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佛教視角 分類:身心整合
佛法科學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佛教視角
Buddhist Perspective of Recent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山本修一,維克多·庫瓦哈拉
Shuichi Yamamoto and Victor S. Kuwahara

本文是學院20001122日主辦的公開演講的修訂版。

作者山本修一,生物過程工程實驗室,工程學院和醫學研究生學院,山口大學。

引言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發展的一個世紀。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半個世紀期間,科學技術呈現指數的發展趨勢。某些特殊領域,如資訊技術、生命科學以及空間科學是當今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並且,它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這在20世紀初或中葉都是無法想像的。這些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幾乎與科幻小說以及卡通描述的構想和概念完全一致。

這些科學技術轉化速度令人興奮,同時又令人擔憂。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人類文明僅僅用了幾十年時間就從20世紀初懷特兄弟第一次空中飛行發展到能夠太空旅行。更進一步說,我們現在處於如此先進的發展階段,甚至正在構建計畫,以改造火星上可能的生命存在形式從而將火星變成第二個地球。如果科學技術以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了21世紀中葉和22世紀的時候,生活將會變成什麼模樣?未來很難預料,特別是五十年以來,人們一直沒能預測到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當前這個時代的局面。同時,科技進步的加速發展之快,幾乎不可能預測未來。

另一方面,科技飛速發展所帶來的本應預料到的很多問題,現在才開始逐漸暴露出來。主要的問題之一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生命有機體能否成功的存活,以及能否跟上科技迅猛發展的腳步?地球上的生命能否應付如此迅猛的發展?很多不同尋常的行為,例如人類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的退化、精神疾病的增加以及犯罪率的上升或許可以歸因於科技的超快速發展。

本文的假設之一是在當今反常的人類行為模式與科技的快速發展之間存在直接聯繫。此項研究的目的是從佛教的角度,將當代科技的某些最近的特徵與人類生活的本性進行比較。我們希望對這兩者關係的研究能夠啟發構想或者採取更可取的方法去利用科學技術以造福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人類與其他生物的不同之處

在此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與人類造成問題相關的所有生物有機體的特徵。根據生態學術語自然選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可以說是進化的結果,它們根據環境細微的變化改進各自的生命週期。動物王國裡的生命,比如獅子和牛,在生理學上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來都沒有改變過。這是因為事實上所有的生物總體來說是保守的生命體,無需即時的變化來改善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現狀,所有生物可以說已經進化到了能確保其生存的最大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除人類以外的絕大多數生物是持久不變的,因為它們身體上不具備重新設計它們各自的生活方式或周圍環境的能力。

另一方面,人類的生活方式又是怎樣的呢?從歷史上來看,人類並沒什麼生理上的進化,或過去的生活模式也沒有戲劇性地改變。例如,在日本生於1900年代與1950年代之間的人們,童年玩耍和生活方式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通常都是燒木材來煮飯、洗澡。當然,洗衣機、吸塵器以及電冰箱在1950年代非常稀少。自然,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電視機、電話以及其他電子設備在那個時代也是非常少見的。

在日本繩紋文化時期(3000年前),生活方式在5001000年間沒有發生什麼變化。然而,通過引入新的先進的科學技術,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從1970年代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0年代,工薪階層一個月的薪水甚至買不起一台電視機。今天,即使是大學生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電視和電話,這在70年代是不可想像的,個人電腦和計算器也從70年代開始迅速普及。今天我們處在一個令70年代的電腦和計算器簡直如同孩童玩具般的年代。

在日本,普遍認為現代科技產品第一次以指數增長的時代通常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這是因為事實上除了行動電話以外,絕大部分的現代家用電器是在70年代出現的。所以,70年代之前,人類的生活方式相對來說變化緩慢,但我們現在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變化。

70年代之前,科技帶來的社會變革速度比較緩慢,人類社會的緩慢變化是與生態、環境的自然變化相一致的。今天,我們清楚地看到人類技術進步的速度與自然界惡化速率之間的模式轉換。這種迅速變化在人類改變地球地貌的自然環境中尤為明顯。換句話說,科技的發展還沒有改變人類的生理結構,卻已經改變了全球性的自然環境。

