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義寶鬘淺釋
貢卻亟美汪波尊者
釋如 石譯
釋法音釋
目 錄
一、代序
二、釋者說明
三、正文目錄
四、宗義寶鬘淺釋正文及附錄
五、回向
代 序
法音法師十多年前相識于印度,潛心研習藏傳佛教;法師在物質生活條件非常困難之下,身體贏弱,而孜孜不倦,實屬難得。
愚以虛長歲月,曾有諸多期許。數年之後,譯出許多珍貴教法,功德無量。月前外出返美,接到講稿,囑愚為序,實非我能力所及。 讀後不忖簡陋,勉為其難。
宗義書素為國人忽視,不知宗派見解,致學者多以己見,急下斷語,攻許異己,實屬不幸。佛法自世尊涅槃百年之後,見解分歧,致使部派分裂。而大小乘宗派見解,各有依鋸,只是對佛陀隨機說教,未能深了,致多紛諍;如能對內外道宗派見解厘清,必然對學法有極大幫助。
如石法師所譯《 宗義寶鬘》 ,是部非常好之宗義書,愚亦受益非淺。 但此書簡要,初入門者不易懂。 今法音法師加以廣釋,對初學者必有很大裨益。
林耿如 於美國加洲
釋者說明
宗義,顧名思義,即是究竟主張,是各宗各派依著某些理由、思辨、學說、理論等安立體系,所建構的一種自所認許的究竟主張。
此中,分有外道與內道宗義。 學習宗義教授是重要的,因為總的經由學習宗義,得以善為了知整體佛教教法;個別上依於各宗派的共與不共主張,而知中觀宗的究竟了義教說。此外,由於如實通達佛說不同法門與教理的意趣,確立契機契理的必要性及利益性,即能避免無知或邪知謗法的缺失;尤其菩薩需依四弘誓願而利他,具足通達宗義教授,才有能力引導不同種性的眾生,漸次增上。
要言之,經由學習宗義教法,了知三乘四宗之義,或善巧于四宗主張,及其如何安立基、道、果三位的修習之理,是攸關修行的。 誠如宗大師說:「首當廣大求多聞,中現經教皆教授,最後日夜勤修習,諸善回向於聖教,如是思惟成善願。」身為佛教徒,實需了知佛陀的殊勝見行,此則當由如理聞思修,建立正確見地,才能正確深人行持:進而如實修道,斷除障礙,累積資糧,證得果位。 應得宗義正解,次第安立修學。
本文採用如石法師譯《宗義寶鬘》而釋,作者與譯者皆具教證功德。本書原著集攝要義,陳述簡明,依基、道、果三位建立,如實宣說各宗的究竟主張,也易於集攝其義。藏傳歷來宗義相關典籍廣略不一,本書適合初學者修學,亦得由此一窺堂奧,是深人義海的前行階梯。
在釋文部份,是從略述外道宗義到內道中觀宗,如其次第,逐句逐段而淺釋此文。為使易於理解,結合常下主題,也作了一些相關性的補充,並以問答方式顯明其義。在行文中,當下文義若有需要加以特別標示或提示者,則以括弧小字添補。譯文與釋文並以粗淺字體區隔,俾易於了知,在每一講的最後,也提供法義問答;另將補述唯識、應成二派宗見的二篇短文、及比較各宗相關主題的略記,列為附錄,期能有所助益。
釋文得以順利付梓,承蒙達蘭莎拉辯經學院老師嘉措格西諄諄教導釋疑、及黃秀鳳居士發心謄稿校閱,諸多因緣襄助,特此致謝。文中若如理而釋,咸歸師恩;若所述有誤,自當懺悔。 釋者障深慧淺,自知鄙拙,僅就個人聞思所及簡述,錯謬之處,祈請斧正。
惟願以此釋作功德,至誠回向正法寶藏,弘揚廣大,長久住世,利益有情。
二00七年十月 釋法音 於妙音佛學會
正文目錄
一、 第l講: 概 說
二、 第2講: 第一章 禮贊及序
三、 第3講: 第二章 總說佛教及外教宗義
四、 第4講: 第三章 略說外教宗義之建立
五、 第5講: 第四章 總說佛教宗義之建立
六、 第6講: 第五章 毗婆沙宗
七、 第7講: 第五章 毗婆沙宗
八、 第8講: 第五章 毗婆沙宗
九、 第9講: 第五章 毗婆沙宗
十、 第10講: 第五章 毗婆沙宗
十一、 第11講: 第六章 經部宗
十二、 第12講: 第六章 經部宗
十三、 第13講: 第六章 經部宗
十四、 第14講: 第六章 經部宗
十五、 第15講: 第七章 唯識宗
十六、 第16講: 第七章 唯識宗
十七、 第17講: 第七章 唯識宗
十八、 第18講: 第七章 唯識宗
十九、 第19講: 第八章 中觀宗
二十、 第20講: 第八章 中觀宗
二十一、第21講: 第八章 中觀宗
二十二、第22講: 第八章 中觀宗
二十三、第23講: 第八章 中觀宗
二十四、第24講: 第八章 中觀宗
二十五、第24講: 第九章 結贊與跋
二十六、附錄一: 唯識宗義摘要
二十七、附錄二: 「應成八關要」
二十八、附錄三: 四宗宗義比較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