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與佛性 分類:身心整合
文殊菩薩
佛法科學
宗喀巴大師

活性與佛性

陳國鎮

東吳大學理學院院長

生物與物質皆有變異度,亦即有活性,無限活性的圓成即為佛性。

人類文化的發展,在摸索中正逐步朝佛性開顯的方向前進

佛性就是生命的本性,有生命就有佛性,但是有生命的意義是「有什麼」。從物質和生命科學的實驗結果比較中,可以發現舉凡生命力的表現,都有程度不等的「變異度」或「自由度」;而物體則不然,其變異度極小,也就是物體的「重複性」極佳。對生命體而言,變異度就是「活性」的彰顯;當活性減少時,生命體就近乎物化狀態或死亡;反之,活性若增強,生命力即顯現靈活而豐沛的生機。走入佛門的修行過程,就在消除業障,掙脫不自在的束縛,使生命恢復無限活力的過程,亦即達到《金剛經》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這句話也隱寓眾生的「生命本具無限的活性」,唯能如此體證佛法的旨義,人心才是全然活化的狀態,而學佛才能究竟圓滿。

 

 

一、前言

 

佛性只能身體力行體證,不能用語言、文字和思惟論斷推究可得。一切佛法皆是廣度眾生的方便法,方便時用它,不便時即舍。要了悟佛法的旨趣,唯有自己身心親證,別無捷徑。

 

方便法對修行人有引導正思維、正修行的功能,即走上正確動念和行止的教導方法。為了對治修行人不同的業障,以開啟不同層面的智慧,八萬四千法門就是應眾生的需要而設的指導方法,以種種妙喻和引導,讓眾生認識本心,親自證入本性。

 

有情眾生皆有佛緣,透過適當的認知途徑,可以認識自性的特質,瞭解自己的本來面目。我們擁有身根,從人體的生理、病理、心理及心靈的狀況,以探討其變異度的方式,瞭解佛性之所指,這就是本文所要提的論述方法。結語中試著放寬生命的界定,從有情眾生擴及無情的物質世界,以延伸佛性的體會。

 

 

二、碎形的維數與現象的變異度

 

一條直線在數學上屬於一維的圖形,平面為二維圖形,而一實心球則為三維圖形。但是將一線段作稍許彎曲如圖(一)[注9]時,它的維數似乎不再是直線的一維,也不是平面的二維。根據碎形學(Fractal),這條曲線的每一小段,以相同的彎曲法,再不斷地彎曲下去,直到無限多次﹝想像﹞後,其碎形的維數D值可以用下式定義計算而得:

 

D=log(N)/log(1/r)

 

上式中N為彎曲幾次後,折線的總段數,r為每一段占未彎折前之原長的幾分之幾。符號log 是以10為底的常用對數。例如圖(一)彎曲一次共有四段,每一段是原長的三分之一,代入(一)式即可得到

 

D=log(4)/log(1/(1/3))=1.26……

 

換言之,以這樣的方式彎曲線的每一段以至無窮次,所得終極碎形的維數D是1.26…,大小介於一維和二維之間。

http://read.goodweb.cn/pic/xx1.png

圖一

 

http://read.goodweb.cn/pic/xx2.png

圖二

http://read.goodweb.cn/pic/xx3.png

 

圖三

 

又如圖(二)[注9]的彎曲法,彎了一次共有N=8段,而每段r=1/4,所以其終極碎形之維數D=1.5,比圖(一)的維數更接近二維了。又如圖(三)[注8]將原線段彎成更曲折些,則N=9,r=1/3,其終極碎形的維數D=2,即彎折無窮多次後即能覆蓋整個平面。

 

比較三個圖形,可知維數D越大,曲線的彎曲越厲害;反之D越小,曲線的彎曲越輕微。因此,維數D的大小,正是描述曲線的曲折多變的程度。如圖(四)[注9]的三條曲線,最上面的曲線最複雜,其維數D=1.8;中間的曲線稍簡化,其維數D=1.5;底下的曲線更簡化,所以維數D=1.2。

 

 

 

http://read.goodweb.cn/pic/xx4.png

 

圖四

 

現在我們想像一個系統,無論它是生物或物質系統都可以,假設我們能量到此系統的時序信號如圖(五)(a)或(b)。圖(五)(a)的信號出現的時序不是很規律,即無法很正確預料它下一個信號出現的時刻;但是圖(五)(b)的信號就比較有規律,能夠比較準確預料它下一個信號應該出現的時刻。

 

 

 

http://read.goodweb.cn/pic/xx5.png

 

圖五

 

