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二教有何不同?
【一】顯字之義為「明顯易懂」,顯也者,說顯明易懂的教法之內涵。密字為修行心法儀軌不公開之意,是形容法門需一定程序、次弟修行,其法不經過灌頂不隨便示人之意。這是由於一切眾生身心實相,本與毘盧遮那佛(法身如來)平等無差異;眾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功德無不成就,亦無不具足。然而,塵世眾生往往卻因無明妄想的遮蔽,竟不能發現本我的光明與本自的功德,當初釋迦世尊雖證知眾生身心與毘盧遮那佛同等,但亦知世人無明性,無法自解,若非恰遇其機會而灌頂傳心法,則反次弟修行,對佛、法、僧三寶是不好的,是以並不輕傳。
【二】依顯教說法,佛陀成道後的最初七日裡,沒有說法,僅思維。思維什麼呢?即思維如何說法也。內證之法,其法門本就不可思議,即使勉強說之,但受無明妄想蒙蔽的眾生能理解嗎?然若不說則無法度化眾生,不度眾生豈不是有違佛之大悲心願嗎?既然不可不說,那麼該如何明確而說?以如何方法而說?又該於何時何地而說?種種思索考慮,於是七日中未曾說法。
但在密教裡卻以為,佛成道後最初的七日中,以毘盧遮那佛法身,會同已通達之聖重金剛薩埵等,於金剛法界宮(如來住處,即不動菩提樹下),流現通化大悲胎藏曼荼羅(即平等週遍十方法界之意),依大日經所說:「佛成道後,一剎那間,虛空諸佛,遍如胡麻,均讚嘆稱示成佛之法,於鼻間作唵字月輪觀,以證自心菩提。」佛所以開示密教者,即在於此處。
【三】有人對密宗「即身成佛」既不瞭解理趣,又不加以思考研究,親自修證,反而言密宗為婆羅門教。佛陀說經典常先說經文,後說密咒,其意何在?以顯說無法究竟,故說密咒之總持法門,總一切法,持一切義,使其不易具足受持,故說密咒以總持之,是以經文之前半是義理,後半是總持,如心經、楞嚴經,及其他佛所說經,亦多有如是者。法華經上世尊曾告舍利佛:「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靜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示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有顯教基礎,則易悟密教修行之法。
密宗的密是什麼意義?
【一】有人以為密宗之密字是指佛法要義秘不可宣,其實密者是指修心之密法。因佛法至上乘的奧義,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除非自己親自嘗驗,是無法了解箇中滋味的。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把自己證悟的經驗傳布開來,但這也不是耳聞口說之事,除非自己遵循佛陀傳承指導之法,證入其境,是難得其中三昧的。這是密宗的祕字之義,絕非神秘詭異之意。
【二】密宗之所謂密,乃指唯證相應,超越語言文字之境界,由上師慈悲方便,以真言咒語、觀想等諸法而契證之,不可以世間常理推斷之,故密宗之傳授皆須選擇具善根慧性之根器,再加以種種考驗,審核資格方使攝受,願接受灌頂傳法,諸聖者非是吝法,而是重法,且一心保護眾生之善根,以世間立場觀之,很難理解,故此種即生成佛之教授要法,稱為密教。
在密宗即身成就的條件是什麼?
【一】要對釋迦牟尼佛傳承之法門,且多年專業傳承上師,正知正見慈悲智慧的上師,而不是創見佛法或修事相儀軌的師父,要找對師父學習大乘佛法的修持方法,以明心見性為主。
【二】要嚴守佛教清淨戒律;守淨戒,諸惡莫作,為善圓滿,慈悲行善。
【三】功德(福慧資糧)圓滿;要發大菩提心利益眾生。亦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所以修持密宗絕對不是如一般人所謂的搖鈴打鼓的事相儀軌,或光持密咒千萬次就可即身成就的,欲修學密宗者,不可不知。
修持密宗為何特別重視傳承?
修習密宗最重要是不可皈依無承傳之上師,否則修法即使有覺受光明等境界,死後仍是師徒同墮地獄。所謂「傳承」是指從釋迦牟尼佛以來代代相傳未曾中斷之法流,無承傳而自稱上師者,與人灌頂不但非佛之清淨法流,反而為眾生五濁氣流,害人害己。
因此學密行者需先查明上師的上師為誰?有沒有令人公信的證書或信物作為憑據(以防假上師自言夢中得到傳承或定中得到傳承),如果上師不是一位有傳承的真正上師,或者所皈依者是一個無師自封的「上師」,則修學這種密法,不但會著魔,而且會斷絕法身慧命,受到地獄果報,學密者不可不慎。
修學密宗為什麼要先皈依上師?
