有很多可以跟各位分享,我們還剩下兩堂,但是資訊量確是很多。今天的內容相當的多,然後再透過一堂到兩堂,我們就漸漸的會學習寂止與勝觀的修持。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禪修的學習特別重要,特別去瞭解他的障礙以及對治,然後對治的方法有哪些?因為我禪修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坐下容易,可是當你真的開始禪修的時候,有很多的障礙,很多讓你驚訝的情境可能會生起,那我們不瞭解用什麼適當的工具來處理的話,就變成很困難。因此我會說,在我們研討之後,我不能說我們每個人都會圓滿,但是至少你會得到跟禪修有關的大多數的訊息,當你自己禪修的時候,你就瞭解如何對治一些跟禪修有關的困難。



今天,我也分享一些跟禪修有關的至關重要的教誡,那我們開始研討,希望你都準備好了。我們上次還沒有講的五種過失,這些教誡是關於清除障礙非常重要的教誡。比如說信念,然後意樂,因為我們有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承諾,身心都很疲累,我們就沒辦法禪修是可以理解的。有時候呢我們反而是因為怠惰而不想禪修,或是他是禪修的一個重要的過失,因此我們要先把過失懈怠先處理,那懈怠的話重要的個對治是信心,信心也分為三種,那信心意樂跟精進輕安都是清除懈怠的。



 



信心



那我們先講第一:信心。信心有分為三種。這個對於修持能夠成就是非常根本的,特別是在密乘裡面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些信心的話,這些誠信的話,就算你很精進,在這裡還是達至不了。所以信心跟純淨是非常重要的,在密乘裡面,信心有分清淨信,欲樂信跟勝解信。



 



         清淨信



清淨信是哪一種信心呢?當你聽到一些高成就者的,看到他們或是感受到他們,你去拜訪他們,或是那些瑜伽行者度過此生的地方,比如說山窟,你感受到一種重新感覺到一種尊敬,一種感動,沒有人告訴你,但是由然生起一種很強的信念或是誠信,這件是非常的重要。



 



        欲樂信



第二個叫欲樂信。我們在講欲樂信,當你讀到佛陀的故事或是米勒日巴,噶瑪巴這些高成就大德的故事,在不同的宗派,不管是南傳或是等等的故事,這些大成就者的故事的時候,你讀他們的傳記,你知道他們的事業的時候,你很想跟他們一樣,你希望效仿他們,你精進因為想要效仿他們,然後你花很多的時間,這個叫做欲樂信。



        勝解信



第三個很重要叫勝解信,因為欲樂信可能會改變。每個人因人而異,有的人他的朋友有的人也可能會交到好朋友,交到不好的朋友,但是一旦你生勝解信,你有這個信念,不管你所修持的,所學習的都不會改變,因為你的信念變得很堅定,如石頭一般的堅定,在這點至關重要,就能夠對治懈怠。



 



意樂



那我們講第二意樂,意樂就是不管你專注什麼,不管你想要達到什麼,也許是禪修,那你可以對治所有的困難,所有的障礙,你就是往前行,不管有多麼的困難,你有這個很強的意樂想要達到你的目標。



 



精進



第三叫做精進,精進是一個正確的努力的方向,因為我們可能努力錯了,你可能花好幾個小時看電視或是玩手機。但是當你練習的時候,修持的時候,你可能就是時間就有限了,五分鐘,十分鐘,哎呀就夠了,你就是說好了!夠了!所以精進的意思是,你是一個帶著喜樂的心,帶著喜悅的心,快樂的心來練習來修持,這就是精進的意思。



 