如果以每一分鐘為時間單位,累計各分鐘內信號出現的次數,即其出現頻率,按時序畫成圖(五)(c)及(d)兩對應圖,則(c)圖比(d)圖曲折多變。因此圖(五)(c)的維數D值比(d)的D值大。

 

從這樣的比較裡,我們可以瞭解一個時序信號,若有較大的變異現象,其信號發生率的時序曲線就比較曲折複雜,對應碎形維數D值比較大;若時序信號比較規律,其發生率的時序曲線就比較平滑,對應碎形維數D值比較小。我們可以這樣界定一個系統的狀態變異度,即以碎形學計算出來的維數D,來衡量系統的狀態變異度。D值大表示系統的狀態變異度大,D值小表示變異度小。

 

用這種看法來看圖(六)[注6],曲線(A)是心臟病發作前後的心電圖,發作前心跳已經呈現規律化,發作時不僅心跳密集而且非常規律,從變異度而言,即變異度減少了或D值變小了。曲線(B)是癲癇發作前後的腦電圖,發作前也略呈規律信號,發作時不僅信號更規律而且電壓信號的振幅也增大,換句話說癲癇發作前後也出現變異度或D值減小的現象。醫學上計算變異度[注8]采時間域和功率

 

 

 

http://read.goodweb.cn/pic/xx6.png

圖六

 

頻譜域兩種方式,在時間域裡看信號的標準差(SD),或相對彌散等的程度;信號的功率譜則看頻率的底寬,或高低頻峰的相對強度等,與上述以碎維數的表示方式並不相同。

 

圖(七)[注7]是Goldberger等人分析比較正常與異常心跳發生率的圖示結果,左圖是正常狀態,中圖與右圖都是病態。很顯然正常心跳發生律的變異度較大,有病時的心跳發生律變異度逐漸變小,由左而右三條曲線的碎形維數D值也是由大變小。

 

 

 

http://read.goodweb.cn/pic/xx7.png

 

圖七

 

再看圖(八)到圖(十一),都是心包經上內關到曲澤的頻率回應曲線,四張圖是四位受測者的結果,在低頻處的十次測量值,前兩人的曲線很分散,後兩人的曲線卻很集中。臨床診斷的詮釋是曲線分散的人,他的相關髒象比較健康;而曲線集中的人,他的相關髒象有些異常。就變異度而言,曲線分散的情形其變異度較大,曲線密集的其變異度較小。易言之,健康的髒象呈現較大的變異度(D值大),病態的髒象呈現較小的變異度( D值小)。

 

 

 

http://read.goodweb.cn/pic/xx8.png

 

圖八

 

http://read.goodweb.cn/pic/xx9.png

圖九

 

http://read.goodweb.cn/pic/xx10.png

圖十

 

http://read.goodweb.cn/pic/xx11.png

圖十一

 

 

三、生理與病理的變異度

 

近十餘年來,許多醫學及科學家從事各項生理變異度的研究,皆發現病理狀態的變異度都比較小,而常態生理皆有比較大的變異度,例如前述心臟病的心電圖、癲癇症的腦電圖、病態髒象的經絡頻率回應圖等,都出現變異度降低的現象;又如血友病患的白血球數,比常人的白血球數目固定而無變化;腫瘤細胞也比正常細胞的活動性要有規律。

 

因此,有人推論柏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的手足顫抖,可能是他的肌肉電生理的變異度降低,只剩下少數幾個頻率的回應,當大腦不斷輸出各種資訊時,手足只對少數頻率的資訊產生共振,形成顫抖不停的特異現象。

 

人類老化過程中,也可能是不斷地消失變異度,使人體或生物體應變的能力逐漸減退,越來越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只能從事少數而簡單的動作或工作,無法應付多變而快速的事物。

 

 

四、心理的變異度

 

在心理學上,探討各種心理現象的變異度,以瞭解心理狀態差異的研究尚少,但是少數已知的結果,也提供了良好的啟示。例如要一個人在高低兩音任意出現的情況下,辨認其中一音,則其腦電圖的變異度較低;而要他忽略某音時,其腦電圖的變異度卻比較高。又如閉目休息時的腦電圖,其碎形維數為D=2.3;跳幾個數倒數數目時則D=2.9。這顯示心理在兼顧各種狀況時,其腦電圖的變異度較大,而在安靜或專注時變異度則減小。

 

