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洛六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那洛六法 (威利:Narö chö druk, na-ro'i-chos-drug,英語:Naro's Six Doctrins),又稱為那洛巴六瑜伽(The Six Yogas of Naropa),是無上瑜伽部中6種重要修鍊方法的合稱,為圓滿次第的一部份。傳承自那洛巴,為那洛巴綜合密續中多種法門而成。
那洛六法最早傳承於噶舉派中,但最早對那洛六法進行系統論述者為格魯派宗喀巴,他著有《深道那洛六法導引次第論》等。
噶舉派的那洛六法為拙火瑜伽、幻身瑜伽、光明瑜伽、夢瑜伽、中陰瑜伽和遷識瑜伽。格魯派則將中陰瑜伽視為幻身瑜伽的分支,外加奪舍瑜伽成為六法。
拙火瑜伽,為那洛六法的基礎,目的是駕馭能量在體內經脈和脈輪中的運行,主要著重於臍輪。
幻身瑜伽,通過觀察鏡中幻影等方法,認識到自身和萬物的如幻不實,主要著重於頂輪。
光明瑜伽,結合禪定和睡眠,認識到進入睡眠時出現的母淨光並與之融合。
夢瑜伽,認識白天經驗如夢和夢境的虛幻,控制夢境並在其中修鍊。
中陰瑜伽,目的是在死後的中陰境界能夠悟道和解脫。
遷識瑜伽,打通能量通往頂輪(梵穴)的途徑。在死亡的剎那,靈識從此出體而成就。
奪舍瑜伽 ,目的是在死亡後遷識到新近死亡的其他人或動物屍體內,以便繼續修鍊。
噶舉派傳承有云:「道之根本為拙火」。學人先以拙火(kundalini energy)為收攝微細命勤氣趣入中脈之方便,復藉此引發「俱生大樂」,此為一切修法所依之真實基礎。往後所有圓滿次第瑜伽皆依此建立。拙火的修持是導引命勤氣入、住、消融於中脈,當行者於此法善巧後,即具有阻止菩提心漏失之力。行者依此便可依止業印作為助緣引生「四喜」,復依四喜而引發俱生大樂,復把俱生大樂與空性和合。
「拙火瑜伽」是由《喜金剛根本續》(Hevajra Tantra)及《嘿嚕噶勝樂輪根本續》(Heruka Chakrasamvara Tantra)的教法結合而成。「幻身瑜伽」及「光明瑜伽」是源於《密集根本續》(Guhyasamaja Tantra)。「遷識瑜伽」及「奪舍瑜伽」則出於《吉祥四座續》(Shri Chaturpita Tan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