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摩訶衍和尚宗不作意修法的過失 分類:大師經典

關於摩訶衍和尚宗不作意修法的過失

《中觀莊嚴論解說》   索達吉堪布講解

【第五課】


  菩提薩埵圓寂不久,漢地的摩訶衍來到藏地弘揚所謂的和尚宗。他認為:善和惡都不用執著,只要坐禪就可以了。對於這種觀點,藏地的很多修行人紛紛隨學,對於造善業和造惡業都不執著。不過,可能造善業的確實沒有,但造惡業的還是有……現在很多人就是這樣,造善業是不執著的,造惡業可能會執著。不管怎樣,這些人幾乎完全放棄了積累資糧等世俗方面的善法。

【第十七課】
  為什麼很多論師對藏地的和尚宗非常反對呢?作為普通的凡夫人,連一般的佛教基本知識都不懂,一開始就“如如不動地安住”,將一切世俗的積累資糧、修行善法全部都斷了,這樣肯定是不行的。作為凡夫人,最初一定要通過聞思斷除增益,中間在以聞思引發的定解當中自然安住,比如對“輪回痛苦”、“壽命無常”等,通過聞思完全了知這一道理以後,就應該反反復複地觀修輪回痛苦、壽命無常。觀空性也是如此,首先依靠《中論》等論典中所講的各種方法,將一切萬法抉擇為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然後就應該如理如實地再再觀修。

【第二十五課】

  對於空性之法,首先閱讀中觀的各種書籍,之後認認真真地思考空性的真正含義,才能對萬法於外境和自心上均不存在這一道理有所領悟。

  但是,一開始就將一切邊全部破掉,如此一來,很多人對甚深中觀的法要根本不會去閱讀,更不會深入思維。就像和尚宗一樣,任何法都不執著,只是到禪堂裡面坐著,強迫自己什麼都不能執著。這樣一來,由於對空性沒有任何定解,下座以後仍然對佛法一無所知,因此,只是這樣傻傻地坐著沒有任何意義。

  一開始的時候千萬不能捨棄單空這一法門,否則非常危險。但也不能執著一切萬法為單單的空性,這樣也不合理。所以,所謂的空性法門,對有些人來講,真的是殊勝妙藥;但對有些人來講,的確很危險。

【第二十六課,以下同】

  講《定解寶燈論》時也給大家介紹過,和尚宗,是指禪宗和尚摩訶衍所開創的頓門派,也即一開始就什麼都不作意的一種宗派。這一宗派,靜命菩薩圓寂以後在藏地開始興盛。當時,藏地有相當一部分修行人整天不積累資糧,比如轉經、念經等任何善法都不做,整天閉著眼睛、什麼都不作意的坐著。後來,國王按照靜命論師的授記,從印度迎請蓮花戒論師。蓮花戒論師與和尚摩訶衍進行辯論,蓮花戒論師獲得勝利。有關這方面的歷史,《巴協》中介紹得比較清楚。

  因此,所謂的和尚宗,任何法都不能執著,一直在不作意的意念中安住,就是這一宗派的特點。有關和尚宗的這種觀點,蓮花戒論師在他所造的三部《修行次第》中講得比較清楚。

  麥彭仁波切無論在《定解寶燈論》還是在本論中,對和尚宗的個別論師非常不讚歎。為什麼呢?一方面,依靠這種修法,已經斷絕了很多人的善根資糧;另一方面,此種不作意實際是世間五種不作意之一。因此這種修行非常不值得讚歎。

  當然,這裡並不是遮破所有的和尚宗。比如,從禪宗的傳承方面來講,從迦葉尊者到現在的禪宗,依靠《金剛經》和《楞伽經》,通過很多傳承上師的不共加持,以禪坐的方式,已經有很多人獲得了成就。對此,麥彭仁波切並不否認。

  無垢光尊者在《實相寶藏論》中說:對於和尚宗,當時的個別尋思者未能真正瞭解。對此,印度佛教界辯論得相當激烈。法王如意寶在世時,關於和尚宗以及佛教中不作意的觀點,在印度鹿野苑專門開了研討會。當時印度南卓佛學院的希繞堪布等很多高僧大德都去參加了。