輕安



最後第四個移除懈怠的這個叫輕安。輕安分為兩種,身的輕安跟意的輕安。這兩個特別的重要,當然我們不能期望一開始就能夠勝任,駕馭輕安,但是你透過精進並且真的經常性的修持禪修,漸漸的你就會獲得輕安,輕安也是特別的重要。什麼是身的輕安和意的輕安呢?身的輕安的意思是,因為我們整天有很多的負面的情緒,或是煩惱多少就是現前,好像居住了我們,當你運用身的輕安,你有機會去阻擋這個相續,這個壞的習氣的相續,這點很重要,否則你身心就無法去把你的時間貢獻給休息,但是你一旦,運用了這個輕安,你的困難就消除,舉例:當我們修持禪修,身體上我們覺得很喜樂安樂,你可能一開始會覺得酸,沒辦法做太久,你可能會有很多的狀況出現,包括坐姿啊等等。即使你的心希望你的身來聽,但是你的肉身就是還沒準備好去聽心,因此,當你的身心安之後,你的身變得很輕盈。不只是禪修的時候,就算是你在念咒啊,或是日常的行動都會變得不容易,可是一旦你能夠輕安的話,你做的時候也很舒服很舒適,然後你會繼續的禪修,很長的一段時間,就叫做身的輕安。



什麼是意的輕安?現在我們要有一個所緣的專注,當你專注在所緣的時候,有很多困難的事情會是會是在心裡面,會跑出很多的念頭,當你利用心的輕安,你會覺得很喜樂,心裡面會覺得很安適,不但現在你的身會聆聽你,聆聽你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你的心也是很遵從你。,遵從你的願,這個叫做輕安,輕安,基本上是相當的重要,非常重要,我們會繼續找機會解釋。



 



正念



在接下來呢,我們要講初期的正念,這是為了要清除忘失。清除忘失的話,正念是特別的重要,在西方當你說到禪修,事實上都會提到正念,這邊我們強調的也是,還有強調正知,我們先講正念。正念的意思,不管你學了什麼,你確保你不會忘失你所學的,你會繼續的複習,繼續的運用,你不斷的記起你所學的,這叫做正念,非常重要,不只是在禪修的時候,即使是在日常的生活也需要運用正念,在平常也可以運用正念,去想起或是保留你所學的,不管是知識或是教誡。



 



正知



那什麼叫做正知?正知也可以清除昏沈與掉舉,正知的意思是,不管你專注在哪裡,專注在什麼,當你昏沈或是掉舉現前的時候,你立刻會留意到,覺察到你會將所有需要具足的對治,來處理來對這個情境,就好像我們有一個如偵探般的監視器,我們每次裝電視器都是裝在外,好像我看電視,別人有沒有清楚,事實上,這個外界電視機並沒有幫助到我們。禪修來說,我們應該要在自己的心裝設這個監視器,因此正知就如同一個個人的監視器,一般通過正知正念就不會讓昏沈掉舉有空間。



 



非勤作



我們再講非勤作。非勤作就是你不懂得培養福德,累積福德,不懂得持修禪修。勤作,你的,因此。在心的勤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會推你一把,我們需要在心上勤作。就會讓你往前,不然你會退後,因此我們心上勤作是很重要的。那什麼叫做心上的勤作呢?在禪修的時候,所有的遮障是來自於黑暗,或是來自於昏沈掉舉,當我們的正知,看到了那個當下,留意到了那個當下,留意到我們的障礙來了,立刻立即我們必須要付諸行動,我們要對治,我們要立刻花費力氣來對治,昏沉掉舉沉掉的時候,就要做心的勤作。



 



等捨



下一個叫等捨,或是平等捨。我要解釋一下等捨。你可以找機會如果有聽到錄音檔,可以復習時,特別是初學者也會從我們的研討學習到,這也是我的目標。什麼是平等捨?當我們練習奢摩他或是毘婆奢那,不管你的所緣是什麼,你移除了所有的負面煩惱,我們不給煩惱任何的機會。我們清除了所有的煩惱,我們的心非常的平靜並且來到當下,這是需要努力的,其實修持是需要精進的,當我們修持平等捨,然後通過進展,你自然而然會進入一種,不費力但是保持正知正念的狀態,心裡會有很多的寂靜。最重要的是你的心跟身都會一起運作,都會聽你的;但現在你的身跟心不太傾聽你的,我們想要嘗試的是鍛煉我們的身心來聽我們的,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基本上現在我們需要堅定,我們需要努力,但通過時間,我們到一個程度,不需要費力,就在禪修的狀態,這就是我們想要達至的狀態。



