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巴菲特的一把尺 分類:社會
自我定位》丈量巴菲特的一把尺

查爾斯.韓弟 Charles Handy

【查爾斯.韓弟】 2007/07/26

金錢從來都不是成功的唯一標準,這不是新聞,奇怪的是有那麼多人仍舊表現得好像它是唯一的標準。對不少人來說,錢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讓家人過得更好、買到舒適生活的一個方式。然而,如果因為物欲,必須做自己憎恨的工作,那就可能成為浮士德的交易。


浮士德Faustus

另一方面,有的人決定要當牧師、護士或藝術家,跟從自己心中的召喚,所獲報酬極少。可能他們會為了一個理想而選擇幾乎無償的工作,像我擔任醫藥專業宣教士的姑姑一樣,將生命給了印度比哈爾的窮人。或許金錢被稱作compensation(譯註:酬勞,本義為補償)是有道理的,它補償了你,使你願意去做那些要不然毫無理由去做的事情。


凱因斯John Neville Keynes

經濟學智者凱因斯說得好,只有當我們變富之後,才能「重新視目的重於手段,寧取善、不取實用,然而那個時代尚未到來……貪欲、放高利、提防之心被我們奉若神明的日子還不能結束。因為它們可以領著我們走出經濟需要的黑暗隧道,進入白晝的光明。」

但是,凱因斯指的富,是多富有?瀏覽任何報紙的商業版,都不難讀到,英國的企業大亨,有好幾個去年已經拿了超過四、五百萬英鎊回家。其中有些人甚至在被開除時,也帶走幾乎一樣多的錢。那還只是英國而已。在美國,他們能賺到英國的十倍。我想知道,他們的錢都怎麼用?醫生、教師、警察做的工作一樣有價值,賺的錢卻遠不如他們,公平嗎?

那些企業界的大人物,幾乎可以肯定是沒有辦法花光所有的錢。我有時候想,不如在報上登個廣告說他們有多富有,或是拿《泰晤士報周日版》的富人排行榜給他們的朋友看看,可能更簡單一點。

全球第二首富巴菲特,生活簡單,花的錢不多。他的財產只是測量他的商業頭腦的一把尺。「錢跟著工作而來,」這種人說,「我沒去追求,也不去想它。」如果你是醫生,成功的量尺是治癒的病人有多少;教師的量尺是進步的學生有多少;如果你在企業界,那麼成功的量尺就是你賺的錢有多少。那是區分高下的方式。

但是經濟學家會說,讓大家繼續相信擁有的越多、會越快樂,仍然很重要,因為除非有更多人繼續花更多的錢,否則經濟就不會成長。你可以這麼說,花錢超過自己的必要開銷,或者超過自己想花的錢,就是我們的社會責任。怪吧。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在個人層次上,如果按照亞里斯多德關於「足夠」的學說去做,日子會簡單得多。在我們找到自己在金錢方面的「足夠」定義之前,永遠不會有真正的自由,而這個自由指的是能夠追求自己人生真正目的的自由。除非如此,否則我們會繼續當老闆或職業的奴隸,繼續跟著他人心目中的優先次序亦步亦趨。

不過,安於「足夠」的意思是,我們必須放棄金錢的其他用途。錢不再是成功的象徵,不再能用來定義自我,也不再能拿它當藉口或補償、不去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我們必須打開心胸,誠實面對自己真正看重的東西,面對我們希望如何定義自己、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天下文化出版《你拿什麼定義自己:組織大師韓第的生命故事》)
【2007/07/26 經濟日報】

◎《浮士德》(Faust)是德國大文豪歌德於1808年發表的一部悲劇。傳統上,《浮士德》被認為是德語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同時也是最經常被引用的作品。該劇主人公浮士德博士也曾出現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但歌德給他的形象賦予了深刻的人格寓意。 ...

◎浮士德人物介紹. • 浮士德. 十六世紀的魔. 術師與尊重創造精神學. 者,不滿足於現實人生. 的探求者。為了追求新 ... 而浮士德其實也. 代表了人類面臨人生考. 驗與抉擇善惡之前的. 「形象」。

進階搜尋

發表Blog文章

回心靈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