70年代科學技術的興起造成環境變化的開端也可以歸因於個人產品進入到家家戶戶。在70年代的日本,環境問題是區域性的或者某個特定地點的。例如,某些特定地區的問題,如足尾銅礦污染事故、麥德海特的汞鉛中毒水俁病以及鎘中毒的痛痛病等等事件,都是當時的先進技術(在相關區域)所造成的有害和致命的後果。那段時期,相關地區的工業發展通過化學品和食物添加劑對當地的海洋、河流、大氣(空氣)以及農業造成了影響。因此,70年代的地區環境問題可以被看作是80年代形成的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前兆——環境問題在80年代開始成為全球性問題。

巧合的是,70年代也可看作是人類道德、價值體系、原則墮落以及人類整體精神下滑的時代。這個時期是日本反常”(變態)犯罪行為開始出現的時期。此類事件的一個例子是一具被遺棄的嬰兒屍體在一個自動儲物箱中被發現。在當時,這種行為是不可想像的,尤其是兇手竟是這孩子的母親。

這個特殊事件在日本通常被認為是社會道德墮落時代的開端,也被看作是母性本能退化年代的開始。這種行為稱之為反常是因為它有悖於常理和一般犯罪動機。從那時候起,類似的反常行為在社會上變得越來越頻繁,而且可以說是呈指數增長,以至於窮凶極惡的罪行在當今也很普通。這種罪行就是越來越多的亂殺無辜,其中有個少年犯承認殺害了父母,或(有的人)毫無原因地想胡亂殺人。

這些事例清楚地揭示了人類倫理和道德價值的下滑。我們甚至可以說今天的一些孩子根本就是缺少倫理和道德感的中樞神經;一般來說,今天人們似乎缺少對他人基本的人類關懷意識。我們能指責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是造成倫理和道德標準下滑的原因嗎?人類動手改造環境造成了人們互動中反常的交流嗎?
 

科學技術的本質

現代時期以前,100—200年,甚至1000—2000年的間隔都不會讓人覺得或者看起來很長。然而,現在10年的時間就會被認為是很長的一段時期了。例如,一台個人電腦幾年以後就幾乎不能使用或者技術淘汰了。今天發達國家的大部分家庭都能享用電、水和天然氣服務來使用家電、洗熱水澡和做飯。我們的生活充斥了諸如電話、洗衣機、電視、身歷聲音響以及機動車等的現代科技產品。

今天,傳真機、連接網路的電腦是一個家庭的必備品,而且幾乎人人出門的時候都攜帶行動電話。在日本,當今這種現代便捷的生活方式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迄今僅僅是30多年前。現代生活,除了物質上的先進,人類和社會發生了哪些真正的變化呢?只能說人類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改變;人類已被科技產品所包圍。換句話說,人類並不必改變或者進化,倒是我們生活的物質環境改變或進化了,我們周遭的生活用具在迅速地進化。

我們用一個生動例子來描述現在孩子們之間的溝通方式,以前,一個孩子給他/她的朋友家裡打電話,對方的父母很有可能接起電話。打電話的孩子需要禮貌的自我介紹,講明打電話的目的以及請求與他/她的朋友通話。父母會跟來電話的孩子簡短的對話,然後,父母會叫自己的孩子來接電話,於是孩子們才能夠通話。在這個例子中,孩子們積極地參與到與成人的互動中,並需要保持一定的禮貌。

相反,今天的孩子通過行動電話和互聯網等手段與他們的朋友直接聯繫,這種溝通過程無需與成人的互動,更不要說利用電子郵件和短信的人際互動了。人類設備的快速進化是如何影響人類的認知和互動的呢?人們通過新的工具改變了做事的方法和程式,但為了適應新技術時代並不必調整或者改變基本的人類意識。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但是作為人類的特質還是保持未變。

  讓我們來審視科技產品的實質,它們的四種特性如下:

1、產品是有形的和可見的,換句話說,產品是由可見材料做成的並且是有結構的。

2、產品通常能説明任務更容易完成,換句話說,產品能提供不費力氣或不麻煩的生活。基本上來說,減少人們的工作。

3、產品能夠提高工作完成的速度和效率。簡言之,科學技術的進步能縮短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時間。

4、產品能夠按照人類的指令來工作。換句話說,先進的工具迎合了人類對於實現無抱怨或不贊同的渴望;一個任務的實現是順應人的目的和需要。

現在,讓我們詳細地衡量每一項。事實上,科技產品(1)物質可見性看起來是最容易被理解的。每一件技術產品,例如,電視機、機動車、電腦等是我們能夠明顯看到、感知和購買的!總的來說,大多數產品容易被理解和操作。再者,可以看到的產品有效地迎合了人們的感官,人們(我們)通常來說容易被新產品的視覺效果衝擊和吸引。

