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典 2010/12/24
事實上在台灣的投資型保單常被「汚名化」,尤其是經過金融風暴後,大家只關心投資績效盈虧,而忽略此保單之真正價值…
又是歲末年終了,年終獎金如何運用,目前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對於有異於平時固定的月收入,年終獎金使用起來相對大方,有人拿來好好犒賞自己,有人拿來買股票,更有些人拿來捐款,所以年終也是各大慈善機構募款的最佳時機。
只是年終獎金到底該如何運用?雖然各類專家紛紛出來獻策,但要提醒的是,先審視自己,再看別人。
報章媒體常有以下類似的報導:
◎2003年,紅十字會台北縣支會新莊救生隊志工王慶利教練,九月初於三峽大豹溪執勤時,疑因疏散遊客不慎誤踩石塊跌入溪中不幸意外溺斃。雖可獲本會(紅十字會)及台北縣消防局之保險理賠,但其妻許月秀並無一技之長,台北縣支會目前正協助安排找一份可供全家人餬口的工作,以維生計;但對於目前就讀於小學三年級和六年級的子女日後教育問題則無力負擔。
◎2009年,雲林縣口湖鄉青蚶村長繆榮堂,在莫拉克颱風侵襲期間冒著風雨巡視水門,不幸遭大水沖走而殉職,身後留下80多歲的老父親與4名子女,最小的孩子才唸國中。
◎2010年初,台東縣關山長老教會李志宏牧師,因心律不整驟逝,得年四十六歲。李牧師身後留下四名女兒,大女兒今年國三、雙胞胎小女兒五年級,其妻妙蓮師母目前尚無暇想到未來,也不知從何計畫起,前途一片茫然。
上述的遺憾事件經媒體報導,或許會有善心人士的捐款湧入,協助該家庭度過難關(精神面與經濟面)。但更多發生在社會各角落的不幸家庭,可能沒這般幸運,就不只是一個慘字可形容。
有句名言常被引用:「意外或明天不知那個會先到」,簡單的白話就是「世事難料」。
此時,保險的意義與功能最能彰顯在「世事難料」中的價值。因為人壽保險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防範某事件發生時(例如,意外、疾病、身故),所需要的經濟補貼,亦即透過保險,可以轉移財務風險或分攤損失。
只是風險的控管與轉移亦需要某一程度費用的支出,如果花大錢,卻買不到應有的保障,那就無法發揮保險真正的功能。
依金管會的統計資料,截至2009年底,保險的相關數字如下:
換言之,一般人往生後,所能理賠的金額大約是79萬x205%=162萬元,是否足夠一般家庭所需?
若以一般家庭的狀況試算家庭保障缺口,計算如下:(欲計算其他數字,請按此)
計算出的保障缺口為583萬元,這還不含小孩的教育費用所試算出的數字呢。
金管會最近剛公佈,2010年1至10月國人新契約平均保額僅65萬元,此平均保額恐創下近七年新低紀錄,如此低的保額顯然難以彌補真正的保障缺口。
為何保費繳了那麼多,保額卻這麼低?而5百多萬保額的保險到底要花多少錢?若依國人最喜歡購買(或保險業務員最喜歡賣)的20年繳費,終身保障的壽險,30歲男性的年繳保費將超過15萬元,顯然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的數字,因此普遍的只買個一百萬甚至幾十萬來買個安心而已,完全無法體會保險保障的真正價值;但若以20年定期壽險來計算,年繳保費則只要近2萬元;此時若以投資型保單規劃,其保險成本竟只要6千元,相信是一般家庭可負擔的範圍,顯然投資型保單在規劃保障方面有其存在價值。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投資型保單之自然費率的問題,即隨著年齡增加,其保險成本亦逐年遞增。然而若以一般人的生命週期來計算,一般人隨著年齡增加,其所肩負的家庭經濟保障是下降的(除非為了資產傳承,此不在本文探討範圍)。例如,30歲時,有小孩,有房貸,需要的家庭保障額度較高;但到了60歲,小孩已長大,房貸已繳清,或許家庭保障只需準備少數額度,或者只為了最後的「包裝費」(喪葬費)吧。因此可估算30歲至70歲,透過投資型保單規劃保障的總保費支出:
註:依自然費率計算
在最需要高保障的時候,卻能以最低的成本支出,應是較合宜的保險規劃。
事實上在台灣的投資型保單常被「汚名化」,尤其是經過金融風暴後,大家只關心投資績效盈虧,而忽略此保單之真正價值。因此常誤以為非得要投資才要買投資型保單,殊不知投資型保單的原名應為「變額萬能壽險」,代表的意義是:「保額可彈性規劃、保費可彈性繳納」,因此還頗適合各階段不同保險需求的人。
每次搭飛機時,座位上總有氧氣面罩的使用方式,也特別強調「應在先戴好自己的面罩後再幫助別人(例如小孩)」。因此在使用年終獎金投資或大方捐款之前,是否有必要好好先審視自身的保險保障是否足夠?當保額不足時,要去精挑細選何種商品合適,找個較優質的保險業務員。保險絕不是只買個安心,要買到其真正的價值。畢竟為家庭建立好「經濟的防火牆」,方能安心的迎接未來的任何挑戰與變數,這也是一個身負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者應先妥善規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