【一】因為密宗的成就越大,危險也越大。如果沒有正確的上師指導印證,就如同瞎子走在山崖上,隨時都有失足墜落的危險。
【二】密宗的一切密法,都用密語寫在法本上,其中最秘密的秘法口訣,依照密戒的規定,不得刊登於書上,必須由上師親口傳授,外人不能得知。所以經云:「一切密法,若不從上師親口傳授,修不得成就」。
【三】對密宗弟子而言,上師就是持佛,持佛在密宗是所有一切本尊的總持。所以上師是密法的根本,沒有上師則弟子無法得到成就。
上師、本尊、護法的重要性及相互關係?
上師、本尊、護法是密宗修行者的三根本,其重要性是超越一切的。上師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根本,護法是事業根本。諸佛甚深秘密曼陀羅境界,若無上師之口訣引導和適時印證,則無法得入;真言秘密,若無本尊之威德加被與時刻護念加持,則無以與之相應;菩提道上之險,猶如千重山、萬重水,無量天魔眷屬、精怪、鬼神、怨親債主,隨時等候機會破壞密法行者的善根梵行,若
無護法日夜守護,則鬼神得其方便趁虛而入,喪失身命事小,若心魔與精怪入身,淪為魔道,則千劫不得出離,報盡猶墮地獄;三根本之重要性由此可見。三根本中,上師更為本尊和護法之根本;因一切密法之傳授乃至護法之授與,皆因上師傳承之如法許可後,對行者才產生意義及實之加持作用,本尊和護法其實也就是傳承上師功德力的延伸和展開。
諸佛菩薩有慈悲相,歡喜相,又變化各種忿怒相是何理由?
諸佛菩薩對於信仰佛法之眾生,即現慈悲相、歡喜相度化之;對於極剛強不講理之眾生,即現忿怒相度化之,此為菩薩普渡眾生之道理。亦即諸菩薩為了降服頑惡天魔、鬼神、夜叉、惡人,以防其侵擾學佛者,損惱三寶,乃內存慈悲心,外現忿怒相,使其歸伏,不再作惡,為救度眾生亦不捨惡人的大悲心示現。
密宗佛像為何忿怒相居多?
除了上述的原因,這還可以追溯到當初蓮華生上師於唐代由印入藏,創設紅教教化藏族,側重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本旨設教。其後花教、白教祖師輩出,所譯儀軌甚多,五花八門,無所不備。其實一切儀軌均屬因人而設,為有相之權教。當時康藏民族文化水準低,迷信心重,崇拜天然偶像,見山拜山,見火拜火,乃至牛鬼蛇神,均是禮拜對象,所以祖師設教,均用愚民政策以度初機,是為人為秘密。例如黑教奉牛神為主,祖師則入文殊菩薩三摩地,出生大威德金剛而教化之;婆羅門教有奉馬頭神為教主,祖師則入觀音菩薩三摩地,生起馬王金剛而教化之;有奉豬神者,祖師則入毘盧遮那三摩地,演出金剛亥母而教化之。婆羅門教及其他外道,均運用戒禁取見之權術手法及種種戒誓,嚴厲約束其弟子,使其不敢背叛。密宗立教對初機亦採取此方法,此乃對初機學者的一種權設,等行者修行將成熟時,由其本師點破其旨,將戒禁取見一掃而空,方能悟道。
傳言密宗上師最喜歡傳財神法,而佛法本意不是教人要戒除貪、嗔、癡,求財不是叫人起貪念嗎?
密宗上師慈悲深切,為度眾生無所不用其極,「不斷貪嗔癡、亦不與之俱」「先以欲勾牽、再令其入佛智」,為使多欲的眾生也來修學佛法,先藉著諸佛、菩薩、金剛三寶、護法之願力滿足其所需,得其信敬,再授以修持方法,眾生得法味後,自然而然會轉化慾望成智,得以成就。另一方面來說,修財神法要相應,第一先要發為眾生求財利之心(自己為眾生之一,故亦隨而得利),第二要有布施之善行善願,此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修財神法中,亦能習得心量及福德的增長,將污染之貪欲轉化為清靜之慈悲。
初學密宗沒有佛法基礎,能否皈依上師修持佛法?
【一】早期在西藏修持佛法,必須先修顯教佛法十二年。原因是學密宗必須先瞭解修心及發菩提心的道理,而此部分在密宗的實際修持中沒有詳細的說明,所以學密宗沒有顯教教理是不行的。
【二】末法時代,物欲橫流,工商繁忙,學密法之人大多缺乏佛法基礎,其實只要有心修學者了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須求出離」,而後下定決心,先尋求欲皈依之上師,一心淨信上師;一方面聽從上師的教誨修持,另一方面加緊研討教理,把所欠缺之佛法觀念加以充實,如此將是可行且難能可貴的。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只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就可以修學密宗的。
修學密宗為何要先發菩提心?
