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與社會責任決定企業的高度
高宜凡
2009年8月號《遠見雜誌》 第278期
近年來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風潮愈演愈烈。由《遠見》雜誌主辦五年的台灣企業CSR評比,也受到愈來愈多企業重視。
6月下旬,由冠德建設、《遠見》雜誌共同舉辦的遠見人物論壇第68場,便以「重建企業倫理.創造新利基」為題,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展開。
當天由《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擔任主持人,邀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孫震對企業倫理演進趨勢發表專題演講,並由「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擔任與談人,分享實踐CSR的經驗與理念。
高希均教授說明,過去五年來《遠見》率台灣風氣之先舉辦「遠見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獎」,皆由孫震擔任評審團主席,「過去67場遠見人物論壇,大部分都是請企業家分享他們的成就,今天是第一次,我們請孫校長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來看企業的倫理與社會責任!」
他接著補充,「同樣難得的是,還有一位企業家肯拿公司本身的例子,來與大家分享。」
台大名譽教授 孫震
CSR熱潮來自企業倫理敗壞
現任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及台大校友總會理事長的孫震,擔任過台大校長、國防部長、工研院董事長等重要公職,對國際經濟趨勢、企業經營、公部門運作等領域相當熟稔。他以「企業倫理的經濟意義與社會功能」為題,觀察近年CSR風潮背後的成因與影響。
20多年前台大校長任內成立管理學院時,孫震便開始研究企業倫理,近5年除擔任《遠見》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獎的評審團主席,也和「信義文化基金會」合作推廣企業倫理教育。他開門見山地指出,CSR會在近年受到舉世矚目,「其實是因為過去十年,全世界企業倫理的敗壞!」
如進入21世紀後,包括美國的安隆、世界通訊、台灣的博達與力霸、大陸的三鹿奶粉等,重大企業弊案層出不窮,不僅企業受害,全球經濟也一同遭殃。企業倫理與一般人的關聯性,驟然緊密了起來。
透過這些弊案,不僅讓大眾對企業倫理產生關注,也影響政府法規與企管研究的制訂方向。如2001年底安隆案發生,半年後美國參議院便全票通過「沙賓法案」,加強公司治理及會計作業的監督功能。
靠法規 止不住企業鑽漏洞
不過,用法規來補破網,終非遏止企業歪風的長久之計。如國際知名企管大師梭羅(Lester Thurow)便悲觀地認為,「企業弊端是資本主義下的常態;而不是異數!」
孫震更形容,「這就好像一位將軍,老是在打上一次的戰役。」倘若企業家沒有內在的倫理觀,只靠外在法律壓力來約束,終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不勝防。
去年底引爆的華爾街金融風暴,更是企業倫理敗壞的極致案例,不僅投資人慘賠,更使許多百年企業倒地,但許多主事者卻受「黃金降落傘」條款的保護,逍遙法外,令憤怒的大眾莫可奈何。
如哲學家康德所言,「當自私進入心中,你就再也不能辨別倫理了!」許多企業弊案中,背後操盤的常是資歷顯赫的專業經理人,在利字當頭下斷然地犧牲公眾利益。
重倫理 兼顧社會及經濟利益
什麼是企業倫理?其實就是將基本的倫理觀放入企業經營。
孫震解釋,談企業倫理之前,必須先瞭解一般的倫理概念,「倫理並不複雜,就是人與人相處該遵守的原則。」透過倫理,才能把散漫的個人組成社會,讓大家分工合作,接受一些共同原則,以獲取整體最大利益、改善生活。
「所以倫理不僅是『自利』的延伸;也是『利他』的擴充!」孫震強調,有了倫理,才能把人從「生物人」變成「社會人」與「文化人」!
