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幸福:人生之路 分類:身心整合

談幸福:人生之路

星雲大師

諺語說:“路是人走出來的!”不管羊腸小徑,康莊大路;不管陸路、海路、空路,都要有人去開闢。在人生旅途上,不管多麼艱難險峻的阻擋,只要有心開路,就不怕不能通行。

 

  道路交通,如同人體的血管,血管通暢,身體自然健康;道路通暢,經濟自然發展,文明的建樹當然就會一日千里。國父 孫中山先生成功締造民國之後,無意擔任民國大總統,而是向做一個鐵道部的部長。偉哉孫中山,他懂得中國要達到富強之境,必須從交通著手,除此不為途也!

 

  有形的道路之外,人際之間還有許多無形之路。現在社會上很多有辦法的人,都是因為有“政商之路”;很多的民意代表、傳播媒體,也都希望建立他們的“言路”,甚至現在最時髦的“網際網路”,更是成為新世代的新寵兒。

 

  前人鋪路後人行。我們是否想過:自己留下多少方便的路給人行走呢?還是反而斷人的路、擋人的路呢?

 

  每個人的人生之路雖有順遂、曲折、平坦、崎嶇的不同,但總結起來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善美的天堂之路;一條是醜惡的地獄之路。依佛經說:人天的道路有三個條件,一是喜舍,二是持戒,三是禪定;地獄的道路,也有三個原因,一是貪欲,二是瞋恨,三是邪見。我們是要走天堂之路呢?還是要走地獄之路呢?

 

  星雲大師談幸福——放下身段

 

  處境愈順遂的人,一旦不如意的時候,他就放不下。在感情、事業上受了挫折,在金錢、名譽上受了損失,乃至學生考試失利了,競賽落敗了,他們就覺得前途艱難,嚴重者甚至興起了自殺的念頭。

 

  面對起起落落的人生,有一句名言:放下身段!因為世間終究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能夠放下身段。才能“放得下、提得起”。即如清朝的宣統皇帝,原為五九之尊,但是到了最後卻在北京的中山公園做一名清潔工。如果他不能放下身段,又怎麼能生存於世間呢?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那些睡牛棚的人,原本也都有身份地位,如果不能“放得下”,今日又如何能“提得起”呢?

 

  功名富貴人人追求,能夠得到也並不是不好;但如果因緣不具而失去,也要能放得下。人生要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有能無、能高能低,如果一句話他就放不下、一件事他也放不下,甚至為一個人而放不下,又如何承載更大的責任呢?

 

  有一個婆羅門外道,有一次帶了兩個花瓶去見佛陀。佛陀一見面就叫他“放下”,婆羅門依言放下手中的花瓶。

 

  佛陀又叫他“放下”,他又放下了另一隻花瓶。

 

  佛陀又說:“放下!”

 

  婆羅門不解:“我都已經放下了,你還要我放下什麼呢?”

 

  佛陀說:“我叫你放下,不是叫你放下花瓶,我是要你將傲慢、驕瞋、嫉妒、怨恨等不善的念頭與不好的情緒,都要能放下。”

 

  星雲大師談幸福—— 一切總會過去

 

  世間上無論多久以前訂下來的日程,總是會到的;無論多苦多樂的事,也是會過去的。所以,凡事不要太認真,沒有什麼好計較的,只要有“一切總會過去”的認知,就不會去執著快樂,太苦也不會去計較。該來的總是會來,與其推託不如面對現實承擔下來。

 

  我有一個好性格,一切都會很快放下,不掛念未來,也不會排斥當下,故一切都很愉快。

 

  世間再苦的事,如果你想要“那是一時的,馬上就過去”,再大的辛苦,都能克服。世間再快樂的事,你也要想:“那只是一時的!”由此認識,你就不會貪戀不舍。

 

  人生中,感動是一時的,感恩是一世的;榮耀是一時的,影響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時的,成就是一世的。

 

  不要讓一時種下的因,影響及於一世,甚至牽動生生世世的禍福安危。凡事以“難遭難遇”之想,以“千載一時,一時千載”之心相待。

 

  星雲大師談幸福——名利枷鎖

 

  人生,往往因為想不開、看不破,所以煩惱重重。

 

  一間房子,沒有門出去,長久關閉在裡面,怎麼會快樂呢?好名,被名枷給捆綁;好利,被利鎖給縛住;陷在自私的感情裡,就會被愛所執;甚至,一句是非也能左右我們。枷鎖能束縛人,主要是當事者不肯放下,甚至還以金枷銀枷驕人呢!