那平等捨有沒有什麼徵兆呢?因為等捨這麼重要?什麼樣的徵兆是平等捨的狀態呢?不管你的所緣是什麼,都能夠讓你的心平靜並且在當下,當你分析你的所緣時,不特別的費力,不過度的費力,的確有一種程度要費力,但是無過度的費力,因為過度費力你的掉舉會生起。我說的努力是自然而然的努力,但不讓你的心過度的掉舉,這就是我的意思,什麼時候是你平等捨的那個當下呢?或是那個狀態?什麼時候等捨生起呢?就是你沒有昏沈沒有掉舉的時候,另一個當下就叫做等捨,這一點很重要,我們面臨了禪修的時候,面臨了這麼多的障礙,當我們把這些障礙都放在一起,不同的蓋障,其實有兩個最主要的問題。昏沈跟掉舉這兩個最重要的問題,這兩個是最重要的過失,我們必須要留意的,為了要修持禪修,我們必須要警覺覺察這些過失,我們至少要知道如何對治,無法圓滿的對治,但是至少對治到某種程度,這樣子我們的禪修就會有進展,如果沒有這些對治法的話,你只是眼睛閉著坐著,甚至坐在沙發上,那你就會想睡,你是不是就邀請了昏沈跟掉舉來了嗎!因此這個至關重要。



 



昏沉之因



在《瑜伽師地論‧本地分》提到,經上敘述很多昏沈的原因,掉舉的原因也蠻多



的,有機會的話你可以查一下,簡單來說:昏沈的一些徵兆,這些昏沈本源的原因是從哪裡來的?比如說無明,不控制不過度食物,你如果沒有控制飲食你就容易昏沉睡覺,所以無明本來就是一個蠻嚴重的過失,你要某種程度的下定決心,你沒辦法整天修持,像瑜伽行者一般,因為我們時間不允許,但至少你要設定時間並且遵循你的時間表,所以這些是昏沈的緣由,剛剛講的本地分有提到一些昏沈的緣由,這些會幫助你去對治這些昏沈還有想睡等等……..,還有放逸也是。



 



掉舉之因



我們現在來講掉舉,掉舉也是的緣由也是類似跟上面很像,通常是因為對某一些對境有過度的耽著,還有心意不定,這些會影響到你的穩定性,你禪修的穩定,掉舉的本源也是很多,也許我們在這些教導之後,你可以看這些投影片跟復習,我們甚至有中文版的,你就會越來越瞭解,在我們的網站會找到。



有時候在禪修的過程你會有一些很細微的情境,安樂安適的感受。那你的所緣就是那個喜悅的狀態,你可能會耽著,這種耽著也是一種干擾,有時候你禪修可能有舒服或不舒服的時候,都不要停在那邊,你還是要往前,還是要繼續修持,為了更好的進展,這點也很重要。所以耽著也是掉舉的徵兆之一,這些都是掉舉與昏沈的一些徵兆或起源。



 



我們再講回昏沈。昏沈有分細微的跟粗分的,可以幫助我們去克服昏沈跟掉舉的:



克服粗分的昏沈可能是一個明亮的對境,看著月亮觀賞月亮或星辰,或是洗臉或是看著,太陽看著比較明亮的對境,比較亮的有光線的,這樣子會讓你比較清醒,也可以思惟或是憶念佛陀的功德或面容,那也可以分析他並且生起一些喜悅,為什麼禪修是如此的重要。通過思惟禪修如此重要而生起喜悅,因為禪修會讓我們的煩惱清除,這是我們解決人類問題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禪修。



 