進一步講到倫理的兩個層次,首先是對待他人的基本義務「公平」,使自己不致侵犯他人利益,其次是「仁慈」,當行有餘力時再幫助他人。
這些基本原則,放到企業經營層面同樣可行。企業倫理、經濟效益、與公眾利益三者,其實是可完美結合的。孫震強調,「好的倫理,就是好的經營,也是好的生意!」古諺「貿易不欺三尺童,公平義取天下財」,意即如此。
因此,企業應該把「倫理」看成競爭力,「短期內,有倫理或許占不到便宜,但長期來看,沒有人會因倫理敗壞而占到便宜!」如此一來,講倫理不再是唱高調,而是經營者必須擁有的策略思惟。
冠德建設董事長 馬玉山
祕訣1〉從產品設計面加強
接著上台的馬玉山,創立冠德建設甫滿30年,他不僅有充沛的建築業資歷,更曾從軍10年,也在水泥業打滾過,直到45歲才毅然創業。
除了多采多姿的人生歷練,馬玉山旺盛的求知欲也廣為人知。1999年投考台大EMBA商研所時,當時不僅以65歲之齡創下最老台大研究生的紀錄,求學三年間他從未缺席過一堂課,甚至因此錯過總統的飯局。
馬玉山發現,過去大家認為企業只需生產,無須負起後續責任,因而引發一連串不良商品與消費訴訟,「這些風潮,讓企業有很大的覺醒。」直至近年CSR風潮席捲全球,國際策略大師波特便指出,企業應將CSR概念融入日常運作與營運規劃,並考慮社會觀點。這番話對冠德推動CSR產生了深遠影響。
對此,身處建築業的冠德便從產品設計、顧客服務、生產管理、公益回饋等四方面著手,將CSR融入營運環節中。
首先在產品設計面,馬玉山指出,「我們要把知識列為標準配備,打造人文書香社區,」兩年來,冠德陸續為推出的建案打造社區圖書館,提供住戶家庭藏書櫃,不僅讓書香成為冠德的產品特色,更為冰冷生硬的住宅社區,注入了濃郁的書香。
不久前,由台北市政府評選出的2008年優質社區第1名,便由「冠德領袖」奪冠。
祕訣2〉與顧客維持長久關係
再來,冠德也率先對住戶提供永久售後服務的承諾,是國內唯一引進CRM(顧客關係管理)系統的營建業,除統整過去30年累積的客戶資料庫,還能做到一小時立即回覆客訴的服務品質。
馬玉山舉例,過去建商跟客戶多半只有銷售時的短暫關係,出售後便鮮少互動,「很多建設公司都不太重視自己的credit(信用),房子交代完之後,跑都來不及!」他打趣說道。
但多年前921地震爆發後,冠德便動員全公司與旗下各社區聯繫,替住戶進行免費安檢與修繕服務。馬玉山表示,「當政府將抗震力標準提升到五級時,我們便主動將產品的要求提升到六級,以保障住戶安全。」公司還曾為完工11年的「超級市民」社區,解決地下室漏水的問題,並要求廠商延長5年的保固。
此外,冠德也極力改善施工時帶給周遭鄰里的困擾,落實工地美化與環保,如推出綠色圍籬改善都市景觀,並持續強化勞工安全與衛生宣導。馬玉山指著簡報檔案照片工地內的裸露鋼筋說,「像這些還沒灌漿的鋼筋,都必須先包覆起來,不然人是會碰傷的。」
除了營運講求倫理,冠德也在行有餘力後回饋社會,近年陸續響應「我的一畝田」農地認養、贊助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舉辦耶誕公益點燈等活動。
孫震觀察,過去的社會典範人物,多半是政治領袖、師長或地方仕紳,但到了現代社會,企業也需扮演倫理標竿的角色,「尤其是位尊而多金的成功企業家,更是大眾模仿的典範。」不僅個人言行動見觀瞻,對下一代更有教化作用。
1981年與李國鼎推動「第六倫」(群己倫)時,孫震當時是為聯繫現代人愈來愈冷漠的倫理觀,「但推了10年之後,我們發現找不到支撐點。」不久他轉為研究企業倫理,希望透過掌握經濟能量的產業界發揮正面力量。「推企業倫理會有支撐點,因為如果企業不講倫理,不可能永續經營下去!」
會後Q&A
高希均問(以下簡稱問):兩位都是台大校友,對於台大學生有什麼期待?
孫震答:台大從我念書時一直到現在為止,都能吸引到全國最優秀的老師與學生,大家也對他們有很高期待。
所以身為台大人要有很大責任感,一輩子不能鬆懈下來!我到台灣從高二念到博士,中間沒有缺過一堂課,我覺得那是做學生最基本的責任。
馬玉山(以下簡稱馬)答:誠如孫校長所講,台大人要對社會有責任,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不是光聰明就可以,還必須不斷用功,才能變成真正的人才,不辜負社會的期許。
像台大的巫和懋教授,是國內對於賽局理論的權威,當初他離開到北大教書時,我們替他辦了個送別派對。
他透露以前他念台大時,早晨圖書館還沒開燈前,大家就已經在路燈下念書了,那個時候的台大生是如此用功,但現在這種情境已經不容易看到了。而北大、清華的學生,卻跟早年的台大學生一樣努力,因此讓他決定到對岸教書。
問:馬董事長在住宅區裡投資這麼多圖書館,覺得發揮的效益值得嗎?
馬:我想關鍵不在於豪宅或非豪宅,而是如何推出顧客真正想要的好住宅。
在住宅裡建圖書館,的確讓我們獲得很好的反應,即便常有管委會反映書常常掉,詢問書櫃要不要加鎖?但我們都建議最好不要,重要的是隨時有書讓大家念。只要三房以上的住宅,我們都希望住戶能蓋間書房,由冠德與《遠見》、天下文化合作,送客戶三年份的書,讓他們養成閱讀習慣。
不久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帶了一團大陸來賓來我們信義區的建案,當場就有位同業跟我說,回去後也要在北京推廣這樣的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