科技產品還能(2)減少我們很多繁重和緊張的工作。人們天生被容易、簡單以及基礎性的工作吸引。我們大多數人都願意減少任何費勁的工作。例如,拖拉機被設計出來以更有效地耕種土地,升降機和自動扶梯減少了人們上下垂直平面或樓梯所花費的人力。電腦通過千倍以上的速度以及更準確的即時運算,減少了人們的思考和大腦運轉。明顯地,一個產品的這種功能非常吸引人。現代科技還能讓我們同時便捷地執行多項任務。科技減少繁重勞動可適用於每一個人,甚至能夠幫助殘疾人達到相對的肢體功能。

減少完成一項事情所需要的時間(3)同樣非常吸引人。完成一件事情越快,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一般傾向於休閒活動。更快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概念,通常與上面提到的減少工作或使工作更簡化的概念相重疊。例如,火車和飛機能夠使徒步需要幾個月時間的長距離跋涉縮短到幾個小時,因而,更快地到達目的地通常被認為是一件好事情。

另一個例子是電子郵件。以前,我們寫信,然後開始發傳真,現在,只要點一下按鈕,我們就可以即時地聊天和發郵件。通過減少完成任務的時間,我們就能夠用得來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然而,自相矛盾的是我們越是希望得到時間來放鬆,我們卻經常發現自己在做更多的工作!我們每天的生活還是被新的工作和完成時限添滿——工作增加的比我們完成的更快。儘管科技增加了我們完成更多工作的能力,但事實上,我們體力和心智的能力還是非常有限的。換句話說,人類的進化趕不上科技發展的速度。

最後一項特質(4)是能夠根據使用者的意願使用和控制物體的能力。換句話說,儘管我們有時不能控制人心的方向,但我們總是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移動和操作科技產品。汽車和洗衣機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我們把汽車的方向盤轉右,汽車就朝右走,轉左則車即向左開。還有,按下按鈕,洗衣機就開始按照我們設定好的程式洗衣服。不論是汽車還是洗衣機,都不會對使用者說我不想朝一個特別的方向開,或者因為今天太累而不想洗衣服。產品與生命體清晰的區別是有生命的個體有自己的意願,並且會做出決定。另一方面,人們可以決定什麼時候計畫一件產品以及什麼時候完成任務而沒有報怨。

毫無疑問,科技產品的發明使人們能夠更容易、更快和更可控地完成工作。儘管我們提到科技發展的一些弊端,但不能說所有的進步和發展都是草率的或不好的。甚至可以說,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更積極和更有益的結果,例如,科技發展對殘疾人的幫助。我們還可以肯定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好的道德行為以及品德標準。然而,至關重要的是,人們應該苛刻地判斷技術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經常評價引入一個新概念所帶來的最終用途和目標,它應該是為了地球上全人類和所有生命體的福祉。我們必須經常問自己,生命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佛教的人文情懷
 
東方哲學和佛教思想對於人類生存的本質的一般看法如何?在這裡,我們想從東方哲學的角度來研究科學技術的特徵。目的是以佛教的視點描述以上所述的科學技術進步的四個特徵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東方哲學,特別是佛教描述人類的四大特徵如下:(1)精神的或不可見的特質是重要的。在佛教中,精神層面的心靈、生活、信任和善良等某些無形的人類特質被高度重視。實際上,佛教對於心靈的評價超過身體,如日蓮大聖人(Nichiren Daishonin)所述,比滿寶庫的珍寶更有價值的是寶貴的身體,而心靈的寶藏是最寶貴的。換句話說,比實物、工具或產品更有價值的,是人類的心靈和精神的終極價值。

東方哲學也教導(2)奮鬥和挑戰對人是有益的;不要試圖尋求舒適的生活!人們經常引用的格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勞無獲。在佛教中的教言是煩惱即菩提”(魔即是佛Bonno-Soku-Bodai)或者輪回即涅槃(Shoji-Soku-Nehan)”。這些獨特的教言表明可以通過經歷煩惱、痛苦和輪回獲得喜樂或獲得覺悟。經歷了年老、疾病和死亡的現實,人們才能最圓滿的體悟人生。換言之,雖然人類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的終點,但如果我們年輕時越發地克服困難和努力奮鬥,我們老年時就越能享受和品味到美滿的生活。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一生中,尤其在年輕時的努力奮鬥,是我們生命裡黃金般的寶藏和經驗!