  當時有些堪布也在法王面前提出很多問題。有一位堪布說:有人認為,當時的尋思者就是指嘎瑪拉希拉,也即蓮花戒論師。也有人認為:與蓮花戒論師辯論的和尚宗,跟無垢光尊者所讚歎的和尚宗,完全是兩種宗派。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法王如意寶後來也針對這個問題講到:按理來講,麥彭仁波切所說的和尚宗,應該是指和尚宗的一部分,並不是指所有和尚宗。但我們在說的時候,有時候,以總名稱呼別名、以別名代替總名等,這種現象在因明和中觀中相當多。

  比如,現在漢傳佛教徒見到個別喇嘛吃肉、喝酒,他們都會說:“喇嘛教吃肉、喇嘛教不合理。”但實際上,他們也並不是否定所有藏傳佛教,只是見到個別上師的行為不如法時,就統統以喇嘛教的名義進行遮破。這樣說也沒有錯,因為畢竟是喇嘛教部分修行人的行為不如法。

  所以,麥彭仁波切在這裡明顯表示,對所謂的和尚宗不太承認。此處也是以總名來了知別名,其中,別名就是指和尚摩訶衍這種人。

  關於和尚摩訶衍,現在敦煌石窟裡所得到的有些歷史書中說:在蓮花戒論師與摩訶衍的辯論中,摩訶衍已經戰勝了。這是漢傳佛教有些禪宗論師的說法。也有些人認為:蓮花戒制服摩訶衍的過程,當時並沒有文字記載,過了幾十年、幾百年以後才立成文字。

  但實際上,蓮花戒親自寫的《修行次第》中,將當時辯論的過程以及和尚摩訶衍的觀點記載得非常清楚。因此,很多論師認為:蓮花戒在世時,就已經留下了相關的歷史資料。敦煌石窟中所得到的歷史資料,具不具足可靠性呢?這一點還是值得觀察。

  不管怎麼樣,對於和尚摩訶衍的觀點應該非常清楚:任何事情都不做——做善也不行、做惡也不行,一直在什麼都不作意的憶念中一直坐著。對這種觀點,確實有些看不慣。目前,漢傳佛教的個別修行人的坐禪,的確非常讓人擔心。

  然而,我也再再強調:這裡並不是說所有的禪宗不好。為什麼呢?我前面也說了:依靠《金剛經》和《楞伽經》、《妙法蓮華經》等很多殊勝教言,以及傳承上師的加持,確實有很多修行人獲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就。這一點,從《唐高僧傳》、《宋高僧傳》等很多禪宗故事中都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成就的確不可思議。

  但也有部分的修行人,行持善法的任何行為都沒有,每天閉著眼睛坐著。如果問他:“你在想什麼?”他說:“什麼都不能想、什麼都不能作意。”然後問:“有沒有念經?”“沒有念經。”“有沒有其他的觀想——發菩提心、出離心?”“沒有、沒有、沒有。”他們就是每天到禪堂去坐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上午如此,下午也是如此。

  一般來講,通過真正具大成就的上師的指點、表示,弟子也很容易開悟。什麼都不作意的修法,對個別人來講,通過這種方式開悟的也有。但是如今佛教衰敗的時代,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開悟的情況恐怕非常少。

  我也去過在中國來講非常著名的禪宗道場,很多道場都是非常好的,但個別地方的確不值得讚歎。這些地方,不如像麥彭仁波切此處所講的:首先通過各種聞思斷除增益,對空性生起定解,然後在這種境界中安住。這樣無有任何危險,而且具有很大的功德。但是,既沒有上師的傳承,也沒有以聞思斷除增益,只是一直坐著的話,有些人很可能會誤入歧途。

  所以,個別高僧大德在舉辦禪堂的時候,首先應該看看:以哪一部經典為主、以哪一位上師的指點為主。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什麼都沒有,只是呆呆坐著的話,非常危險。因此蓮花戒論師當年遮止此種修法的原因也是如此。

  關於和尚宗與中觀一切不作意的說法,麥彭仁波切在這裡依靠教證和理證作了詳細分析。

  這方面還是非常關鍵的。很多道友一開口就說:“我要坐禪、我要坐禪。”坐禪當然非常值得讚歎,但所謂的坐禪,要麼具有真正上師的傳承,要麼將經典作為依據,自己的心真正與法相應。可是諸如此類的傳承和依據都沒有,只是閉著眼睛坐著的話,很容易墮入到世間的五種不作意當中。所以說,在這方面一定要注意。

