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何在? 諷馬喪母失厚道
聯合報╱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宜縣礁溪)
馬英九總統母親日前往生,媒體均顯著報導,也都以哀戚之心哀悼!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看到一些網友在新聞留言版上,卻以極盡諷刺的言語,對馬總統喪母之慟消遣。當有人覺得不太厚道給予批評時,卻又招惹網友以情緒性語言反擊外,也有人以更不堪的字眼去羞辱馬總統。
看到這些留言,真的令人難以相信,這些人是怎麼了?為何對一個人喪母的悲傷之情,竟毫無悲憫之心,特別是在母親節前夕,至親之逝其情何堪!
對馬英九的施政與作為,任何人都可以批評,也可用任何情緒語言表達不滿,但在此時,有必要藉用此事來發洩平時對馬總統的不滿嗎?就言論自由來講,沒什麼不可,可是其意義何在?反而讓人覺得有必要嗎?是否欠缺了一點慈悲同理之心呢?
這幾年,網路言論的匿名性,讓一些人無所忌憚的表達各種意見與看法,也常看到這些過度的言論自由,輕易的觸犯到相關法律條文而被起訴或控告,但也看到愈來愈多人不以為意,此種網路言論的訴訟事件就更為常見。
語言是做為溝通意見、表達情懷之用;言論自由的可貴,在於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場合表達任何意見。但有必要趁著其母之喪來逞一時之快嗎?
如果馬英九有錯、有過,也罪不及母,個人若對馬英九的不滿與怨恨,也無須遷怒於此事件。至親之喪,是每個人難承受之痛,稍有慈悲心者,於此時也不會對其所不滿之人,給予無情詆譭。
台灣在長期政治意識形態之爭下,讓我們仍保有那最基本的人性,心存善念,重拾那不忍人之心,觀照自己,同理他人,以更慈悲的精神,來闡述言論自由的真諦!
【2014/05/04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