根除昏沈的過失



現在講的是昏沈的根除。當你有昏沉的過失時,你的外在會怎麼樣的表現?有沒有什麼對治的方法?當你走路的時候,你平常在行走時候常常想起佛陀,常常鼓勵自己,不要讓小小的失敗就讓你干擾讓你分心,所以昏沈的主要的心是放逸跟想睡,這是昏沈的主要之因,也就是障礙,通過觀想佛陀,讓自己備受鼓舞,或是看的比較明亮的東西,都會説明,我們講完是昏沈。那掉舉呢?掉舉比較粗糙的比較外化的,要怎麼樣生起對治呢?我們要禪修無常。所以我們時間不夠,我們不能老是說自己沒時間了,不行!我們要思惟無常,禪修無常,當然有時候該放鬆的時候再放鬆,可是你不能老是在放鬆的狀態,好像老在休假的模式,同時,你想到不禪修的後果,這些都是至關重要。



 



有時候,我們憶念一切痛苦都是由於感官所致,像我們不用買手機,不用買就省錢,也不用付利息了。你老是思惟你所想要的東西,反而會製造很多的過失很多問題。因此,試著思惟這些不好的後果,這些不好的行為所造成的不好的後果,所以這是比較粗分的,比較外化的。



 



對治掉舉



同時,你要如何對治掉舉呢?在行為上你要確保你可以控制你的感官愉悅,不要你所看所聽的一切不要老是被拉走。這些感官愉悅,我想要闡述的是,整體來說,你不必要是完美的,你不要試著圓滿,因為在這個當下我們也沒辦法圓滿,但是盡可能的這些事情是,我要有所察覺的,我近期給你所有佛陀的教言,但是並不意味著你現在就要圓滿了,因為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帶著一個放鬆的心,也不要把所有的壓力放到自己身上。當你在運用的時候,就像一個人他不太健康,他走路的時候會慢慢地,因此,如果有什麼事情讓你的心非常的紛擾,那我們就要制止激烈的活動。還有,要進行大量的頂禮,另外我想要提醒,當你頂禮的時候你要有清淨的修持,不要說頂禮然後又順便減個肥,這是沒有用的,我常常頂禮可是我很尊重,所以不要頂禮又想著要減重,所以進行大量的頂禮也很重要。這件事比較總體的。



但是如果比較細微的來說,我們要如何對治昏沉以及掉舉呢?在從精進細微的方式,如果你昏沉,你要鼓勵自己去思維一些讓你開心,喜愉悅的,喜樂的事情。但是同時你要做一定程度的努力付出,那如果心掉舉了呢?掉舉生起的時候,讓你的心沉靜下來,不要太高太嗨,讓你的心沉下來放鬆,不要放太多壓力在你的身心,如果太多壓力在身心,會導致很多問題,這樣子就可以對治比較細微的掉舉,跟細微的昏沈,這也是很重要的。



 



寂止的自性



那我們講寂止勝觀,奢摩他也就是寂止的自性是什麼?它的真實自性是什麼?已經有一部分的解釋。但是我們在這邊有一定的解釋,不是完全但是有一定的解釋。根據寂止的自性,當你做一個很好的禪修,當然就很好,當你開始禪修的時候,你要先坐在一個非常安靜並且安適的地方,然後你試著內觀,試著專注在你的所緣,確保你的專注,你的所緣,安住在你的所緣,哪怕有一些念頭生起也不要被念頭帶走,因為念頭本來就會生滅滅,如果沒有念頭,你反而就是有問題的,你可能來到不同的界了,所以念頭滅是很自然的,不是個問題,不管你的所緣是什麼,專注在那個所緣,不要有任何的分心紛擾,你越是能夠花時間修持,你越能夠靠近這些方法。漸漸的,你的身的輕安心的輕安都能夠生起,身的輕安可以生起,心的輕安可以生起,這個叫做奢摩他的真實自性,那我們會漸漸的解釋,為什麼勝觀也是特別的重要。



 