由「十二因緣法」來看生理的變異度,心靈愈深入到「六入」以下的生命體時,在人身上所量到的各種資訊的變異度就比較大;反之,心靈愈脫離「六入」以下的生命體時則身體的變異度即減小。就身體而言,變異度大則生理比較健康靈活,即是活化的生理狀態。活化程度稱為「活性」,可以用碎形維數D來表示活性的量化值;當生理的變異度減小時,則正常的生理反應會呆滯些,相同的動作一再重複,這與物體的回應相似。身體的這種變化可以稱為「物化」,因為它呈現較明顯的物質特性。

 

對於任何生物體,生理活性即指其生理系統能應變各種刺激時,所具有的變異度或生理資訊的碎形維數;而心理活性即心理系統能應變的變異度。所謂生理資訊即指在身體上能度量的資訊,從「十二因緣法」來看,即「六入」之下的身心現象;至於六入以上的心靈活性,則無法被儀器量到。當心靈愈不執著于身體時,就愈有活性;反之,當心靈愈執著于身體時,身體的活性變大了,但是心靈的活性就愈受限制。在佛法裡,不能超出三界的心靈,其活性畢竟還受無明殼的限制,不能達到無所住的活性。悟道即覺悟有無明殼與超越無明殼的活性差異,在下一節裡引述佛經的章句,就可以明白經義之所指者,唯此而已。

 

 

五、佛性之所指

 

佛性者,何謂耶?有的人說法偏空性,有的人說法偏妙有,兩廂說法似乎都偏一端;實相則是真空與妙有一體圓滿,不相違逆。因眾生未掙脫心識的牽纏,所以佛經通常以引人覺悟空性為要,先掃除心識的障礙,恢復無罣礙的心靈,展現無限的活性,再暢說妙有的世界,才能使人體會空有一如的圓滿境界。無限活性即是真空妙有,因為「無限」的實證即「真空」的體性證,「活性」的實踐即「妙有」的隨緣行。

 

要體證無限即心靈,不可著相,也不可執法,佛經中處處指引者皆是如此的教導,以下即引述之:《金剛經》有「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說明菩薩的心地不著於相。菩薩的行止是「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即菩薩的行止無我執亦無法執。

 

從相入性在《金剛經》中,也有一偈可以體會,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能見諸相非相,即超越「相的執著」,體悟自性的非相,而如來性就自然顯露,所以佛性絕非相的塑造,故不可循著相塑出佛性。相包括實物、顏色、形象、語言、文字、概念、邏輯、公設、原理等一切可被知覺的東西。

 

所謂如來性,在《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與須菩提也有一段精闢的對白:「『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此段說明無上正等正覺根本沒有定法可以命名或執取,說它是法卻是非法,說它是非法它又是非非法,了然清淨,無可言說與思惟,由此而知賢聖之差別,非以其執掌之相的多寡而區分,而以其不執著的活性而顯出差等,賢者未超出三界,聖者已超出三界。三界未出,皆有纏縛,心靈還不能自在解脫,活性仍然自設限制。

 

經由不執相、不執法而生出清淨心,在《金剛經》中也有明白地敘述:「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的心才是無限活性的心。

 

佛有五眼,從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以至佛眼,層層解脫執著,以至無所住的佛眼,都是實修過程必然展現的活性。

 

不僅色塵不可執,法塵亦不可執,例如執著時間就是執著法相,依然不是真解脫,所以佛說:「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泯除時間相即泯除生滅相,無生滅即超越生滅的約束,也就是恢復萬有皆如的心靈活性。

 

在《大方廣圓覺經》〈普賢菩薩品〉中,佛告諸菩薩及眾生,如何離相離法以至於徹底究竟:「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複遠離;遠離為幻,亦複遠離;離遠離幻,亦複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必須做到離心亦離,才可徹底泯除幻執。此時心靈空蕩蕩,無可無不可,就是無限活性的心靈體現。

 

維摩詰以居士身善說方便,遊戲於大寂滅海,隨所遇眾生即方便度化。在《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中記述他與諸修行菩薩酬問如何是勝義的入不二法門:「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已經說得很徹底了,但是維摩詰居士更以身體力行來顯喻:「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是出執著之門,即從有限活性直入無限活性之門。

 

由六祖與神秀在《六祖壇經》〈自序品〉的兩個著名偈子,可以看出兩人的心靈活性的差距。神秀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言下處處有相、有行、有求,許多努力的目標,使心靈顯得窒礙而不自在。比起神秀,六祖的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何其空靈灑脫!即使走在萬丈紅塵裡,能有這樣的心靈,人生依然了脫自在。因此,當惠能聽到五祖弘忍為他講解《金剛經》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立刻了悟而歎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能生萬法」的自性就是無限活性,也就是佛性。而萬法之所以能生是心無所住,所以「離識成佛」,就在遠離一切識執,恢復心靈一切具足的活性,此即佛性的彰顯。因此,佛性者即無限活性之謂也。