【第二十六課,以下同】

  “和尚宗等派”,是指與和尚宗不作意觀點相同的、藏傳佛教的個別宗派。這些宗派,並不是將有無是非等所有邊全部破完以後,安住於這種不作意的境界中,並非如此。

  的確,現在有些禪宗的觀點,不要說破四邊,連有的邊都沒有遣除。為什麼呢?他們說:不能起心動念,只要有分別念就是不行的,什麼都不能想。其實,這種所謂的“什麼都不能想”,連有的邊都沒有破。

  當然,從不作意的名詞來講,《般若經》中說不作意,龍猛菩薩的中觀論典中也說不作意,麥彭仁波切在《直指心性》中也引用龍猛菩薩的教證說不作意。有些禪宗和中觀宗,在這方面的詞句完全相同,但從意義來講,確實存在天壤之別。

  比如大手印說不作意、大圓滿也說不作意,但現在有些禪宗所承認的不作意,與《般若經》中所講的不作意是否相同呢?如果真的與此相同,這是諸佛菩薩所制定下來的一種名詞,任何人也沒有任何理由說它不合理。但如果未達到這種境界,就像麥彭仁波切這裡所說的:只不過是制止了一切起心動念而已。《直指心性》和《大圓滿心性休息》中都講到:這樣的修行,最後僅僅停留在阿賴耶的一種迷茫狀態。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說:此時不具足明觀的部分,根本不可能獲得解脫。如此宣說的原因也在這裡。

  ……

  對於不作意,其實格魯派也有很多辯論。麥彭仁波切曾經引用二十多篇佛教有關不作意的教義進行說明, 薩格西對此評說:以前和尚摩訶衍作了很多有關不作意的論典,現在你也站在他的立場,為他搜集不作意的材料。麥彭仁波切說:我所找到的全部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證,你對摩訶衍不滿意,將我設在摩訶衍的宗派中倒也可以,但你把釋迦牟尼佛與摩訶衍相提並論可能不太好。

  當然,《般若經》中也說不作意,和尚宗也說不作意,表面詞句上相同,但是從意義來講卻有著天壤之別。大家在平時修行的過程中,對於佛經所講的內容一定要正確理解,因為佛經是非常深奧的,如果沒有傳承上師的教言,很容易理解到其他地方去。比如說不作意,《般若經》中未加任何鑒別,只是說不作意,但我們也不要認為什麼都不想就可以了,實際上並非如此,真正的不作意——出世間的不作意是超越分別念的一種境界。

  單空不能算是不作意的境界,因為針對最究竟的境界來講,它畢竟沒有超越分別念。麥彭仁波切在《中論釋》中對單空作了一個很好的比喻 。比如一個病人需要依靠醫生的治療,在病沒有好之前,所謂的治療就不能離開;病好了以後,治療也就沒有任何必要了。同樣,眾生心相續中一直抱有實有的執著,這時必須依靠單空來破除這種實有的執著,當眾生相續中的實有執著全部破除以後,對於空的執著也就沒有任何必要了。

  比如,有些道友拉肚子,但是病已經完全好了卻還在吃瀉立停,這樣沒有任何必要。同樣的道理,有無是非等一切邊全部破除以後,單空的執著也根本無有必要。

  ……
  “真實邊”,就是指智慧。依靠中觀的推理可以斷除所有的增益,並且對無上的智慧——《般若經》所說不作意的含義生起堅定不移的信解。

  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應該清楚。和尚宗所承認的不作意和《般若經》中所說的不作意並不相同,《般若經》中所說的不作意,完全是依靠中觀理在自相續中生起來的真正定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
  《般若經》所說的不作意與和尚宗的不作意二者,一個是語言和分別念全部沒有可以承認的;一個是口頭上說“不能想、不能想”,實際卻始終在執著一種“不能想”的想法。

  雖然口頭上都是不作意,實際二者之間卻存在很大差別。其中,通過中觀各種各樣的推理方式,不論外境還是自心,全部抉擇為真正的空性,由這一定解所引發出來的不作意,確實任何法也不承認,任何法也不存在。

