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亞洲開發銀行12日表示,亞洲現正面臨高度惡化的水資源危機,對糧食生產發生嚴重威脅,使區域內經濟受到益加強大的壓力。如果要限制缺口加大,相關政府、生產事業和居民,迫切需要停止浪費眾多珍貴資源。在國際大環境到處能見到天災影響的時際,亞銀在馬尼拉召開的「水資源危機會議」中,又提出可資利用的淡水不足議題,使原本已體會到的現象,更加令人憂心忡忡。顯然各方面節約用水,已到了從坐而言到起而行的階段,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早在今(2010)年6月中旬,氣象學家就曾提出,泰國最大的2座水庫,因受到聖嬰現象、季節風雨遲到等原因影響,儲水量遽降,已到了20年來僅見的低水位。泰國共有33座大型水庫、37座中型水庫,全部存量也只得47%,水資源在分配利用上,已相當緊迫。而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家,今年總產量規劃達到2100萬噸,才能有500至600萬噸可供外銷。一方面是水量奇缺;另又要供應可觀數量的淡水做水稻生產使用,窘態相當明顯。若8-9月風雨季節期間未能補足水量,問題必然變大,所以泰國可謂是受缺水壓力最大的亞洲國家之一。
泰國情況如此,亞洲許多地方尚且不如泰國,聖嬰現象造成大湄公河水位降到60年來最低,中南半島其餘國家莫不備受衝擊。即使季節風雨能及時解決若干非常迫切的需要,但是缺乏淡水的基本問題,仍然是存在的。國際上連續不斷的重大事件,使新聞搶占掉媒體重要部位。但世界上淡水正逐漸告罄,這項威脅人類健康,並可能引起國際紛爭的重大問題,卻罕見提及。設在馬尼拉的亞銀挺身而出,舉證歷歷,把缺水的立即威脅擺到亞洲居民面前,一番誠意值得重視和感佩。
在水資源危機會議的報告中,亞銀方面強調,面對危機得先從節約做起,亞洲國家尤其要對淡水將告罄的威脅,形成具體共識,並對管理水資源刻不容緩。這些說法以往也曾有專家學者提到過,但並沒有實際行動配合,所以危機加深,且剩下挽回的時間已經不多。
全世界水源危機專家莫德希巴羅指出:前10年的預測,到2025年世界1/3人口將面臨缺水。但才到2010年,這門檻就已經達到了,目前已有20億人口居住在缺水國家。照目前趨勢,2/3的世界人口到2025年將為缺水所苦。專家的諍言,正是亞銀水危機報告的有力旁證,若再不加有效解決,活不下去的日子已不遠了。
地表變化,丘陵、山區濫伐和土壤侵蝕造成的分水嶺消失,已影響到供水。加上水源被用於農業和工業,珍貴的地下水資源也正急速消耗。本來農業用水,早形成傳統,問題在於工業化農業需要用水更多,消耗年供水量約80%。要生產一公升穀物,需3立方公尺淡水,而從1990年代迄今,灌溉效率就不見改善。缺糧增產穀物,無可避免造成淡水負荷量攀升,矛盾對立的情況,目前只從消耗水資源來求解決。其後遺症的處理,相當迫切,亞銀在水危機會議中,已將灌溉用水列為重點議題。泰國是稻米生產大國,理當對此特別注意,並籌謀對策。
加深缺水危機的其他重點,如氣候異變、產業迅速工業化、水汙染、飲食方式的改變、生技燃料發展等,都屬於當前所要處理的問題,也無疑將影響到全面經濟成長和居民生活。亞銀將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亞洲大國列為目前迫切感覺受缺水影響最嚴重的國家。還有若干其他規模較小的國家則未一一詳列,失去平衡的範圍幾遍及亞洲各地,是生活的夢魘。
問題已迫在眉睫,水必須被視為一項危機議題,而危機的解決應列在政策的優先考量。就如同石油是20世紀歷史衝突的癥結,對淡水的爭奪注定要形成人類秩序和文明命運的轉捩點,再也不能輕忽了。
【2010-10-17/泰國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