 

若以前節的變異度而言,佛經所說的證悟方法,無非是教導人如何將有限的心靈,證到變異度無限大的途徑,也就是如何使心靈的碎維數,變成無限大的修證法門。佛法處處之所指,途徑雖殊,但畢竟之旨總歸是無限活性的體現。潛心學佛者,固然要明瞭此義,即使初學者也應當深明此義,才不致妄入歧途,徒勞無功。

 

六、修行途徑與活性

 

修行是為了恢復無限活性,而可走的途徑非常多,可從六根、六塵、八識修證;可從空、假、中三觀一心修證;可從四聖諦「苦、集、滅、道」修證;可從五蘊「色、受、想、行、識」修證;可從六度萬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修證;可循十二因緣法,層層了觀解脫修證;可身口意如一,持一咒或一佛號,至誠不渝而修證;可靜觀知覺者與被知者而修證;可參照法本精進不懈修證等等,任何一途皆可引人出纏去縛,了脫自在而深悟自性。凡此種種方便途徑,都可以在世間的生活中俯拾題材,隨機修證到心靈的無限活性,因此說「佛法在世間,亦不離世間覺」。

 

能覺即能認識自性的本來面目,前述正覺是無所住妙性的複顯,任何人修行到親證實相,即恢復了心靈的無限活性。當三界六道眾生開始修行時,各有不同的執著,也就是各有其可量化的有限活性。如圖(十二)所示之起修,眾生的品類不同,所以各有不等的活性,在修行正途精進的歷程,活性會逐漸增長;若修行誤入歧途,虛線部份表示活性可能降低,而產生更大的執迷不悟。累劫若能精進修持,活性就迭級上升。一旦頓悟識了本性,即從有限的心靈活性頓入無限的活性,這就是證悟。證悟的自性與佛性完全等同,即使未悟時,眾生的自性與佛性也沒有本質上的差異,所以說「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只是被無明垢所掩蓋,使心靈有所罣礙不能明瞭自在,活性有限制而已。

 

 

http://read.goodweb.cn/pic/xx12.png

 

 

圖十二

 

徹底覺悟後達到圓滿清淨再出菩提路,則是倒駕慈航,乘願再來,入三界六道普度眾生。此時的覺行不再是迷惑的凡夫行,如圖(十二)以實線標示,表示乘著願力任運著不等的活性,出現在各道的世界裡度化相應的眾生。

 

 

七、入世的活性舉隅

 

世間萬象雖然都是幻相世界,佛性在相中依然存在,不曾減損,只是受了限制,呈現有限的活性,這些活性是佛性在相上的展現。一切文化及社會的生命力,無不是這點活性的表現。若要論列實例,則多得不勝枚舉,在此僅略舉數則,以概略說明活性的存在和重要性。

 

教育的重要目的何在?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啟迪人心的領悟、應變和創造的活力,不是在培養依循記誦的保守心態,也就是要養成國民的心靈活性。因此從佛法的旨趣來看,具有啟迪活性的教育措施,其實就在追求佛性的提升。

 

工商企業隨著時空的變異,表面上不斷在追求利潤和永續經營,其實所依賴的根本是團隊的應變活力,隨時能發掘問題、解決事情、轉化危機、創造前景,使企業能繼續生存發展。所以人的活性才是企業真正要永續經營的根本,正常的企業發展就是佛性的發展,企業真正成就的是人而不是事業,事業只不過是方便法門而已。它可以因時代、空間、種族、文化而千差萬別,既可創造它,也可廢除它。事業是為人而設的,不是要人遷就的人文活動。

 

市場的活動在滿足大眾各種生存與發展的需求,因此必須有多樣化與應變的生機,在維護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下,充份放任市場的活動自由競賽,使市場經營者能發揮心靈的活性,感覺市場的供需發展趨向,因應所求而變革,以符合大眾的需求,所以實行自由市場經濟的活動,正是順乎佛性展現的市場潮流。

 

政治的體制若能規避獨裁專制,包容各種意見,允許各種嘗試,就能應付社會的環境變遷和生存需求。回顧古今中外的歷史,唯有現行的民主政治制度的理想,才具有這樣的共識和活性。若能實踐真正的民主政治,不僅個人能發揮活性,社會也會有充份的活力,因為民主政治真正的基礎是智慧、慈愛和能容的素養,所以民主政治的活性,也是人類的佛性尋求了數千年之後,琢磨而得的佛性政治體制。