何謂勝觀



什麼叫勝觀?勝觀文字上的意思就是,你心所緣的,心所建構的你繼續的去分析,研讀它探究它,最終會有一個片刻,你會全然地的在當下,並且是在實相。接觸到實相的那個片刻會示現。就很像本來我們看不到這個棍子,左右我們有各拿一個棍子,但是兩個木棍繼續摩擦就會生起火,那個火好像從無處而來的,同樣的道理當你持續禪修,當你透過分析,有一個東西會從這個禪修生起,我們就是繼續保持這個狀態能夠恆常,越久的時間越好,這叫做奢摩他。



基本上,你的所緣是什麼?你去分析它,並且探究去研究,最終你就會在實相當中這很重要,這個叫做奢摩他的真實自性,以及勝觀的真實自性。



奢摩他跟寂止勝觀的所緣意象是怎麼樣?我們先看寂止,不管你專注的所緣是什麼,你所緣的對境,你能夠把心固定在這個對境,不管你在家住在那裡,你分析它,那就是勝觀,勝觀所緣的意象,沒有任何的紛擾你所緣的,你繼續專注並且分析,當你繼續分析這個所緣的意象就叫做毘婆奢那,也叫勝觀,你可能會說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的禪修,可以說是圓滿的寂止圓滿的勝觀嗎?不!我們還沒有到達那樣的狀態,當我們可以真正的來到真實的寂止,真實的勝觀,實相可以得到嗎?是在身輕安跟心輕安都證得的時候,身和心的輕安還沒證得前都不能說是圓滿的寂止或勝觀,這點我們必須理解。



 



好,那我們來看寂止,寂止是能把心固定在任何對境上,並且維持專注且毫無散亂,那勝觀是能分析散亂,勝觀是能分析實相之智的智慧。



現在,我們現在住在奢摩他,但最終當我們禪修越來越穩定,就會來到一個當下,回到一個時刻,我們不需要過度的費力來專注,每一次我們上座,我們的心就立刻安住了,好像一個很重的東西放在桌上鎮住了,到那個當下我們才能開始修習毘婆奢那,在那之前我們要先修持寂止,到那個點我們才能開始修持勝觀,然後最終他們將融為一體,融合為一。



 



寂止的分類



寂止有非常多種,還有很多種寂止的分類。有分世間、出世間。是跟我們一般的修持的關係,就是讓心能夠安樂,心能夠平靜。如果是另外一種叫出世間,出世間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出世間的自性。同時寂止分類也可以用作用,譬如說"樂",樂我們在這邊沒有完整的解釋。但是通過時間,我們會學習奢摩他(寂止)應用九住心,達到寂止的九個次第,這是我們之後才會再分享,在接下來的課程才會分享九住心,那當然同時我們平常要開始修持禪修,這些是跟寂止有關。



 



如果我們說到勝觀,勝觀這邊有一點難度,雖然有一些難度,但是如果我們努力,一開始很困難的通過時間會越來越容易。寂天菩薩說過,如果你越來越習慣,培養了這個習慣之後,困難就會相處,當你擅長了之後,你就沒有什麼叫做困難,還是困難的時候,就好像是噩夢一般,到底我是要加速還是踩油門還是踩發車呢?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還要換擋,那還不是自排檔,有時候我們會忘了排檔,所以修持一開始是辛苦的,因為這些不是一般的觀念,這些是困難的,但是你如果通過每天的禪修,它會逐漸地變得容易,那我們先簡單的簡約地講述,然後讓你知道其中的異同,至少你可以分辨區別勝觀,你看到這邊這個第一個叫做分別念的判斷,有相的毘婆奢那。當你專注在某一個對境,寂止是要穩定,穩定你的所緣,當你一旦這個所緣已經專注,那勝觀就會接受,勝觀就會開始去瞭解去探究,就不會停留在表象,他會往下去探究真正的是什麼?所緣是什麼?可能是我講太多了,然後電腦有點當機了。



 



 



勝觀的分類



勝觀的第一種是來自分別念的判斷,就是你找到所緣,專注在所緣之後,就可以開始分析,開始分析出對境,然後試著深層的去查看他。這叫做第一有相毘婆奢那,來自分別念的判斷,這個叫做勝觀三種分類的第一分類。