  大家聞思《中觀根本慧論》已經很長時間了,應該清楚:任何清淨、不清淨等法,在勝義中都不可能得到。不僅佛說得不到,而且憑藉自己的理證智慧來觀察,乃至涅槃之間的所有萬法,連毫毛許也得不到。這就是依靠中觀或《般若經》所說教義獲得的真正不作意的體相。對此,我們應該深信不移。

  但是,從未聞思過的和尚宗或者大圓滿宗、大手印宗,他們認為:什麼都不能作意、什麼都不能想。心裡面雖然一直在想,但上師說不能想、佛經裡也說不能想,那就千萬不要想。一直被這種分別念牽引著。

  上述和尚宗所說的不作意,本來有一個想的東西,但是一直說“不能想”,就如同他自己明明是盜賊,但是千萬不能承認。而依靠中觀正理觀察所得出來的不作意,的確沒有什麼可以承認的,就好像本來不是盜賊,也就根本沒有什麼可承認的一樣。

  月稱論師在《顯句論》中也講到了這一比喻,這個例子相當重要。因此,大家對於中觀和因明的聞思一定要重視。不然,明明自己是盜賊,反而不承認的話,總有一天會暴露出來,很危險的;但明明知道自己不是盜賊,也就沒什麼可承認的。所謂和尚宗的不作意與通過中觀定解所引發的不作意,二者之間存在很大差別。應該了知,從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間的一切萬法,沒有什麼可以承認的,通過聞思對此生起定解非常重要。


【第二十七課】

  此處已經講得非常清楚。甯瑪巴雖然一切戲論都不承認,但這樣的無有承認,怎麼能與和尚宗相提並論呢?寧瑪派所承認的不作意或遠離一切戲論,與和尚宗所說的制止一切起心動念,二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所以,千萬不要將這二者混淆在一起。

  ……
  和尚宗認為:一切都不能執著。實際上,他們始終耽著在自己非常喜歡的所取境上,覺得只要離開了執著相,就如同進入沉睡狀態一樣 ,不能見到萬法的本來實相。

  但如果遠離了執著相仍不能見到萬法的真實義,會有很大過失。有什麼過失呢?

  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獲得正等覺圓滿果位時,在他的如所有智面前如果仍存在各種各樣的能取所取相,那是對佛陀極大的誹謗。在凡夫分別念面前,具有能取、所取等執著相,這一點是真實不虛的。但在佛陀的如所有智面前仍然存在耽著空性或實有的執著相的話,這到底是對佛陀讚歎還是污蔑?請大家一定要三思!

【第二十八課】

  宗喀巴大師在《善解密意疏》、《辨了不了義》等很多論典中,著重強調中觀自續派所建立的單空觀點,如此宣說具有一定的原因和目的。因為宗大師正是為了以慈悲之手救護世間上的這些可憐眾生,才暫時抉擇了單空的觀點。

  那麼,是為了救護哪些眾生呢?
  世間上的很多人,尤其宗喀巴大師年代有這麼一部分人,他自己相續中根本不具足以理觀察所得來的空性定解,卻自稱為修持大圓滿、大手印、大空性的修行人。他們自相續中對人無我也未生起殊勝的定解,卻口口聲聲說:“諸法都是遠離一切戲論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現在個別的禪宗導師,根本沒有獲得禪宗真正的境界,在口頭上卻說:“我不存在、人不存在、修行不存在,全部是明心見性的妙力顯現。”他們始終耽著在字面上,對萬事萬物的法——人、法的實執絲毫也無有損害,最後,這些人很容易誤入歧途。

  宗喀巴大師就是為了救度這些可憐的眾生,才著重強調了單空的觀點。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觀要義》等論典中,也一再強調:最開始的時候,一定要先抉擇單空,如果誰說不需要單空,就是所謂的魔語,絕對不合理。

  因此,一開始就說什麼都不執著、一切都無有的話,很容易墮入所謂的和尚宗。而且,很多自稱大圓滿、大手印的修行人,世俗中的積累資糧已經完全捨棄;勝義中,不要說遠離一切戲論,就連人無我和法無我的見解也未生起。然而,卻口口聲聲說“遠離一切戲論,資糧也沒有、佛也沒有、菩提也沒有”等非常可怕的語言,這些人的去向非常危險。

  正是為了救護這些人,宗大師才暫時抉擇了以理觀察所引發的人不存在、法不存在的無實單空觀點。

 

進階搜尋

發表Blog文章

回心靈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