【一】十方諸佛都是在因地時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方得成就佛果。所謂發菩提心,即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啟發與體性契合、回歸體性之心。所行菩薩道,即度四生九有一切眾生入涅盤,而又不作度生想。
【二】行者欲修大法,必有障礙,特於密乘弟子、障礙特多,因即生成就,多生宿業需一生了脫故,所以學密行者,必須發大菩提心,持咒修法,皆為眾生所修,如此不但可減少業力牽引,更可快速成就。
修學密宗要怎樣供養功德最大?
依照密宗根本經說:「一切供養中。供養上師功德最大」另外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密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讚頌,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無量的七珍、八寶並不能救人慧命,了脫生死,唯有佛法才能真正讓眾生離苦得樂,解脫輪迴。世尊曾於法華經上開示:「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所以由上可知,對上師最大的供養,絕對不是以金錢、珠寶乃至世上最為稀有寶物來供養上師,而是以清淨的身口意認真修持,早日成就,以分擔上師、諸佛、菩薩度生的悲願,如此的「法供養」方為對上師最大的供養。
註:新皈依修密之同修,於起步時不需急著要作廣大供養,以免增加自己或家庭太大壓力或負擔,而應該在上師的教導、修持上下功夫,並且逐步研討教理;如此日久功深自會瞭解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何以將布施列為第一,而布施又分為財施、法施、無謂施;經濟不寬裕者更應一心淨信,加緊加法修持,「法施」、「無畏施」更是功德無量。
上師為何以「佛」作為本門皈依弟子的法名?
佛門認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佛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智慧者」。達摩祖師的「血脈論 」中說:「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此心即是指菩提心,又說:「無念即佛」,然而要做到無念,實屬不易,因此世尊傳下八萬四千法門,令眾生得以清靜無念,其中有頓有漸,卻不外權
法與實法。「權法」是佛遷就眾生之根器習氣而設之權巧方便之法,如治病、消災、財神法等,先以利益勾之,而後令其漸入佛之殿堂。「實法」則是眾生直接依佛之方法而修,亦即「般若波羅密」(智慧到彼岸)。既是「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因此「實法」即是心地法門,要成就只有修心一途,別無他法。由此可知,上師以佛作法名賜與我們,就是以最直接了當之法(實法、心地法門)直指我們的心性,有句話說:「自性本是佛性、自性自度」,即是此理,所以上師以「佛」為弟子法名,就是期許弟子皆能時時提醒自己以佛的悲智願行為依歸,且能精進修持,而終至即身成佛。
灌頂有什麼意義?
【一】灌頂原為昔日印度國王策立太子之儀式,用於密法,則上師是代表十方三世諸佛,以佛之清靜五智法流,加持灌注弟子身心,以消除弟子身、口、意之罪,並發起菩提心,使弟子堪為法器,能圓滿受持當次法會所傳之法,故任何法皆須接受上師灌頂後才可修持。灌頂時應觀想上師為十方諸佛本尊總代表,自己則如初生嬰兒,心中一片天真無念,則才易承受法流,灌頂後由侍者處飲甘露,可消除罪障,取糖食用,代表圓滿。
【二】灌頂的意思是沐浴洗身,先外洗身,次洗心,即是將眾生心變為不生不滅心,也就是改造人心,將貪嗔癡等洗淨。灌頂後即是法王子,如蓮師灌頂,即是蓮師法王子。而功德灌頂,則是請任何一尊佛菩薩登位,求其加冕成佛的意思。
學密行者為何見到上師要頂禮?
佛陀曾說:「傲慢高如山」,意即要克服傲慢的習氣,有如高山一般難以攀登。試觀世界上種種的紛爭、不安及戰爭、種族歧視等等,無一不是「我慢」在作祟,心存此念的人往往自以為高人一等,而忽略世人各有所長,就在如此互不相讓、互別苗頭中爭端立生,小則個人、家庭的爭吵,大則社會、國家之間的戰爭。因
此在佛教利用五體投地禮,其目的就在消除行者我慢的心態,因慢心不除就修禪定,必淪於修羅、魔道而自毀慧命。
另一方面來說,上師總攝佛、法、僧三寶,等同一切金剛佛。顯說上師代表釋迦牟尼佛傳法,密說上師則為一切如來金剛心佛為弟子灌頂。凡心必藉上師聖心洗滌,才能真心與淨密相契合。師與本尊亦無別,因此弟子們虔誠謙卑的頂禮,除了可以消除我慢心,更能造就以下三種功德:(1)以清靜的身口意頂禮、供養上師,上師亦放光返照,可使行者罪業清靜,增長福慧。(2)觀自己帶領六道一切魔障、眷屬、債主、恩人等頂禮上師可消除眾生業障。(3)如以大禮拜的方式頂禮、捨報時可免身體四大分離之苦。