第二分類:第一跟第二有什麼差異呢?第二點就是藉由圓滿察看而證得,這第二點,當我們探究的時候,他就這個對境,一開始我們無法去瞭解這個對境的自性是什麼。,所以我們試著通過,往更深去探求探究來瞭解對境的自性,譬如說如果對境是心的話,要瞭解心的自性。



第三個是來自分析式的解釋,也就是伺察毘婆奢那,不管我們分析了什麼,可能是任何的對境,不管你專注在什麼,我們假設對境是心好了,當我們分析了我們的心,你會漸漸瞭解心的意思,在文字上是什麼,但為了要真正的了悟,要完全的了悟心的本質。我們需要更深的伺察,更深的檢視,通過這麼做,我們就可以證得了悟。這三個分類就是讓你知道有這些分類,有相尋求跟伺察。你可以有一個大致上的觀念,有三種。三種分類勝觀的分類,通過時間你會越來越清楚勝觀的意思,就是我們要知道本質本性,這個對境的自性是什麼。



寂止跟勝觀為什麼有次第?我們必須要先學奢摩他,因為奢摩他會讓我們的心穩定安定,如果沒有這種心的穩定,你無法去對對境做分析,因此,次第上來說,奢摩他是要先練習很重要。當然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是非常直接的修持者,他可能直接去修持勝觀,但是大部分的人我們必須要先學奢摩他再修持勝觀,因為如果不懂得專注在所緣,你怎麼樣分析呢?心會飄移不定,無所不在。你一定要有一個專注的所緣,你才有辦法去探究,同樣的道理,你的專注已經穩定了,你開始分析了,就等同於達至你的下一階段的修持,因此我們要先修持寂止,這個是很重要,然後再修持勝觀,我想我們今天的課程內容應該就會先到這裡。



我會下禮拜會繼續好嗎?應該還要至少一堂到兩堂。希望不要那麼困難,我好像給了你們很多的訊息,你可能要讀並且聆聽,如果我用的太簡單太容易,那我就沒有幫到你們。好!我先謝謝您們的聞法,我們先開始問答時間。



 



 



Q:要怎麼樣去沉思水的自性?或是液體的自性?



A:如果你要更深入禪修的話,你看水水在哪裡?水究竟在哪裡?是在最表層還是最中端?還是最深層?還是最中心呢?你可以分析,但是也許有更好的方法,當然你專注在水,把水當所緣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你要生起正常的專注是可以的,不是不行,當水變成冰的時候,水究竟在哪裡!



 



Q:您可不可以再解釋正念跟正知有沒有一些例子?



A:如果你要修持禪修。正念是恆常的在當下,專注,我在分享的時候,你是不是要全然的專注,然後你才能夠吸收所有的知識。基本上就是不要讓專注分心,總是恆常的在正念,免於忘失免於懈怠,就是正念。那正知的意思是,你要有個警覺心,在禪修的時候,我們要永遠保持一定的警覺,沒有任何的障礙譬如說放逸、昏沈啊……掉舉現前。當我在關注的時候,有沒有這些障礙生起?一旦有這些障礙生起,你要能夠立刻的認知到,然後將他們清除,所以這個叫做正知,如同有一個監視器一直在觀照著。



 



Q:當我關注在所緣的時候。如何不受其他的細節而散亂?



A:繼續修持會讓你越來越改善。當你有一個對境在關注的時候,當然有一些念頭會生滅,但是這些念頭本來就會自生自滅,試著仍然在所緣上,當然,一開始是不容易的。但是你通過越來越多的禪修,你就越來越改善這種狀態。最後那些干擾,包括噪音或者其他的紛擾不會真的影響你的禪修,他不會擋在你的禪修的道路上,所以最重要的法門,就是應修持然後保持這個專注在所緣,你可以有一些影片有一些網路,有的人用手機,然後他們專注在自己的手機畫面,他們完全沒有察覺,甚至邊走邊撞到牆,或進去別人的房子,還專注在自己的手機,你的意樂並沒有完全在當下,在現前的靜好,這個是非常可能的。有一個人他非常的專注在他手機上的畫面,然後他真的是把那個木炭吃進去,他不小心吃進他嘴巴。



 



Q:仁波切或其他的喇嘛上師大概一天睡幾個小時?