 

生命科學一直以研究生物體內物質的含量、變化和銜接為重要的課題,不知道界定生命的準則為何。長久以來生命科學只是物質科學的推廣研究,生命一直是被物化的現象,這種研究態度抹煞了生命的主導和應變的活性,這點活性也就是佛性在物性的肉體上所顯化的變異度。因此研究生命科學而不考慮生物體的生理變異度,就無法接觸到生命的內涵,了悟生命的意義。

 

數十年來,資訊科技積極尋求電腦的人工智慧,但是並未有長足的進展,對生命體的智慧也沒有更深的瞭解,智慧者究系何物也?用物質作成的各種電腦元件,能不能具備人工智慧?從事科技的人相信這是「可能的事」,但是從佛性的體悟來看,則絕無可能。因為所謂人工智慧就是人的活性,既然是活性,就不是因循一定法則的心靈運作,所以無法必然掌握它。電腦無論怎麼想要人性化,只要它必須因循法則,就無法替代人的活性。想要將電腦人性化的期望,不是佛性的自然發展,而人類的妄想。電腦的進步只在幫助人做理性的複雜工作,不能取代人類的靈感或創意。

 

論及待人接物之誼,自古就有賢哲勸人,常要留給人三分餘地,這片餘地就是您我皆可善用以求變通的空間。人是何其複雜而多變的生命系統,誰能料准一切而斷言無誤?若將一切狀況認定不變,彼此的交誼就毫無活性可言,一旦遇到例外的狀況,就會動搖交誼而無法共事。所以處世待人預留一片可以轉寰的天空,也就是佛性的處世之道。

 

個人獨處時貴在虛懷若谷、安泰無著。能虛懷若谷,就能出現靈感、轉機或創意;能安泰無著,就能複性如初,無所罣礙,這才是有活性的自處之道。而鑽營算計、推敲思議等的用心方式,就與佛性悖離而行。

 

類似的實例多得不勝枚舉,無一不需要有活性始可存活於世間,而為人類所接受及渴求。因為活性是人性的實相,捨棄了活性就等於捨棄了人性。人世間的文化都是人類心靈活性的自然表現,明白這些事相背後的真實基礎,即明瞭佛性之普遍存在與永恆不滅。所以想要學佛證道,在有相世界裡就要認識和體現相的活性。「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就是從相的活性即可證悟佛性。

 

 

八、結語

 

前面所論僅及于人類行為,事實上以變異度之多寡而言,在物質世界也有許多現象可資說明。根據海森堡「測不准原理」,原子世界處處皆有其不准度或變異度,也就是具有某種程度的活性。大至銀河與宇宙,其不可預知者亦多。從佛法的視野觀之,存於三界之形形色色,各具一定的活性,只是時空尺度大小不等,有「天上一日,地下千年」之別耳。

 

借著修習佛法,將自我的層層束縛予以解脫,不僅可以拓展人類有限的生命認定,也可以了悟短暫的生命其實也離不開佛性的表現。在本文中,稱這點局促的佛性為「活性」。何人無佛性?何事無佛性?何物無佛性?在《般若波羅密心要經》中,觀世音菩薩對舍利子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古來實證大德也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又有「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之詠歎。舉目四望,皆是無情說法,也是妙有或活性在說法,因此瞭解活性與佛性等義,何需遠道求佛?拈花微笑之例,身邊俯拾皆是,而生命之奧妙也盡起於究竟空性中。

 

 

九、志謝

 

能草就此文,應感謝郭正典大夫提供變異度的概念,並提供許多相關文獻;也需向梁乃崇教授致謝,得他一番提點與討論,才使我有成文的心得。

 

 

十、參考資料

注一:《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二:《大方廣圓覺經》
三:《維摩詰所說經》
四:《六祖壇經》
五:《第二屆佛學與科學研討會論文集》
六: R. Pool: Is It Healthy to Be Chaotic?, Science,vol.243,P604-607, 3 Feb. 1989
七: A.L. Goldberger: Is the Normal Heartbeat Chaoticor Ho-meostatic ? Union Physiol. Sci./Am Physiol. Soc., Vol. 6/April 1991
八: Z. Ori, G. Monir, J. Weiss, X. Sayhouni, D.H. Sin- ger: Heart Rate Variability (Frequency Domain Ana- l ysis)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 Vol.10,No.3, P499-537, Aug. 1992
九: M.F. Barnsley, .L. Devaney, B.B. Mandelbrot, H.O. Peitgen,

 

進階搜尋

發表Blog文章

回心靈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