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智慧

目連尊者
 


利美園地 (1) 新聞報導 (0) 其他資訊
迴響 總覽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喇嘛網 日期:2012/07/23   報導

目連救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目連救母

目連救母指的是釋迦牟尼佛的神通第一弟子目犍連(簡稱目連目蓮)以神通能力到達餓鬼道,見母親身受餓鬼之苦,最終借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使母親解脫的事跡。

目錄

 [隱藏

[編輯] 簡介

相傳目犍連羅漢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通過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犍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1]

世尊表示目連雖已是神通第一,但個人的神通力不敵業力,因此必須找更多的羅漢以群力才能救拔,為此目連特別在洞穴外準備盥洗用品,等待結夏安居結束的修行羅漢使用盥洗,並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2]。目蓮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3]

《目連救母》故事最早起源於西晉三藏竺法護所譯《佛說盂蘭盆經》,張祜曾對白居易說:「明公亦有《目連經》。《長恨詞》云:『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此不是目連訪母耶?」[4]

敦煌變文寫本有《大目犍連變文》、《大目連變文》和《大目連緣起》,元代末年有《目蓮救母出離地獄昇天》。代戲曲作家鄭之珍著有傳奇《目連救母》,全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乾隆年間,張照參考鄭之珍《目連救母》,編撰《勸善金科》二百四十集。

中國民間信仰中,《目連救母》故事被改編,不再是透過供養佛僧以救母,而是自己持著佛祖的禪杖,到地獄中,打破了地獄之門,救出母親。

有一些好事者,將目連救母與黃巢造反的傳說合併,說目連是唐朝黃巢的前身,黃巢造反,透過屠殺,來將當年救母時打破地獄卻趁機逃亡的鬼魂收下地獄,此說頗不合理,詳觀目連為佛教羅漢,又是釋迦牟尼佛親授的大弟子,自然持戒嚴謹,怎麼會以殺生了結自己的過失,更何況是殺人與大規模屠殺?又況戰亂之中,何由分辨誰為地獄鬼魂的化身,誰是普通人呢?佛教界對此說相當反感,認為有侮聖之嫌,加以駁斥。

[編輯] 發展

最初盂蘭盆節中,佛教僧眾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的是釋迦佛、眾阿羅漢、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5]

中國民間信仰,已經成為重要的一項民俗,同時破地獄成功時,地獄的群鬼也跟著出來,此也是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之故,也是盂蘭盆節(中元節)法會、祭典舉辦之因,也因目連救母的故事,故目連尊者,是中元普渡中民間奉祀的對象。

目蓮救母的故事,也成為戲曲演出的重要題材,被稱作目蓮戲,目蓮戲常與鄉民的宗教儀式相結合,尤其中元節的酬神者,更是必邀目蓮戲。

福建福州族群特有的拗九節也是源於「目連救母」的典故。福州人傳說佛祖弟子目連的母親平素蠻橫,死後靈魂禁錮地獄,罰做沒有飯喫的餓鬼。目連是個羅漢,能看到母親的慘狀,這位目連孝子於是每天用神通到地府幫母親送飯,卻都被陰間無常鬼卒喫掉。直到農曆正月廿九,目連送一碗黑芝麻糯米花生紅棗桂圓等等加紅糖煮成的黑色甜,鬼卒以為這粥裏都是「垢」,不肯拿。目連母親才得以飽餐一頓。後世為了紀念目連孝心,一定要在正月廿九這一天煮放了紅糖的拗九粥給父母、長輩食用。因福州話中「垢」、「九」同音,此粥又被稱為「拗九粥」,正月廿九日則成為了「拗九節」。[6]

[編輯] 相關連結

Wikisource-logo.svg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編輯] 注釋

  1. ^ 西晉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即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2. ^ 西晉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佛告目連:『十方眾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3. ^ 西晉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4. ^ 王定保:《唐摭言
  5. ^ 西晉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惡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6. ^ 拗九節與二月二,央視網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