東方哲學也教導說(3)人類身心的成熟或成長需要時間。人體的生理成長需要十多年的時間,而心智的成熟所需的時間甚至更長。例如,在孔子的著作《論語》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例子說明人類的人格素養的成長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例如30歲獨立,而40歲才建立了穩定的自我。

在佛教中,訓練、修行和練習也很有價值。據說可以通過修行獲得解脫,這意味著為了獲得安樂和打磨我們的個性,必須安排足夠的時間以完成這個過程——安樂不可能在一個很短、很迅速的時間內得到。因而,身體的成熟、智慧的增長和人格的成熟都需要充足的時間。

最後一個與科學技術有關的人類生命的特質是(4)生活並不會總是向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我們的生活是複雜的,而且,我們跟不同的人和事物的互動並非總能如我們所願。在整個生命階段,從嬰兒、兒童到為人父母,所有人都會遇到同樣的困境,即並非所有的人生歷程能符合我們的願望。即使受過多年訓練的寵物也並非每次都按照所訓練和指令行走坐臥。

簡單來說,生活就是存在於一個不受任何人控制的複雜又充滿激情的世界中。令人諷刺的是,我們試圖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和痛苦的過程其實就是想努力以我們自己的意願生活。日蓮大聖人(Nichiren Daishonin)寫道:不要期待好日子,而要以苦為榮。日蓮大聖人信中的引言說明一個人生命走向和自己願望一致的情況是極獨特和稀少的。從以上的事例中我們清楚地看到科學技術的進步並不會總是遵從佛教哲學宣導的安樂的生活方式,某些情況下甚至與之完全相反。

科學技術改變了什麼?

如前所述,佛教重視精神的或是無形的事物,這需要時間通過奮鬥和困境來培育和養成,這些對於一個漫長而成功的人生旅途都是極為重要的。佛教常常把生命作為一個過程,一個不一定按計劃進行的過程——這就是人類的本質。然而,進入人類意識領域的科學技術的出現更改和改變了我們追求幸福的方式。從一個佛教的視角來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步伐有可能改變人類自身的發展進程。

現在讓我們研究科學和技術如何改變人類的精神生活。當涉及到撫養子女,家長往往有義務盡自己的最大的能力養育子女,子女很自然會感激和孝順父母。佛教重視對父母的孝心,因此殺害父母的罪行,是一種下無間地獄的罪。養育和愛護子女直到他們順利成年,對於父母是非常困難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這個過程需要長年累月的努力,唯有對子女的愛才能堅持下來。顯然,父母的願望是減少養育孩子的艱辛。

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使得撫養孩子的過程變得更容易,更快捷,更高效。科學和技術的引進是如何改變親子關係形態的?養育孩子的艱苦使家長更加欣賞自己的孩子,反之亦然。如果養育子女的願望變得更加容易、不必那麼艱辛,子女對父母的價值就變得越來越少。而且,如果孩子沒有按父母期望的方式成長,那麼,很自然地,父母憤怒和迷茫的感覺會越來越強烈。這個例子說明了使生活變得更輕鬆和快捷的願望如何滲透到現代社會,甚至影響了我們養育孩子的能力。

另一方面,從子女的角度來看又是怎樣的呢?父母對子女的愛往往是無形的,或容易被誤解的。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深情的愛,他們就會開始感到他們可能再也不需要父母了。而且,雖然兒童在經濟上依附于父母,但沒有足夠的心智成熟時間,孩子不能瞭解這一點。當孩子和家長彼此的愛和感激開始鬆動時,雙方的行為開始失調,並可能最終導致親子相關的家庭問題。因此,科學技術使我們的生活更容易、更快捷並且符合我們意願的概念可能已經開始間接地改變我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

