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物理學家發現“色即是空”
索達吉堪布與朱教授
索達吉堪布:朱教授,見到你很高興。記得幾年前你說過一句話: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據我所知,這句話對學術界、文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那麼,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又是多年的校長,你出於什麼考慮這樣說呢?
教授:我從十年前開始跟隨南懷瑾老師學佛,學了《楞嚴經》《楞伽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就發現現代物理學的很多概念,和佛經裡講的很接近。這使我發願寫了一篇文章叫《物理學步入禪境》,想把現代科學裡最深奧的東西,講得普及一點,讓大家能夠聽懂,這樣大家自然而然會發現,現代科學走的方向,跟佛經裡說的一些重要觀念越來越一致。
比如,過去我們以為物質世界是由一個個“磚頭”組成的,都是實體。“磚頭”被分析得越來越小,小到分子、原子,但不管怎樣還是“磚頭”,世界就由它堆積而成。但是現代物理學發現,這些“磚頭”再分下去就沒有了,變成沒有任何實體的東西。
這時,就像水面的波浪,或者一根弦的振動,它不是實體,而是振動的能量。能量越大,粒子的品質越大;能量越小,品質越小。這樣一來,物質世界就成了一部大交響樂。或者用佛經上的話說,就是海洋上的波濤。
堪布:波濤就是海洋,海洋就是波濤。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教授:對,物理學走到這一步,已經非常清晰地把佛學所說的宇宙本質表達出來了。所以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把自己理解的科學發展的歷史、物質概念的變化 ——從原來的實體到後來不是實體,而是一種波、振動、能量,是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東西,都寫在裡面。寫到最後就感慨,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的時候,佛學大師早已等候多時了。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佛學跟科學一樣,都在認識宇宙的真理。但佛學的方法不同,它不像科學依靠實驗,而是靠禪定。禪定之後,智慧提高了,對常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東西,一下子就能理解。就像我們小時候,看很多事都覺得稀奇、不理解,長大之後就理解了。我們跟動物也不一樣,動物不理解的,人類都明白。這就是智慧提高之後,自然而然能理解其他人不理解的東西,佛學用的是這種方法。
而科學的方法是做實驗,一個個地試,試出真理來。所以科學家很辛苦,要通過儀器,通過很多的判斷、分析、推理。科學也在認識宇宙,但花了兩千多年的時間,才演變成今天的樣子。結果卻突然發現,跟佛學大師通過禪定,在兩千多年前認識的宇宙本質,基本是一致的,就是緣起性空。也就是說,整個物質世界都是一種假像,是更本質的東西變現出來的。所以才會在那篇文章的最後有感而發,說了這句話。
堪布:它可能是你深層次智慧的總結。雖然文字不多,但能感覺得到有一種力量。所以我一直在想,你是在什麼情況下,說出這樣的語言?它的確站在了公正的立場上。
教授:我是學自然科學出身的,幾十年做科研,所以對科學的方法很熟悉;後來學佛學,又開始瞭解佛學的方法。
我覺得科學的方法有它成功的地方,今天的很多物質財富都是科學創造的;但科學方法也有局限,它還有很多的“做不到”。
比如做實驗,應該具有可重複性:無論什麼人,在嚴格相同的條件下,能做出同樣的結果。但是佛學正好相反。《楞嚴經》說“循業發現”,遵循業力才能發現一些東西,而人跟人的業力有差別,能夠認識的東西就有差別。佛學跟科學的原理正好相反。所以,學科學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不理解佛學,認為那是迷信、無稽之談、靠不住,實際上他們不知道,佛學的“循業發現”是對的。
我相信佛學可以作為科學的補充,兩者不矛盾,都在認識宇宙的真理,相輔相成。佛學不應該貶低科學,科學也不應該貶低佛學。從佛學的角度講,世間法都是佛法,所以科學也是佛法。
堪布:愛因斯坦也說,如果有一個宗教能跟科學相依並存,那就是佛教。
教授:他的確說過這句話:如果哪種宗教能跟科學一致,那就是佛教。愛因斯坦沒有看到科學最近的發展,他要是能看到,會說得更準確。
堪布:他沒有看到科學最近的,尤其是量子力學後期的發展,而且很可能沒有機會瞭解佛學深層次的某些道理。因為在他那個時代,很多佛學經典還沒有譯成英文。
教授:譯成英文也不一定能懂。我看過那些譯成英文的佛經,一旦翻譯過去就不對了,有很多詞是翻譯不了的。
而且學佛不是光讀書,一定要實證。親身實踐之後,才能真正明白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