A:不一定。五~六個小時。通常我們當然還是得睡,身體需要我們休息,禪修某一種程度也是睡眠的一種,不過,等到你很高的成就時,當然理想上也只是八個小時,但是至少我會睡五~六個小時,我們當然還是需要睡囉。



 



Q:這邊的寂止也是大手印指的寂止嗎?



A:事實上,在所有跟禪修有關的教導裡面,寂止跟勝觀都是一樣的解釋,所以,安住修就是寂止,那觀察修就是毘婆奢那,這是沒有分別的,當然,我們在教授的時候會覺得寂止跟勝觀看起來是有分別的,但最終他們會融合。在未來幾堂課我會更加的解釋。



 



Q:什麼樣的禪修會讓我們安住在寂止或是勝觀的時候,都能夠保持安住或者能夠保持觀察呢?



A:一開始是比較困難的。但通過時間當你有進展了,當你對治了這些過失或是障礙的時候,你會達至。你剛的問題是在我們說的修持的次第上,到底什麼時候會來呢?會達至呢?你修持越跟上的時候,智慧就會越來越有進展,我們現在不管是見道位或修道位,你會慢慢的跟上,慢慢的就會有一種進展的感覺,一直到無學道之前,你就會發現,你到見道位的時候,你會瞭解一些你過去無法解釋的狀態,你會體會,就很像我們之前舉的品嚐巧克力的例子,你就覺得…..哇!這個好苦,這個有點酸酸的很好吃,但是唯有你真的品嚐到巧克力的時候,你才有辦法體驗。



 



Q:大手印的禪修時,禪修的那個視線已經太模糊的時候要不要調整視線?



A:雖然說大手印禪修是無作,我們講的那個狀態是非常高的。我說的無作不是說讓你昏昏欲睡,基本上就是當你禪修到一定程度,在禪修的時候本身就是很重要,不要讓其他的散亂的或是讓你分心的事情,把你的禪修帶走,譬如說你在禪修的時候,有個東西發生了,然後你想要去調整它,無論如何重點還是你能夠繼續來到禪修,繼續回到禪修的修持在當下,但是最重要的一個應該守持的原則,那你看著那個當下,那你離開這個座上之後,你還是去請求一些教誡,但是在禪修的當下你就是一直回到專注所緣。



 



Q:當我在禪修的時候,覺得有兩種正知,第一種是我們的心,然後第二個說,我們來觀察我們的心,那個是心,第二個是我們來觀察我們的心,當我們禪修的時候,有時候我感受到有兩種覺察知,兩種正知,一種是說心本身,另外一種是說,讓我們觀察我們的心,一個是心本身,一個是我們看著心,所以我感覺到我有兩種正知,請問您有沒有什麼教誡?



A:你應該要試著專注。如果你被這些不同的妄念,或是念頭所感到散亂的話,會讓你的禪修分心,因此警覺或是正知,在這個當下,我們畢竟還是初學者,我們要我們要花蠻多的努力去分析他,但是當你越來越感到,心的輕安或者身的心安的時候,你就不需要那麼費力的去分析,當你在專注的那個當下,你就已經安住在專注了。



 



Q:當我們禪修在聲音的所緣的話,如何不讓所緣變成我們的散亂呢?



A:這不是一夜即成的,你必須要花一些精進的時間。你的確會被分心,的確會受到干擾,因為你的所緣是聲音,但是你知道你要運用你的正知,現在一時半刻無法圓滿,但是你可以繼續,你必須要去運用一些技巧,你沒有辦法一夜即成。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