 

  有的人,對金錢放不下,做了金錢的奴隸;對物質放不下,做了物質的囚徒。

 

  有的人為了守住一棟房子,養了一隻寵物,不肯出外旅行;有的人為了盡孝守墓,荒廢了多少年輕的歲月?

 

  被圈圈圈住,被框框框住,所謂“坐井觀天”,哪裡能看到廣大無邊的天地呢?沒有豁達的心情,沒有豁達的觀念,想要獲得快樂,實在難矣也!

 

  人要學著能夠“擁有”,也能“空無”,在功名富貴、窮通得失之間,都不忘自在,這就是豁達的人生。

 

  星雲大師談幸福——搬開石頭

 

  有人心上總有一塊石頭,有人面前總有一塊石頭。

 

  苦惱、悲傷、怨恨、煩悶、掛礙、委屈,是心上的石頭;戀人、金錢、房屋、土地、物品,也會成為心上的石頭。

 

  心上的石頭放不下,面前的石頭更是難以搬開。公家的一個政策、團體的一個計畫、他人批評的一句言論、不同人事的一個主張,甚至紛至遝來的指責、批評、教訓、譭謗,都是不容易拿開的石頭。

 

  心內的石頭、心外的石頭,一定要靠自己拿開,別人今天幫你挪開了石頭,明天、後日,還是會再有新的石頭堆積起來。

 

  面前的石頭,須用智慧、慈悲、結緣來改變,心上的石頭,當然是“放下,就會自在”。

 

  星雲大師談幸福——身心安住

 

  人,住在哪裡?你會說,當然住在家裡!

 

  家,能夠給我們永遠的安住嗎?即使一隻小鳥,當它長大後,也要離巢高飛。中國字的“家”,寶蓋頭下面一個“豕”,天天賴在家裡,不是像懶豬一樣嗎?

 

  人,住在金錢裡!金錢被騙了、被倒閉了,股票跌停板,錢財流失了,你住在哪裡呢?

 

  人,住在愛情裡!情愛確實是人生幸福的追求;但是,世事無常,情愛會變化,當夫妻離婚了,戀人反愛為仇了,你住在哪裡呢?

 

  人,住在名位裡!然而“樹大招風,名大招忌。”你看,每次選舉,多少人歡喜地上臺,多少人黯然地下臺!下臺後,你住在哪裡呢?

 

  人,住在事業裡!為了事業,每天忙東忙西,忙得不顧妻子兒女、自身健康,忙到最後,不但不記得自己有家,甚至忘記了自己的生命安危。

 

  人究竟要住在哪裡呢?《金剛經》說,不以色、聲、香、味、觸、法,安住身心,人不要住在五欲六塵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看,太陽住在虛空之中,你以為它無所依靠,其實它一點也不危險;無住就是它的安住呀!

 

  能夠“身心安住”,才能圓滿生命,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有人身著綾羅綢緞,卻自慚形穢,有人粗衣布服,自覺心安理得。有人住花園別墅,卻覺如同樊籠,有人蝸居一角,自覺天地寬廣。差別就在於有沒有內心的美感,生活的美感。

 

  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為能夠“不為五斗米折腰”,因此不會“心為形役”。

 

  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因為懂得生活的藝術,故能終生不為外物所累。

 

  高峰禪師窩居樹上,人憐其衣食無著、身形垢穢。禪師說:“我雖然沒有剃髮,但我身心已經清淨;我雖然沒有華衣美服,但以人格來莊嚴;我雖然沒有山珍海味,但以松實雨露如瓊漿玉液;甚至山河大地、野獸鳥雀,都是我的朋友!”這就是懂得生活的美學。

 

  古往今來,多少巨賈富商、高官厚爵,他們歸隱田園,是為了追尋生活之美;但也有人從軍報國,從政為民,汲汲乎,也是想要追尋人生的奉獻之美。

 

  淨土宗的“七寶行樹、八功德水、亭臺樓閣”,固然是彌陀生活之美感;地獄的“刀山劍樹、油鍋深坑”,也是地藏王的追求生活之美學也! 

 

  美,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感受。美德心靈,是吾人最珍貴的資產;

 

進階搜尋

發表Blog文章

回心靈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