過去許多兒童和家長通過互動,在家學習生存技能,這種情景今天正慢慢消失。例如,過去父母教孩子們如何做飯、洗衣服和洗熱水浴,這是成長的一部分。如今,孩子和家長僅僅按一下某個按鈕就可以做飯、清潔和洗浴,根本不需要互動交流。人們不再需要知道食物是如何烹飪的,衣服是如何洗乾淨的或浴池的水是如何加熱的,只要任務完成就行。然而,其實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們從父母那裡學習,比如使用適量的空氣和燃料來燒火做飯和燒熱水洗澡。親子之間的互動使得過去的經驗和智慧通過人們的接觸得以傳承。

今天,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步行到當地的便利店或駕車到速食店吃飯。我們也可以按下微波爐的按鈕而吃到美味溫熱的食物。儘管許多兒童和家長仍在積極地互動,我們可以說,近年來這種情形已經不常見了。基本上,除了在經濟上依賴父母,今天孩子一般可以在沒有父母監護的情況下生存。

學校是人類互動機制如何改變的又一例證。今天,在學校裡,一個孩子通過一台聯網的電腦就能很容易地獲得準確、無限的知識。孩子們基本上可以沒有與成人互動的麻煩就能獲取資訊,更不用提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方式獲取的資訊更加確切而又不偏不倚。此外,學生們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而不必詢問那些惱怒、因低薪而怠忽職守的老師!因此,教師在學校的角色開始發生變化。無需人的口頭表達或人際互動的資訊傳輸成為可能。這只是一個例子。

很容易理解,我們是如何變得更喜愛科技產品而非人際互動的,因為機器和工具能讓我們更快、更容易且毫無怨言地完成任務。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未來的學習和教育不再是人際交往的一部分,而在家裡或學校通過替代性的技術手段就能實現。簡言之,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人類價值的精華,如父母的愛和家庭的人際交往,老師對學生的喜愛和信任,在未來可能會消失。因此,如何應用未來出現的新工具,我們必須保持小心謹慎的態度。
 

結論

科學技術的特點已逐漸滲透到我們的頭腦和人們當前的生活方式中。最近的科學技術的爆炸式發展可能已經開始改變過去人際關係的理想方式。總之,我們想描述思考科學技術的應用時,應考慮的幾個要點。

首先,科學技術產品應始終僅限於人類文明的手段和工具而存在。不幸的是,工具已成為生活的目的,人們被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所控制。我們的生活被獲得新工具的欲望控制。我們的文明開始以技術發展方向為基礎進行決策,而不是以全人類幸福的方向為基礎。換句話說,人們正在被工具產品控制,也基於工具的功能而影響發展的方向。而且,那些代代相傳使生活過得成功和富有成就的知識和智慧,在今天成了輕易就能獲取的陳詞濫調。

其次,不用說,我們現在處於一場大規模人類生存實驗的歷程當中。這場盛大的人類和社會實驗的目的是看看人類文明將如何被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所影響。不幸的是,這是一個不能重新設計或不斷重複進行的實驗。我們只有一次機會去正確地做這個實驗。目前的實驗只進行了30—40年,我們甚至還沒有進行一次不可避免的代際交換。

雖然今天的老一代瞭解現代發展的歷史,今天的孩子卻沒有經歷過以前的不便之處,因此對現代科技的發展沒有什麼可對照衡量的。換句話說,今天的兒童沒有實際體驗過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所具有的潛在的正負面影響。因此,我們現在正進入實驗的最後階段,孩子們的下一代將設計社會,並決定以後時代的未來。很有可能這個實驗會失去正確的控制和人道主義,並將失控而導致人類文明的不幸崩潰。

最後,我們思考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對於人類文明的後果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必須開始分析積極或消極的後果,可能或實際的後果,對於人類和地球而言最好或最差的結果。我們必須從只考慮和關心發展更新更快的觀念中回頭。為了改變這種思維方式,我們必須考慮人文方面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應該是提升人類精神,培養愛心並加強人際互動和對話的手段和理想的方式。這應該成為科學和技術的願景。

對我們來說,加強互相瞭解使得科學技術的人文願景變成現實變得越來越重要。目前,科學技術缺乏基本人際交往的隨機式發展正大行其道。按照目前的速度,這個大規模的人類實驗可能會進入危險的失敗境地。在我們看來,佛教和東方哲學應該在教育和指導社會向更人文化的科技進步實驗中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http://www.jop.jp/
智悲翻譯中心
譯者:劉華、桑吉耶西
校對:圓慧
全文編審、校對:圓唐

 

進階搜尋

發表Blog文章

回心靈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